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前端面试题2023年前端面试真题之React篇

么时候使用状态管理器?

从项目的整体架构来看,要选择适合项目背景的极速。如果项目背景不适合使用状态管理器,那就没有一定的必要性去使用,比如微信小程序等,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

用户的使用方式复杂

  • 不同身份的用户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比如普通用户和管理员)
  • 多个用户之间可以协作
  • 与服务器大量交互,或者使用了WebSocket
  • View要从多个来源获取数据

从组件角度看

  • 某个组件的状态,需要共享
  • 某个状态需要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拿到
  • 一个组件需要改变全局状态
  • 一个组件需要改变另一个组件的状态

什么渲染劫持?

什么是渲染劫持,渲染劫持的概念是控制组件从另一个组件输出的能力,当然这个概念一般和react中的高阶组件(HOC)放在一起解释比较有明了。

高阶组件可以在render函数中做非常多的操作,从而控制原组件的渲染输出,只要改变了原组件的渲染,我们都将它称之为一种渲染劫持。

实际上,在高阶组件中,组合渲染和条件渲染都是渲染劫持的一种,通过反向继承,不仅可以实现以上两点,还可以增强由原组件 render 函数产生的 React元素。

实际的操作中通过操作 state、props 都可以实现渲染劫持

怎么实现React组件的国际化呢?

依赖于 i18next 的方案,对于庞大的业务项目有个很蛋疼的问题,那就是 json 文件的维护。每次产品迭代都需要增加新的配置,那么这份配置由谁来维护,怎么维护,都会有很多问题,而且如果你的项目要支持几十个国家的语言,那么这几十份文件又怎么维护。

所以现在大厂比较常用的方案是,使用 AST,每次开发完新版本,通过 AST 去扫描所有的代码,找出代码中的中文,以中文为 key,调用智能翻译服务,去帮项目自动生成 json 文件。这样,再也不需要人为去维护 json 文件,一切都依赖工具进行自动化。目前已经有大厂开源,比如滴滴的 di18n,阿里的 kiwi

React如何进行代码拆分?拆分的原则是什么?

我认为 react 的拆分前提是代码目录设计规范,模块定义规范,代码设计规范,符合程序设计的一般原则,例如高内聚、低耦合等等。

在我们的react项目中:

  • 在 api 层面我们单独封装,对外暴露 http 请求的结果。
  • 数据层我们使用的 mobx 封装处理异步请求和业务逻辑处理。
  • 试图层,尽量使用 mobx 层面的传递过来的数据,修改逻辑。
  • 静态类型的资源单独放置
  • 公共组件、高阶组件、插件单独放置
  • 工具类文件单独放置

React中在哪捕获错误?

官网例子:

class ErrorBoundary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hasError: false };
  }

  static getDerivedStateFromError(error) {
    // 更新 state 使下一次渲染能够显示降级后的 UI
    return { hasError: true };
  }

  componentDidCatch(error, errorInfo) {
    // 你同样可以将错误日志上报给服务器
    logErrorToMyService(error, errorInfo);
  }

  render() {
    if (this.state.hasError) {
      // 你可以自定义降级后的 UI 并渲染
      return <h1>Something went wrong.</h1>;
    }

    return this.props.children; 
  }
}


使用

<ErrorBoundary>
  <MyWidget />
</ErrorBoundary>


但是错误边界不会捕获:

try{}catch(err){}
///异步代码(例如 setTimeout 或 requestAnimationFrame 回调函数)
///服务端渲染
///它自身抛出来的错误(并非它的子组件)


为什么说React中的props是只读的?

保证react的单向数据流的设计模式,使状态更可预测。如果允许自组件修改,那么一个父组件将状态传递给好几个子组件,这几个子组件随意修改,就完全不可预测,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修改了状态,所以我们必须像纯函数一样保护 props 不被修改

怎样使用Hooks获取服务端数据?

import Reac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function App() {
  const [data, setData] = useState({ hits: [] });
  useEffect(async () => {
    const result = await axios(
      'https://api/url/to/data',
    );
    setData(result.data);
  });
  return (
    <ul>
      {data.hits.map(item => (
        <li key={item.objectID}>
          <a href={item.url}>{item.title}</a>
        </li>
      ))}
    </ul>
  );
}
export default App;


使用Hooks要遵守哪些原则?

  1. 只在最顶层使用 Hook

不要在循环,条件或嵌套函数中调用 Hook, 确保总是在你的 React 函数的最顶层调用他们。

  1. 只在 React 函数中调用 Hook

不要在普通的 JavaScript 函数中调用 Hook。你可以:

  • ✅ 在 React 的函数组件中调用 Hook
  • ✅ 在自定义 Hook 中调用其他 Hook

React Fiber它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React15 的 StackReconciler 方案由于递归不可中断问题,如果 Diff 时间过长(JS计算时间),会造成页面 UI 的无响应(比如输入框)的表现,vdom 无法应用到 dom 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act16 实现了新的基于 requestIdleCallback 的调度器(因为 requestIdleCallback 兼容性和稳定性问题,自己实现了 polyfill),通过任务优先级的思想,在高优先级任务进入的时候,中断 reconciler。

为了适配这种新的调度器,推出了 FiberReconciler,将原来的树形结构(vdom)转换成 Fiber 链表的形式(child/sibling/return),整个 Fiber 的遍历是基于循环而非递归,可以随时中断。

更加核心的是,基于 Fiber 的链表结构,对于后续(React 17 lane 架构)的异步渲染和 (可能存在的)worker 计算都有非常好的应用基础

说出几点你认为的React最佳实践

参考官网

React为什么要搞一个Hooks?

官网回答:

动机

Hook 解决了我们五年来编写和维护成千上万的组件时遇到的各种各样看起来不相关的问题。无论你正在学习 React,或每天使用,或者更愿尝试另一个和 React 有相似组件模型的框架,你都可能对这些问题似曾相识。

在组件之间复用状态逻辑很难

React 没有提供将可复用性行为“附加”到组件的途径(例如,把组件连接到 store)。如果你使用过 React 一段时间,你也许会熟悉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比如 render props 和 高阶组件。但是这类方案需要重新组织你的组件结构,这可能会很麻烦,使你的代码难以理解。如果你在 React DevTools 中观察过 React 应用,你会发现由 providers,consumers,高阶组件,render props 等其他抽象层组成的组件会形成“嵌套地狱”。尽管我们可以在 DevTools 过滤掉它们,但这说明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React 需要为共享状态逻辑提供更好的原生途径。

你可以使用 Hook 从组件中提取状态逻辑,使得这些逻辑可以单独测试并复用。Hook 使你在无需修改组件结构的情况下复用状态逻辑。 这使得在组件间或社区内共享 Hook 变得更便捷。

复杂组件变得难以理解

我们经常维护一些组件,组件起初很简单,但是逐渐会被状态逻辑和副作用充斥。每个生命周期常常包含一些不相关的逻辑。例如,组件常常在 componentDidMount 和 componentDidUpdate 中获取数据。但是,同一个 componentDidMount 中可能也包含很多其它的逻辑,如设置事件监听,而之后需在 componentWillUnmount 中清除。相互关联且需要对照修改的代码被进行了拆分,而完全不相关的代码却在同一个方法中组合在一起。如此很容易产生 bug,并且导致逻辑不一致。

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将组件拆分为更小的粒度,因为状态逻辑无处不在。这也给测试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这也是很多人将 React 与状态管理库结合使用的原因之一。但是,这往往会引入了很多抽象概念,需要你在不同的文件之间来回切换,使得复用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ook 将组件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拆分成更小的函数(比如设置订阅或请求数据),而并非强制按照生命周期划分。你还可以使用 reducer 来管理组件的内部状态,使其更加可预测。

难以理解的 class

除了代码复用和代码管理会遇到困难外,我们还发现 class 是学习 React 的一大屏障。你必须去理解 JavaScript 中 this 的工作方式,这与其他语言存在巨大差异。还不能忘记绑定事件处理器。没有稳定的语法提案,这些代码非常冗余。大家可以很好地理解 props,state 和自顶向下的数据流,但对 class 却一筹莫展。即便在有经验的 React 开发者之间,对于函数组件与 class 组件的差异也存在分歧,甚至还要区分两种组件的使用场景。

另外,React 已经发布五年了,我们希望它能在下一个五年也与时俱进。就像 Svelte,Angular,Glimmer等其它的库展示的那样,组件预编译会带来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它不局限于模板的时候。最近,我们一直在使用 Prepack 来试验 component folding,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们发现使用 class 组件会无意中鼓励开发者使用一些让优化措施无效的方案。class 也给目前的工具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class 不能很好的压缩,并且会使热重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因此,我们想提供一个使代码更易于优化的 API。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Hook 使你在非 class 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更多的 React 特性。 从概念上讲,React 组件一直更像是函数。而 Hook 则拥抱了函数,同时也没有牺牲 React 的精神原则。Hook 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无需学习复杂的函数式或响应式编程技术

状态管理解决了什么问题?

专注 view 层

React 官网是这么简介的。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专注 view 层 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全能框架,相比 angular 这种全能框架,React 功能较简单,单一。比如说没有前端路由,没有状态管理,没有一站式开发文档等。

f(state) = view

react 组件是根据 state (或者 props)去渲染页面的,类似于一个函数,输入 state,输出 view。不过这不是完整意义上的 MDV(Model Driven View),没有完备的 model 层。顺便提一句,感觉现在的组件化和 MDV 在前端开发中正火热,大势所趋...

state 自上而下流向、Props 只读

从我们最开始写 React 开始,就了解这条特点了。state 流向是自组件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的,而且传递下来的 props 是只读的,如果你想更改 props,只能上层组件传下一个包装好的 setState 方法。不像 angular 有 ng-model, vue 有 v-model, 提供了双向绑定的指令。React 中的约定就是这样,你可能觉得这很繁琐,不过 state 的流向却更清晰了,单向数据流在大型 spa 总是要讨好一些的。

这些特点决定了,React 本身是没有提供强大的状态管理功能的,原生大概是三种方式。

函数式组件有没有生命周期?

它没有提供生命周期概念,不像 class 组件继承 React.component,可以让你使用生命周期以及特意强调相关概念

immutable的原理是什么?

使用字典树持久化数据结构,更新时可优化对象生成逻辑,降低成本

怎么防止HTML被转义?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说说你是如何提高组件的渲染效率的

是什么

react 基于虚拟 DOM 和高效 Diff算法的完美配合,实现了对 DOM最小粒度的更新,大多数情况下,React对 DOM的渲染效率足以我们的业务日常

复杂业务场景下,性能问题依然会困扰我们。此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运行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渲染则是业务中常见的优化手段之一

如何做

类组件:

  • 继承PureComponent
  • 使用shouldComponentUpdate优化

函数组件:

  • memo模拟PureComponent
  • 使用useMemo缓存变量
  • 使用useCallback缓存函数
  • 循环添加key, key最好用数组项的唯一值,不推荐用 index

总结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前端性能问题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随着业务的复杂,遇到性能问题的概率也在增高

除此之外,建议将页面进行更小的颗粒化,如果一个过大,当状态发生修改的时候,就会导致整个大组件的渲染,而对组件进行拆分后,粒度变小了,也能够减少子组件不必要的渲染

说说对高阶组件(HOC)的理解?

高阶函数(Higher-order function),至少满足下列一个条件的函数

  • 接受一个或多个函数作为输入
  • 输出一个函数

在React中,高阶组件即接受一个或多个组件作为参数并且返回一个组件,本质也就是一个函数,并不是一个组件

const EnhancedComponent = highOrderComponent(WrappedComponent);


上述代码中,该函数接受一个组件 WrappedComponent 作为参数,返回加工过的新组件 EnhancedComponent

高阶组件的这种实现方式,本质上是一个装饰者设计模式

说说对React refs 的理解?

Refs 在计算机中称为弹性文件系统(英语:Resilient File System,简称ReFS)

React 中的 Refs提供了一种方式,允许我们访问 DOM节点或在 render方法中创建的 React元素

本质为ReactDOM.render()返回的组件实例,如果是渲染组件则返回的是组件实例,如果渲染dom则返回的是具体的dom节点

class

class My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myRef = React.createRef();
  }
  render() {
    return <div ref="myref" />;
  }
}


hooks

function App(props) {
  const myref = useRef()
  return (
    <>
      <div ref={myref}></div>
    </>
  )
}



作者:野生程序猿江辰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80439887962144820

  • 本文是对《大型网站架构设计》(李智慧 著)一书的梳理,类似文字版的“思维导图”
  • 全文主要围绕“性能,可用性,伸缩性,扩展性,安全”这五个要素
  • 性能,可用性,伸缩性这几个要素基本都涉及到应用服务器,缓存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这几个方面

概述

  • 三个纬度:演化、模式、要素
  • 五个要素: 性能,可用性,伸缩性,扩展性,安全

演化历程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历程:

  1. 初始阶段的网站架构:一台服务器,上面同时拥有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资源。例如 LAMP 架构
  2. 应用和数据服务分离:三台服务器(硬件资源各不相同),分别是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3. 使用缓存改善网站性能:分为两种,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本地缓存和缓存在专门的分布式缓存服务器的远程缓存
  4. 使用应用服务器集群改善网站并发处理能力:通过负载均衡调度服务器来将访问请求分发到应用服务器集群中的任何一台机器
  5. 数据库读写分离:数据库采用主从热备,应用服务器在写数据时访问主数据库,主数据库通过主从复制机制将数据更新同步到从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使用专门的数据访问模块从而对应用透明
  6. 使用反向代理和 CDN 加速网站响应:这两者基本原理都是缓存。反向代理部署在网站的中心机房,CDN 部署在网络提供商的机房
  7. 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拆分的最后手段,更常用的是业务分库
  8. 使用 NoSQL 和搜索引擎:对可伸缩的分布式有更好的支持
  9. 业务拆分:将整个网站业务拆分成不同的应用,每个应用独立部署维护,应用之间通过超链接建立联系/消息队列进行数据分发/访问同一数据存储系统
  10. 分布式服务:公共业务提取出来独立部署

架构演化-分布式服务

演化的价值观

  • 大型网站架构的核心价值是随网站所需灵活应对
  • 驱动大型网站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网站的业务发展

误区

  • 一味追随大公司的解决方案
  • 为了技术而技术
  • 企图用技术解决所有问题

架构模式

模式的关键在于模式的可重复性

  • 分层:横向切分
  • 分割:纵向切分
  • 分布式:分层和分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切分后的模块便于分布式部署。常用方案:分布式应用和服务分布式静态资源分布式数据和存储分布式计算分布式配置,分布式锁,分布式文件,等等
  • 集群:多台服务器部署相同的应用构成一个集群,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共同对外提供服务
  • 缓存:将数据放距离计算最近的位置加快处理速度,改善性能第一手段,可以加快访问速度,减小后端负载压力。使用缓存 两个前提条件 :1.数据访问热点不均衡;2.数据某时段内有效,不会很快过期CDN反向代理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
  • 异步:旨在系统解耦。异步架构是典型的消费者生产者模式,特性如下:提高系统可用性加快网站访问速度消除并发访问高峰
  • 冗余:实现高可用。数据库的冷备份和热备份
  • 自动化:包括发布过程自动化,自动化代码管理,自动化测试,自动化安全检测,自动化部署,自动化监控,自动化报警,自动化失效转移,自动化失效恢复,自动化降级,自动化分配资源
  • 安全:密码,手机校验码,加密,验证码,过滤,风险控制

核心要素

架构是“最高层次的规划,难以改变的规定”。主要关注五个要素:

  • 性能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伸缩性(Scalability)
  • 扩展性(Extensibility)
  • 安全性

架构

下面依次对这五个要素进行归纳

高性能

性能的测试指标主要有:

  • 响应时间:指应用执行一个操作需要的时间
  • 并发数:指系统能够同时处理请求的数目
  • 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 性能计数器:描述服务器或者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数据指标

性能测试方法:

  • 性能测试
  • 负载测试
  • 压力测试
  • 稳定性测试

性能测试曲线

性能优化,根据网站分层架构,可以分为三大类:

  • Web 前端性能优化浏览器访问优化减少 http 请求使用浏览器缓存启用压缩CSS 放在页面最上面,JavaScript 放在页面最下面减少 Cookie 传输CDN 加速:本质是一个缓存,一般缓存静态资源反向代理保护网站安全通过配置缓存功能加速 Web 请求实现负载均衡
  • 应用服务器性能优化:主要手段有 缓存、集群、异步分布式缓存(网站性能优化第一定律:优化考虑使用缓存优化性能)异步操作(消息队列,削峰作用)使用集群代码优化多线程(设计为无状态,使用局部对象,并发访问资源使用锁)资源复用(单例,对象池)数据结构垃圾回收
  • 存储服务器性能优化机械硬盘 vs. 固态硬盘B+ 树 vs. LSM 树RAID vs. HDFS

高可用

  • 高可用的网站架构:目的是保证服务器硬件故障时服务依然可用、数据依然保存并能够被访问,主要手段数据和服务的冗余备份及失效转移
  • 高可用的应用:显著特点是应用的无状态性通过负载均衡进行无状态服务的失效转移应用服务器集群的 Session 管理Session 复制Session 绑定利用 Cookie 记录 SessionSession 服务器
  • 高可用的服务:无状态的服务,可使用类似负载均衡的失效转移策略,此外还有如下策略分级管理超时设置异步调用服务降级幂等性设计
  • 高可用的数据:主要手段是数据备份和失效转移机制CAP 原理数据一致性(Consisitency)数据可用性(Availibility)分区耐受性(Partition Tolerance)数据备份冷备:缺点是不能保证数据最终一致和数据可用性热备:分为异步热备和同步热备失效转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失效确认访问转移数据恢复
  • 高可用网站的软件质量保证网站发布自动化测试预发布验证代码控制主干开发、分支发布分支开发、主干发布自动化发布灰度发布
  • 网站运行监控监控数据采集用户行为日志采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性能监控运行数据报告监控管理警报系统失效转移自动优雅降级

伸缩性

大型网站的“大型”是指:

  • 用户层面:大量用户及大量访问
  • 功能方面:功能庞杂,产品众多
  • 技术层面:网站需要部署大量的服务器

伸缩性的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 网站架构的伸缩性设计不同功能进行物理分离实现伸缩纵向分离(分层后分离)横向分离(业务分割后分离)单一功能通过集群规模实现伸缩
  •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设计HTTP 重定向负载均衡DNS 域名解析负载均衡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在 HTTP 协议层面,应用层负载均衡)IP 负载均衡(在内核进程完成数据分发)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数据链路层修改 mac 地址,三角传输模式,LVS)负载均衡算法轮询(Round Robin, RR)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 WRR)随机(Random)最少链接(Least Connections)源地址散列(Source Hashing)
  • 分布式缓存集群的伸缩性设计Memcached 分布式缓存集群的访问模型Memcached 客户端(包括 API,路由算法,服务器列表,通信模块)Memcached 服务器集群Memcached 分布式缓存集群的伸缩性挑战分布式缓存的一致性 Hash 算法(一致性 Hash 环,虚拟层)
  • 数据存储服务集群的伸缩性设计关系数据库集群的伸缩性设计NoSQL 数据库的伸缩性设计

可扩展

系统架构设计层面的“开闭原则”

  • 构建可扩展的网站架构
  • 利用分布式消息队列降低耦合性事件驱动架构(Event Driven Architecture)分布式消息队列
  • 利用分布式服务打造可复用的业务平台Web Service 与企业级分布式服务大型网站分布式服务的特点分布式服务框架设计(Thrift, Dubbo)
  • 可扩展的数据结构(如 ColumnFamily 设计)
  • 利用开放平台建设网站生态圈

安全

XSS 攻击和 SQL 注入攻击是构成网站应用攻击最主要的两种手段,此外还包括 CSRF,Session 劫持等手段。

  • 攻击与防御XSS 攻击:跨站点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反射型持久型XSS 防御手段消毒(即对某些 html 危险字符转义)HttpOnly注入攻击SQL 注入攻击OS 注入攻击注入防御避免被猜到数据库表结构信息消毒参数绑定CSRF 攻击:跨站点请求伪造(Cross Site Request Forgery)CSRF 防御:主要手段是识别请求者身份表单 Token验证码Referer Check其他攻击和漏洞Error CodeHTML 注释文件上传路径遍历Web 应用防火墙(ModSecurity)网站安全漏洞扫描
  • 信息加密技术及密钥安全管理单向散列加密:不同输入长度的信息通过散列计算得到固定长度的输出不可逆,非明文可加盐(salt)增加安全性输入的微小变化会导致输出完全不同对称加密: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非对称加密信息传输:公钥加密,私钥解密数字签名:私钥加密,公钥解密密钥安全管理:信息安全传输是靠密钥保证的,改善手段有:把密钥和算法放在一个独立的服务器上将加解密算法放在应用系统中,密钥放在独立服务器
  • 信息过滤与反垃圾文本匹配分类算法黑名单

总结

最后针对于上面的知识点我总结出了 “怎样学架构更有效” 做成了文档和架构视频资料免费分享给大家

希望能帮助到您提高自己的技术升职加薪,也节省大家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间来学习,也可以关注我一下以后会有更多干货分享。

转发+关注私信回复【架构资料】领取技术资料【面试资料】


者: 彭道宽

转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tmZv4YcQitbKajjNbW_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