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就浏览器渲染流程单独开篇讲解,希望大家都能有新的收获。
浏览器主要组件结构
(浏览器主要组件)
渲染引擎——webkit和Gecko
Firefox使用Geoko——Mozilla自主研发的渲染引擎。
Safari和Chrome都使用webkit。Webkit是一款开源渲染引擎,它本来是为linux平台研发的,后来由Apple移植到Mac及Windows上。
本文我主要以webkit渲染引擎来讲解,尽管webkit和Gecko使用的术语稍有不同,他们的主要流程基本相同。
(webkit渲染引擎流程)
关键渲染路径
关键渲染路径是指浏览器从最初接收请求来的HTML、CSS、javascript等资源,然后解析、构建树、渲染布局、绘制,最后呈现给客户能看到的界面这整个过程。
所以浏览器的渲染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解析HTML生成DOM树。
2.解析CSS生成CSSOM规则树。
3.将DOM树与CSSOM规则树合并在一起生成渲染树。
4.遍历渲染树开始布局,计算每个节点的位置大小信息。
5.将渲染树每个节点绘制到屏幕。
构建DOM树
当浏览器接收到服务器响应来的HTML文档后,会遍历文档节点,生成DOM树。
需要注意的是,DOM树的生成过程中可能会被CSS和JS的加载执行阻塞。渲染阻塞问题下文会讲。
构建CSSOM规则树
浏览器解析CSS文件并生成CSS规则树,每个CSS文件都被分析成一个StyleSheet对象,每个对象都包含CSS规则。CSS规则对象包含对应于CSS语法的选择器和声明对象以及其他对象。
渲染阻塞
当浏览器遇到一个 script 标记时,DOM 构建将暂停,直至脚本完成执行,然后继续构建DOM。每次去执行JavaScript脚本都会严重地阻塞DOM树的构建,如果JavaScript脚本还操作了CSSOM,而正好这个CSSOM还没有下载和构建,浏览器甚至会延迟脚本执行和构建DOM,直至完成其CSSOM的下载和构建。
所以,script 标签的位置很重要。实际使用时,可以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CSS 优先:引入顺序上,CSS 资源先于 JavaScript 资源。
JS置后:我们通常把JS代码放到页面底部,且JavaScript 应尽量少影响 DOM 的构建。
当解析html的时候,会把新来的元素插入dom树里面,同时去查找css,然后把对应的样式规则应用到元素上,查找样式表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去匹配的。
例如: div p {font-size: 16px},会先寻找所有p标签并判断它的父标签是否为div之后才会决定要不要采用这个样式进行渲染)。
所以,我们平时写CSS时,尽量用id和class,千万不要过渡层叠。
构建渲染树
通过DOM树和CSS规则树我们便可以构建渲染树。浏览器会先从DOM树的根节点开始遍历每个可见节点。对每个可见节点,找到其适配的CSS样式规则并应用。
渲染树构建完成后,每个节点都是可见节点并且都含有其内容和对应规则的样式。这也是渲染树与DOM树的最大区别所在。渲染树是用于显示,那些不可见的元素当然就不会在这棵树中出现了,譬如。除此之外,display等于none的也不会被显示在这棵树里头,但是visibility等于hidden的元素是会显示在这棵树里头的。
渲染树布局
布局阶段会从渲染树的根节点开始遍历,然后确定每个节点对象在页面上的确切大小与位置,布局阶段的输出是一个盒子模型,它会精确地捕获每个元素在屏幕内的确切位置与大小。
渲染树绘制
在绘制阶段,遍历渲染树,调用渲染器的paint()方法在屏幕上显示其内容。渲染树的绘制工作是由浏览器的UI后端组件完成的。
reflow与repaint:
根据渲染树布局,计算CSS样式,即每个节点在页面中的大小和位置等几何信息。HTML默认是流式布局的,CSS和js会打破这种布局,改变DOM的外观样式以及大小和位置。这时就要提到两个重要概念:replaint和reflow。
replaint:屏幕的一部分重画,不影响整体布局,比如某个CSS的背景色变了,但元素的几何尺寸和位置不变。
reflow: 意味着元件的几何尺寸变了,我们需要重新验证并计算渲染树。是渲染树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生了变化。这就是Reflow,或是Layout。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reflow和replaint,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用table布局的原因之一。
display:none 会触发 reflow,visibility: hidden属性并不算是不可见属性,它的语义是隐藏元素,但元素仍然占据着布局空间,它会被渲染成一个空框,所以visibility:hidden 只会触发 repaint,因为没有发生位置变化。
有些情况下,比如修改了元素的样式,浏览器并不会立刻 reflow 或 repaint 一次,而是会把这样的操作积攒一批,然后做一次 reflow,这又叫异步 reflow 或增量异步 reflow。
有些情况下,比如 resize 窗口,改变了页面默认的字体等。对于这些操作,浏览器会马上进行 reflow。
小结
本文我们就浏览器渲染流程逐步了解了一遍,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所新的收获,如果大家对于浏览器渲染流程还有任何疑问,可前往51Testing软件测试网哈~或欢迎留言反馈,我们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要:在本文中,将重点关注网页的初始渲染,即它从解析 HTML 开始。 我将探索可能导致高渲染时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页面首屏渲染性能指南-云社区-华为云》,作者:Ocean2022。
我们知道渲染页面是一个将服务器的响应内容翻译成图片的过程。但是,如果你页面的渲染性能比较糟糕的话,可能会带来相对较高的跳出率。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关注网页的初始渲染,即它从解析 HTML 开始。 我将探索可能导致高渲染时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
关键渲染路径 (CRP) 是浏览器将代码转换为屏幕上可显示像素的过程。 它有几个阶段,其中一些可以并行执行以节省时间,但有些部分必须依次完成。 如下图所示:
首先,一旦浏览器得到响应,它就会开始解析它。 当它遇到依赖项时,它会尝试下载它。 如果它是一个样式表文件,浏览器必须在渲染页面之前完全解析它,这就是为什么 CSS 会阻塞渲染的原因。
如果是脚本,浏览器必须:停止解析,下载脚本,然后运行。 只有在那之后它才能继续解析,因为 JavaScript 程序可以改变网页的内容(尤其是 HTML)。 这就是为什么 JS 会阻塞解析的原因。
完成所有解析后,浏览器将构建文档对象模型 (DOM) 和级联样式表对象模型 (CSSOM)。 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得到渲染树。 页面的不显示部分不会进入渲染树,因为它只包含绘制页面所需的数据。
倒数第二步是将渲染树进行布局, 这个阶段也称为回流:就是计算每个渲染树节点的每个位置及其大小的地方。
最后一步是绘制。 它会根据浏览器在前一阶段计算得到的数据对像素进行着色。
因此,根据这一过程,我们在优化性能方面,得出了一些结论。如果你要提升页面初始化渲染的性能,你需要:
同时,我们会根据下面 3 个指标来衡量优化的效率:
除了渲染时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需要考虑。例如,你的页面使用了多少阻塞资源以及下载它们需要多长时间。
鉴于我们在上面得出的结论,我们得出网站性能优化有三种主要策略:
首先,移除所有未使用的部分,例如 JavaScript 中无法访问的函数、带有从不匹配任何元素的选择器的样式以及被 CSS 永远隐藏的 HTML 标签。 其次,删除所有重复项。
然后,我建议建立一个自动压缩过程。 例如,它应该从你的后端服务中删除所有注释(但不是源代码)以及每个不包含附加信息的字符(例如 JS 中的空白字符)。
完成后,我们剩下的可以是文本字符串。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安全地应用诸如 GZIP(大多数浏览器都理解)之类的压缩算法。
最后,还有缓存。 浏览器第一次呈现页面时它不会有帮助,但它会在以后的访问中节省很多。 但是,记住两点至关重要:
当然,应该为每个资源定义缓存策略。 有些可能很少改变或根本不会改变,有的则是变化的很快,还有些文件包含敏感的信息(可以使用 “private” 防止 CDN 缓存私有数据)。
“关键”仅指网页正确呈现所需的资源。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跳过所有流程中没有涉及的样式以及脚本文件。
为了告诉浏览器不需要特定的 CSS 文件,我们应该为所有引用样式表的链接设置媒体属性。 使用这种方法,浏览器将只根据需要处理与当前媒体(设备类型、屏幕尺寸)匹配的资源,同时降低所有其他样式表的优先级。 例如,如果你将 media=“print” 属性添加到引用样式以打印页面的样式标记,则这些样式不会在不打印媒体时干扰你的关键渲染路径。
为了进一步改进该过程,你还可以将一些样式内联,这可以为我们节省了至少一次到服务器的往返行程。
如上所述,脚本会阻塞解析,因为它们可以改变 DOM 和 CSSOM。 为了避免这一点,所有脚本标签都必须用属性标记——异步或延迟。
标有 async 的脚本不会阻塞 DOM 构建或 CSSOM,因为它们可以在 CSSOM 构建之前执行。 但请记住,内联脚本无论如何都会阻止 CSSOM,除非你将它们放在 CSS 之上。
相比之下,标有 defer 的脚本将在页面加载结束时进行执行。
换句话说,使用 defer,脚本直到页面加载事件被触发后才会执行,而 async 让脚本在文档被解析时就会在后台运行。
最后,应将 CRP 长度缩短到可能的最小值。
作为样式标签属性的媒体查询将减少必须下载的资源总数。 script 标签属性 defer 和 async 将防止相应的脚本阻塞解析。
使用 GZIP 压缩、压缩和归档资源将减少传输数据的大小(从而也减少数据传输时间)。
内联一些样式和脚本也可以减少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往返次数。
按照最新的最佳性能实践理念,一个网站应该做的最快的第一件事就是展示 ATF 内容。 ATF 代表首屏。 这是立即可见的区域,无需滚动。 因此,最好以首先加载所需样式和脚本的方式重新排列与渲染相关的所有内容,而其他所有内容都停止(既不解析也不渲染)。
总而言之,网站性能优化包含了网站响应的各个方面,例如缓存、设置 CDN、重构、资源优化等,但是所有这些都可以逐步完成。 作为 Web 开发人员,你可以将本文作为参考,并始终记住在实验之前和之后测量性能。
浏览器开发人员尽最大努力优化你访问的每个页面的网站性能,这就是浏览器通常实现所谓的“预加载器”的原因。 这部分程序会在你以 HTML 格式请求的资源之前进行扫描,以便一次发出多个请求并让它们并行运行。 这就是为什么在 HTML(逐行)以及脚本标签中保持样式标签彼此靠近的原因。
此外,尝试批量更新 HTML 以避免多个布局事件,这些事件不仅由 DOM 或 CSSOM 中的更改触发,而且在设备方向更改和窗口大小调整时也会触发。
点击下方,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
华为云博客_大数据博客_AI博客_云计算博客_开发者中心-华为云
段时间有很多同学通过不同渠道问我关于浏览器渲染的问题。今天,小郭在这里用简单的一张图概括出浏览器渲染的全过程。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渲染流程图
写到这里一定有很不少人好奇,为什么我们写页面时要把script标签放在页面最低部呢?
别着急,答案就在下面。
这就是前端小伙伴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渲染阻塞
当浏览器遇到一个 script 标记时,DOM 构建将暂停,直至脚本完成执行,然后继续构建DOM。每次去执行JavaScript脚本都会严重地阻塞DOM树的构建,如果JavaScript脚本还操作了CSSOM,而正好这个CSSOM还没有下载和构建,浏览器甚至会延迟脚本执行和构建DOM,直至完成其CSSOM的下载和构建。
所以,script 标签的位置很重要。实际使用时,可以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CSS 优先:引入顺序上,CSS 资源先于 JavaScript 资源;
JS置后:我们通常把JS代码放到页面底部,且JavaScript 应尽量少影响 DOM 的构建。
现在终于知道我们使用script的时候经常将它置于页面最底部的原因了。
另外,这一点也是经常在前端面试题中看到它的身影。
到这里浏览器渲染的全部流程已经讲述完毕,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有任何前端问题可以私信我,想了解更多前端知识关注公众号“一郭鲜”,小郭等着你的到来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