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CNBC
作者:Reem Nasr
原文地址:http://www.cnbc.com/2015/08/17/time-to-buy-gold-a-bull-vs-bear.html
翻译:龚蕾
黄金价格下跌到五年多来新低,上周摩根士丹利投资家米勒增持大量黄金股票。有投资者认为黄金牛市将到来,也有投资者认为黄金价格还会继续熊市下行。
(一)美联储何时加息?
上周黄金价格结束了七周连续下跌,人民币贬值有助于推动投资者避险买入黄金,黄金价格在本周二窄幅波动且奋力走高,这也许是大多数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加息。
数据显示,八月以来美国房屋建筑业升温,而纽约制造业活动放缓,美国非农数据稳定增长。纽约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一些投资者对黄金看涨情绪升温,但也有一些投资者认为黄金生产量超过去年,黄金供应增多,需求放缓,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二)美元会升值下去吗?
瑞士信贷研究发现,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元会继续升值,不过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美元反弹接近尾声,汤森路透研究发现,美国历史上收紧货币的时候,美元指数往往出现下降。
宽松货币下,美国享受着美国高估值股市,米塞斯经济学家认为,耶伦说将提高利率,这或许是一个涌出口,在高收益信贷市场中,若投机降温,资产价格通胀进入最后阶段,收紧货币也可能意味资产价格通胀结束。
(三)市场需求上涨了吗?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希腊债务危机让欧洲投资者购买金条和金币,俄罗斯投资者也增加了黄金持有。全球黄金需求下降大约121%,达到六年来低点,欧洲需求比去年上涨,印度对黄金需求下降,美联储因经济数据较好而提升加息预期,黄金被认为是金融市场波动时的避风港。
(四)黄金价格是否已触底?
英国经济学家认为,黄金白银价格或还未到达触底。原因有,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欧洲对贵金属需求大幅上涨,俄罗斯对黄金需求上升。而作为世界上最大黄金买家的中国和印度,需求下降,第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下降12%。其次,美元走强,黄金价格承压,投资者减持黄金,持有美元。再次,白银价格或正继续反弹能量,市场预期发达国家通胀率回升至2%的目标,耐心等待石油价格反弹。还有地缘局势与希腊债务等因素。
(五)黄金或继续释放金融风险吗?
宽松货币推高了全球股市,这让债券不断增长,债市和股市等资产市场可能存在一定泡泡,但不会轻易破掉,经济学家认为,这些资产泡泡会随着此起彼伏交互式价格波动而逐渐散去,投资者把黄金作为避险工具,在金融市场风险增大时,黄金是避险资产,而黄金价格下行或继续释放金融风险,米塞斯经济学家说,请多给一些时间,投资者耐心等待。
图1.现在是买入黄金的时刻吗
图2.黄金价格走势
图3.汤森路透研究发现,美国历史上收紧货币的时候,美元指数往往出现下降。
参考文章:
1、Chart: Gold looks headed for 0 per ounce
http://www.cnbc.com/2015/08/11/chart-gold-looks-headed-for-980-per-ounce.html
2、Gold struggles as US rate hike looms
http://www.cnbc.com/2015/08/18/gold-struggles-as-us-rate-hike-looms.html
(以上仅代表笔者阅读译文,有适当补充,译文水平有限欢迎指导。)
言/翻译 杜华/校对
美国国会大厦有着长久的暴力史。1814年美英战争期间,英军攻入华盛顿并焚毁国会大厦。1856年,在参议院会议厅里,南部的拥奴派众议员普勒斯顿·布鲁克斯(Preston Brooks)几乎把支持废奴的联邦参议员查尔斯·萨姆纳(Charles Sumner)打死。冷战期间,波多黎各民族主义者携带武器攻入大楼,向五名议员射击并扬起波多黎各的旗帜。2021年1月6日,一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闯入美国国会大厦,其中有人高举美国内战期间的南部邦联的“国旗”。这一幕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瑞亚·林·巴恩斯(Rhae Lynn Barnes)和来自亚特兰大的独立历史学者凯莉·利·梅瑞特(Keri Leigh Merritt)合作撰文,从内战和重建史的角度分析了“特朗普主义”(Trumpism)和国会山暴力事件的根源。此文原刊于https://edition.cnn.com/2021/01/07/opinions/capitol-riot-confederacy-reconstruction-birth-of-a-nation-merritt-barnes/index.html。经作者授权,由武汉大学徐言翻译,杜华校对。(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在过去四年里,已有许多人向公众警告说,特朗普总统的行为是对民主制度的公然威胁。本周三(编者注:2021年1月6日,下同)这次失败的政变(coup)证明,“让美国再次伟大”,即特朗普主义,并未仅仅因他本人在2020年大选中输给拜登而消亡。特朗普主义远未终结,反而成为特朗普支持者们新的“未竟的事业”(Lost Cause)。
“未竟的事业”也被称为“南部邦联未竟的事业”,它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虚假消息制造运动。它违背历史事实,错误地相信南方白人在内战中勇敢地捍卫邦联,它是一个非历史的理论,还提倡一种错误的理念,即所有南方白人在内战中为勇敢地为南部邦联而战,以维护真正的“美国”(实质上是白人至上主义者)价值观。这一理论的中心是对奴隶制的谬见,即认为这一“特殊制度”是温和的,且受到奴隶们的欢迎。
这一产生于内战后的神话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大众文化为媒介,广泛传播于全国。这些媒介包括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小说《飘》,以及带有白人至上主义者色彩的教科书。它们宣称美国内战并非源自奴隶制的扩展,而是源自南部维护州权免受北方或联邦政府侵犯的尝试,并认为南部很有希望再次崛起。
“新未竟的事业”升起了南部邦联旗帜
在周二(编者注:2021年1月5日)举行的佐治亚州议会决胜选举中,南方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两名民主党议员当选。这进一步刺激了特朗普的“新未竟的事业”。这个有关选举舞弊的危险幻想通过社交媒体疯狂传播,而这些媒体依靠算法传播虚假消息的速度远快于真相、俄罗斯网络特工和极右派媒体。
然而,这个神话的主谋和最大的受益者是特朗普本人,他甚至在选举前就宣称,选举结果将会被人用充满舞弊的选举实践、被入侵的计票机器和伪造的选票窃取。就像“未竟的事业”的支持者一样,“新未竟的事业”的支持者宣称自己是爱国者,在捍卫“真正的美国”或正宗的(白人主导的)美国。
周三的混乱局面让人回想起那个兼具胜利和苦难,并产生了“未竟的事业”的时代:重建时期。它拥有美好且有希望的开端、进步的理念以及对种族平等的大胆尝试,但在大众文化里,它却被歪曲成一个充斥着无止境暴力和白人的极力抵制,而且对美国本土生长起来的恐怖主义毫无作为的时代。
周三这一天,白人至上主义者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国会大厦内部升起南部邦联旗帜,这一带有谋叛色彩的行为扰乱了美国政治权力的和平交接,唤醒了我们国家对内战的复杂记忆。
在接受CNN采访时,华盛顿特区前警察局长表示,国民警卫队需要“夺回国会大厦”,这幢由被奴役的黑人劳工建成的大楼,这明确地表明我们国家立法机构的根基正在遭受威胁。
重建不仅是一句场面话
正如历史学家希瑟·科克斯·理查德森(Heather Cox Richardson)周四(编者注:2021年1月7日)所说:“昨天,我们国家的行政分支试图消灭立法分支。”也许是认识到这一点,作为特朗普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林赛·格林厄姆参议员(Lindsay Graham)最终以谴责这次暴力活动的方式公开反对特朗普。格林厄姆参议员以终结重建的1876年选举为例,提醒人们“从历史的教训看,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作为一名来自发动内战的州的白人参议员,他对重建的支持,使得他在历史层面远离了他的那些支持邦联和种族隔离的祖辈们制造的血腥暴力、种族恐怖事件。
联邦参议员特德·克鲁兹(Ted Cruz)呼吁“第三种选择”。他也注意到1876年选举中两党相互妥协,成立选举委员会“调查对选举舞弊的指控”。他试图说服国会成立一个包括白宫成员、参议员和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委员会来“实施为期10天的紧急调查”。
和格林厄姆、克鲁兹一样,联邦参议员迪克·德宾(Dick Durbin)也把特朗普支持者们对2020年大选结果的反对和1876年大选对比。德宾强调重建时期结束太快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正是这个委员会导致了重建时期的终结,吉姆·克劳法的通过……这项法律重新奴役了非裔美国人。”他把1876年的妥协和如今对选民的镇压联系起来后,批评特朗普煽动了一次有预谋的政变。
来自密歇根州的丹·基尔迪民主党联邦众议员(Dan Kildee)在推特上把昨天的事件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联系起来,认为那些支持政变的政治家们“把他们的名字和奥瓦尔·福布斯(Orval Faubus)、乔治·华莱士(George Wallace)、布尔·康纳(Bull Connor)放到了一起”。福布斯、华莱士和康纳都把南部邦联旗帜作为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战斗口号,鼓动他们加入“未竟的事业”意识形态,维持吉姆·克劳种族隔离制度。
当暴徒们被特朗普总统和一些白人至上主义影像煽动,袭击国会大厦,登上围墙,制造管状炸弹并放置在栏杆上之时,一些与之相关的照片和视频也让人震惊和反感:南部邦联和纳粹旗帜上扎眼的红色与标有“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相互映衬着,出现在支持特朗普标语的海洋中。同类物品还包括绞索、让人想起三K党私刑的木质十字架,以及印有“奥斯维辛集中营”字样的毛衣,这些物品如今在街角的临时商店里的销量超过了美国国旗。支持奴隶制的分离主义者与如今暴乱者之间的联系非常明确:两拨人都乐于摧毁联邦,都使用暴力来扭转他们自己对权力和特权的种族主义幻想正在消失的趋势。
一个来自《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场景:真实而形象
许多历史学家早已表示担忧,其中一些人在几个月或几年前就警告可能发生如今的情况。特朗普甚至以支持种族隔离的南部白人至上主义者的风格参与选举,其特点是煽动人们的仇恨和不满,利用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来获得好处。
如今,就在拉斐尔·沃诺克(Raphael Warnock)和乔恩·奥索夫(Jon Ossoff)分别成为佐治亚州第一名黑人和犹太人参议员之时,白人至上主义者们配备着可以劫持人质的武器,上演了美国首次真正的政变,并试图烧毁选举人票。就像他们支持南部邦联的祖辈一样,他们愤怒地拒绝了合法选举的结果,叫嚣着复仇并煽动种族暴乱。
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有预谋的政变导致的混乱和动荡,以及暴乱者亵渎性的动作尽管令人震惊,但并非没有先例——所有画面都可以在1915年的白人至上主义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里找到原型。这部电影根据畅销小说《同族人:三K党史诗》(The Clansman: An Historical Romance of the Ku Klux Klan)改编。作为第一部在白宫上映的重要电影,这部贬低黑人的长篇巨作充斥着虚假信息和“未竟的事业”观念。
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是历史学家和联邦性种族隔离制度的缔造者。有传言称,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就像“用闪电书写历史”。(译者注:据说威尔逊的完整语句是:“这就是像是用闪电写成的历史,我唯一遗憾的是,这一切是如此可怕的真实。”It's like writing history with lightning. My only regret is that it is all so terribly true.)这个传奇故事的关键片段发生在1871年:曾经蓄奴的前南部邦联的拥护者们,在国会大厦的走廊中惊恐呆望着新当选的黑人议员和第一位(虚构的)黑人众议院议长。昨天正是在这个走廊中,联邦众议员杰森·克劳(Jason Crow)和苏珊·威尔德(Susan Wild)躲在椅子下的地板上。
一名暴乱者肆意破坏国会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办公室,挑衅地把脚搁在桌上,将国旗放倒。与他类似,《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黑人议员(由白人演员扮演)也把脚放在桌上,并被劝告穿好鞋子。
来自《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
这位黑人议员还偷偷带酒进入国会大楼。他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炸鸡,一边用夸张的手势支持跨种族婚姻。他们公然挥舞刀枪、赌博、色眯眯地斜视着畏缩在走廊里的白人女性。在这部无声电影中,银屏上的字幕解释了一切:“无助的白人少数群体。”
“无助的白人少数群体”的谎言
“无助的白人少数群体。”
这个简单的谎言彰显出美国的众多不幸和苦难。极右派和白人至上主义者们害怕失去地位、财富,最重要的是害怕失去政治权力。面对大量黑人选民,他们开展各种种族暴力活动,从社会骚乱到私刑杀害黑人,再到警察对黑人的虐待。
1871年是重建时期最动荡的时刻之一,臭名昭著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把对黑人领导能力进行歪曲和污蔑设定在这一年,这并非偶然。海勒姆·瑞维斯(Hiram Revels)是美国第一位黑人参议员,他像拉斐尔·沃诺克一样也是一名牧师。这一年他正在任期上,但仅仅就任了一年。北方陆军将领创立了全国步枪协会,国会则通过了三K党法案(Ku Klux Klan Act)来禁止白人至上主义者密谋的恐怖袭击。这项法案授权总统在可能自发产生恐怖袭击的地区终止人身保护令。
除此之外,黑人民兵组织和选举集团也在南部广泛建立。然而,在此后的90年中,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暴力活动在整个南部地区丝毫没有衰减,它们留下的遗产至今仍困扰我们。奴隶制、吉姆·克劳法、重建时期检举暴乱者的失败尝试,在昨天再次上演——一切就发生在硝烟弥漫的国会大厦里。
和平统一的任务是艰难的,但为国家的稳定和民主制度的延续,当务之急是,美国必须维护宪法并起诉那些完全背叛法律的人。激进的共和党议员撒迪厄斯·史蒂文斯(Thaddeus Stevens)在那场血腥的内战结束几个月后就进行了恰当地总结:“如果我们在掌握权力的时刻未能承担这个伟大的责任,那么我们就活该遭受历史和后世的诅咒。”
责任编辑:于淑娟
校对:徐亦嘉
ixabay.com
编者按
自新冠疫苗被正式批准接种至今,世界各地的人们陆续开始接种新冠疫苗。BioNTech /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强生,这四款被欧盟批准使用的疫苗,它们在实际使用中有效性如何?
今年四月,德国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STIKO)对欧盟批准使用的这四款新冠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报告对这些疫苗效力评估的结果如何?这份报告对中国又有哪些启示?
撰文 | 商 周
责编 | 王雨丹
● ● ●
在新冠疫苗被正式批准接种近半年后,它的效果也慢慢体现了出来。对新冠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估,用科学数据来帮助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四月,德国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STIKO)对欧盟批准使用的四款新冠疫苗(BioNTech /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强生)在真实世界的效果进行了评估。该委员会成立于1972年,使命是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从而为政府的疫苗接种政策提供参考。为了保证科学上的独立性,会员是18位来自德国各地的独立专家,他们的工作由位于首都柏林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负责协调运行 [1]。
这项评估报告利用来自世界各地截至4月15日的研究数据,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聚焦于五个具体的问题:
1 接种疫苗对新冠病毒感染(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保护效力如何?
2 接种疫苗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的保护效力如何?
3 在接种疫苗后PCR检测仍呈阳性的人是否能传播病毒?
4 接种疫苗对家人和社区人群是否有间接保护作用?
5 接种疫苗对现有的新冠病毒突变体的保护效力如何?
五月初,这一专家评估报告出炉,并于近日在线发表 [2]。
评估分析报告首页截图 | 图源[2]
为了让大家了解报告内容和德国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撰写工作报告的方式,我对这份报告做了全文翻译(报告全文见文末)。
对于以上五个问题,这份报告的回答是:
1
接种疫苗对新冠病毒的感染(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保护效力如何?
第一剂接种后,保护效力为60-70%;第二剂接种后,保护效力为80-90%。
2
接种疫苗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的保护效力如何?
第一剂接种后,保护效力为61-79%;第二剂接种后,保护效力为80-90%。
3
在接种疫苗后PCR检测仍呈阳性的人是否能传播病毒?
接种后再感染病毒的人体内病毒量较低,清除病毒时间也缩短,所以二次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较低。
4
接种疫苗对家人和社区人群是否有间接保护作用?
初步的证据表明,接种疫苗有间接保护作用,但需要进一步证明。
5
接种疫苗对现有的新冠病毒突变体的保护效果如何?
对B.1.1.7变体的保护作用和野生型病毒类似,对B.1.351变体的保护作用可能有所降低,其他变体还需要研究。
当然,这份报告也有不足之处,主要包括:
1 数据来源更新很快,所以存在漏查和变化;
2 研究大多是预印本,没有经过同行评议,可能有错误发生;
3 目前的研究里大部分是BioNtech/辉瑞的疫苗, 其他疫苗的保护效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目前的研究只在少数几个普及疫苗接种的国家进行,这种地域上的局限性也可能会影响结果的普适性;
5 目前的随访时间还都比较短,很难得出一个最终结论。
根据这一评估,今年四月底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调整了给政府提出的关于疫苗接种的建议。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让接种过疫苗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不用受防疫措施的限制,理由是他们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很低 [3]。
五月初,德国政府两院通过了关于新冠防疫的新法案 [4]。根据这个法案,接种了新冠疫苗的人和新冠感染康复者,可以不受防疫措施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回归正常生活。这一法案的通过,提高了民众接种疫苗的积极性,目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超过了四分之三,达到了自新冠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新冠感染发生的防控上,中国比德国做得要出色得多。虽然德国对中国的疫情防控依然有不同看法,但也肯定了其中一些措施的意义,比如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大范围高效率的新冠病毒检测等。
中德两国所批准的新冠疫苗并不相同,但这份为德国政府部门做防疫决策的报告,依然有一些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在我个人看来,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评估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三期临床试验对疫苗的有效性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答案,来自真实世界的有效性也很关键,因为它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包括保护接种者的效力、安全性、间接保护他人免受感染的效力、对突变病毒的保护效力等。这些数据对制定疫苗接种政策至关重要。
在欧美,几款已经上市的疫苗不仅发表了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而且在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也已经有了20多篇研究论文。而中国的疫苗,虽然五款国产的疫苗已经被批准使用,但只有科兴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了预印本平台上 [5]。其他四款国产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要么只是以新闻的方式公布了一个保护效力,要么还没有完全结束。
另外几款中国新冠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数据,至今没有一个以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论文的形式公布,唯一公开的是智利政府公布的科兴疫苗在智利的真实的数据:67%的保护效力 [6] 。
当然,因为中国疫情控制得很好,这样的研究很难在国内进行,但中国或可支持这样的研究在国外开展(比如支持接种中国疫苗较多的智利、巴西、阿联酋、塞舌尔的学者开展研究)。评估国产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有效性,将有助于大家积极、放心地接种疫苗。
第二,政府在疫苗研发和接种里的作用。
疫苗研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百姓抵抗新冠病毒,政府的责任除了给新冠疫苗研发提供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公开、公平、科学的选拔机制,让好的疫苗上市,接种到本国人民的身上。
在欧盟,到目前为止,唯一在疫苗开发上有所建树的只有德国,BioNTech公司和美国辉瑞公司联合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被欧盟批准上市的疫苗,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大国在疫苗开发上至今颗粒无收。但是,他们的政府已经完成了使命:批准有效的疫苗,让百姓得到接种。目前欧洲百姓在新冠疫苗问题上对政府抱怨最多的,只是接种的速度较慢。
中国在疫苗研发的起步阶段做得很好,很多公司和单位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投入,以不同的方案齐头并进。相信未来,在公开、公平、科学的标准之下,中国还会有更多的优秀疫苗进入市场,守护人民健康,帮助疫情防控。
第三,用科学数据说话。
德国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由18位独立的专家组成,他们对现有的科学数据进行系统性的评估,然后向政府部门提交报告。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行为,那就是 “用科学数据说话”。
举个例子,去年11月中旬,BioNTech /辉瑞和Moderna相继公布了他们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保护率都达到了出人意料的90%以上 [7]。随后的11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国外辉瑞疫苗能阻止90%的感染,其实广东乃至中国的疫苗研发水平也差不多。” [8] 三天后的11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表示:“目前还没有国产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但是最近辉瑞和Moderna称他们的疫苗非常有效。请相信我,我想要告诉大家中国的疫苗也是非常有效的。” [9]
结果大家都知道,科兴疫苗在巴西临床试验的保护效力只有50.4%,而国药疫苗在四个国家开展的三期临床试验的保护效率也只有78.3%。
现在回头看,高福和钟南山两位院士的发言并不严谨。在德国,很难想象身居高位的专家会发表如此不严谨的言论。
我在这里不是要否认两位院士的权威,但这件事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专家在不用科学数据说话的时候,百姓应该保持谨慎。在科学昌明的国度,百姓相信的是科学数据,而不是专家的胸脯。
毕竟,经得起检验的科学数据才是判断疫苗是否安全有效的唯一标准。
附:报告全文
新冠疫苗能在多大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系统性综述和证据综合分析
摘要
为了回答目前可用的疫苗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生和传播,这项报告对现有的证据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回顾。截至2021年4月15日,有16项研究调查了疫苗对新冠病毒感染(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保护效力,6项研究调查了疫苗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的保护效力。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完全接种后,目前的疫苗对新冠病毒所导致的所有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的保护效力都在80%至90%之间。此外,在那些接种了疫苗但仍被检测出新冠病毒PCR检测阳性的人中,他们体内的新冠病毒数量明显降低,而且体内清除病毒的时间也明显缩短了。也有研究报道疫苗接种能产生群体免疫效应和间接保护家庭成员的效应,但这些研究结论受限于方法学上的不足。总之,现有的数据表明,疫苗的接种大大减少了新冠病毒的传播,经过完全接种后的个体在该疾病的流行病学里不再起到重要的作用(注:指接种后的个体传播病毒的概率很小)。
1 背景介绍
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大流行的斗争中,自去年年底开始上市的新冠疫苗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对于目前在欧盟(EU)和德国获得许可的四种疫苗(BioNTech/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和强生(Janssen)的新冠疫苗),在申请上市注册的研究或随后进行的非随机观察研究中,已经证明对新冠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严重疾病具有至少80%的高保护效力(见STIKO关于新冠疫苗接种建议的第四版中的科学基础部分)(1)。
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接种疫苗的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在接触新冠病毒后仍被感染,以及如果被感染了又是否能再把病毒传给他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进行的临床前研究已经表明,已获批准的新冠疫苗不会让动物产生所谓的完全不再被感染的免疫力。即在暴露的情况下,即使在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在试验动物的呼吸道中检测到病原体(2-5)。这产生了一个问题:新冠疫苗在防止新冠病毒的感染(指所有的感染,而不仅是疫苗三期临床实验期间所重点关注的有症状感染)上对人类有多大的保护作用。
从基本概念上讲,我们必须理解,新冠疫苗至少能通过将疾病谱从严重的表现形式(死亡、重症监护治疗、住院)转移到较轻的表现形式(轻度症状和无症状)来实现其部分效果,同时也显著地减少PCR检测阳性的总人数(6)(见图1)。鉴于以上考虑,单纯关注无症状感染的预防来回答疫苗是否保护病毒传播的问题并不合适。因此,为了研究上述问题,关于新冠疫苗有效性的多个方面需要调查,这体现在下面的一些具体的问题里。
问题:
为了能够回答接种者对新冠病毒感染率的贡献,本研究探讨了以下四个具体问题。
1) 完全接种了疫苗的人在新冠病毒所导致的所有感染(有症状和无症状)上得到了多少保护?
2) 完全接种了疫苗的人在新冠病毒所导致的无症状感染上得到了多少保护?
3)接种了疫苗的人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再把病毒传给他人的概率有多大?
4)上面3个问题的答案,在多大程度上也适用于那些令人关心的新冠病毒变种?
图一:新冠疫苗作用原理简单示意图
2 方法
方法学:对于上述问题1和2的研究,我们采用实时系统性的回顾分析(关于方法的细节见下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分析一些关于新冠病毒传播的实验结果去探讨问题3。为了回答问题4,我们同时使用了实时系统回顾和实验室研究的结果。
实时系统性回顾:为了调查接种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常设疫苗接种委员会(STIKO)办公室发起了一项实时系统回顾研究。在这一计划里,我们将在规定的时间内(计划持续到2022年6月30日)对证据进行系统地研究、处理和更新,以便能够及时记录和评估证据情况的可能变化,从而能够对STIKO给出的关于疫苗接种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该回顾分析的方案经过STIKO工作组和由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国际工作组的协调,并在国际前瞻性系统评价数据库(PROSPERO)登记注册(注册号:CRD420208935)。
STIKO工作组和STIKO办公室事先为这项系统性回顾制定了关于人群、干预、比较、结果的问题,并在这一方案上与STIKO专家组达成一致(详见STIKO对新冠疫苗接种建议第四版的科学基础部分;第8章)。作为系统性文献检索的一部分,我们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图书馆的新冠文献数据库中进行了连续检索。这个数据库收集了Pubmed和Embase(包括Medline)数据库以及预印本平台ArRvix、BioRvix、ChemRvix、MedRvix、Preprints.org、ResearchSquare和SSRN上所有的COVID-19相关条目。该搜索每周更新一次(完整的搜索策略见将在2012年第19周出版的附录)。
此外,为了寻找更多的相关研究,本研究还检索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清单。为了确认更多未发表的研究或作为预印本的研究,本评估的搜索结果还与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欧洲疾病控制中心的网站和建议进行了比较。本文所用来分析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4月15日。
所有符合以下标准的研究都被纳入本分析中。
1)研究人群:任何年龄段的成年人。(对于BioNTech/辉瑞公司的疫苗:16岁以上人群)
2)使用欧盟许可的疫苗进行接种(BioNTech/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和强生)
3) 对照组:安慰剂、不接种疫苗或接种非新冠疫苗。
4)终点评价指标:a)新冠病毒感染(PCR阳性;即有症状+无症状);b)无症状新冠感染。
专门调查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或严重的新冠肺炎(如住院、死亡)的研究没有被纳入本次分析。
首先由两名独立的调查员审查找出所有论文的的标题和摘要,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然后由两名独立的调查员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进行全文阅读和审查。如果有研究描述了疫苗接种后多个时间区段的有效性,本文只采用最长的时间段的数据。当研究里有在年龄上做了汇总或校正的数据时,这些处理后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被用来做分析。在本分析中,所提取的研究数据均被汇编成了表格。
3 结果
截至2021年4月15日,使用上述检索策略在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数据库中发现了2,979个条目,随后对其是否符合纳入标准进行了审查。在完成全文筛选后,有20项研究(7-26)被确定为相关研究并被纳入分析(PRISMA流程图见将在2021年第19周发布的附录)。此外,为回答上述问题3和4,本分析还纳入了另外6项研究。
3.1 接种疫苗对感染的保护作用(包含有症状和无症状)
在上述20项研究中,有16项研究调查了新冠疫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将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感染归在一起,以PCR阳性的个体在检测人群力的比例为报告指标(见表1)。
这些研究在5个国家进行(以色列、美国、英国、西班牙、丹麦),参与者的数量在4639到120万之间,年龄范围从15岁至86岁。其中一项研究是作为随机对照试验, 而12项研究采用了队列研究的设计,剩下的3项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包括测试阴性的设计)。其中9项研究调查了BionTech/辉瑞疫苗。1项研究调查了阿斯利康的Vaxzevria疫苗,另外6项研究调查了多种疫苗。
表1:16篇关于新冠疫苗对感染(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保护效力的研究。
(注:因为位置限制,研究对象人员组成、人数、年龄、当地流行新冠病毒变种、实验设计、等信息未在表中显示出来,具体信息参见参考连接1)
有11项研究评估了接种第一剂疫苗后有效性的数据,它的保护效力位于17%到88.7%之间。但应该注意的是,来自丹麦的Moustsen-Helms等人的研究里计算出的17%的保护效力是迄今为止最低的估计值,而大多数的研究里第一剂疫苗的保护效力都在大约60%和70%之间。
疫苗对老年人(如疗养院老人)的保护效力有低于对年轻人(如医护人员)的趋势。但这种区别很难在其它研究里得到验证,因为大多数研究里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相对较广(见表1)。据评估,研究里所使用的疫苗和研究设计对疫苗接种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10项评估了接种第二剂疫苗后有效性的研究里,第二剂疫苗的保护效力位于64%到94.1%之间; 另一项来自西班牙研究报告称,第二剂疫苗的保护效力高达99%。和第一剂疫苗的评估里一样,第二剂保护效力最低的(64%)同样来自丹麦的Moustsen-Helms等人的研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在大约80%到90%之间。
就目前的评估结果来看, 老年受试者的效果估计值与年轻的研究参与者相似,所以 在有效性方面,几乎看不出系统的年龄差异。同样,使用的疫苗和研究设计对第二剂疫苗的保护效力没有很大的影响。
3.2 接种疫苗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20项研究中,有6项研究调查了预防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见表2)。这些研究分别在以色列、美国和英国进行,还有一项研究(强生新冠疫苗)采用了多中心研究设计,研究地点在美国、南美和南非。这些研究包括6,286到30多万名参与者。其中1项研究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调查的时强生新冠疫苗;其他研究是队列研究,评估的是BionTech/辉瑞、Moderna 或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
表2:6篇关于新冠疫苗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效力的研究
在其中的4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第一剂新冠疫苗(BionTech/辉瑞、BionTech/辉瑞+Moderna、BionTech/辉瑞+阿斯利康)的保护作用进行了评估。从这几项研究的结果来看,第一剂疫苗接种对无症状感染的保护效力在61%到79%之间。而对于只需要1剂接种的的强生新冠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其保护效力为74%。
关于第二剂疫苗接种对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情况,有4项队列研究对此进行了评估。这些研究的数据来自监测系统、医疗保险单位和医院,参与者的年龄跨度也较大,结果表明第2剂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的保护效力在80%至90%之间。
3.3 在接种疫苗后PCR检测仍呈阳性的人传播病毒的情况
对于在接种疫苗后依然被新冠病毒感染而在PCR检测里呈阳性的人,已经有研究调查了他们身上的病毒载量以及清除病毒所需要时间的情况。例如,在阿斯利康疫苗申请注册上市的研究里,研究人员对的参与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和清除病毒的时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那些接种了疫苗但依然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参与者里,他们身上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即Ct转移),而且体内清除病毒的时间也比没有接种疫苗的感染者要短1周左右 (12)。
非常相似的是,Shrotri 等人在一个英国养老院所开展的一项队列研究也表明,在接种了BioNTech/辉瑞或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28天后所开始发生的感染中,病人同样有较低的病毒载量(21)。一项来自以色列的研究也表明, 疫苗接种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的病毒载量只有没有接种疫苗的感染者的四分之一(27)。
这种减少说明接种者把病毒传播给他人的可能性要降低,因为正如西班牙的一项研究所显示的那样,病毒载量是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 (28)。
3.4 关于疫苗接种的间接影响的研究(对家庭或人群)
Shah等人29对英国144,525名医护人员(HCW)及其194,362名家庭成员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以确定在第一剂疫苗(BioNTech/辉瑞或阿斯利康的)接种后14天内,是否间接地可以保护他们的家庭成员免受新冠病毒感染。他们发现,接种了疫苗的家庭成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至少降低30%(风险比率:0.70;95% CI:0.63 -0.78%)。作者将此解释为接种疫苗减少病毒传播的证据。然而,他们也指出,因为感染可能发生在家庭之外,所以这是个相当保守的估计。
为了研究新冠疫苗的间接保护性,Monge等人研究了在西班牙的大多数老人和护理人员都接种了疫苗(BioNTech/辉瑞或Moderna新冠疫苗)的养老院,看疫苗接种是否可以让那里没有接种疫苗的老人免受感染,这项研究检测到的疫苗间接保护效力为57.3%(95% CI:48.0-66.3%)。
第一个关于新冠疫苗接种所带来的群体免疫效应的证据来自以色列的一项研究 (30)。Milman等人比较了223个社区的疫苗(BioNTech/辉瑞新冠疫苗)接种率和同一社区中未满16岁的青少年(未被批准的接种人群)的新冠病毒阳性检测率。他们发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强烈的负相关,即≥16岁年龄组的疫苗接种率越高,<16岁年龄组的阳性检测率越低,这可以视为群体免疫效应出现的第一个迹象。
3.5 对已经存在的值得关注的新冠病毒变体感染保护情况
关于上述陈述在多大程度上也适用于新冠病毒突变的感染这一问题,首先可以参考表1和表2中关于研究期间当地流通的新冠病毒变体的数据。在20项研究中的10项里有关于病毒变体的信息,并且被提取出来。
这10项研究中的7项提到B.1.1.7变体,只有3项研究有关于其它新冠病毒变体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现有的研究表明,疫苗对新冠病毒感染(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保护效果在B.1.1.7变体和野生型新冠病毒之间没有显著区别。在下文中,我们将通过具体举例说明,并且提供更多的数据来源(如疫情研究)。
B.1.1.7:在那些以B.1.1.7为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研究中,例如Hall等人在英格兰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16),在之前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医护人员中,接种两剂BioNTech/辉瑞新冠疫苗对新冠病毒感染(有症状和无症状)的保护效力为 86%(95% CI:76-97%)。同一研究也发现,在那些已经被新冠病毒感染过的医护人员中,接种两剂BioNTech/辉瑞新冠疫苗防止新冠病毒再感染的效果也在同样的水平,保护效力达到了90%(95% CI:88-92%)。
Dagan等人在以色列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也是在B.1.1.7变体作为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的背景下进行的,到这项研究期结束时,B.1.1.7变体在当地所占的比例已增加到80% (11)。同样,这项研究也发现了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感染有着非常高的保护效力(92%,95% CI:88-95%)。唯一报告疫苗对B.1.1.7变体的保护效力下降了的研究来自英国,这项研究是阿斯利康公司新冠疫苗申请注册的研究的延续 (12)。但是,在此必须强调的是,由于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对疫苗保护效力的估计的置信区间非常宽,而且不具有显著性,因此这项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价值有限。
B.1.351: 迄今为止,评估新冠疫苗对 B.1.351变体感染的有效性的证据有限,其中一些还是间接证据。南非的一项研究显示,与野生型病毒相比,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接种在预防B.1.351变体所导致的有症状感染的效果明显降低(31)。初步来自强生新冠疫苗申请注册的研究的数据也表明,它对B.1.351感染的保护效力也可能有所降低,因为在南非(B.1.351变体上当地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的试验力该疫苗的保护效力只有52.0%(95% CI:30.3-67.4%),而该疫苗在美国的保护效力则是 74.4%(95%CI:65.0-81.6%)(26)。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是指有症状的感染。
此外,还有来自一项调查以色列关于疫苗突破的研究也提供了间接证据 (32)。 在这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大约 1%(9人)的被调查者身上检查出了B.1,351变体。其中 8人来自疫苗接种组,而且是在完全疫苗接种的人(第2次接种≥7天天后检测出PCR阳性);另外1人来自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相比之下,在这项研究的人群里,接种疫苗后的人里有7人感染了野生型新冠病毒,但没有接种疫苗的对照人群里感染野生型新冠病毒的人却有10人。这项研究在以色列进行的时候,当地的B.1.351变体还很少流行。
4 讨论和结论
从以上总结性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根据目前的数据,无论使用哪款现在欧盟已经批准了的疫苗,接种都会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显著减少。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在完整的疫苗接种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效力处于一个80%至90%之间的范围内,这和对防止重症感染的效果差不多。进一步的数据显示,即使在接种疫苗后仍出现PCR阳性的人或无症状感染者,他们体内的病毒载量也显著减少,而且清除病毒时间也缩短了。总之,这些数据表明,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病毒传播的概率。上述关于降低感染可能性的的结论也适用于B.1.1.7变体。对于其它新冠病毒变体,目前当的证据较少,一些间接的证据表明疫苗对B.1.351变体的保护效率有所下降。
4.1 不足之处
第一,本分析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的局限性,这主要源于新冠疫苗接种论文出现的高度动态性。特别是,目前关于疫苗接种在真实世界的效果的非随机研究(观察性研究)正在迅速出现,而且通常首先出现在预印本平台上。虽然本研究系统地评估了其中7个平台的条目,但不能排除在其他服务器或平台上也发表了研究,而这些研究尚未进入相关数据库。
第二,我们还应考虑到,这些预印本平台上的论文尚未经过通行的同行评审过程,因此不能排除其中可能有错误的结果。如果这些研究后来被提交到杂志上发表,并因此经历了同行审查和修正过程,这也可能导致同一研究的不同版本在以后出版(33 )。
第三,另外一个不足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目前可用的研究只来自相对较少的国家,尤其时那些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在评估以色列的研究时应特别注意,不能排除在这些研究中分析了部分重叠的人群,所以效果估计可能不代表完全独立的样本。由于这个原因,在本评价中没有采取荟萃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评估。
第四,现有的研究里的研究对象主要接种的是BioNTech/辉瑞公司的新冠疫苗。因此,对其他疫苗的效果只能做有限的陈述。
最后,必须考虑到,迄今为止的研究只包括相对较短的随访期,所以我们还不能对疫苗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做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4.2 结果的意义
根据现有的知识,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病毒传播的风险因疫苗的接种而大大降低了,因此可以认为接种疫苗的人在新冠的流行病学中不再发挥重要作用(即传播病毒的概率很低)。这里提供的数据为关于接种疫苗的人是否可以在抗疫措施上得到豁免的讨论提供了参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已经调整了其关于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后的隔离措施的建议(参见: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接种者的后续随访。截至2021年4月30日)。
即使疫苗接种能导致感染的风险显著减少,这并不是说疫苗接种能让人完全免疫感染。必须知道有些人尽管接种了疫苗,但在接触新冠病毒后仍会检测出PCR阳性,也依然有可能会传播病毒。然而,这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一点传播风险(比如在出现症状时进行自我隔离)。
疫苗接种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在防疫措施上给予豁免,取决于当前的流行病学、措施的可行性和人口中的疫苗接种率。根据现有的数据,接种疫苗在感染和疾病方面的保护作用对目前在德国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变体依然有效。然而,迫切需要对其它新冠病毒变体及其对疫苗效力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正在开展这项工作。
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的接受度和疫苗接种的积极性,在宣传活动中除了考虑到疫苗接种的个人保护外,还应该考虑到疫苗接种能减少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以及结束新冠疫情这一愿景。
参考文献(33篇,在此省略)
作者:Dr. Thomas Harder | Dr. Judith Koch | Dr. Sabine Vygen-Bonnet | Stefan Scholz | Antonia Pilic | Sarah Reda | PD Dr. Ole Wichmann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免疫预防部
通信联系:HarderT@rki.de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存在
参考资料:
1. https://www.rki.de/DE/Content/Kommissionen/STIKO/Empfehlungen/Mertens-zu-COVID-19.html;jsessionid=6A77E6D7010D12FB5F50173F8C416A89.internet052
2. Harder T, Koch J, Vygen-Bonnet S, Scholz S, Pilic A, Reda S, Wichmann O: How well does COVID-19-Vaccination protects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and SARS-CoV-2-.transmission? - Systematic review and Evidence Synthesis Epid Bull 2021;19:13 -23 | DOI 10.25646/8442. https://www.rki.de/DE/Content/Infekt/EpidBull/Archiv/2021/Ausgaben/19_21_2.pdf?__blob=publicationFile
3. RKI - Coronavirus SARS-CoV-2 - Kontaktpersonen-Nachverfolgung bei SARS-CoV-2-Infektionen
4. https://www.wiwo.de/politik/deutschland/nach-bundestag-stimmt-auch-bundesrat-zu-corona-regeln-werden-fuer-geimpfte-und-genesene-gelockert-/27166076.html
5.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822780
6. https://www.uchile.cl/noticias/174186/resultados-primer-estudio-de-efectividad-de-las-vacunas-en-chile
7.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science/coronavirus-vaccine-tracker.html
8.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11-17/9340600.shtml
9.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052329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