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搭建apache服务器,默认网站浏览,默认页页面文件修改

pache服务器是Linux系统中基于提供网站web浏览的服务器,是建立web站点非常常用的服务器软件之一,除了apache还有nginx。今天以apache服务器软件为例给大家做介绍。

1、安装apache服务程序

httpd是apache服务器软件的软件包名


yum安装httpd


安装更新完成

2、启动apache服务,将apache服务加入到开机自启动中。


启动apache,添加开机自启

默认网站访问:

3、打开firefox,测试127.0.0.1

地址栏中输入127.0.0.1或localhost都可以测试!


测试本机页面访问,测试页可以打开

到此为止,apache服务安装好了,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一下apache服务器配置文件和应用服务。

自定义默认页文件:

服务目录 /etc/httpd

主配置文件 /etc/httpd/conf/httpd.conf

网络数据目录 /var/www/html

访问日志 /var/log/httpd/access_log

错误日志 /var/log/httpd/error_log

apache主配置文件httpd.conf



httpd配置文件中相关选项的解释:

ServerRoot /服务目录

ServerAdmin /管理员邮箱

User /运行服务的用户

Group /运行服务的用户组

ServerName /网站服务的域名

DocumentRoot /网站数据目录

Listen /监听的IP地址和端口号

Directory Index /默认索引页

Timeout /网页超时时间

Include /需要加载的其他文件

网站数据目录把网站数据存放在/var/www/html目录下,叫做index.html,所以我们可以修改或替换httpd服务程序的默认页,操作会马上生效的。


再次打开firefox,测试127.0.0.1


测试成功

备注:

修改网站数据目录会在下一篇文章继续给大家做介绍。

天是刘小爱自学Java的第78天。

感谢你的观看,谢谢你。

话不多说,继续前端之CSS的学习:

其中在头条搜索中也有很多关于CSS的干货教程,专业又详细,点击下方卡片搜索“CSS”了解更多

一、CSS概述

CSS,全称是Cascading Style Sheet,翻译过来就是层叠样式表。

它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功能,就是美化网页。

本质上HTML也可以美化网页,但是CSS更加地强大,可以实现很多HTML不能实现的功能。

CSS有一个核心标签叫style,也就是样式的意思,CSS本身也就是可以设定各种各样的样式。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style>标签,放在<head></head>标签里面。

①h1的美化

如果纯用HTML,是没法对标题进行颜色设置的。

但使用CSS,就可以对标题进行各种样式的设置,上图只举了颜色这个例子。

②字体的美化

字体是可以在HTML中设置属性的,比如颜色(color),比如大小(size)…

而CSS等于是将这些属性抽取出去了,专门放在<style>标签中了。

这样有什么好处?

降低耦合度,分工更加地明确,CSS专门用来美化,HTML专门用于结构搭建,如果想设定格式,指定CSS就好了。

这个就有点类似于Java中方法的封装,或者说经典三层架构。

Service层专门负责具体的业务逻辑,Dao层专门负责数据库的查询,Service想访问数据库,调用Dao层就好了。

二、CSS的引入

CSS一共有三种引入方式。用例子说明:

①行内样式

直接在标签中添加style属性,也能起到引入CSS的效果。

但是为了降低耦合度,一般在HTML主干中只搭建结构,设定样式专门交给CSS来做。

②内部引入

也就是一开始的那个例子,sytle标签是放在head标签中的。

除了这两种,还有一种外部引入方式:

③外部引入(一)

可以自定义一个CSS文件,在里面写自定义的样式。

然后在HTML文件中使用style标签引入该CSS文件即可,其中引入格式如下:

@import+CSS文件路径。

和Java中的导包很类似,文件路径中的“..”表示回到上一层。

④外部引入(二)

除了使用style外,还可以使用link标签外部引入:

  • type属性:指定文本的类型。
  • rel属性:relation的简写,指定当前的HTML与CSS文件之间的关系。
  • href属性:CSS文件地址,上面两个属性都可以省略,但是href属性不能省略。

关于这三种引入方式的优先级:

行内引入是最优先的。

内部引入和外部引入,就看哪个离HTML文件主体近(就近原则)

三、基本选择器

选择器的作用在于:可以帮我们从页面上获得对应的标签。

其中有最基本的三种选择器:

①id选择器

格式为:#+id名{}

关于id我做了个测试,发现不能用纯数字,老实说我还挺奇怪的,一般id不都是纯数字么。

就当是CSS的命名规则好了,不能是纯数字,否则没有作用。

其中id选择器是唯一的,也就是一个id在一个HTML文件中只能有一个。

②类选择器

格式为:.+类名{}

类是可以有多个的,比如同样是font标签,相同的id只能有一个,但是相同的类可以有多个。

③标签选择器

格式为:标签名{}

HTML中是有很多标签的,可以直接使用过标签作为选择器,上图例子中是font标签。

关于这三种选择器的优先级:

id选择器最大,类选择器次之,标签选择器最小。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

id选择器最精准,优先级越高(例子中①哪怕也是myClass类,标签也是font),但样式还是按照id选择器设定的来。

四、拓展选择器

除了三种基本选择器外,还有好几种选择器:

①层级选择器

格式为:div+空格+标签名{}

标签与标签之间是用空格隔开的。

在HTML中有一个div标签,这个标签和CSS结合起来很有用。

比如上述例子中,同样是h1标签,但是只渲染div标签中的h1标签。

②并集选择器

格式为:div+逗号+标签名{}

标签与标签之间是用逗号隔开的,也就是相当于将标签选择器并起来了,同时修改多个标签的样式。

③属性选择器

格式为:标签名[属性名="对应的值"]{}

font标签中有很多属性,CSS可以指定其中对应的属性。

比如size=“3”的才修改样式,其中哪怕font默认字体size为3,但是没有写出size属性,也不会修改其样式。

④伪类选择器

格式为:标签名+冒号+对应的状态

  • link:也就是鼠标未点击时为黑色。
  • hover:悬浮的意思,也就是鼠标放在上面时为紫色。
  • active:行为的意思,也就是鼠标点击时的颜色为红色。
  • visited:访问过的意思,也就是鼠标点击后的颜色为蓝色。

所以为什么叫伪类?

并不是修改的某个具体的类修改,而是对标签对应的状态进行修改。

其中关于CSS选择器真的太多太多了,可以查询W3C官方文档,如下图:

这还是我截图的一小部分,其它的截不下了,一共有几十种。

想要完全把它学习下来真心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但我毕竟还是以学Java后台为主,对前端只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以后有机会再做做总结什么的,估计也没什么机会了……

最后

谢谢你的观看。

如果可以的话,麻烦帮忙点个赞,谢谢你。

友们,下午好!

都说一张美美的图能为文章增色三分!

那如果是一个交互的图片样式 + 几张美美图呢?这能为文章增色多少呢?

比如这种(样式ID:90298)

使用这种样式,即能有效的展示图片,还能缩小文章空间,而且还与读者存在互动交互,想不想知道这种样式怎么做出来呢?

上面两种样式都可以在样式中心输入ID搜索到。

但是,样式中心的原样式,都是四张图片滑动的,直接进行换图就可以使用了。

但如果要像三儿上面做的两个样式,一个是5张图,一个是9张图,就要进HTML进行修改了。

教程一(带图片说明的样式)

进入到“HTML”模式,找到<section .........> </section>这段代码,先选择Ctrl+C复制。

然后在此段代码结尾处敲回车键换行,再选择Ctrl+V粘贴。

粘贴几次,样式就会在原有四张的基础上多出几张,胖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多次粘贴。

教程二

进入到“HTML”模式,找到<img src=........./>这段代码,先选择Ctrl+C复制,然后在此段代码结尾处,再Ctrl+V粘贴。

同上个样式,粘贴几次,样式就会在原有四张的基础上多出几张,胖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多次粘贴。

为了样式的美感,还是有三点建议给大家。

1、图片请保持尺寸一致。否则会导致图片层次不齐。

2、尺寸请500x500以上。否则可能会使图片不清楚。

3、图片大小尽可能小点。否则浏览时加载会不流畅。

更多好玩样式,请进样式中心搜索“滚动

好了,本次教程就到这里~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