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接口,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文哈。
接口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程序内部的接口,一种是系统对外的接口。
系统对外的接口:比如你要从别的网站或服务器上获取资源或信息,别人肯定不会把数据库共享给你,他只能给你提供一个他们写好的方法来获取数据,你引用他提供的接口就能使用他写好的方法,从而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比如说咱们用的app、网址这些它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都是通过接口来进行调用的。
程序内部的接口:方法与方法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交互,程序内部抛出的接口,比如bbs系统,有登录模块、发帖模块等等,那你要发帖就必须先登录,要发帖就得登录,那么这两个模块就得有交互,它就会抛出一个接口,供内部系统进行调用。
1、webService接口:是走soap协议通过http传输,请求报文和返回报文都是xml格式的,我们在测试的时候都用通过工具才能进行调用,测试。可以使用的工具有SoapUI、jmeter、loadrunner等;
2、http api接口:是走http协议,通过路径来区分调用的方法,请求报文都是key-value形式的,返回报文一般都是json串,有get和post等方法,这也是最常用的两种请求方式。可以使用的工具有postman、RESTClient、jmeter、loadrunner等;
在说接口测试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这两个概念,前端和后端。
前端是什么呢,对于web端来说,咱们使用的网页,打开的网站,这都是前端,这些都是html、css写的;对于app端来说呢,它就是咱们用的app,android或者object-C(开发ios上的app)开发的,它的作用就是显示页面,让我们看到漂亮的页面,以及做一些简单的校验,比如说非空校验,咱们在页面上操作的时候,这些业务逻辑、功能,比如说你购物,发微博这些功能是由后端来实现的,后端去控制你购物的时候扣你的余额,发微博发到哪个账号下面,那前端和后端是怎么交互的呢,就是通过接口。
前面说的你可能不好理解,你只需记住:前端负责貌美如花,后端负责挣钱养家。
接口测试是测试系统组件间接口的一种测试。接口测试主要用于检测外部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点。测试的重点是要检查数据的交换,传递和控制管理过程,以及系统间的相互逻辑依赖关系等。
OK,上面是百度百科上说的,下面才是我说的
其实我觉得接口测试很简单,比一般的功能测试还简单,现在找工作好多公司都要求有接口测试经验,也有好多人问我(也就两三个人)什么是接口测试,本着不懂也要装懂的态度,我会说:所谓接口测试就是通过测试不同情况下的入参与之相应的出参信息来判断接口是否符合或满足相应的功能性、安全性要求。
我为啥说接口测试比功能测试简单呢,因为功能测试是从页面输入值,然后通过点击按钮或链接等传值给后端,而且功能测试还要测UI、前端交互等功能,但接口测试没有页面,它是通过接口规范文档上的调用地址、请求参数,拼接报文,然后发送请求,检查返回结果,所以它只需测入参和出参就行了,相对来说简单了不少。
首先,接口文档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接口说明
2、调用url
3、请求方法(get\post)
4、请求参数、参数类型、请求参数说明
5、返回参数说明
由接口文档可知,接口至少应有请求地址、请求方法、请求参数(入参和出参)组成,部分接口有请求头header。
标头 (header):是服务器以HTTP协议传HTML资料到浏览器前所送出的字串,在标头与 HTML 文件之间尚需空一行分隔,一般存放cookie、token等信息
有同学问我header和入参有什么关系?它们不都是发送到服务器的参数吗?
OK,首先,它们确实都是发送到服务器里的参数,但它们是有区别的,header里存放的参数一般存放的是一些校验信息,比如cookie,它是为了校验这个请求是否有权限请求服务器,如果有,它才能请求服务器,然后把请求地址连同入参一起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服务器会根据地址和入参来返回出参。也就是说,服务器是先接受header信息进行判断该请求是否有权限请求,判断有权限后,才会接受请求地址和入参的。
大家都知道,接口其实就是前端页面或APP等调用与后端做交互用的,所以好多人都会问,我功能测试都测好了,为什么还要测接口呢?OK,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举个栗子:
比如测试用户注册功能,规定用户名为6~18个字符,包含字母(区分大小写)、数字、下划线。首先功能测试时肯定会对用户名规则进行测试时,比如输入20个字符、输入特殊字符等,但这些可能只是在前端做了校验,后端可能没做校验,如果有人通过抓包绕过前端校验直接发送到后端怎么办呢?试想一下,如果用户名和密码未在后端做校验,而有人又绕过前端校验的话,那用户名和密码不就可以随便输了吗?如果是登录可能会通过SQL注入等手段来随意登录,甚至可以获取管理员权限,那这样不是很恐怖?
所以,接口测试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①、可以发现很多在页面上操作发现不了的bug
②、检查系统的异常处理能力
③、检查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④、前端随便变,接口测好了,后端不用变
在进行接口测试前,还需要了解:
1)GET和POST请求:
如果是get请求的话,直接在浏览器里输入就行了,只要在浏览器里面直接能请求到的,都是get请求,如果是post的请求的话,就不行了,就得借助工具来发送。
GET请求和POST请求的区别:
1、GET使用URL或Cookie传参。而POST将数据放在BODY中。
2、GET的URL会有长度上的限制,则POST的数据则可以非常大。
3、POST比GET安全,因为数据在地址栏上不可见。
4、一般get请求用来获取数据,post请求用来发送数据。
其实上面这几点,只有最后一点说的是比较靠谱的,第一点post请求也可以把数据放到url里面,get请求其实也没长度限制,post请求看起来参数是隐式的,稍微安全那么一些些,但是那只是对于小白用户来说的,就算post请求,你通过抓包也是可以抓到参数的。所以上面这些面试的时候你说出来就行了。
2)http状态码
每发出一个http请求之后,都会有一个响应,http本身会有一个状态码,来标示这个请求是否成功,常见的状态码有以下几种:
1、200 2开头的都表示这个请求发送成功,最常见的就是200,就代表这个请求是ok的,服务器也返回了。
2、300 3开头的代表重定向,最常见的是302,把这个请求重定向到别的地方了,
3、400 400代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有语法错误,401代表访问的页面没有授权,403表示没有权限访问这个页面,404代表没有这个页面
4、500 5开头的代表服务器有异常,500代表服务器内部异常,504代表服务器端超时,没返回结果
接下来再说接口测试怎么测:
1)、通用接口用例设计
①、通过性验证:首先肯定要保证这个接口功能是好使的,也就是正常的通过性测试,按照接口文档上的参数,正常传入,是否可以返回正确的结果。
②、参数组合:现在有一个操作商品的接口,有个字段type,传1的时候代表修改商品,商品id、商品名称、价格有一个是必传的,type传2的时候是删除商品,商品id 是必传的,这样的,就要测参数组合了,type传1的时候,只传商品名称能不能修改成功,id、名称、价格都传的时候能不能修改成功。
③、接口安全:
1、绕过验证,比如说购买了一个商品,它的价格是300元,那我在提交订单时候,我把这个商品的价格改成3元,后端有没有做验证,更狠点,我把钱改成-3,是不是我的余额还要增加?
2、绕过身份授权,比如说修改商品信息接口,那必须得是卖家才能修改,那我传一个普通用户,能不能修改成功,我传一个其他的卖家能不能修改成功
3、参数是否加密,比如说我登陆的接口,用户名和密码是不是加密,如果不加密的话,别人拦截到你的请求,就能获取到你的信息了,加密规则是否容易破解。
4、密码安全规则,密码的复杂程度校验
④、异常验证:
所谓异常验证,也就是我不按照你接口文档上的要求输入参数,来验证接口对异常情况的校验。比如说必填的参数不填,输入整数类型的,传入字符串类型,长度是10的,传11,总之就是你说怎么来,我就不怎么来,其实也就这三种,必传非必传、参数类型、入参长度。
2)、根据业务逻辑来设计用例
根据业务逻辑来设计的话,就是根据自己系统的业务来设计用例,这个每个公司的业务不一样,就得具体的看自己公司的业务了,其实这也和功能测试设计用例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拿bbs来说,bbs的需求是这样的:
1、登录失败5次,就需要等待15分钟之后再登录
2、新注册的用户需要过了实习期才能发帖
3、删除帖子扣除积分
4、......
像这样的你就要把这些测试点列出来,然后再去造数据测试对应的测试点。
接口测试的工具很多,比如 postman、RESTClient、jmeter、loadrunner、SoapUI等,首推的测试工具是postman和jmeter(测试框架的话,可以选择Robot Framework Pytest等),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下如何使用这两款工具进行接口测试,其他工具本次暂不介绍。
1)Postman是谷歌的一款接口测试插件,它使用简单,支持用例管理,支持get、post、文件上传、响应验证、变量管理、环境参数管理等功能,可以批量运行,并支持用例导出、导入。
2)jmeter是一款100%纯Java编写的免费开源的工具,它主要用来做性能测试,相比loadrunner来说,它内存占用小,免费开源,轻巧方便、无需安装,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哟,关注我不迷路。
天碰到要在一个页面获取另外一个页面url传过来的参数,一开始很本能的想到了用 split(“?”)这样一步步的分解出需要的参数。
喜欢的朋友可以测试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js方法一:正则分析法,指定参数名获取值。
function getQueryString(name){
var reg =new RegExp('(^|&)'+name+'=([^&]*)(&|$)','i');
var r = window.location.search.substr(1).match(reg);
if(r !=null){
return unescape(r[2]);
}
return null;
}
// 这样调用:
// http://orzhtml.github.io?a=1&b=2&c=3
console.log(getQueryString("a"));
console.log(getQueryString("b"));
console.log(getQueryString("c"));
结果截图:
下面举一个例子:
若地址栏URL为:abc.html?id=123&url=http://orzhtml.github.io
那么,但你用上面的方法去调用:alert(getQueryString("url"));
则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内容就是 http://orzhtml.github.io
如果用:alert(getQueryString("id"));那么弹出的内容就是 123 啦;
当然如果你没有传参数的话,比如你的地址是 abc.html 后面没有参数,那强行输出调用结果有的时候会报错:
所以我们要加一个判断 ,判断我们请求的参数是否为空,首先把值赋给一个变量:
var myurl= getQueryString("url");
if(myurl != null && myurl.toString().length>1) {
alert(myurl);
}
js方法二:获取所有参数这样就不会报错了,结果返回始终会是一个对象!
function GetRequest(){
var url = location.search;//获取url中"?"符后的字串
var theRequest ={};
if(url.indexOf("?")!=-1){
var str = url.substr(1);
strs = str.split("&");
for(var i =0; i < strs.length; i ++){
theRequest[strs[i].split("=")[0]]= unescape(strs[i].split("=")[1]);
}
}
return theRequest;
}
// 这样调用
// http://orzhtml.github.io?a=4&b=5&c=6
var Request = {};
Request = GetRequest();
console.log(Request);
console.log(Request['a']);
console.log(Request['b']);
console.log(Request['c']);
结果截图:
本文内容均属个人原创作品,转载此文章须附上出处及原文链接。
加关注,定时推送,互动精彩多,若你有更好的见解,欢迎留言探讨!
说到函数我们首先会想到数学中的函数公式,但是在编程中函数的概念和你想象中的可能有所不同。所谓函数就是一段可以被其它程序引用的代码或程序,可以叫它子程序。函数的作用就是将一个大的系统程序按功能分成一个个小的子程序模块,这样便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模块化。
ECMAScript 中使用 function 关键字来声明函数,一个函数由函数名称、函数参数、函数体组成,其语法如下:
function 函数名称(参数1,参数2...) {
// 函数体
}
在函数体中就是具体实现功能的代码。函数名和参数的命名和普通变量命名一样遵循ECMAScript规范。
如下示例:
function sayHi(name,message){
alert("hello "+name+ ", " + message);
}
我们可以通过函数名来调用函数,如下示例:
sayHi('Nicholas','how are you doing?');
执行上面的函数,将弹出"Nicholas,how are you doing?"弹框。
函数可以作为参数传递,或者作为一个对象的属性值。参数和属性值和普通变量一样,通过参数名称或属性名就可以调用函数。
如下示例:
// 作为参数
function b(){
alert("b");
}
function a(fun){
fun();
}
a(b); // 输出b
// 方法
const obj = {
name: "张三",
getFirstName(){
alert(this.name.slice(0,1));
}
}
obj.getFirstName(); // 输出张
在函数体中使用return 语句可以返回一个值,这样就会在调用函数后得到一个计算结果,如下示例:
// 声明一个求和的函数
function sum(a,b){
const result = a + b;
return result;
}
// 调用函数
cont ret = sum(1,3);
alert(ret); // 4
cont ret1 = sum(5,10);
alert(ret1); // 15
注意,在return 语句后面的语句不会被执行(return 指退出函数并返回值),如下示例:
function diff(a,b){
return a - b;
alert("hello world!");
}
diff(35,10);
// 结果25,但并没有弹出“hello world!”
在函数体内可以有多个return 语句,往往和条件语句一起使用,如下示例:
function diff(a,b){
if(a < b){
return a -b;
}else{
return b-a;
}
}
return 语句可以返回一个函数,如下示例:
function hello(a){
return function (){
return a + 100;
}
}
const ret = hello(50); // ret 结果是一个函数
alert(ret()); // 继续执行,结果是 150
JavaScript 函数中的参数比较特殊,在调用函数时你不必严格按照函数声明时的参数进行传参,比如不传、或多传一个参数、少传一个都不会引起错误。这是因为JavaScript参数是一个类数组的结构(它并不是 Array 类的实例),可以使用argumetns 关键字获取所有参数。
如下示例:
function sayHii(){
alert("hello " + argumetns[0] +","+ argumetns[1]);
}
sayHii("Nidlosd","how are you?");
和上面使用具名参数的结果是一样的,argumetns[0] 是第一个参数,argumetns[1] 是第二个,依次类推。
函数参数和变量一样,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比如数字、字符串、布尔甚至是一个函数。如下示例:
// 函数1
function sum(a,fun){
return a + fun(a);
}
// 函数2
function diff(b){
return 100 - b;
}
// 调用sum 函数
cont ret = sum(50, diff); // 结果是100
alert(ret);
重载是计算机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我们可以定义一些名称相同的方法,通过定义不同的输入参数来区分这些方法,然后再调用时,就会根据不同的参数样式,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执行。
在JavaScript 函数却没有重载,当你定义同名的函数,后面的函数会覆盖前面的函数。如下示例:
function sum(a){
alert(a + 100);
}
function sum(a){
alert(a + 200);
}
sum(100); // 输出 300
当调用sum(100) 结果返回300而不是200。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传入的参数类型和数量作出不同的反应,来模拟重载的效果。
函数声明
以上的定义函数的方式就是函数声明方式,它们都是全局函数,其父级对象是 windows对象。如下示例:
// 声明函数
function fun(){}
// window.fun 等同于 fun,一般会省略window
函数表达式
和声明一个变量一样声明函数,如下语法:
const funName = function (params) {
// function content
}
其实2种方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
函数声明方式会被引擎进行函数提升,函数的调用在函数声明前或后都可以,但函数表达式不行,函数的调用必须在其声明之后调用,否则会出错。
如下示例1:
a(); // 在函数声明前先调用
function a(){}
示例2:
a(); // 在函数声明前先调用
const a = function(){}
示例1不会出现任何错误,但是示例2,在执行代码时,你会在控制台中看到如下错误: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Cannot access 'a' before initialization
函数提升,是指引擎会提前将function 声明的函数提升到代码顶部,不管函数实际在代码中的位置,只要是使用 function 函数声明的方式就会这样。
函数其实也是一种对象,它也有属性和方法,函数常见属性有length 和 prototype。
示例:
function say(name){
alert(name);
}
alert(say.length); // 输出1
function sum(a,b,c){
alert(a+b+c);
}
alert(sum.length); // 输出3
常见方法有apply()、call()和bind()。
函数中的这几方法都是用来在特定的作用域或上下文中调用函数,具体讲就是控制函数中的this 对象指向谁,如下示例:
window.color = "red";
const obj = {color: "blue"};
function sayColor(){
alert(this.color);
}
sayColor(); // red
sayColor.call(this); // red
sayColor.call(window); //red
sayColor.call(obj); //blue
sayColor.apply(obj); //blue
sayColor.bind(obj); // blue
此时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函数默认情况下this 指window对象,当使用call 、apply、bind方法改变其this对象时,函数的上下文环境也被改变了,其结果返回 blue,而不是red。
关于 call 和 apply 的区别主要在于传参数的方式不同,call 参数是必需依次列举出来,apply参数是一个数组,如下示例:
function sum(a,b){
alert(a+b);
}
sum.apply(this,[10,20]); // 参数是一个数组
sum.call(this,10,20); // 参数需要依次列举出来
在es6 最新规范有一种特殊的函数,称为箭头函数,它和普通函数基本上一样,唯一区别就是其this 对象指向不一样。
语法如下:
const 函数名 = (参数..) => {函数体}
箭头函数的声明和函数表达式一样,不同之处它没有使用function关键字,而是使用的 =>。
普通函数的this指向的是调用它的对象或事件源对象,箭头函数它总是指向其最近的外层函数作用域的 this 所指对象。
如下示例:
const obj = {
sum: function(){
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this)
});
},
diff:function(){
setTimeOut(()=>{
console.log(this)
});
}
}
obj.sum() // Window {window: Window, self: Window,…}
obj.diff() // {sum: ƒ, diff: ƒ}
上面中function构造的函数(sum)中的this指向了调用它的window对象,而箭头函数(diff)中的this指向了最近的外层函数作用域中的this指向的对象obj。
箭头函数往往是作为参数来使用的,单独使用的情况很少。
函数作为程序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语法、属性、方法等知识点必须要完全了解,尤其是关于普通函数、函数表达式、箭头函数等概念的区别。还有就是关于this对象的理解,本篇作为入门知识没有详细介绍这里,所以请自行查阅资料深入学习。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