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中的伪类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有时要实现某些布局的时候菜鸟都是div套div,实在不行上flex,而高手一般都是用最少的元素来实现效果,比如巧妙的运用伪类来达到目的的同时减少元素节点,代码清爽了很多不用再写一坨div。
这不,最近学习了几招伪类的使用,特此记录下。
flex布局中,最后一行个数不满的情况: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flex-wrap: wrap;
}
.list {
width: 24%;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skyblue;
margin-top: 15px;
}
最后一行不足4个: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list"></div>
<div class="list"></div>
<div class="list"></div>
<div class="list"></div>
<div class="list"></div>
<div class="list"></div>
<div class="list"></div>
</div>
解决思路有很多,这里我只说一种方式:使用伪类动态计算最后一个元素的margin。比如每行有4个元素,最后一行只有3个,就计算最后一个的margin-right为“元素宽度+间隔大小”,若只有2个,则margin-right为”2个元素宽度+2个间隔大小”,以此类推,代码如下: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 两端对齐 */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flex-wrap: wrap;
}
.list {
width: 24%;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skyblue;
margin-top: 15px;
}
/* 如果最后一行是3个元素 */
.list:last-child:nth-child(4n - 1) {
margin-right: calc(24% + 4% / 3);
}
/* 如果最后一行是2个元素 */
.list:last-child:nth-child(4n - 2) {
margin-right: calc(48% + 8% / 3);
}
效果:
黄色部分为动态计算的margin,上面代码最重要的就是.list:last-child:nth-child(4n - 1),骚操作,头一次见,稍微解释下:
元素的展开和收起也是会经常遇到的,默认收起状态,点击后就会展开,类似于点击弹出下拉菜单,只涉及到两种状态,也可以结合伪类实现:
.btn::after {
content: '展开'
}
#exp {
display: none;
}
#exp:checked+.btn::after {
content: '收起'
}
html如下:
<div class="wrap">
<input type="checkbox" id="exp">
<label class="btn" for="exp"></label>
</div>
效果:
这里巧妙地借助:checked伪类实现状态的切换,换做javascript就要写好几行代码。
.arrow-button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80px;
height: 64px;
background: #f49714;
}
.arrow-button::after {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32px;
height: 64px;
top: 0;
right: -32px;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45deg, transparent 0, transparent 22px, #f49714 22px, #f49714 100%),
linear-gradient(-135deg, transparent 0, transparent 22px, #f49714 22px, #f49714 100%);
background-size: 32px 32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0 bottom, 0 top;
}
效果:
这个就很极客了,先看看效果:
这个是先效果的背后和第一个例子一样使用了伪类级联,同一个选择器上使用多个伪类,核心代码如下:
.box span {
font-size: 40px;
}
.box span:first-child:nth-last-child(n+13),
.box span:first-child:nth-last-child(n+13) ~ span {
font-size: 30px;
}
.box span:first-child:nth-last-child(n+17),
.box span:first-child:nth-last-child(n+17) ~ span {
font-size: 20px;
}
.box span:first-child:nth-last-child(n+25),
.box span:first-child:nth-last-child(n+25) ~ span {
font-size: 14px;
}
通过使用伪类级联能控制不同字符个数的样式。
能实现的效果还有很多,很多我也不会。。。
就我自己在开发时,很容易就把伪类这个东西抛之脑后了,下意识地习惯直接div一把梭,实现不了就用javascript,因为这种下意思的习惯成本很低,不要多加思考。其实有时候仔细想想,很多情况真的没必要“杀鸡用牛刀”,习惯也是有代价的,下意识的使用方式看起来似乎成本很低,但代码因此变得复杂,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和理解成本。不光是我们在编码的时候,生活中也是如此,遇到问题不妨多思考,不要急于作出反馈。
http://www.zhangxinxu.com/wordpress/?p=1514
https://www.zhangxinxu.com/wordpress/?p=8540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40030723
(1)伪类和伪元素的作用
相同之处:都是为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不同之处:
伪类:操作DOM树中已存在的元素,根据元素不同的状态进行样式设置,在一个选择器中可以有多个伪类;
伪元素:创建DOM树之外的逻辑元素,针对元素中特定内容进行样式设置,在一个选择器中只能有一个伪元素;before和after伪元素中要有content属性。
(2)伪类和伪元素的语法
1)伪类的语法:
/* 伪类的语法:*/
selector:pseudo-class {property:value;}
/* CSS类也可以使用伪类:*/
selector.class:pseudo-class {property:value;}
2)伪元素的语法:
/* 伪元素的语法:*/
selector:pseudo-element {property:value;}或 selector::pseudo-element {property:value;}
/*CSS类也可以使用伪元素*/
selector.class:pseudo-element {property:value;}或selector.class::pseudo-element {property:value;}
(3)伪类和伪元素有哪些
1)CSS 伪类有哪些?
css伪类有6种,分别为:动态伪类、结构伪类、语言伪类、元素状态伪类、目标伪类、否定伪类。
a)动态伪类
不同的状态,使用不同的样式。
E:link :选择匹配的E元素,且匹配元素被定义了超链接且未被访问过;常用于链接标签。
E:visited :选择匹配的E元素,且匹配元素被定义了超链接且已被访问过;常用于链接标签。
E:hover : 选择匹配的E元素,且用户鼠标停留在元素E上;常用于链接标签。
E:active :选择匹配的E元素,且匹配元素被激活;常用于链接标签和按钮上。
E:focus : 选择匹配的E元素,且匹配元素获取焦点。
b)结构伪类
E:fisrt-child :选择父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与E:nth-child(1)等同。
E:last-child :选择父元素的最后一个子元素。与E:nth-last-child(1)等同。
E:root :选择匹配元素E所在文档的根元素。在HTML文档中,根元素始终是html,此时该选择器与html类型选择器匹配的内容相同。
E F:nth-child(n):选择父元素E的第n个子元素F。其中n可以是整数(1,2,3)、关键字(even,odd)、可以是公式(2n+1),而且n值起始值为1,而不是0。
E F:nth-last-child(n):选择父元素E的倒数第n个子元素F。
E:nth-of-type(n) :选择父元素内具有指定类型的第n个E元素。
E:nth-last-of-type(n):选择父元素内具有指定类型的倒数第n个E元素。
E:first-of-type:选择父元素内具有指定类型的第一个E元素,与E:nth-of-type(1)等同。
E:last-of-tye :选择父元素内具有指定类型的最后一个E元素,与E:nth-last-of-type(1)等同。
E:only-child :选择父元素只包含一个子元素,且该子元素匹配E元素。
E:only-of-type:选择父元素只包含一个同类型子元素,且该子元素匹配E元素。
E:empty: 选择没有子元素的元素,而且该元素也不包含任何文本节点。
结构伪类选择器,可以根据元素在文档中所处的位置,来动态选择元素,从而减少HTML文档对ID或类的依赖,有助于保持代码干净整洁。
c)语言伪类
E: lang(language):用来匹配使用指定语言的元素。
d)元素状态伪类
E:checked:匹配每个选中的输入元素(仅适用于单选按钮或复选框)。
E:enabled:匹配每个启用的的元素(主要用于表单元素)。
E:disabled:匹配每个禁用的的元素(主要用于表单元素)。
e)目标伪类
E:target:选择匹配E的所有元素,且匹配元素被相关URL指向。是用来改变页面中锚链接URL所指向的ID元素的样式。
f)否定伪类
E:not(F):匹配所有除F元素外的E元素
2)CSS 伪元素有哪些?
::after (:after) 在选中元素中创建一个后置的子节点
::before (:before) 在选中元素中创建一个前置的子节点
::first-line (:first-line) 选取文字块首行字符
::first-letter (:first-letter) 选取文字块首行首个字符
::selection 选取文档中高亮(反白)的部分
::placeholder 选取字段的占位符文本(提示信息)
::marker 选取列表自动生成的项目标记符号
::backdrop 匹配全屏模式下的背景
::slotted() 用于选定那些被放在 HTML模板 中的元素
::inactive-selection 选取非活动状态时文档中高亮(反白)的部分
#学问分亨官##闪光时刻二期##闪光时刻第二期主题征文#
伪类对元素进行分类是基于特征(characteristics)而不是它们的名字、属性或者内容;原则上特征是不可以从文档树上推断得到的。
伪类有::first-child ,:link:,vistited,:hover:,:active,:focus,:lang,:right,:left,:first何为伪类?就是css内植类css内部本身赋予它一些特性和功能,也就是你不用再class=...或id=...你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当然你也可以改变它的部分属性比如:a:link{color:#FF0000;}CSS很多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浏览器的支持,但有四个可以安全用在超链接上的伪类。
CSS很多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浏览器的支持,但有四个可以安全使用的用在连接上的CSS伪类。
◆link用在为访问的连接上。
◆visited用在已经访问过的连接上。
◆hover用于鼠标光标置于其上的连接。
◆active用于获得焦点(比如,被点击)的连接上。
例如:
ExampleSourceCode
a:link{color:red}a:visited{color:green}a:hover{color:blue}a:active{color:orange}
JavaScript的原型中存在诸多矛盾。某些看起来有点像基于类的语言的复杂语法问题遮蔽了它的原型机制。它不让对象直接从其他对象继承,反而插入了一个多余的间接层,从而使构造函数产生对象。
当一个函数对相被创建时,Function构造器产生的函数对象会运行类似遮掩的一些代码:
this.prototype ={constructor:this};
新函数对象被赋予一个prototype苏花型,其值是包含 一个constructor属性且属性值为新函数对象。该Prototype对象是存放继承特征的地方。因为JavaScript语言没有提供一种方法去确定哪个函数是打算用来作结构的,所以每个函数都会得到一个Prototype对象。
constructor属性没什么用。重要的是Prototype对象。当采用构造器调用模式,即使用new前缀去调用一个函数时,这将修改函数执行的方式。如果new 运算符是一个方法而不是一个运算符,它可能会像这样执行:
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构造器扩充它的原型:
现在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实例:
我们可以构造另外一个伪类来继承Mammal,这是通过定义它的constructor函数并替换它的prototype为一个Mammal的实例来实现的:
伪类模式本意是想面向对象靠拢,但它看起来格格不入。我们可以隐藏一些不好的细节,这是通过使用method方法定义一个inherits方法来实现的:
我们的inherits和method方法都返回this,这将允许我们可以以级联的样式编程。可以只用一行语句构造我们的Cat:
本人自创的一个小群:621071874,如有交流讨论都可以进来畅谈JS
本人创建的一个交流学习群:621071874,欢迎大牛,小白进群讨论学习。
“伪类”形式可以给不熟悉JavaScript的程序员提供便利,但是也隐藏了该语言的真实本质,借鉴类的表示法可能误导程序员去编写国语深入与复杂的层次结构。许多复杂的类层次结构产生的原因就是静态类型检查的约束。JavaScript完全拜托了那些约束。在基于类的语言中,类的继承是代码重要的唯一方式。JavaScript悠着更多更好的选择。
最后,不知道各位程序员对伪类有什么看法,请多多指教。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