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安卓手机早就支持的北斗导航,苹果用户何时才能用上?

安卓手机早就支持的北斗导航,苹果用户何时才能用上?

解更多热门资讯、玩机技巧、数码评测、科普深扒,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

近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北斗三号最后1颗全球组网卫星,从而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在太空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收官之星成功发射,北斗组网梦想成真,中国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战略宣告完成。



北斗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北斗系统服务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除了提供定位、授时、导航等基本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区域短报文通信、全球短报文通信、地基增强、国际搜救等六类特色服务。



回顾历史,自20世纪后期中国就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并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30多年探索实践,建成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这也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


中国北斗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作为4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共同构成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骨干系统。



其中,北斗在系统星座和信息编码上有较大优势,功能上比GPS多了短报文服务,系统服务性能则与GPS、伽利略相当,并优于GLONASS。伽利略的观测量质量较好,但星载钟稳定性稍差,导致系统可靠性较差。GLONASS的轨道倾角较大,导致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较差。


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相比,由于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故而北斗系统的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在低纬度地区的性能优势也更为明显。


为啥我的手机还没用上北斗?


虽然越来越多人把北斗视作GPS的最有力竞争者,但在当前的国内导航市场,美国GPS系统依然占有明显优势,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市场的后进者,北斗系统应用的大众化之路绝非坦途。


去年12月,有记者向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提问:


我们使用手机时有时会收到提示,说你的手机GPS信号弱,怎么判断手机真正使用的是北斗导航系统呢?


冉承其表示,手机终端用没用到北斗系统,是体现在芯片里面的,现在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用到了北斗。


而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一说卫星导航就容易想到GPS,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也往往用GPS来代替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实际上GPS只是美国导航系统的一个英文缩写。来到现在,卫星导航已经是多系统兼容共用


基于此,冉承其呼吁有关手机厂商、地图软件制造商,能够根据新情况做适应性调整,比如把“GPS信号”改成“卫星导航信号”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目前,含智能手机在内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


今年5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由于安卓阵营主流手机芯片早已全面加入对北斗导航的支持,故而绝大多数国产机型已经支持北斗导航。而余下30%还未支持北斗导航的手机中,外界普遍猜测苹果机型占据大头。


苹果官网显示,新iPhone SE和iPhone 11系列的定位功能包括内置GPS/GNSS、数字指南针、无线局域网、蜂窝网络、iBeacon微定位。由于GNSS是所有导航系统的统称,所以依然很难证明以上机型已经支持北斗导航。



2020年,北斗导航实现全球组网,即将登场的iPhone 12系列是否会明确对北斗导航的支持呢?


一种观点认为,新iPhone SE和iPhone 11系列之所以不支持北斗导航,是因为其采用了英特尔基带芯片,传闻iPhone 12系列改用高通基带芯片,所以有可能将支持北斗导航。不过直到目前,并无多少iPhone 12系列支持北斗导航的传闻曝光。


众所周知,中国早已成为iPhone在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再加上愈多国内用户更加关注北斗导航在手机上的应用,苹果可能还是需要尽快在新推机型上明确对北斗导航的支持。


北斗系统的未来之路


展望未来,一方面,将有更大量的手机、车载导航和可穿戴设备支持北斗导航;另一方面,北斗系统也将通过与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多创新功能。


例如在“北斗+5G”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就提出了“五步走”路径:


第一步,实现北斗与5G基站的集成融合,拓展更多场景的新应用和新能力。


第二步,5G网络加载北斗地基增强信号,提供基于5G的地基增强时空位置服务。


第三步,构建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运营中的应用。


第四步,构建远程实时控制和信息安全的“人-机-物”CPS融合系统。


第五步,实现室内外一体化的导航定位授时,实现陆、海、天、空、水下、室内都能入网、感知。


需要说明的是,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部署,并非是北斗系统发展的终点。


《IT时报》援引一位业内专家的消息称,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在酝酿中。这位专家表示,下一代北斗系统的框架设想,向更泛在的PNT(导航、定位、授时)方向发展,建立国家时空体系。


无独有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2018年5月曾透露,为配合建设以北斗为核心、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PNT体系,到2035年,中国将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星座组网,提供体系化的PNT服务。


据介绍,中国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重点可概括为“5+1+N”:


“5”指5大基础设施,包括重点推进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积极发展低轨导航增强系统、按需发展水下导航系统、大力发展惯性导航系统、积极探索脉冲星导航系统;“1”是实现1个融合发展,即加快推进北斗与以5G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体系的深度融合;“N”主要是突破一系列新兴技术,包括超稳芯片级原子钟、仿生导航技术等。


显然,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将为北斗系统的未来发展开辟出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参考资料:


1.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http://www.beidou.gov.cn/yw/xwzx/202006/t20200623_20685.html


2.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浅析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AUTO&filename=CHWZ202003019


3.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http://www.beidou.gov.cn/zt/xwfbh/bdshxttgqqfw/wzsl5/201912/t20191227_19810.html


4.《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

http://news.haiwainet.cn/n/2020/0518/c3541083-31792475.html


5.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70%以上提供了北斗服务

https://weibo.com/1699432410/J2XKE319i


6.iPhone 11 Pro技术规格

https://www.apple.com.cn/iphone-11-pro/specs/


7.刘经南:“5G+北斗”的意义、路径和愿景

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19-12/11/c_138622969.htm


8.历史时刻!北斗三号收官,北斗四号已酝酿,预计2035年初步建成泛在国家时空系统

http://www.it-times.com.cn/a/hulianwang/2020/0623/32182.html


9.北斗总师: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星座组网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5-27/8523949.shtml


----------------------------------

点击文章顶部雷科技头像,私信回复“搞机”,即可获得玩机技能合集。

源:环球网

【环球网智能综合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手机上网冲浪呈现更多个性化需求,这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更加复杂的移动上网场景?如何满足用户个性化浏览网页的需求?华为浏览器从用户浏览网页的核心场景出发,结合用户多元化上网需求,以“4大基本功能”和“6大个性化体验功能”为用户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浏览空间”。

华为浏览器拥有4大基本功能,针对移动端的用户个性化需求,打造更为快捷的搜索及资讯推荐服务,帮助用户在移动场景中解决多种问题。

快速搜索:更懂用户所需

在移动上网过程中,务求减少繁琐的输入命令,实现点触式直达。那么如何尽可能少的输入关键词,同时快速检索到自己所需内容,是考验浏览器应用体验的重要一环。

华为浏览器搜索框与地址栏融为一体,用户可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也可以输入网址。点击搜索栏,进入搜索界面,搜索界面中有热门推荐和搜索历史两部分,热门推荐会有一些当下热门和搜索量较高的关键词推荐,省去了用户关键词输入的操作,直抵用户检索诉求;而在搜索历史当中会显示以前搜索的内容,以便用户再次选择。而搜索直达与搜索推荐也是华为浏览器所具备的功能,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华为浏览器也支持二维码扫描和快速搜索复制内容。

高效导航:热门服务直达

需要上网处理事务的时候,进入权威且有效的网站是最佳的选择,一个放心、靠谱的导航网址可以让用户在处理繁杂事务时游刃有余。

华为浏览器网址导航分为政府网站、置顶导航和名站导航三个部分,汇聚实用、可靠的网站内容。政府网站涵盖一些常用的官方网站,可以在导航栏编辑中隐藏这一栏;置顶导航用户可以对导航栏进行编辑,将自己常用的网站添加到导航栏中;名站导航是当下热门的几个网站。在导航栏中导航图标不满5个的情况下,华为浏览器会在导航栏中增加导航图标至5个,用户可以通过长按导航图标点击编辑进入导航栏编辑页面,或点击“更多”图标-点击“编辑”按钮-进入导航栏编辑页面,编辑导航栏。

智慧资讯:提供优质内容、提升阅读效率

在资讯获取方面,用户同样希望能更快的获得有效的内容,这就需要浏览器对资讯内容进行有效归类。

华为浏览器为用户提供多类别、高质量的资讯,包含图文、图集、视频等类别归类在不同的资讯频道中。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相应的资讯频道。除内容优质外,华为浏览器非常重视用户的阅读体验,为提升用户资讯阅读效率,提供了每日精选和为用户推荐两个资讯板块,高效服务各类用户的阅读场景,满足用户不同阅读需求。其中“每日精选”,从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筛选出 Top5 权威重大时事,让用户5分钟内了解每日热点时事,满足用户快速阅读的需求;“为用户推荐”,专注用户感兴趣的重点优质资讯,从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中筛选出优质的内容推荐给用户,满足用户的讲求效率和兴趣并重的阅读需求。

便捷工具:让操作更为顺滑

在浏览器上网过程中,用户经常会有诸如打开多窗口、跳转网页、打开子菜单等相对多元化的操作需求,此时就需要浏览器中的便捷工具帮助用户简化一部分操作指令。

华为浏览器工具栏包含了诸多操作工具,后退、刷新、返回主页/搜索、多窗口管理和工具栏菜单共5个按键,当用户下滑到资讯界面后,“搜索”键变成“返回主页”按键,其他不会变化;“返回主页”键可以方便用户快速返回主页,其他的一些基础操作工具和设置选项都包含在工具栏菜单中。工具栏是用户使用和体验的基础部分,也会在里面呈现一些优化提升用户体验的工具和设置选项。

除了以上4大基本功能可供用户自由选择之外,华为浏览器更有6大突出的个性化体验功能,多角度提升用户个性化使用感受。

智能无图模式:移动网络下节省流量

在使用移动网络下,如何节省手机流量?华为浏览器“智能无图”模式是用户上佳选择。用户则可在工具栏菜单中的“工具箱”箱中开启“智能无图”功能,根据自己需求切换“所有网络下都无图”或“仅移动数据网络下无图”两个选项。

夜间模式:护眼更健康

夜间使用手机,光线不好的话会影响用户视力,而华为浏览器的“夜间模式”可调节光线,护眼更健康。用户处于较暗的环境下或者夜间时,可以在工具栏菜单中打开夜间模式,舒适地进行浏览。

多图浏览模式:图集展示更畅爽

两种页面布局任意切换:选择用户自己的style

不同用户有着不同的视图偏好和操作习惯,华为浏览器为用户提供“标准样式”和“经典样式”两种页面布局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偏好选择适合自己操作和浏览习惯的页面布局。

字体大小、样式可调节:符合用户的视觉需求

在上网看信息的时候,年轻人通常喜欢小字多行浏览,快速通读全文;而老年人由于视力较差,就会倾向选择大字排版,看得更清晰。在华为浏览器中,字体大小、样式均可调节。在浏览设置中,点击“字体大小”栏,可进入调整网页字体大小的页面,左右拖动下方的滑块,即可实现字体调小和调大操作。

手势便捷操作:手势翻页,一滑即可

使用华为浏览器浏览过程中,如果不方便点击“前进/后退”按钮,那么华为浏览器手势便捷操作将会是用户的“救星”。在浏览设置中,用户可以打开“左右滑屏前进/后退”按钮,打开后,用户只需要用手指在屏幕上左右滑动,即可轻松实现网页的前进与后退。

如今,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娱乐消遣和事务处理工具,承载着用户个性化需求。如何破除“千人一面”的浏览器烙印,让“浏览”更智能、更个性、更有效,华为浏览器给出专业答卷。华为浏览器以“4大基本功能”和“6大个性化体验”功能,为移动上网这一“私域空间”提供定制化功能,满足用户移动搜索和资讯的个性化需求。

前办公我会经常使用一些国外的图片、视频、小工具网站,里面的功能标注词都是英文的,很多词不认识,使用上就比较麻烦,所以我都会选择一些带有翻译功能的浏览器来打开这些网站。

下面分享4个带有翻译插件的手机浏览器,最后再另外奉上一个“万能”的网页浏览翻译方法,超简单~

一、Edge

微软出品的一款快捷且安全的浏览器。强大的搜索引擎,极速简洁、广告拦截、多端同步、隐私保护,最大程度保障我们的上网隐私安全,浏览器自带翻译插件,它会将页面内容自动翻译成手机默认语言。

二、X浏览器

一款体积仅有一兆大小的手机浏览器,无新闻,无推送,无后台的三无产品,支持集成第三方下载器,播放器,内建支持油猴脚本,按需扩展浏览器能力。

三、Via浏览器

一款安卓平台浏览器,1.5兆左右大小,采用简洁的界面设计,提高搜索框权重,避免被其他新闻等信息干扰,自定义浏览器标识ua;广告标记拦截;下载插件;查看网页源码;资源嗅探;导入导出书签;云同步;隐私防追踪;保存网页;离线网页;翻译网页;网页内查找;有图/无图模式。

四、Alook

一款独具特色的手机浏览器,具有加载速度快的优点,无推送,无新闻,无广告,毫秒级启动,超多网址导航一键直达,支持搜索引擎切换、全页翻译和划词翻译。

五、“万能”网页翻译法——智能翻译官

这款工具有手机端、电脑端以及网页端,专业的翻译工具,支持文本、文档、图片、拍照、语音翻译的功能,还可同声传译,轻松帮助我们实现一百多种语言的翻译,包括日语、俄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等。

【网页翻译】点击【更多工具】可以在常用工具中找到【网页翻译】工具。

复制网址选择翻译的语种,可实现上百种语言之间的互译。

翻译结果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对比查看结果如下所示。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到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可以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