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手机坏了不要怕 教你简单几招自己修

手机坏了不要怕 教你简单几招自己修

有研究显示,当手机跌落时,当事人的压力荷尔蒙会上升高达三成,心跳明显加速。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人大多视手机如生命,生怕它磕了碰了。但如果悲剧真的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的手机出了点问题,你本可以自己几十分钟搞定,那为什么还非要去官方维修点耗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维修呢?或许你会担心自己会弄坏手机,但以我的经验,其实只要大家掌握一些要领,操作的时候做到胆大心细,那么其实为手机做一些简单的维修并没你想象的那么困难。

今天笔者将以自己曾经拆解过的机型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告诉大家如何自己动手维修手机。在本文的最后,我还会把我所拆解过的手机罗列出来,为大家维修提供一定的借鉴。

☉我们为什么要自己修手机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小儿科,我们自己修无外乎可以省些钱,节约送修需要经过的冗余步骤,把控好拆解时的每一个环节,如果您是数码爱好者,那么通过自己维修手机,也能够找到维修的乐趣与成就感,就像当年十分流行的越狱与定制系统外观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一样, 这也是我一直坚持拆解内容延续至今的原因。

由于苹果官方售后团队Genius Bar一号难求,淘宝上甚至出现了出售预约号的服务

而如果选择官方维修,你首先需要查找维修点,还需要亲自送货上门或者寄修,如果维修的人多,你还要排队等叫号,甚至像苹果的官方售后Genius Bar还需要淘宝买预约号,困难度堪比抢小米手机。

☉我们自己修手机的后果

看了刚才的内容,我相信肯定很多网友心中会很不屑的想:“你说的简单,我们自己做起来风险多高啊,这么贵的东西,修不好你陪我们机器啊?!”先声明,我可赔不起,如果真出现问题,还请自觉找专业人士解决。的确,手机毕竟是个含有众多脆弱精密元件的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维修常识很容易会弄坏机器。即便你的手机在保修期,别忘了几乎所有手机厂商的维修条款里面都会有一条人为损坏的情况下不予保修,或者不予免费保修,如果你拆坏了机器,本来可以保修的结果现在不能了。这个时候,你就该为难了。

但就像我刚才说的,拆解手机是一个胆大心细的过程,但并不代表会很困难,如果我们了解了一些拆解的常识,或许你会觉得,原来难度也不过如此。其实你只要多一分细心,那么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维修,或者更换个零部件什么的。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你们了解一些拆解的常识,即便以后没有机会维修,你们也能够明白那些售后为你进行的维修服务,或者收取的服务费是否合理。

拆解项目:屏幕及背壳

维修目标:更换屏幕或背壳

考虑到会有很多人排斥拆解手机,所以按照常理我应该先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拆解步骤,增强大家自己动手的信心。可是,按照绝大多说手机的拆解步骤,第一步都是先拆解手机屏幕或者背壳,而这个过程一般是整个拆解环节最最困难的一步。但好在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也是可以很轻松稳妥的度过这一步难关的。

☉准备工作

关机,随后取下sim卡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先拆屏幕或者背壳呢?因为想要看到机器内部,或者更换屏幕,我们只能先从这两个零件入手。但在拆这两个部件之前,我都会做这么一个步骤,首先是关机,然后是取下Sim槽。关机是为了使设备断电,避免拆解过程短路;分离Sim卡槽则是为了避免在拆解过程中由于它卡在机身和主板之间而导致拆解不能继续。(虽然我经常忘了这一步,当主板卡住死活取不出来的时候才意识到没取下Sim卡槽)。

☉观察结构

做完了两项准备工作,接下来我们就要观察这款手机的结构,推测屏幕或者背壳与机身的固定方式,因为只有知道它们是怎么固定的,我们才能知道怎么拆。如果您能在网上找到该机的拆解文章,那么这一步基本可以忽略。因为一般文章都会告诉你屏幕或者背壳与机身是怎么连接的。

☉动手拆解

接下来就是动手的环节,通常屏幕或者背壳采用三种方式固定,按照拆解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螺丝固定,强力双面胶固定以及卡扣固定,有些手机为了保证结构可靠甚至会同时采用三种固定方式,例如iPhone 6S就是如此。由于螺丝固定无法单独承担屏幕或者背壳的固定使命,所以它一般是与后两者组合搭配的。

了解了固定方式,接下来就是卸除这些固定,你只要记住按照从易道难的顺序拆解就OK了。也就是先拆螺丝,然后分离强力双面胶固定,最后分离卡扣固定。

☉分离屏幕或者背壳步骤:

1 卸螺丝

螺丝用对应的螺丝刀拆解。

2 脱胶

利用热风枪或者电吹风辅助脱胶

多差几根翘棒扩大缝隙

强力双面胶需要用热风抢或者更常见的电吹风加热3分钟左右再拆解,因为加热以后,胶的粘性会降低不少,加热的温度以体感触摸较烫为准,加热之后利用吸盘或者敲棒将屏幕或者背壳掀开一条缝隙,然后第一根较棒保持插入状态,再利用第二根继续扩大缝隙,到了某个节点再加入第三根乃至第四根敲棒。期间,如果遇到较难脱胶的部位继续加热然后敲开即可。敲棒尽量用较薄的,柔韧的。越薄的翘棒越容易插入缝隙,越柔韧的翘棒越不容易损害屏幕或者玻璃。

3 卡扣脱扣

卡扣这种固定方式原理很简单,就是一边一个凸点,一边一个凹点,将两者重合,便可以达到很高的固定强度。但遗憾的是正是由于这种较高的固定强度另它拆解起来格外费劲。因为它没办法像加热双面胶那样使固定强度降低,所以通常我们只能使用较为野蛮粗暴的方式打开这种固定方式,就是用翘棒用力再机身缝隙之间强行插入,使之产生一道缝隙,并能够听到里面卡扣发出“咔哒”声,表示脱扣了。如果这一步您能够顺利进行,那么接下来就无比轻松了,你只需要继续用翘棒沿着缝隙像像机身两边滑动,便能听到卡扣陆陆续续的脱口声,仿佛在鼓掌庆祝您这一步的拆解即将成功。

最后,当背壳完全与机身分离以后,一般会有指纹模块固定在背壳上,只要断开主板与指纹模块的连接,并分离指纹模块,我们便可以替换新的背壳了。对于屏幕来说,如果只是甩出几根排线与主板连接,我们只需断开连接,便可以将早已准备好的屏幕模组按照同样的固定方式换上。

☉维修常识汇总:

1:拆手机前记得先关机,取sim卡

2:用双面胶固定的原件粘性特别强的话,用加热的方式可以降低粘性。

3:卡扣固定的特别紧的话,不要用翘棒硬碰硬,而是用塑料的翘棒用力敲开,因为塑料抢棒刚性较弱,不容易伤害屏幕或机身边框。

锂电池尽管可以做到很高的电池容量,不过由于自身使用寿命有限,导致使用一两年过后,容量会有较大幅度的衰减。然而此时如果您手机的其它零部件完好,仅仅因为电池而寿终正寝相信很多人都会心痛。为什么不尝试换节电池呢?

拆解项目:电池

维修目标:维修因为电源线虚接而导致的开不开机情况;更换电池

准备工作:

在前面一步,我们已经分离机身背壳或者屏幕,看到了机身内部构造,此时,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例如分离摄像头,卸下螺丝分离主板,分离扬声器,当然也可以卸下电池,但在这所有的步骤之前,我们都要确保完成一件事,就是断开电池电源排线。虽然此时属于关机状态,但由于电源还接通电路,所以电路还依然带电,而我们很多金属工具以及手指都具有导电性也存在静电,一旦触摸主板,造成短路,便会击穿电路,导致主板瘫痪。所以接下来需要先分离电池与主板的连线。

很多手机的电池与主板是直接通过按扣连接的,只要用绝缘翘棒将其挑起,便可断开排线。如果该排线没有固定,当机器跌落或者磕碰等情况发生时有可能造成这条线路虚接或者断开,此时机器就会开不开机了。如果遇到这个问题只要拆开机器看看电源线是不是分开了,如果是,按回去就可以了。有些厂商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会在电源按扣上设计一个金属固定片,来固定电源线接口。

更换电池:

一般来讲,当电池与主板的排线断开,此时电池就完全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但想要摘下它,却并没有这么容易。目前电池最为普遍的固定方式为强力双面胶固定,但相比屏幕的双面胶用量相比,电池普遍要用的多得多,然而电池又是一个危险的零件,加热温度过高,挤压过度都会破环电池,所以一方面黏度增加了,而另一方面材料本身变得更脆弱了,这便给拆解增加了不小难度。我们该这么办呢?

想要分离强力双面胶固定的电池,你得费些功夫

比较稳妥的拆卸用双面胶固定电池的做法是先从背部电池的位置加热电池,温度控制在较热即可,然后利用银行卡等柔韧结实的较薄物体从电池底部一点点向内推进,另电池脱胶。为什么不用翘棒呢?因为电池容易变形,并且翘起是需要一个支点的,而电池四周是精密脆弱的零件,电池底部就是屏幕,哪面都经受不起折腾。

拽出拉胶可轻松分离电池

如今,厂商也逐渐意识到了人们对于更换电池的迫切要求,尽管官方依然宣称电池不可拆卸,但电池的固定方式已经不全都是强力双面胶了,而是利用一种叫拉胶的更易拆解的固定方式开始多了起来。拉胶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拉出便可脱胶,一般采用拉胶固定的电池旁边都会设计有一个小提手,它就是我们需要拉的地方,但一定要注意拉的方向尽量与电池平面平行,即使有角度也不要太大,因为如果你不按照这个技巧做,拉胶几乎100%会断,而如果断点在电池下面,那么恭喜你,准备翘开比强力双面胶固定还要牢固的电池吧!(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想想就是两行泪)

当旧电池成功分离,我们真该为自己欢呼一下,拆解过程最困难的两个环节结束了

维修常识汇总:

1:分离机身背壳或者屏幕以后,接下里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断开电源排线,防止静电击穿电路或者短路。

2:分离强力双面胶固定饿电池可以适当加热,利用卡片铲下底部的胶,尽量避免是用坚硬的翘棒。

之所以将按键单拉出来一页来讲,是因为这个零件坏的人真多,毕竟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部件。而坏的位置一般都是在“锅载片”这个零件上。

拆解项目:按键

维修目标:固定锅载片;更换按键模块

“锅载片”是一片凹形的小金属片,有特殊的钢制成,具有非常强的抗形变能力,正是基于这一点,当按键的键冒将它按压下去,它的导电特性另下方的柔性电路接受到电信号,从而识别按键的操作,而当人们松开键冒,“锅载片”便会立即恢复到最初形态,从而将键冒顶回原位。这便是它的工作原理。

明白了原理我们便很好理解按键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例如按键接触不良,有可能是因为按键模块异位,或者锅载片异位导致键冒的接触头难以将锅载片按压在柔性电路中产生电信号。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锅载片没有焊接在柔性电路的情况。有些厂商为了节约成本而是将锅载片通过胶布进行限位,用久了,胶布粘的不牢了,锅载片就会移动到别的地方,导致按键失灵,此时您只需要换个新胶带将它重新固定在原味上便可以解决问题。

Vivo Xplay 5的锅载片焊接在柔性电路板上

Xplay 5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机身上

而更多的厂商都会选择将锅载片直接焊接在柔性电路板上,因为焊接的方式肯定比胶粘更牢固,但是有时按键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况,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柔性电路板发生了位移,因为绝大多数的电路板都是通过双面胶连接在机身上的。所以调整下柔性电路板的位置便可以解决按键失灵或者接触不良的问题,如果还是不行,那么很可能是这块电路板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在淘宝等渠道找找这个模块的替代品,然后更换上一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本文简单简单介绍了屏幕,背壳,电池以及按键的拆解和维修小技巧,通过我的描述,我相信,很多人应该会认为:“哦,原来拆手机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困难。”的确,只要你足够胆大心细,那么你肯定能够有足够的把握拆解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手机,甚至平板。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不妨拿你周围亲朋好友已经过保手机练练手,相信你会很快掌握拆解的技巧。

苹果官网公布的各代iPad屏幕保外维修价格

最后我还想谈谈自己维修的价格,就以大家都关注的苹果为例,前两天我同时让我帮她修理一部iPad 二代,它的外屏摔碎了,内屏完好,我查询了一下苹果官方的保外服务费,竟然高达1798元。随后我又问了一下中关村的维修店铺,要价200元,不过不是原装外屏,最终我通过朋友以成本价80元购买到了一块非官方屏幕,并自己换上。所以总共成本只有80元,便为iPad 二代换了一块外屏,你不想挑战下吗?

附:我曾经拆解过的机型文章

iPhone 6S

http://mobile.zol.com.cn/544/5446023.html

三星Note5

http://mobile.zol.com.cn/548/5482037.html

iPad mini 4

http://pad.zol.com.cn/549/5492705.html

乐视1S

http://mobile.zol.com.cn/550/5507551.html

魅蓝metal

http://mobile.zol.com.cn/552/5522061.html

华为荣耀畅玩5X

http://mobile.zol.com.cn/553/5534970.html

小米红米Note 3

http://mobile.zol.com.cn/556/5562703.html

中兴小鲜3

http://mobile.zol.com.cn/558/5580677.html

华硕ZOOM 鹰眼手机

http://mobile.zol.com.cn/558/5589948.html

国行iPad Pro

http://mobile.zol.com.cn/560/5602124.html

中兴AXON 天机MAX

http://mobile.zol.com.cn/564/5643647.html

vivo X6plus

http://mobile.zol.com.cn/567/5674831.html

三星Galaxy S7edge

http://mobile.zol.com.cn/573/5736262.html

分享

Vivo Xplay 5

http://mobile.zol.com.cn/577/5775494.html

两天,相信大家都被一个事情刷屏了:小米的电视屏幕接连自动脱落。


说实话,要不是这两次事件都有监控作证,黑马是真不敢相信,一个电视屏幕,居然会自动脱落。



最开始的那一次,该网友晒出来了一段监控:监控显示电视屏幕在未受外力刺激的影响下自己脱落。


别说客服沉默了,黑马也沉默了。



根据小米的回应,涉事电视型号为小米电视EA70,影响设备锁定在生产日期为 2 月 14 日-3 月 20 日期间的两批次产品。由于生产原因,极少数设备可能会出现屏幕开胶的问题。



就小米的这两次事故来看,小米在电视的口碑上可能算是彻底翻车了,甚至可能会让小米再次背负“性价比没好货”的负面印象。


刚好趁着这波热度,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电视的屏幕面板会自动脱落。


根据小米方面的回应称:这是因为屏幕开胶问题导致的脱落。要想知道面板为什么会屏幕开胶,我们就得知道LCD屏幕的构成。


大体上来讲,LCD屏幕主要是由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组成。


比如黑马拿一张红色的胶片放在白光面前,这时候我们就观察到了红色的光。可是,LCD显示的画面内容是会出现变化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所以这里就需要偏光片的加入,让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然而这时候光线还是白色的,所以还需要使用液晶进行更加细致的光线偏移。这里是利用液晶的电磁学性质,在液晶两侧安装电极板控制液晶方向,之后再让光线通过第二块偏光片,最终呈现出我们需要的色彩。



根据博主放出的监控视频显示,此次小米屏幕脱胶就是液晶面板脱胶,只剩下了背光模组。



黑马办公室的脱胶显示器:


(前面显示图像的就是液晶面板,后面发光的就是背光模组)


正巧,黑马办公室就有一台脱胶的显示器,所以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显示器脱胶是什么样子。



以这台显示器为例,它仅在面板周边一圈位置上胶黏剂。随着使用时间变长,黏性变差,所以便开始有了裂缝。



至于小米的这款70英寸电视,因为面板更大更重,所以不能像显示器这样纯靠胶黏剂将其粘在一起。


根据媒体采访相关人士介绍:

由于两台液晶电视由于均是全面屏设计,仅有下边框有卡扣固定,左、上、右三边仅使用胶粘工艺,在使用过程中,主机温度升高或者使用环境温度升高均有可能导致胶水融化、失效,从而导致屏幕脱落。

https://new.qq.com/omn/20220602/20220602A0296200.html


也就是说,小米电视屏幕脱落很有可能是由于胶粘工艺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同时,该相关人士还介绍:

目前液晶电视大多采用质量轻不容易变形的钛合金边框固定,但是部分品牌为了降低成本(钛合金边框200-300元)追求无边框设计,所以就只用了胶粘工艺。

https://new.qq.com/omn/20220602/20220602A0296200.html


至于早先大家猜想的运输过程中的磕碰导致脱落,这种可能性最小。因为要达到这样的力度,电视在这个过程早就损坏了。


所以到这里差不多就“破案”了,由于在设计和工艺方面的一些问题,小米电视的屏幕自动脱落。


这件事,也给黑马提了一个醒。


一昧地追求性价比,真的合适吗?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厂商们节约的成本在某一天是否就会反噬我们呢?像这两次事故,都是有着监控作证才能顺利解决。要是没有监控,这事可就说不清了。


性价比什么的,可以考虑,但一定不能是必须。


参考来源:

1.脱落,又见脱落!小米电视屏幕这是怎么了?

https://new.qq.com/omn/20220602/20220602A0296200.html

2.小米回应电视屏幕脱落:两批次生产原因出现开胶,免费上门检修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75703

3.【科普】LCD屏幕基本工作原理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3306648

自蜂鸟网-手机摄影,原文链接:https://m.fengniao.com/slide/5360225.html

小米10 Pro采用了正背双曲面加金属中框的设计,采用了一块6.67英寸AMOLED挖孔双曲面挖孔全面屏,高通骁龙865处理器,支持全网通5G。在相机上,小米10 Pro的主摄都采用了1.08亿像素感光元件,尺寸为1/1.33英寸,镜头为7P模组,支持OIS防抖。其他镜头包括了2000万像素超广角、1200万像素人像镜头以及一枚支持10倍混合变焦的长焦镜头。在视频录制上,小米10系列手机支持最高8K视频拍摄,加入了光焦分离,峰值对焦等功能,给用户更专业的视频拍摄体验。

欢迎关注 蜂鸟网微信公众号:fengniao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