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2022年上海公安学院本科招生网上登记即将开始!

2022年上海公安学院本科招生网上登记即将开始!

2022年上海公安学院本科招生网上登记即将开始,相关内容提示如下:


招生对象

学院属于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开设治安学、侦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上海秋季高考资格的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的中国国籍考生(不含三校生),未婚,年龄为16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截至2022年8月31日)”。2022年计划招生600名本科学生,其中女生比例10%。



网上登记时间

有意向报考上海公安学院的考生须于5月13日(星期五)至5月20日(星期五)(每天9:00-20:00)登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www.shmeea.edu.cn),进行报考意向网上登记,并按照要求补充填写个人和家庭有关招生考察信息。


招生工作主要环节

(一)按照教育部、公安部下发的年度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对完成报考网上登记的考生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符合报考条件。(2021年公安类院校报考资格条件详见附件)

(二)高考结束后,分期分批组织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参加统一的面试、体能测评、体检和招生考察,具体时间安排及相关信息请考生及时关注“上海招考热线”和“上海公安学院招生网”

上海招考热线:

https://www.shmeea.edu.cn

上海公安学院招生网:

https://www.shpc.edu.cn/gaxy/zs-zszw/index.html

(三)面试、体能测评、体检和招生考察均合格的考生方可正式填报报考志愿。



重要提醒

(一)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考网上登记、补充填写相关信息的考生将不能参加后续的面试、体能测评、体检和招生考察。

(二)2022年学院招生具体报名资格以及面试、体能测评、体检、招生考察项目和标准等以教育部、公安部正式文件通知为准

(三)若考生需咨询报考相关事宜,可拨打咨询电话或登录“上海公安学院招生网”查阅相关信息。

政策咨询

021-28957159


信息填报(招生考察)

021-28957571


体检咨询

021-28957533


网上登记技术支持

021-28957401

28957402


附件

上下滑动阅览

一、报考资格条件

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考生,应取得当年高考报名资格,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3.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志愿从事公安工作,热爱人民公安事业,立志为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刻苦学习、拼搏奉献;

5.年龄为16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截止当年8月31日止),未婚;

6.普通高级中学毕业;

7.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符合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政治条件;

8.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符合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评标准。


二、体检的项目和标准

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身高:男性170厘米及以上,女性160厘米及以上。

(二)体重:男性体重指数(单位:千克/米2)在17.3至27.3之间(含本数,计算时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下同),女性在17.1至25.7之间。

(三)视力:任何一眼裸眼视力均为4.8及以上。

(四)色觉:无色盲,无色弱。

(五)外观:无少白头,无胸廓畸形,无脊柱侧弯、驼背,膝内翻股骨内髁间距离和膝外翻胫骨内髁间距离不超过7厘米,无足底弓完全消失的扁平足,身体无影响功能的瘢痕,面颈部无瘢痕,无下肢静脉曲张,无腋臭,共同性内、外斜视不超过15度,无唇、腭裂或唇裂术后有明显瘢痕。

对考生申报的患病经历等情况、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考生高考体检表等材料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对考生的身高、体重、外观、血压、视力、色觉、听力和嗅觉等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并综合作出体检结论。


三、体能测评的项目和标准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一)50米跑。可测次数:1次,合格标准:男性≤9.2秒,女性≤10.4秒;

(二)立定跳远。可测次数:3次,合格标准:男性≥2.05米,女性≥1.5米;

(三)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可测次数:1次,合格标准:男性≤4分35秒,女性≤4分36秒;

(四)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可测次数:1次,合格标准:男性≥9次/分钟,女性≥25次/分钟。

以上4个项目应当全部进行测评。其中,有3个及以上达标的,体能测评结论为合格。


许下这身藏蓝

作答青春大考

以山河岁月为纸

以赤胆忠心为墨

与子同袍 披坚执锐

保盛世繁华 佑人民安康

光荣从警梦 护航新时代

欢迎报考上海公安学院




值班编辑:宋海永、戴泓宣

最美的模样


上海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疫情期间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全警战疫

击头像关注六层楼医生,学习更多女性健康知识和两性交往知识哦~

图片设计: 番薯丫 | 责任编辑: 铃兰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business_6team@163.com


导言


前一段时间六运助重温了一部经典韩剧——《金秘书为何那样》。边看边忍不住感慨,作为本剧最大的笑点担当和钢铁直男本钢,男主角李英俊的「注孤生」骚操作一波接一波,简直是想笑死六运助~


真?凭本事单身

▲图片来源:《金秘书为何那样》


不过提到「注孤生」,六运助倒是想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不瞒你们说,每次发布「性爱技巧」的相关文章之后,总会有姑娘委屈巴巴地留言:理论知识的技能点已经加满,该验收成果的ta为何迟迟不来?自己到底还要单身多久......


作为浩浩荡荡单身狗大军中的一员,六运助也常常会听到身边同样单身的姑娘们这样吐槽自己的单身经历:


-母胎solo到现在还不想谈恋爱,我觉得我可能真的是「注孤生」吧......


-谈了几段恋爱却都不能修成正果,难道我天生就该单身?


-虽然也很渴望甜甜的恋爱,但就是不知道为啥一直单身,心好累......


那么,除了个人选择、思想观念、情感因素、家庭因素,还有什么会影响到你脱单与否呢?今天六运助就带大家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讨论一下「单身」这个话题。


一、单身可能是个全球大趋势


国家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达2.4亿,近2000万20岁到39岁的年轻人仍然独自生活在中国各地。


无独有偶,2018年,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The Report on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s Viewpoints on Marriage and Love)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青年婚恋观」调查活动,数据显示,如果没有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大概有88%的女性和81%的男性会选择保持单身或者继续等待,找到理想的人才结婚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这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当代年轻人择偶观念的巨大变化,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保持单身也不愿意陷入一场「低质量」的婚姻


不仅中国如此,这种变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悄悄进行着,最明显的就表现在结婚年龄的变化上。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5年世界妇女:趋势和统计》报告显示,婚姻模式在过去20年间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世界各地男女如今都趋于晚婚。虽然女性还是比男性更早进入婚姻,但目前女性初婚年龄平均为25岁,男性为29岁,与二十年前相比,男女都晚了1年左右。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这个数字在一些发达国家可能还要再增加一些,比如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人初婚年龄中位数男性为29.5岁,女性为27.4岁,均达到历史记录中的最高值。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结婚的需求已经没有从前那样迫切,如果没有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人,保持单身也未尝不可,所以姑娘们大可不必为此感到忧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按照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去过自己的人生就好。


二、影响脱单的科学因素


情感、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很多次了,可能是因为忙于自我发展暂时不想恋爱,可能是因为心理上还没做好准备,也可能是因为情感依恋类型不太适合发展稳定的亲密关系等。


而今天,我们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两个关于单身的小研究,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理解身边人的选择。


  • 「单身基因」居然真的存在?


2014年,来自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从近600名中国高校学生身上监测分析出一种名为5-HT1A的基因,这种基因有「G」型和「C」型两个不同的类型,携带G型基因的个体比携带C型基因的个体单身几率更高


这是因为携带G型基因的人群血清素(5-羟色胺)产生较少,血清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与睡眠-觉醒周期、食欲、情绪和性行为密切相关。有动物实验表明,当提高血清素在动物体内含量时,动物的互相攻击行为明显减少。


血清素产生较少的G型基因人群比C型基因人群更容易患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病、边缘型人格障碍,也更难和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这种特质会使携带G型基因个体的约会或恋爱更容易失败。


  • 早产儿没对象、没性生活几率更高?


英国华威大学的Marina Mendon?a和Dieter Wolke等人,对过去涉及440万人的21项研究综合分析发现,相比足月出生的人,早产儿有过恋爱关系的可能性要低28%,有过性生活的比例要低57%,有子女的比例要低23%。而且这种比例会随着胎龄和出生时体重的降低而降低。


我们都知道,相较于正常足月出生的孩子,早产儿的身体可能会更弱一些,也需要成年人更精心的照料。有研究表明,早产儿残疾风险更高,也更容易有神经认知障碍。这对他们的性格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比如更胆小、害羞、孤僻、拥有过强的控制欲、过分保守、缺乏冒险精神等。


可想而知,这样性格的孩子成年后在与其他人竞争以获得心仪之人青睐的过程中,可能会更容易受挫,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的概率也会更低,尤其是28周前出生或出生体重不足1000g的极早产儿,长大后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


根据研究结果来看,早产儿比正常足月生产的孩子更容易单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性格不够讨心上人的欢心。


也正因此,研究学者特地呼吁早产儿的父母、老师、亲朋等要更重视早产儿的教育,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爱和支持,这样有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人生幸福感,也更有利于他们找到心仪的伴侣,拥有和谐稳定的性关系。


三、单身与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是否快乐


看到这里,我猜一定有姑娘松了一口气:「我母胎solo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是因为这个基因(早产)我才这么多年没有找到对象的!」瞬间开始心安理得地享受起自己的单身生活,面对父母的催婚也能更从容、更理直气壮。


当然也会有姑娘满怀担忧:「如果我身怀这种基因是不是注定要单身呀,那我是不是永远不能拥有甜甜的爱情了?」


事实上这些想法有点多虑了,其实我一直觉得人类的身体和思想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充满了神奇的奥秘。


上文提到的这些研究,只是基于大数据给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方向,但是作为同时受基因遗传和社会环境影响的智慧生命体,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变数,从整体上看基因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确实有很大影响,但如果把这些影响落实到具体,就变得有些微弱了,毕竟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总而言之,基因虽影响却不能决定一切,生活最终还是掌控在我们自己手里


如果你更愿意享受一个人生活的感觉,那么我祝福你,愿你一个人也能将日子过得多姿多彩,但是千万不要因为年龄到了、父母催婚等一些身不由己的理由选择结婚。婚后幸福还好,但如果不幸福甚至是被伤害,恐怕会成为你心中最大的遗憾。


或许你可以像谢耳朵一样选择保持单身并对情侣们说: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


▲图片来源:《生活大爆炸》


如果你更愿意享受婚姻的温馨,选择结束单身走入婚姻,那么我也祝福你,愿你能和爱人幸福一生,但如果爱情不再、婚姻破裂,我希望你能及时抽身,不要将自己美好的生命浪费在怨恨和纠缠上


婚姻当然有好有坏,就像主动选择单身的人也不一定全然过得幸福快乐一样,但人生从来不会依靠某一道题来决定命运,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必答题,而是一种可以被选择的生活方式。无论做哪种选择,希望你都可以跟从自己的心声,走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只要勇敢地承担起你选择后的后果就好。


当然你依然可以像谢耳朵一样遇到命中注定的人并选择走入婚姻。

▲图片来源:《生活大爆炸》


如果姑娘们是真心实意想脱单却还依然单身呢?几个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脱单小贴士


1. 走出去,拓宽自己的交际圈,积极参加一些活动和联谊,多认识一些人,即使不能发展成爱人,也或许可以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2. 通过学习一些知识来提升自己、保持创造力和活力,我们总希望另一半足够优秀,没准对方也是这么希望的呢?


3. 保持开心和微笑,也许你的某一次微笑,恰好就能让对方陷入爱河。


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区里分享出来哦~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里写道: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82年生的金智英》里也有这样一句话: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希望每个姑娘都能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并且努力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它,而不是怀揣着愤懑与不甘囿于厨房和厅堂。也希望姑娘们最终选择的爱情,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而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共鸣。


选择单身也好,婚姻也好,愿每个姑娘都能够找到让自己真正觉得快乐的那条路,路的尽头也许什么也没有,但一定会有摆脱了他人期待的、真正的自己


点击头像关注六层楼医生,学习更多女性健康知识和两性交往知识哦~


参考文献

[1] 青年之声.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EB/OL]. (2018-05-21)[2020-04-29]. http://sns.qnzs.youth.cn/css/docs/qnzsresearch0523.pdf.

[2]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2015年世界妇女:趋势和统计[EB/OL]. (2015-10-20)[2020-04-29].https://unstats.un.org/unsd/gender/downloads/WorldsWomen2015_Chinese.pdf.

[3] Liu J , Gong P , Zhou X .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omantic relationship status and 5-HT1A gene in young adult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4(4):7049.

[4] Wikipedia-Serotonin[EB/OL].(2020-03-28)[2020-04-2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80%E6%B8%85%E7%B4%A0.

[5] MedSci梅斯. 今年又过“光棍节”,都是基因惹的祸?[EB/OL]. (2018-11-11)[2020-04-29].https://mp.weixin.qq.com/s/K-_7qvyr3J17JU44n4svZg.

[6] 奇点网. JAMA子刊:早产儿单身风险高。研究超440万人数据发现,早产与成年后恋爱比例降低28%,性生活比例降低57%有关丨临床大发现[EB/OL]. (2019-07-27)[2020-04-29].https://mp.weixin.qq.com/s/rvZTJUzJR_f6aIKOuo-Rbw.

[7] Marina Mendon?a, Ayten Bilgin, Dieter Wolke . Association of Preterm Birth and Low Birth Weight With Romantic Partnership, Sexual Intercourse, and Parenthood in Adulthood[J]. JAMA Network Open, 2019, 2(7).

2019年的春天,这本应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接连发生了两起化工厂爆炸事故。作为科研人员,如何安全地科研?这是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江苏响水化工园区爆炸事故现场

2019年3月21日,江苏响水化工园区内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3月31日,苏州昆山市昆山汉鼎精密金属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外一存放镁合金碎屑废物的集装箱发生爆燃事故。而在科学研究中,也时有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发生在去年的北京交通大学的爆炸燃烧事故和 2015 年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的火灾爆炸事故。

这些事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些安全事故的背后,有的是生产程序上的漏洞,有的是安全管理上的疏忽,有的是操作人员的失误等等原因。虽然我们的科研环境相对安全,但我们仍然需要准确认识无处不在的危险,在工作生活中要端正态度,正确操作,不能在安全问题上抱有侥幸心理。

首先,我们要对危险有着正确的认识,既要知道事前应该如何防护,也要知道万一发生意外之后要如何处理。例如笔者在刚刚接触到使用氢氟酸的加工工艺时,就一些听师兄师姐说,如果手上滴上一滴氢氟酸,几天后人全身骨头就都烂了等等。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夸张的说法,氢氟酸致死的案例也有很多很多。但与工业生产或者化学实验不同,我们使用的氢氟酸溶液,浓度往往是非常低的,即使不小心沾上一点,只要正确冷静处理也不至于没命。相反如果在心里过分夸大了危害,导致心态波动,则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失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在我们实验室常见的化学药品中,氢氟酸和硫酸算是最危险的两种试剂。不过其对应的安全措施并不复杂。在试剂和废液的存储这一部分,氢氟酸会腐蚀玻璃而不腐蚀塑料,硫酸会腐蚀塑料而不腐蚀玻璃;所以氢氟酸放塑料瓶,硫酸放玻璃瓶。如果同时用这两种酸?那就用「百毒不侵」的聚四氟乙烯瓶吧,在操作的部分,面罩、耐酸碱腐蚀手套、防护服等等该有的都要有。这些硬件是实验安全的基本保障。此外,正确的操作才能通往实验的成功。以笔者的一点小经验来说,耐酸碱腐蚀手套非常厚重,戴上之后操作不便,因此使用大号的烧杯、镊子、滤纸等等会有助于实验的成功。如果一不小心沾上了一些试剂,手边没有特效药的话,用水冲洗是基本的。如果情况严重,或者不知道情况严不严重,则及时去医院,最好是化工职业病防治医院。笔者曾经因疑似手上沾了一小小滴氢氟酸,想去附近医院皮肤科检查一下,结果医生直接表示不知道氢氟酸是啥。

最后,也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就是废品处理环节。废品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也经常得不到认真对待,例如做完实验之后,发现手边的废液瓶满了,那我们就有可能随便找个瓶子装废液,或者干脆直接把废液倒在水池里。危险都是从细小的疏忽怠慢开始一步步发展的。一开始,可能倒了乙醇等没什么危险的试剂,我们还存在一些侥幸心理。但等到失手把氢氟酸倒进玻璃瓶、或者把硫酸倒进塑料瓶,那就追悔莫及了。笔者曾经失手把氨水倒进水池,结果整个实验室变得很有味道。除了废液之外,滴管、载玻片、试纸等废品,如果乱摆乱放,也会产生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处理完废液废品、整理好仪器设备之后,我们的实验才算结束。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一个优秀的实验室,各种试剂永远要摆放整齐,水池中要有空着的废液瓶,垃圾桶从来不会满。

除了科研工作,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单身北漂独自居住科研工作者,如果在生活中出现意外,身边有没有人可以迅速协助,就可能导致不幸的结果。笔者以亲身经历举个例子。笔者曾经所住的出租房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直接安装在了浴室的墙上。而这样是有安全隐患的,如果安装过程不到位,或者部件老化、墙体不牢固,热水器就有可能会坠落,在热水器下方的人则很难有反应时间,十分危险。在与房东沟通之后,联系工人在热水器下方增加了两个支架作为第二道保险。

总的来说,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对待已知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排查未知的安全隐患。面对已知的安全风险,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想着偶尔偷懒也没事。如果进行一些较为危险的操作、接触一些较为危险的试剂,则应该两、三人一起进行,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至于一些未知的或者小众的安全风险,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科学思维,大胆假设,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大家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区集思广益,让科研生活在安全中前进。

参考资料:

1.http://cn.chinadaily.com.cn/a/201903/22/WS5c949d3aa310e7f8b157254d.html

2.http://www.sohu.com/a/305039996_114731

3.文中新闻图片来自http://yynews.cnnb.com.cn/system/2019/03/23/011973724.shtml

物理所师生原创投稿

作者:钱琛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