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 对象
Body 对象代表了 HTML body 元素。
Body 对象代表文档的主体 (HTML body) 。
body 元素包含了所有的 HTML 文档,如文本,超级链接,图片,表格,列表,等等。
Body 对象属性
W3C: W3C 标准。
属性 | 描述 | W3C |
---|---|---|
aLink | 设置或者返回主体元素的 alink 属性。 | Yes |
background | 设置或者返回body元素的 background 属性。 | Yes |
bgColor | 设置或者返回body元素的 bgColor 属性。 | Yes |
link | 设置或者返回主体元素的 link 属性。 | Yes |
text | 设置或者返回主体元素的 text 属性。 | Yes |
vLink | 设置或者返回主体元素的 vLink 属性。 | Yes |
Body 对象事件
事件 | 描述 | W3C |
---|---|---|
onload | 脚本在页面完全载入后会被立即执行。 | Yes |
标准属性和事件
Body 对象同样支持标准的 属性 和 事件。
如您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在下面与我留言或是与我探讨QQ群308855039,我们一起飞!
么是内置对象呢???内置对象,其实就是JSP中已经给我们提供好的一些Java对象,我们可以直接在JSP页面里面使用这些内置对象,而不需要我们自己去创建。JSP里面提供了9个内置对象,分别是:request、response、session、application、out、config、pageContext、page、exception。这一小节我们就来逐个介绍一下内置对象的用法。
内置对象本质上就是JSP文件编译成Servlet程序之后,在_jspService()方法中创建好的一些java对象,这些对象我们可以直接在JSP页面使用。查看JSP文件编译之后的源代码文件如下所示:
public void _jspService(final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final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javax.servlet.ServletException {
final java.lang.String _jspx_method=request.getMethod();
if (!"GET".equals(_jspx_method) && !"POST".equals(_jspx_method) && !"HEAD".equals(_jspx_method) && !javax.servlet.DispatcherType.ERROR.equals(request.getDispatcherType())) {
response.sendError(HttpServletResponse.SC_METHOD_NOT_ALLOWED, "JSP 只允许 GET、POST 或 HEAD。Jasper 还允许 OPTIONS");
return;
}
final javax.servlet.jsp.PageContext pageContext;
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 session=null;
final javax.servlet.ServletContext application;
final javax.servlet.ServletConfig config;
javax.servlet.jsp.JspWriter out=null;
final java.lang.Object page=this;
javax.servlet.jsp.JspWriter _jspx_out=null;
javax.servlet.jsp.PageContext _jspx_page_context=null;
try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pageContext=_jspxFactory.getPageContext(this, request, response,
null, true, 8192, true);
_jspx_page_context=pageContext;
application=pageContext.getServletContext();
config=pageContext.getServletConfig();
session=pageContext.getSession();
out=pageContext.getOut();
_jspx_out=out;
out.write("\r\n");
out.write("<html>\r\n");
out.write("<head>\r\n");
out.write(" <title>JSP内置对象response</title>\r\n");
out.write("</head>\r\n");
out.write("<body>\r\n");
out.write(" <h3>JSP内置对象response</h3>\r\n");
out.write(" ");
// 在JSP里面,可以直接使用 response 这个内置对象进行操作
response.sendRedirect("https://www.baidu.com");
out.write("\r\n");
out.write("</body>\r\n");
out.write("</html>\r\n");
} catch (java.lang.Throwable t) {
if (!(t instanceof javax.servlet.jsp.SkipPageException)){
out=_jspx_out;
if (out !=null && out.getBufferSize() !=0)
try {
if (response.isCommitted()) {
out.flush();
} else {
out.clearBuffer();
}
} catch (java.io.IOException e) {}
if (_jspx_page_context !=null) _jspx_page_context.handlePageException(t);
else throw new ServletException(t);
}
} finally {
_jspxFactory.releasePageContext(_jspx_page_context);
}
}
通过上面的源代码可以看到,源代码中有下图几个内置对象。
这里我们就开始介绍一下request、response、session、application、out、config、pageContext、page、exception九个内置对象的具体使用。
request对象,是一个HttpServletRequest的请求对象,使用request对象可以获取到当前HTTP请求中的信息。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html>
<head>
<title>JSP内置对象request</title>
</head>
<body>
<h3>JSP内置对象request</h3>
<%
// 在JSP里面,可以直接使用 request 这个内置对象进行操作
String username=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
</body>
</html>
request请求对象中的常用方法,可以看下我之前写的Servlet笔记。
response对象,是一个HttpServletResponse响应对象,使用response响应对象可以获取到HTTP响应中的一些信息。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html>
<head>
<title>JSP内置对象response</title>
</head>
<body>
<h3>JSP内置对象response</h3>
<%
// 在JSP里面,可以直接使用 response 这个内置对象进行操作
response.sendRedirect("https://www.baidu.com");
%>
</body>
</html>
response响应对象中的常用方法,可以看下我之前写的Servlet笔记。
request和response对象是在_jspService()方法参数中的,如下图所示:
session对象,是一个HttpSession会话对象,可以获取到当前Session会话信息。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html>
<head>
<title>JSP内置对象session</title>
</head>
<body>
<h3>JSP内置对象session</h3>
<%
// 在JSP里面,可以直接使用 session 这个内置对象进行操作
session.setAttribute("username", "IDEA");
%>
</body>
</html>
session对象是在JSP文件编译之后创建的,如下图所示:
application对象,其实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ServletContext上下文对象,只不过在JSP里面,它将这个变量名称定义成了application,用法和ServletContext上下文对象是一致的。
案例代码: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language="java" %>
<html>
<head>
<title>JSP内置对象application</title>
</head>
<body>
<h3>JSP内置对象application</h3>
<%
// 在JSP里面,可以直接使用 application 这个内置对象进行操作
application.setAttribute("username", "IDEA");
%>
</body>
</html>
这一小节就先介绍前4个内置对象的使用。
今天就到这里,未完待续~~
家好,我是IT共享者,人称皮皮。
相信做网站对JavaScript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一门脚本语言,不同于Python的是,它是一门浏览器脚本语言,而Python则是服务器脚本语言,我们不光要会Python,还要会JavaScript,因为它对做网页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
这是我们用的最普遍的一个文档对象了,专门用来操作DOM节点时用。
document.getElementById() #通过id查找HTML元素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 #通过name查找HTML元素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通过标签名查找HTML元素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 #通过类名查找HTML元素
document.querySelector(".h") #第一个类名为 "h" 的元素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div.no, div#h") #所有class为"no"或者id为"h"的div元素
document.body #获取body标签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获取html标签
document.cookie #网页cookie
document.domain #文档的域名
document.lastModified #文档被最后修改的日期和时间
document.referrer #载入当前文档的文档的URL
document.title #当前文档的标题
document.URL #当前文档的URL
document.doctype #当前文档的doctype
document.baseURI #当前文档的绝对URI
document.documentMode #浏览器使用的模式
document.documentURI #文档的URI
document.implementation #DOM实现
document.inputEncoding #文档的编码(字符集)
document.readyState #文档的(加载)状态
document.strictErrorChecking #是否强制执行错误检查
document.write('hello world') 向文档写入文本
document.writeln('hello world') 向文档写入文本并换行
document.all #所有html元素
document.anchors #所有Anchor引用
document.forms #所有的表单引用
document.images #所有的图片引用
document.links #所有的超链接引用
document.scripts #所有的脚本引用
document.embeds #所有的流媒体引用
childNodes #获取子节点的集合 ,返回数组 ,并把换行和空格也当成是节点信息。
children #获取子节点的集合 ,返回数组
firstChild #获取第一个子元素 并把换行和空格也当成是节点信息
firstElementChild #获取第一个子节点
lastChild #获取最后一个子节点 并把换行和空格也当成是节点信息
lastElementChild #获取最后一个子节点
parentNode #获取父节点
parentElement #获取父节点(IE)
offsetParent #获取所有父节点 对应的值是body下的所有节点信息
previousSibling #获取上一个兄弟节点 匹配字符,包括换行和空格,而不是节点
previousElementSibling #获取上一个兄弟节点 直接匹配节点
nextSibling #获取下一个兄弟节点 匹配字符,包括换行和空格,而不是节点
nextElementSibling #获取下一个兄弟节点 直接匹配节点
ownerDocument #元素的根节点
这里我们获取到了所有的Div元素,我们可以针对性的获取一个ID下的Div的子元素以及它的兄弟和父,子元素,如下:
我们可以自定义节点并添加值,不过要将它添加到文档中去,所以必须添加节点,一般和下方的增加节点配套使用。
document.createElement(标签) #创建HTML元素
document.createTextNode(文本) #给文档添加文本
document.createComment(文本) #创建一个注释节点
document.createDocumentFragment() #创建文档粉碎节点
appendChild(节点) #节点被添加到元素的末尾
insertBefore(a,b) #a节点会插入b节点的前面
removeChild(节点名) #被移除的节点仍在文档中,只是文档中已没有其位置了
replaceChild(插入的节点,被替换的节点)
a.cloneChild() #复制a节点,复制出来的节点作为返回值为true时,则a元素后代也一并复制。否则,仅复制a元素本身
#节点类型 nodeType 有三种情况
#1.元素节点 2.属性节点 3.文本节点
#节点名称 nodeName
#节点值 nodeValue
#元素节点没节点值,为null
#文本节点的节点值就是文本
#属性节点的节点值就是该属性值
#节点属性获取
a.width
a['width']
a.gerAttribute(属性名) 返回指定的属性值
a.gerAttributeNode(属性名) 返回指定的属性节点
节点属性设置
a.width=400
a['width']=400
a.attributes['width']=400
a.setAttribute('width',400) 添加指定的属性
a.setAttributeNode(b) 添加指定的属性节点
#节点属性删除
a.removeChild(子节点) 从元素中移除子节点
a.removeAttribute(属性) 从元素中移除指定属性
a.removeAttributeNode(属性) 移除指定的属性节点,并返回被移除的节点
a.id 获取当前元素的id
a.className 获取当前元素的class
a.classList 获取当前元素的class列表
a.accessKey='w' 设置或返回元素的快捷键
a.namespaceURI 返回指定节点的命名空间的 URI
a.dir 设置或返回元素的内容是否可编辑
a.normalize() 合并元素中相邻的文本节点,并移除空的文本节点
a.tabIndex='3' 设置或返回元素的tab键控制次序
a.tagName 返回元素的标签名
a.textContent 设置或返回节点及其子代的文本内容
a.title 设置或返回元素的标题属性
a.item(num) 返回节点列表中位于指定下标的节点
a.length 返回节点列表中的节点数
a.innerHTML 获取或者设置对象内的HTML
a.innerText 获取或者设置对象内的文本
a.outerHTML 获取或者设置对象外的HTML
a.outerText 获取或者设置对象外的文本
a.value 获取或者设置表单元素的值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Script的文档对象。下一篇文章,我们继续介绍JavaScript,敬请期待!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