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我们会希望网页自动跳转,应用场景包括:
下面总结下如何在前端页面中控制跳转的方法:
利用html的refresh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url=index.html">
其中0表示0秒以后跳转,可以自行设定时间。
利用js的href属性
window.location.href='index.html';
如果要设定延迟时间,则加上setTimeout
setTimeout("javascript:location.href='index.html'", 5000);
利用js的navigate方式
window.navigate("index.html");
自动刷新页面
在上述方式中,如果跳转的页面就是本页面,那么就是自动刷新页面的功能。
或者使用reload
location.reload()
跳转到上一页,下一页的方式
window.history.go(-1);
其中 -1 表示上一页,如果没有负号的就是表示下一页
如果不是1而是 2,3,4......n 则表示前进或者后退 n 页
后退还可以用
window.history.back();
两者的区别是:
go(-1):返回上一页,原页面表单中的内容会丢失;
back():返回上一页,原页表表单中的内容会保留。
前进则对应的是:
history.forward():
此外,还有一个参数 history.length 记录了页面前进的序号,如果等于0表示第一页
怎么选择
至此,自动跳转页面、刷新页面、前后切换的方法都齐了!方法多了就有了选择恐惧症?
基本原则:
单纯的页面跳转建议就用html的refresh方法,无需js代码,很简洁。
如果比较复杂,涉及js代码的业务功能,再加上跳转功能的,就用js的各种方法。
此外还要考虑页面是否刷新的问题,希望刷新就用go,否则用back/forward
延时消息(定时消息)指的在 分布式异步消息场景 下,生产端发送一条消息,希望在指定延时或者指定时间点被消费端消费到,而不是立刻被消费。
延时消息适用的业务场景非常的广泛,在分布式系统环境下,延时消息的功能一般会在下沉到中间件层,通常是 MQ 中内置这个功能或者内聚成一个公共基础服务。
本文旨在探讨常见延时消息的实现方案以及方案设计的优缺点。
这里讨论的外部存储指的是在 MQ 本身自带的存储以外又引入的其他的存储系统。
基于外部存储的方案本质上都是一个套路,将 MQ 和 延时模块 区分开来,延时消息模块是一个独立的服务/进程。延时消息先保留到其他存储介质中,然后在消息到期时再投递到 MQ。当然还有一些细节性的设计,比如消息进入的延时消息模块时已经到期则直接投递这类的逻辑,这里不展开讨论。
下述方案不同的是,采用了不同的存储系统。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延时消息表的方式来实现。
CREATE TABLE `delay_msg` (
`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delivery_time`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投递时间',
`payloads` blob COMMENT '消息内容',
PRIMARY KEY (`id`),
KEY `time_index` (`delivery_time`)
)
通过定时线程定时扫描到期的消息,然后进行投递。定时线程的扫描间隔理论上就是你延时消息的最小时间精度。
优点:
缺点:
RocksDB 的方案其实就是在上述方案上选择了比较合适的存储介质。
RocksDB 在笔者之前的文章中有聊过,LSM 树根更适合大量写入的场景。滴滴开源的DDMQ中的延时消息模块 Chronos 就是采用了这个方案。
DDMQ 这个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在 RocketMQ 外面加了一层统一的代理层,在这个代理层就可以做一些功能维度的扩展。延时消息的逻辑就是代理层实现了对延时消息的转发,如果是延时消息,会先投递到 RocketMQ 中 Chronos 专用的 topic 中。延时消息模块 Chronos 消费得到延时消息转出到 RocksDB,后面就是类似的逻辑了,定时扫描到期的消息,然后往 RocketMQ 中投递。
这个方案老实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案。因为基于 RocksDB 来实现的话,从数据可用性的角度考虑,你还需要自己去处理多副本的数据同步等逻辑。
优点:
缺点:
再来聊聊 Redis 的方案。下面放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
本方案来源于: https://www.cnblogs.com/lylife/p/7881950.html
这个方案选用 Redis 存储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考虑,
但是这个方案其实也有需要斟酌的地方,上述方案通过创建多个 Delayed Queue 来满足对于并发性能的要求,但这也带来了多个 Delayed Queue 如何在多个节点情况下均匀分配,并且很可能出现到期消息并发重复处理的情况,是否要引入分布式锁之类的并发控制设计?
在量不大的场景下,上述方案的架构其实可以蜕化成主从架构,只允许主节点来处理任务,从节点只做容灾备份。实现难度更低更可控。
上述几个方案中,都通过线程定时扫描的方案来获取到期的消息。
定时线程的方案在消息量较少的时候,会浪费资源,在消息量非常多的时候,又会出现因为扫描间隔设置不合理导致延时时间不准确的问题。可以借助 JDK Timer 类中的思想,通过 wait-notify 来节省 CPU 资源。
获取中最近的延时消息,然后wait(执行时间-当前时间),这样就不需要浪费资源到达时间时会自动响应,如果有新的消息进入,并且比我们等待的消息还要小,那么直接notify唤醒,重新获取这个更小的消息,然后又wait,如此循环。
再来讲讲目前自带延时消息功能的开源MQ,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RocketMQ 开源版本支持延时消息,但是只支持 18 个 Level 的延时,并不支持任意时间。只不过这个 Level 在 RocketMQ 中可以自定义的,所幸来说对普通业务算是够用的。默认值为“1s 5s 10s 30s 1m 2m 3m 4m 5m 6m 7m 8m 9m 10m 20m 30m 1h 2h”,18个level。
通俗地讲,设定了延时 Level 的消息会被暂存在名为 SCHEDULE_TOPIC_XXXX 的topic中,并根据 level 存入特定的queue,queueId=delayTimeLevel – 1,**即一个queue只存相同延时的消息,保证具有相同发送延时的消息能够顺序消费。**broker会调度地消费SCHEDULE_TOPIC_XXXX,将消息写入真实的topic。
下面是整个实现方案的示意图,红色代表投递延时消息,紫色代表定时调度到期的延时消息:
优点:
缺点:
Pulsar 支持“任意时间”的延时消息,但实现方式和 RocketMQ 不同。
通俗的讲,Pulsar 的延时消息会直接进入到客户端发送指定的 Topic 中,然后在堆外内存中创建一个基于时间的优先级队列,来维护延时消息的索引信息。延时时间最短的会放在头上,时间越长越靠后。在进行消费逻辑时候,再判断是否有到期需要投递的消息,如果有就从队列里面拿出,根据延时消息的索引查询到对应的消息进行消费。
如果节点崩溃,在这个 broker 节点上的 Topics 会转移到其他可用的 broker 上,上面提到的这个优先级队列也会被重建。
下面是 Pulsar 公众号中对于 Pulsar 延时消息的示意图。
乍一看会觉得这个方案其实非常简单,还能支持任意时间的消息。但是这个方案有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对于前面第一点和第二点的问题,社区也设计了解决方案,在队列中加入时间分区,Broker 只加载当前较近的时间片的队列到内存,其余时间片分区持久化磁盘,示例图如下图所示:
但是目前,这个方案并没有对应的版本。可以在实际使用时,规定只能使用较小时间跨度的延时消息,来减少前两点缺陷的影响。
至于第三个方案,估计是比较难解决的,需要在数据存储层将延时消息和正常消息区分开来,单独存储延时消息。
QMQ提供任意时间的延时/定时消息,你可以指定消息在未来两年内(可配置)任意时间内投递。
把 QMQ 放到最后,是因为我觉得 QMQ 是目前开源 MQ 中延时消息设计最合理的。里面设计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 多级时间轮 + 延时加载 + 延时消息单独磁盘存储 。
如果对时间轮不熟悉的可以阅读笔者的这篇文章 从 Kafka 看时间轮算法设计
QMQ的延时/定时消息使用的是两层 hash wheel 来实现的。第一层位于磁盘上,每个小时为一个刻度(默认为一个小时一个刻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配置里进行调整),每个刻度会生成一个日志文件(schedule log),因为QMQ支持两年内的延时消息(默认支持两年内,可以进行配置修改),则最多会生成 2 * 366 * 24=17568 个文件(如果需要支持的最大延时时间更短,则生成的文件更少)。 第二层在内存中,当消息的投递时间即将到来的时候,会将这个小时的消息索引(索引包括消息在schedule log中的offset和size)从磁盘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的hash wheel上,内存中的hash wheel则是以500ms为一个刻度 。
总结一下设计上的亮点:
本文汇总了目前业界常见的延时消息方案,并且讨论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原文 https://ricstudio.top/archives/delay-msg-designs
目前常见的应用软件都有消息的延迟推送的影子,应用也极为广泛,例如:
在上面两种场景中,如果我们使用下面两种传统解决方案无疑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吞吐量:
在 RabbitMQ 3.6.x 之前我们一般采用死信队列+TTL过期时间来实现延迟队列,我们这里不做过多介绍,可以参考之前文章来了解:TTL、死信队列
在 RabbitMQ 3.6.x 开始,RabbitMQ 官方提供了延迟队列的插件,可以下载放置到 RabbitMQ 根目录下的 plugins 下。延迟队列插件下载
首先我们创建交换机和消息队列,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配置与上一篇文章相同。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cor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MQConfig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LAZY_EXCHANGE="Ex.LazyExchang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LAZY_QUEUE="MQ.LazyQueu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LAZY_KEY="lazy.#"; @Bean public TopicExchange lazyExchange(){ //Map<String, Object> pros=new HashMap<>(); //设置交换机支持延迟消息推送 //pros.put("x-delayed-message", "topic"); TopicExchange exchange=new TopicExchange(LAZY_EXCHANGE, true, false, pros); exchange.setDelayed(true); return exchange; } @Bean public Queue lazyQueue(){ return new Queue(LAZY_QUEUE, true); } @Bean public Binding lazyBinding(){ return BindingBuilder.bind(lazyQueue()).to(lazyExchange()).with(LAZY_KEY); } }
我们在 Exchange 的声明中可以设置exchange.setDelayed(true)来开启延迟队列,也可以设置为以下内容传入交换机声明的方法中,因为第一种方式的底层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的。
//Map<String, Object> pros=new HashMap<>(); //设置交换机支持延迟消息推送 //pros.put("x-delayed-message", "topic"); TopicExchange exchange=new TopicExchange(LAZY_EXCHANGE, true, false, pros);
发送消息时我们需要指定延迟推送的时间,我们这里在发送消息的方法中传入参数 new MessagePostProcessor() 是为了获得 Message对象,因为需要借助 Message对象的api 来设置延迟时间。
import com.anqi.mq.config.MQConfi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AmqpExcep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core.Messag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core.MessageDeliveryMod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core.MessagePostProcesso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rabbit.connection.CorrelationData;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rabbit.core.Rabbit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import java.util.Date;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QSender { @Autowired private RabbitTemplate rabbitTemplate; //confirmCallback returnCallback 代码省略,请参照上一篇 public void sendLazy(Object message){ rabbitTemplate.setMandatory(true); rabbitTemplate.setConfirmCallback(confirmCallback); rabbitTemplate.setReturnCallback(returnCallback); //id + 时间戳 全局唯一 CorrelationData correlationData=new CorrelationData("12345678909"+new Date()); //发送消息时指定 header 延迟时间 rabbitTemplate.convertAndSend(MQConfig.LAZY_EXCHANGE, "lazy.boot", message, new MessagePost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Message postProcessMessage(Message message) throws AmqpException { //设置消息持久化 message.getMessageProperties().setDeliveryMode(MessageDeliveryMode.PERSISTENT); //message.getMessageProperties().setHeader("x-delay", "6000"); message.getMessageProperties().setDelay(6000); return message; } }, correlationData); } }
我们可以观察 setDelay(Integer i)底层代码,也是在 header 中设置 s-delay。等同于我们手动设置 header
message.getMessageProperties().setHeader("x-delay", "6000"); /** * Set the x-delay header. * @param delay the delay. * @since 1.6 */ public void setDelay(Integer delay) { if (delay==null || delay < 0) { this.headers.remove(X_DELAY); } else { this.headers.put(X_DELAY, delay); } } 消费端进行消费 import com.rabbitmq.client.Channel;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rabbit.annot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amqp.support.AmqpHeader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Map;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QReceiver { @RabbitListener(queues="MQ.LazyQueue") @RabbitHandler public void onLazyMessage(Message msg, Channel channel) throws IOException{ long deliveryTag=msg.getMessageProperties().getDeliveryTag(); channel.basicAck(deliveryTag, true); System.out.println("lazy receive " + new String(msg.getBody())); }
测试结果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org.junit.runner.RunWith;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context.SpringBoot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context.junit4.SpringRunner; @SpringBootTest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public class MQSenderTest { @Autowired private MQSender mqSender; @Test public void sendLazy()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msg="hello spring boot"; mqSender.sendLazy(msg + ":"); } }
果然在 6 秒后收到了消息 lazy receive hello spring boot: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https://www.cnblogs.com/haixiang/p/10966985.html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