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自学HTML5开发需要学习的重点技术有哪些?

自学HTML5开发需要学习的重点技术有哪些?

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多的人投入到Web前端的学习中来,那么想要自学前端该怎么规划学习呢?要学习的技能涉及到哪些呢?千锋广州小编有几个建议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想要学习HTML5的同学。

自学前端,首先的你得搞懂前端是什么,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每天能抽出多少的时间去学习,能不能坚持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就是三分钟的热情去学习,然后过几天就偷懒学不下去了,为了避免这样半途而废,大家选择学习的方式就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重点的学习哪些技术。

?

以下千锋广州Web前端培训的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Web前端开发中需要掌握的技术:

1、学习HTML,这是很简单,基本的是要掌握div,formtable、Ulli、P、跨度、字体这些标签,这些都是常用的,尤其是DIV和表格,DIV,表也可以用于布局,但不灵活,和用于基本表处理数据。

2、学习CSS,CSS这里说的不包括CSS3 Web前端开发工程师里面我们看到的,一个可以使用HTML或CSS + CSS+DIV的界面布局,所以CSS是用来协助HTML布局和显示,我们称之为“CSS样式”,为什么说DIV+CSS?因为我说div是HTML主要用于布局的,所以div是这个东西的核心!CSS必须配合部。CSS必须掌握浮、位置、宽度和高度,以及较大值和小值,以100%,溢出,边缘、填充等。这些都是与布局相关的样式。

3、然后就是JS的学习。JS入门很简单,不需要很多东西,只要根据ID或名称DOM或”风格或价值,然后以一个ID或名称元标签,或额外的数据,在HTML,这是对数据的操作有关系,那么数据逻辑的影响,无非是一个跳跃,弹框,隐藏什么,这一切都是结合其他应用,代码一点都不难,将这些基本的JS。百度其他好。然后多看一些,不是什么问题。

4、学习jQuery相当于封装一组JS插件的JS。其目的是操作更方便,编写更少的代码,jQuery条目也非常简单。这些都是切入点,要学会像JS,只是改变了JQ代码。剩下的就跟百度一样。

5、较好是指出背景语言,如java,php,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前台接口数据,从后台到点,如果后台代码,你知道如何与后台数据交互是好的,它节省了时间,也可以使前端代码更加规范。否则,可能是因为你回来了,无法忍受的数据,然后前端代码再次重写,这将是可怕的。

6、研究CSS3 + HTML5,为什么放在后面呢?因为现在对于前端人员来说,复合型且不断提升能力的人是企业很看中的,所以,如果你准备从事专业战线,学习一下会更好。

以上6点,基本上是一个Web前端开发工程师掌握的技术,对于一个新手小白来说,掌握以上技能基本就能入职Web前端职位了。

分享的这款工具是个Chrome下的插件,叫:Web Scraper,是一款可以从网页中提取数据的Chrome网页数据提取插件。在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爬虫工具

也是因为最近在梳理36氪文章一些标签,打算看下别家和创投相关的网站有什么标准可以参考,于是发现一家名叫:“烯牛数据”的网站,其提供的一套“行业体系”标签很有参考价值,就说想把页面上的数据抓下来,整合到我们自己的标签库中,如下图红字部分:

如果是规则展示的数据,还能用鼠标选择后复制粘贴,但这种嵌入页面中的,还是要想些办法。这时想起之前安装过Web Scraper,就用下试试,还挺好用的,一下子提高了收集效率。也给大家安利下~

Web Scraper这个Chrome插件,我是一年前在三节课的公开课上看到的,号称不用懂编程也能实现爬虫抓取的黑科技,不过貌似三节课官网上找不到了,大家可以百度:“三节课 爬虫”,还能搜到,名字叫“人人都能学会的数据爬虫课”,但好像还要交100块钱。我是觉得这东西看看网上的文章也能学会,比如我这篇~

简单来说,Web Scraper是个基于Chrome的网页元素解析器,可以通过可视化点选操作,实现某个定制区域的数据/元素提取。同时它也提供定时自动提取功能,活用这个功能就可以当做一套简单的爬虫工具来用了。

这里再顺便解释下网页提取器抓取和真正代码编写爬虫的区别,用网页提取器自动提取页面数据的过程,有点类似模拟人工点击的机器人,它是先让你定义好页面上要抓哪个元素,以及要抓哪些页面,然后让机器去替人来操作;而如果你用Python写爬虫,更多是利用网页请求指令先把整个网页下载下来,再用代码去解析HTML页面元素,提取其中你想要的内容,再不断循环。相比而言,用代码会更灵活,但解析成本也会更高,如果是简单的页面内容提取,我也是建议用Web Scraper就够了。

关于Web Scraper的具体安装过程,以及完整功能的使用方法,我不会在今天的文章里展开说。第一是我只使用了我需要的部分,第二也是因为市面上讲Web Scraper的教程很丰富,大家完全可以自行查找。

这里只以一个实操过程,给大家简单介绍下我是怎么用的。

第一步 创建Sitemap

打开Chrome浏览器,按F12调出开发者工具,Web Scraper在最后一个页签,点击后,再选择“Create Sitemap”菜单,点击“Create Sitemap”选项。

首先输入你想抓取的网站URL,以及你自定义的这条抓取任务的名字,比如我取的name是:xiniulevel,URL是:http://www.xiniudata.com/industry/level

第二步 创建抓取节点

我想抓取的是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所以先点进去刚才创建的Sitemap,再点击“Add new selector”,进入抓取节点选择器配置页,在页面上点击“Select”按钮,这时你会看到出现了一个浮层

这时当你鼠标移入网页时,会自动把某个你鼠标悬停的位置绿色高亮。这时你可以先单击一个你想选择的区块,会发现区块变成了红色,想把同一层级的区块全选中,则可以继续点击相邻的下一个区块,这时工具会默认选中所有同级的区块,如下图:

我们会发现下方悬浮窗的文本输入框自动填充了区块的XPATH路径,接着点击“Done selecting!”结束选择,悬浮框消失,选中的XPATH自动填充到下方Selector一行。另外务必选中“Multiple”,以声明你要选多个区块。最后点击Save selector按钮结束。

第三步 获取元素值

完成Selector的创建后,回到上一页,你会发现多了一行Selector表格,接下来就可以直接点击Action中的Data preview,查看所有想获取的元素值。

上图所示部分,是我已经添加了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两个Selector的情况,点击Data preview的弹窗内容其实就是我想要的,直接复制到EXCEL就行了,也不用什么太复杂的自动化爬取处理。

以上就是对Web Scraper使用过程的简单介绍。当然我的用法还不是完全高效,因为每次想获取二级标签时还要先手动切换一级标签,再执行抓取指令,应该还有更好的做法,不过对我而言已经足够了。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和你普及下这款工具,不算教程,更多功能还是要根据你的需求自行摸索~

怎么样,是否有帮到你?期待你的留言与我分享~

acebook也在搞无人机!?

是的,你没看错,而且还将是一台与众不同的无人机。。。

根据最近关于Facebook曝光的一则新闻显示,他们正在打造一款叫做:双风筝飞行器的东西。




嗯~从名字上看已经很创新了,估计大疆看到也会对它很感兴趣。

根据专利内容显示,这台“无人机”的工作方式大概是通过把无人机连接到两个风筝上,风筝之间有一根1公里上的绳子连接,每只风筝可以独立漂浮,飞行操控则通过人从地面操作无人机实现方向、高度、速度的控制。




虽然所长还是没有搞懂它的工作逻辑,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不仅如此,这台无人机还可以自己发电,两只风筝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其中产生的电力就可以传输到无人机上,从而实现更长的续航。




让全球38亿人连上网络,无人机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无人机上网?

在我们印象中无人机的作用无非就是航拍、送货、勘测、农业灌溉之类的,用无人机上网脑洞是不是大了点?

但这确实就是某全球大型网络社交平台Facebook早在4年前已经提出的想法。




2015年,Facebook提出了一个叫做空中网络基站的计划-“天鹰”(Aquila),目的就是希望利用无人机向全球偏远地区没有网络使用的38亿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上面提到的双风筝飞行器或许就是其实现无人机上网的最新设备。

如何实现上网?

据说,“天鹰”项目中应用了一种来自于美国航空局向月球传输信号的激光技术。无人机飞行到18000米高度时,可以通过激光和毫米波技术向地面发射网络信号,激光系统的准直性可以打中18公里外一角硬币大小的目标,网络覆盖半径达到96公里。




另外,它的信号传输能力还很强,每秒可实现数10GB的数据传输,跟5G有得比吧。




那么,为什么要用无人机?

都知道现在要让一个地区实现上网需要拉网线搭建基站啥的,这样操作繁琐、成本高,特别是针对边缘山区。

无人机就不同了,只要把它飞到该区域上空,就能实现上网。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无人机自身的网络哪里来?按照介绍,“天鹰”可以在半径3公里的范围活动,可以在这个范围内给地面半径50公里的区域发送激光信号,再由机载激光通信系统向地面基站提供网络扩散。

无人机之间则通过互相传输信号,进一步扩大区域范围。




某天如果你在哪个上去没有网络信号,可以打电话给Facebook:喂,帮我叫台无人机,我要上网。




这样类似的项目其实谷歌也玩过,几年前他们就做过一个实验,通过热气球向地面传输网络信号,该热气球可在空中停留6个多月,还在非洲地区进行过试探性推广。




Facebook曾砸2000多万美元,最后项目却被叫停

为了把这事搞出来,Facebook此前就耗资2000多万美元,把航空顾问公司Ascenta的团队收购,还聘请了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等机构的专家共同研发。




终于在2015年7月的时候,一台为上网而生名为:Aquila 的无人机面世。




与我们印象中的四旋翼无人机不同,Aquila采用固定翼设计,“V”形结构,没有主躯干,没有后副翼,整个机身主体就是由左右两个主翼组成。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从飞机主翼上分离出来的东西。




不过,这台东西确实有点料。

采用纯电池驱动,机翼上配备4个发动机,还有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它在空中的停留续航时间可以达到90天。




要知道一般的民用无人机续航大概也就30度分钟,就算是太阳能无人机目前的续航记录也仅仅是两个星期,90天!也就是3个月,可以绕地球一圈了吧?




Aquila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测试过程中发生过不少炸鸡事故。

更遗憾的是,2018年6月份,Facebook官方宣布关停Aquila项目,具体原因不详。

好在他们并没有放弃向偏远地区提供上网服务的宏伟计划,还表示将继续与空客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关于计算机控制以及电池连接等相关技术。

或者,“双风筝飞行器”就是Aquila的升级版。

但目前还只是专利图阶段,要用无人机让老家的小山村连上网络,恐怕还要等上一段段时间,咱们看着开心就好。。。

所长宠粉时刻:到玩物所公众号(ID:iwanwusuo)对话框,回复:我要红包,即有机会获得微信红包!

参考文献:

  1. Facebook 新专利:“风筝+无人机”是什么奇妙组合?
  2. https://new.qq.com/omn/20190602/20190602A0604Z.html
  3. Facebook停止其网络无人机计划
  4. https://news.qudong.com/article/4989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