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将Window 10内置默认浏览器Edge内核换成与谷歌浏览器一样的Chromium内核。更让人唏嘘的是:Chrome对很多前端开发者非常有用的F12开发者工具,也得到了Edge的像素级兼容。
去年年底,微软宣布将放弃自己开发的EdgeHTML内核,把Windows10内置的默认浏览器Edge,转换成跟谷歌浏览器同样采用Chromium内核。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未来的Windows 10默认浏览器替换成只是换了一个皮肤的Chrome。
昨天这款采用Chromium内核的Edge浏览器测试版已经放出了安装包。在用完之后,我最惊叹的一点,就是它能做得多么像是Chrome。
有在国内的小伙伴登记了内测资格,并且得到安装包,之后就放出来了。并且很快也有了在百度网盘等等地方的备份。
下载解压之后,如果你害怕装上对你的系统造成危害,可以无需双击安装程序,而是可以把安装包解压以后,进一步解压msedge.7z获得一个绿色版。
新的Edge同步各种浏览器信息,是使用你的微软账号而不是谷歌账号。在第一次启动浏览器的时候,Edge可以经过你的授权,自动的检测你已经安装在电脑上的Chrome,并完全导入其中的收藏夹、自动填充信息和浏览历史。
在启动页面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风格。
除了在现有的Edge已经实现的纯搜索框、常用网址和资讯瀑布流之外,还可以选择加载来自必应(bing)的壁纸。很多网友会下载专门的插件让自己的浏览器首页每天都能加载必应美图,而选择Edge可以自动帮你实现这一愿望。
你可以随个人喜好自由定制显示新标签页的哪一部分。
这款Edge基本上可以让一个习惯使用Chrome的用户无缝切换,菜单布局,功能设置等等分毫不差。
为了做到体验上的完全对接,Edge这一测试版甚至连浏览器标签页一行、后退前进等按钮和地址栏一行和书签栏一行的高度都做到了跟Chrome平齐。
这一版本的Edge采用Chromium75内核,相比正式版Chrome浏览器的73版内核还要新。它的User-agent是:
Mozilla/5.0(WindowsNT10.0;Win64;x64)AppleWebKit/537.36(KHTML,likeGecko)Chrome/75.0.3738.0Safari/537.36Edg/75.0.107.0
因此在这一版本的Edge上面可以随意安装来自Chrome应用店的插件。Edge会自动检测到你访问了谷歌商店,并且提示你要安装的话,需要到扩展管理页面去打开安装第三方插件的开关。
Edge对于Chrome扩展可以完全识别并且以相同的效果加载,但对于Chrome的皮肤,在安装时会显示出错。
更让人唏嘘的是:Chrome对很多前端开发者非常有用的F12开发者工具,也得到了Edge的像素级兼容。
在Edge界面审查元素,默认给你提供一个暗色的,类似VS Code的界面。但是你可以在开发者工具中按F1,在设置中把这个界面替换成跟Chrome一模一样的样式。
这简直是一种……可以被称为“丧权辱国”式的全面靠拢。
微软选择放弃开发自有内核的消息,和当年Opera放弃自己内核,转投chromium阵营的新闻,共同被视为谷歌确定在浏览器标准方面霸主地位的里程碑。现在的chromium内核,已经被部分前端开发者称为是新时代的IE6。
就像是当年叱咤风云的IE4-IE6一样,Chrome在通行的W3C标准之外,做出了很多自己家的小调整,使得采用统一Web标准编写的页面在Chrome显示时,相比其它内核可能会发生些许的外观、功能不一致。而这种差异,最终又往往会被追认吸纳进W3C标准当中,其他家将不得不对比Chrome来调整。
同样获得所谓新时代IE6称呼的,还有在手机微信上内嵌的浏览器。因为它采用QQ浏览器的X5内核,同时因为跟微信深度耦合,并且要调用很多通过微信实现的系统能力,所以出现了有些网页必须专门适配微信的局面。
例如: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页,必须在微信浏览器打开才能显示或发布评论。在PC端和Mac端也有微信内嵌的WebView窗口可以获得微信登录、评论显示等能力,但使用外部浏览器模拟微信浏览器User-agent尝试破解的努力却往往以失败告终。
微软不复当年的王霸之气,放弃了自己的浏览器研究以及随之而来一些独特成果,当然会令一些怀旧的前端开发人士伤感。
在IE6时代启用的一些“黑科技”,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依然很先进,比如:IE和Office共用了一套包含“百叶窗”等效果的特效集,也有一种特殊的CSS写法可以在IE实现渐变色,以及仿制Windows 9x样式的浮动“窗口”。
IE单独设置的Active X控件是为了在网页实现Windows更新而引入的,虽然后世褒贬不一,但是确实为比较高级复杂的程序功能在网页端实现开辟了一个先例。
此后,基于Active Desktop的实践发展而来的,用封装网页做可执行程序的hta格式,也成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Windows XP的部分功能演示页面,以及开箱引导、激活向导等界面均使用hta完成。
现在随着风水轮流转,轮到谷歌通过自己的浏览器霸主地位,不断的为其他有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生态的竞争对手设置障碍,有的时候你可以认为这是专指微软。
Edge团队的一名前实习生曾指责谷歌通过设计自家YouTube网站,使其在浏览器上表现不佳,从而故意“负优化”Edge浏览器。
具体来说,该实习生指控YouTube在视频播放器的顶部添加了一个空<div>。这使得微软的EdgeHTML内核无法使用其视频加速功能,同时比Chromium更耗电。对此,YouTube发言人予以否认:https://www.theverge.com/2018/12/19/18148736/google-youtube-microsoft-edge-intern-claims
放弃开发自有浏览器内核,应该看作是纳德拉优化微软运作的整体行为的一部分。毕竟连微软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都可以放弃,让微软员工可以使用苹果和安卓的手机,并且拥抱Linux阵营这些事情都陆续做得出来,那么放弃一个浏览器内核似乎也并非太让人意外。
对现在的微软而言,放弃自有内核开发可以精简团队力量,直接利用现在最好的显示效果增加用户的好感度,同时也有望最终让系统自带浏览器摆脱“用它唯一用途就是下载Chrome”的尴尬。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Windows 10终于可以充分的正视那些真正使用浏览器办公的人们的现实痛点了。
现在包括微软自家的Surface在内,几乎所有采用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轻薄本,在强调电池续航方面,比如说几个小时的网页浏览时间,这些都是根据现存Edge浏览器来计算的理想情况。
而Edge针对Windows进行的优化,可能使得你安装Chrome浏览器,并且有很多插件之后,对系统的内存占用和耗电情况,就跟标称的有很大区别,有上当受骗之感。“Chrome吃内存”也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梗。
现在微软官方都使用Chromium内核,有助于让厂家真正的正视这个问题。
在第一个Chromium Edge正式版本出来之后,各个厂商在推出新品时,如果采用同样的电池容量,那么看网页的标称续航能力恐怕也将大幅下降。
但是,这就会迫使操作系统方和OEM厂商,对于使用Chromium内核的实际体验进行优化,从根本上倒逼省电技术的逐渐改进。这样,每一个使用不管是谷歌浏览器还是Edge浏览器的人们,最终都是受益者。
也希望这能够成为对于微软自主研发的Trident和EdgeHTML内核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
作者:书航,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微博:@ lishuhang
本文由 @航通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览器内核又可以分成两部分:渲染引擎(layout engineer 或者 Rendering Engine)和 JS 引擎。
渲染引擎它负责取得网页的内容(HTML、XML、图像等等)、整理讯息(例如加入 CSS 等),以及计算网页的显示方式,然后会输出至显示器或打印机。浏览器的内核的不同对于网页的语法解释会有不同,所以渲染的效果也不相同。
JS 引擎则是解析 Javascript 语言,执行 javascript语言来实现网页的动态效果。
HTML
最开始渲染引擎和 JS 引擎并没有区分的很明确,后来 JS 引擎越来越独立,内核就倾向于只指渲染引擎。有一个网页标准计划小组制作了一个 ACID 来测试引擎的兼容性和性能。内核的种类很多,如加上没什么人使用的非商业的免费内核,可能会有10多种,但是常见的浏览器内核可以分这四种:Trident、Gecko、Blink、Webkit。
主流浏览器
(1)Trident(IE内核)
国内很多的双核浏览器的其中一核便是 Trident,美其名曰 "兼容模式"。
代表: IE、傲游、世界之窗浏览器、Avant、腾讯TT、猎豹安全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百度浏览器等。
Window10 发布后,IE 将其内置浏览器命名为 Edge,Edge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内核 EdgeHTML。
(2)Gecko(firefox)
Gecko(Firefox 内核): 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 采用该内核,Gecko 的特点是代码完全公开,因此,其可开发程度很高,全世界的程序员都可以为其编写代码,增加功能。 可惜这几年已经没落了, 比如 打开速度慢、升级频繁、猪一样的队友flash、神一样的对手chrome。
(3) webkit(Safari)
Safari 是苹果公司开发的浏览器,所用浏览器内核的名称是大名鼎鼎的 WebKit。
现在很多人错误地把 webkit 叫做 chrome内核(即使 chrome内核已经是 blink 了),苹果感觉像被别人抢了媳妇,都哭晕再厕所里面了。
代表浏览器:傲游浏览器3、 Apple Safari (Win/Mac/iPhone/iPad)、Symbian手机浏览器、Android 默认浏览器,
(4) Chromium/Blink(chrome)
在 Chromium 项目中研发 Blink 渲染引擎(即浏览器核心),内置于 Chrome 浏览器之中。Blink 其实是 WebKit 的分支。
大部分国产浏览器最新版都采用Blink内核。二次开发
(5) Presto(Opera)
Presto(已经废弃) 是挪威产浏览器 opera 的 "前任" 内核,为何说是 "前任",因为最新的 opera 浏览器早已将之抛弃从而投入到了谷歌怀抱了。
移动端的浏览器内核主要说的是系统内置浏览器的内核。
手机浏览器
Android手机而言,使用率最高的就是Webkit内核,大部分国产浏览器宣称的自己的内核,基本上也是属于webkit二次开发。
iOS以及WP7平台上,由于系统原因,系统大部分自带浏览器内核,一般是Safari或者IE内核Trident的
1月16日-17日,国内顶级黑客聚集在成都,参加国内最大的黑客竞赛“天府杯”。在为期两天的竞赛当中,这些黑客围绕着全球内最受欢迎的应用程序进行0日漏洞攻击测试,目标是利用一些漏洞来接管相应的软件程序。规则就是,如果攻击成功,研究人员就能够获得积分,赢得比赛的人将获得现金奖励。当然,赢得比赛的人还能够获得黑客圈中的声誉。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当中,技术人员分别攻破微软的Edge浏览器、Chrome浏览器、Safari、Office 365、Adobe PDF阅读器等。其中,Edge浏览器被成功入侵3次,Chrome 2次,Safari 1次,Office 365 1次,Adobe PDF阅读器1次。从结果上来看,Edge浏览器的表现最差,也就是最不安全。
一个算是好消息的消息是,竞赛当中所测试的Edge浏览器是基于微软自己的EdgeHTML渲染引擎版本,而微软目前正在打造基于Chromium内核的Edge浏览器,并以此来取代目前的EdgeHTML内核版本。目前,微软已经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基于Chromium的Edge浏览器测试,并且已经推出候选版本。而根据之前的情况来看,微软发布的候选版本的软件其实已经接近最终的正式版。
此外,微软方面目前也已经公布了正式版的Chromium Edge浏览器的发布时间,预计将会在明年1月15日通过“稳定版”通道放出。
至于比赛的最终结果,360Vulcan团队通过利用Microsoft Edge、Microsoft Office 365、qemu + Ubuntu、Adobe PDF Reader和VMWare Workstation中的漏洞而赢得382500美元,并且赢得了比赛。
另外,对于比赛当中发现的漏洞的情况,参赛者也会在比赛之后向所有软件所对应的提供商报告,以便提供商对相应漏洞进行修复。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