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报》实习生 孟凌霄
当一位女性决定读博,她将面临什么?
“女孩子读到研究生已经可以了”“读得好不如嫁得好” “读完博士出来,都二十八九岁了,那……”这些来自家人、朋友,甚至是导师的真实话语,常常劝退着女性读博之路。
实际上,在本科、硕士阶段,女性已经成为主力军。根据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数据,本科阶段女性占学生总数的53.70%,硕士研究生阶段女性占学生总数的52.53%。但是到了博士阶段,女性的占比锐减到41.87%。
越往上越难,这既是女性博士的真实处境,也是她们的心声。如今,又是一年毕业季,新一届博士申请的时间线也在推进中。《中国科学报》与四位即将读博、或已在读博的女性聊了聊。
作为女性,“我”为什么要读博?
“我觉得读博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看书是快乐的,做学问是快乐的。”当被问及为什么决定读博,研三的田雨如是说。今年9月,她将前往所学专业排名第一的高校读博。
当我们问“女性为什么想读博”,其实更接近于问“人为什么要读博”。在拓展知识边界的追求上,读博并不区分性别。而不少女性读博的选择,在学术追求以外,也有基于性别的独特考量。
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女性读博也许能赢得更广阔的职业前景。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江筠介绍,自己所在工科专业中,女性的就业环境相对恶劣:不少企业设置的岗位只限男性,即使是男女都要的岗位,企业也会更在意女性生育和回归家庭的可能。
不过,在面试高校教职的过程中,江筠感受到“性别友好”。在有博士门槛的高校教职招聘中,通常更看重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而非像部分企业那样关注性别因素。
同时,读博所带来的学术研究环境的改变,也许能催生研究中性别观念的更新。
在英国读博的陈静提及,在两位女性导师的影响下,自己意识到,在国内做定性研究时,对女性研究者调研实践的方法论讨论的缺失,限制了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同时,在方法论层面讨论女性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对学术界女性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陈静也提及,自己在硕士阶段曾被同校博士性骚扰,但校方的态度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一事件也令她想换个学术环境。
读得好,不如嫁得好?
陈静回忆,自己向硕士导师确认读博意愿时,导师欲言又止:“读完博士出来,都二十八九岁了,那……”
导师没再继续说下去,但陈静知道,导师的后半句话大概是“个人问题怎么解决”。
对此,江筠颇有同感,她的压力来自家中亲戚。她介绍,自己所在的工科专业硕博连读普遍采取“2+4”模式,读完博要到临近30岁才能步入社会。自己家中亲戚观念比较传统,甚至带有一些“封建”的影子,他们会建议“女孩子读到(硕士)研究生已经可以了”“读得好不如嫁得好”。
不少导师在招收硕博学生时,也会顾虑学生在校期间成家、生子。“身边的例子不多,学校确实有这种现象;但普遍意义上,大家会把读博和结婚生子的时间错开。”江筠介绍说。
女性博士的婚恋问题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在豆瓣“博士互助组,今天你毕业了吗” “我们都是女博士,我们都站中间”等小组中,婚恋问题是学术之外的一大话题。
豆瓣小组的重度使用者张钰认为,女性读博是会比男性要难一些,因为女性的世俗意义上的青春总是被浓缩在短短的二十多岁,再加上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如所谓的生育最佳年龄等等,读博的女性往往要面对很多普通人的不解和评论,并且要去自我开导。
目前,张钰正在英国top2高校读博。她补充道,“我很庆幸我的父母可以跟我一起进步,并且会去反思自己,不会给我一些世俗上的压力。”
导师怎么看“女博士”?
田雨读硕士所在的师门中,学生在数量上达到“性别平衡”。
这是导师有意为之。由于田雨这届是清一色的女学生,导师从下一届招生开始,有意多招男生,保持性别平衡。而田雨所在的文科专业中,男女比例约为1:4。
在选题会上,田雨发现导师对性别议题并不关注,并建议她转向“更广大、更有价值的社会议题”。在接受采访时,田雨反问记者,“难道性别问题不是最基础的社会议题?”但在导师面前,她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江筠所在的工科专业中,在硕士阶段男女比例约为1:1,而博士阶段约为3:2。她观察到,“女生近几年读博的比例高了很多”,自己的导师每年只能招一个博士,连着四届招的全都是女博士。对此,江筠强调做科研因人而异,但在自己所在的课题组,“男生真的卷不过女生”。
不过,由于工科专业涉及偏远地区的项目外派,部分导师在招生时确实有性别偏好,认为“男生比女生能干活,肯吃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
江筠并不认同这种刻板印象。她介绍说,自己身边的女性工科博士“都很有韧劲儿”。她认识一位女性博士,为了太阳能高温熔盐蓄热项目在发电厂呆了大半年,“有爬高爬低的操控作业,高温能达到七八百度”。最终,这位女性博士发了两篇SSCI,达到毕业要求。
她总结说,女生更多心里有傲气,不愿意轻易服输。
女性科研人前路何方?
田雨将在今年9月前往所学专业国内排名第一的高校读博。她说,自己还没有完全想好未来到底要研究什么,但知识本身能带来价值感。
陈静和张钰将继续自己在英国的人文学科研究。张钰说,她发现自己在学术表达上更喜欢用一些规避矛盾式的沟通方式,而一些男性研究者可以做到更加assertive(坚决)一点,自己也是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作为应届博士毕业生,江筠已经通过论文预答辩,预备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对于亲戚口中的婚恋大事,她说自己还没有体验够更广阔的生活,读博之路只想为了心中的理想拼搏一下。
寄望以上四位女性博士生都有光明的未来。
与此同时,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现实困境也值得被看见。在2021年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她”论坛上,沃尔夫医学奖得主Lynne Maquat将科研界女性人才的大量流失,比作泄漏的管道(leaky pipeline)。
目前,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约45.8%,但随专业技术职务的提高,女性占比逐级减少,女性科技领军人才匮乏,“剪刀差”现象较为突出。2019年,有关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专家学者中,女性占比仅为10%左右。
从硕士到博士,从博士到“青椒”乃至更高层级的专业人才,科研界的女性人才依然面临深造和升级的重重压力。弥补女性科研人员流失的泄漏管道,依然任重而道远。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出现人名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https://science.caixin.com/2021-11-16/101805616.html
http://www.nwccw.gov.cn/2022-01/24/content_298178.htm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19/content_5625975.htm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0/quanguo/202108/t20210831_556360.html
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日前,《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在民政部网站全文公布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草案的规定,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簿,也取消了过去对登记地域管辖的规定。
回应期待 省去奔波之劳
围绕“结婚登记需要户口簿”的争议由来已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长期外出工作、生活、学习的人们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不仅耗费时间、精力和财力,也面临很多不便。
“全国通办”“不再需要户口簿”,其背后传递的信号清晰而明确,那就是真正将婚姻还原为个人事务。对此,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一是“公共影响”的压减,“属地”的框不再成为恋爱男女修成正果的阻碍;二是“家庭影响”的收缩,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领证在很大意义上全凭新人们自己拿主意。
信息多跑路 数字政务结硕果
此次草案的修改,回应民意、支持年轻人追求“婚姻自由”诉求的背后,是数字政务结出的硕果。在实现全国数据一张网的情况下,双方的婚姻状况可以联网查询,提供户口簿已经没有必要了。草案取消了过去对登记地域管辖的规定,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自2021年6月1日起,民政部就在部分省份部署开展了内地居民结婚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相关负责人表示,“跨省通办”实施以来,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地域和部门间的政务数据共享壁垒,实现了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审查,畅通了涉婚姻信息流动,推动了电子政务服务创新。
登记方便 婚姻不可随便
值得注意的是,婚姻登记更便利了,并不意味着婚姻可以随意。婚姻始终是人生大事,对一个人的生活、双方家庭影响重大。幸福和谐的婚姻,需要爱情的灌溉,也需要父母亲友的祝福。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更要懂得婚姻不仅仅是一纸证书,还是一份责任和承诺。
从20年前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单位开具婚姻状况证明,到修订草案提出结婚和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簿,可见随着社会和观念的进步,婚姻越来越变成个人化的选择。用社会学的术语说,这是一种“脱嵌”:一边“为自己而活”,一边“为自己负责”。作为一项人生大事,婚姻的复杂性在于,涉及个人权益、财产分割等多重议题,尽管有制度兜底,也始终需要慎重对待。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扬子晚报)
V视角:
@微笑and感恩:真正美好的婚姻,感情和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不知道叫啥:流程简化有什么不好的呢?至于婚姻好不好,属于婚恋教育、家庭伦理的范畴,跟登记程序有多大关系呢?
@-東東er-:我担心我女儿大了,不懂事拿着身份证就跟“黄毛”结婚了怎么办?
@再吃一口就减肥:能领证的都是成年人,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当下社会,人口自由流动是常态。适时取消婚姻登记的地域管辖和户口簿限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得便利,体现了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登记流程简化,旨在降低登记成本,让很多人不用再“为爱奔波”,并非鼓励随便结婚离婚。换句话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应该慎重对待婚姻大事,这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语:号外啦!2018年度《破天一剑》手游最大版本“南宫现世”即将于12月24日登场。全新职业“南宫”重燃破天战火!万人期待的转职同步登场,五大职业随意切换,助你秒杀天下制霸江湖!等等,以为这就结束了?过了最燃最燥的新年狂欢夜就是2019年啦,《破天一剑》在未来也为小伙伴们准备了新的游戏内容,新星球、跨服帮派战、双龙护法、全新装备套装,让你嗨翻天,走向人生巅峰~!预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新职“南宫” 秀翻全场
全新职业“南宫”即将加入破天江湖,与“一剑”、“秀雅”、“指路”、“拇指”现有四大职业共同组成强力阵容。身为近战职业,南宫拥有超高的防御,独有的技能金钟罩,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提高自身的伤害减免。如果对手试图近身,也会被他的眩晕技能所制。与他距离小于3米,技能“熔石反击”会对敌人造成双倍伤害。强力免伤配以高额伤害,让南宫在PK中所向披靡!
转职随心 畅玩破天
在《破天一剑》手游最新的“南宫出世”版本中,除了新职业,转职也是玩家们最期待的功能。不论是觉得现有职业已达巅峰,追求挑战的玩家;还是觉得现有职业不合适,想要体验其他职业的玩家,都能够通过转职满足自己的愿望。你只需在人极星找到NPC“黑衣卫转职使”,点击对话即可轻松“变身”,包括新职业“南宫”在内的五大职业随心转换,近战、远程任你选择,所有装备还会自动转为新职业外观与属性。不论是从“秀雅”转为“一剑”,还是从“拇指”转为“南宫”,如此刺激,还不快来体验?让你的侠士浴血重生吧!
精彩内容 花式过节
全新磐龙套装在新版本中也会同步上线,助你战力更上一层楼。此外,新增的个人称号系统,让你行走在江湖上随时都能享受众人羡慕的眼光!同时,婚姻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带娃也能再结婚,让玩家离婚不必“失孩”。为了增添节日气氛,《破天一剑》手游还在各地图场景都设置了富有特色的装饰品。大家在进行任务的时候,还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欣赏这美丽的节日景色。
《破天一剑》手游不论是新职业,还是转职功能,小编这里只做简单介绍,更多乐趣,还需要亲自进入游戏体会哦!下周一,让我们相聚“南宫现世”,不见不散!
手游官网地址:http://ptyj.iccgame.com/index.html
微信公众号:ptyjshouyou
【关于《破天一剑》手游】
《破天一剑》手游是由端游《新破天一剑》原班人马打造的经典IP大作。全新职业南宫现世江湖,眩晕强控技能,双倍近战伤害、免伤“金钟罩”,看铮铮铁骨男儿如何驱虎逐狼!转职功能劲爆开放,不同职业随意转换!手游《破天一剑》年度最大版本来袭,双旦狂欢,好礼送不停!南宫与你畅爽PK,同游破天!
97973手游网声明:97973手游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