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课,我们将个人简介网站编写完成了。
这节课,要将网站发布到局域网可以访问。
前面课程里面有讲过不同的计算机上有不同的操作系统。
大多数人使用的Windows系统,前面的教程是树莓派Raspbian系统,学哥常用的是Mac系统。
那么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就可能需要安装不同的Web服务器程序,来对外提供Web服务。
下面针对2种具体的代表性操作系统,详细说明应该如何安装配置Web服务程序。
分别是:Windows7、Raspbian。
Windows系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系统,Windows7是比较常用的。
树莓派电脑是前面课程中很多同学用来学习的电脑,Raspbian系统也可作为Linux的代表性。
下节课将说明如何将网站部署到阿里云的Ubuntu系统服务器上,Ubuntu也是基于Linux的,很多操作步骤和Raspbian类似。
如果有同学使用的是Mac系统,那么可以考虑安装一个虚拟机程序VMware Fusion,然后在里面安装一个Windows系统或者Ubuntu系统都可以。具体如何安装虚拟机程序,不是学哥教程的重点,因此请大家去网上搜索关键字“Mac Vmware Fusion Windows”。
学哥推荐phpstudy程序,可以很方便的安装配置好Web服务程序。
它包含了常见的Web服务程序包括Apache或者Nginx,和PHP,和数据库MySQL,集成在一起了。
下载地址:http://www.phpstudy.net/phpstudy/phpStudy20161103.zip
将下载好的phpStudy20161103.zip文件移动到C盘根目录下:
然后,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菜单里面选择【全部提取(T)...】:
然后,点击【提取】按钮,完成之后,看到目录C:\phpStudy20161103下面出现了几个文件:
然后,鼠标双击文件phpStudy20161103.exe,启动安装程序:
修改目标文件夹为C:\phpStudy,点击OK按钮,等待解压完成,出现确认界面:
点击按钮【是】,phpStudy程序将启动,会弹出防火墙确认mysqld画面:
点击按钮【允许访问】,然后在另外一个弹出防火墙确认Apache HTTP Server画面:
点击按钮【允许访问】,完成之后,可以看到phpStudy程序已经启动好了:
看到phpStudy程序的运行状态里面,Apache和MySQL后面是2个绿灯,则表示Web服务程序环境配置好了。
如果看到有红灯,则说明可能有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排查原因。
一般来说,可能出错的原因主要是电脑系统里面可能曾经已经安装过其它Web服务程序,占用了80端口;
或者是已经安装了MySQL数据库程序,占用了3306端口。
这时候,解决办法一般是先删除其它相关软件,然后关闭并重新启动phpStudy程序进行尝试。
如果还有错误,则需要到C:\phpStudy20161103目录下查看manual.chm文件,里面有关于常见错误的解决方案。
今后,在学习PHP和MySQL的时候,还会用到这个Web服务程序phpStudy。
来整理一下,前面的个人简介网站程序总共有哪些:
index.html
index.css
project1.html
project2.html
images8128.gif
images\appkeys1.png
images\appkeys2.png
images\appkeys3.png
images\back.png
images\back1.jpg
images\background1.jpg
images\coke11.png
images\coke12.png
images\coke13.png
images\coke14.png
总共是3个html文件,1个css文件,1个images目录,images目录下有11个图片文件。
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程序,找到目录“C:\phpStudy\WWW”,将4个文件和images目录复制到这个WWW目录下:
然后,程序就部署好了,就可以打开浏览器访问啦。
打开Chrome浏览器,输入地址http://localhost/index.html就可以看到个人简介网站了:
可以看到,这里的localhost就是一个网络ip,相当于告诉Web服务程序,访问的是本机。
localhost只有当Web服务程序和浏览器客户端是同一台机器时才有效。
如果换了另外一台计算机,输入http://localhost/index.html就看不到网站了,因为另外一台计算机上面并没有运行phpStudy这个Web服务程序,也没有部署网站。
那么,在局域网的另外一台计算机上,应该如何通过浏览器访问这个网站呢?
前面课程里有讲过,两台计算机之间要互相访问的前提是,存在物理连接,也就是能够有网络连接。
也就是2台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连接在一起。
网络连接最重要的是知道对方的地址,也就是网络IP地址。
通过另外一台计算机来访问Web服务程序,就必须知道提供Web服务程序的计算机的网络地址。
在Windows系统里面,可以通过在cmd命令行环境里面输入命令ipconfig来查看当前计算机的网络IP地址。
在phpStudy程序所在的计算机上,点击左下角的【开始】图标,然后在“搜索程序和文件”这个输入框中输入【cmd】,然后按回车键,就可以打开cmd.exe程序,在里面输入命令ipconfig回车,来查看网络IP地址:
可以看到,“IPv4 地址”对应就是当前计算机的网络IP地址,学哥这个网络环境是192.168.36.230。
然后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面,打开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192.168.36.230/index.html,就可以看到网站了:
如果,访问的地址不正确,或者两个计算机并没有网络连通,可能就看不到网站了,这时候就需要检查网络。
可以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面通过在cmd命令行环境输入ping 192.168.36.230来测试是否能够网络连通:
如果看到回复的文字里面有,时间<x秒的信息,就说明是网络连通的。
如果看到请求超时的信息,就说明网络是不通的。这时候就要去检查网络连接或者路由器设置等等。
打开树莓派电脑的程序“LX终端”,按次序输入以下命令:
安装和启动nginx服务程序: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y nginx
$sudo /etc/init.d/nginx start
然后在树莓派电脑上打开【Chromium网页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localhost,可以看到如下的效果:
说明nginx这个Web服务程序安装和启动好了。
如果是在树莓派电脑上编写的个人简介网站程序,那么程序应该是在/home/pi这个目录下。
将前面说明的4个文件和images目录复制到/var/www/html目录下:
然后在树莓派电脑上打开【Chromium网页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localhost/index.html,可以看到如下的效果:
如果不是在树莓派电脑上编写的个人简介网站程序,但是又想将网站部署到树莓派电脑上,那么就需要利用ftp软件工具将程序代码上传到树莓派电脑上,这个可以参考第1章的课程,如何上传文件。
如果是要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面访问树莓派电脑作为主机的网站,则需要知道树莓派电脑的IP地址。
可以在树莓派电脑的“LX终端”里面输入命令ifconfig来查询树莓派电脑的IP地址:
然后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面访问: http://192.168.5.109/index.html,类似访问前面Windows电脑上部署的网站一样的。
网站程序部署好了之后,就可以在另外的计算机上通过浏览器来进行测试了。
一般为了保证让尽可能多人可以正常访问我们部署的网站,需要在常用的一些浏览器程序上进行测试。
例如:IE浏览器,Edge浏览器,Chrome浏览器,Safari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
在另外的计算机上安装好这些浏览器,然后输入网站地址,分别进行测试每一个页面,确保显示效果都是符合预期的。
这里课程的主要目的还是讲解编程,关于测试就不深入讲解了,等大家如果从事IT行业之后再进行深入学习。
准备好100元钱放在支付宝里面,用于购买阿里云网站服务器。
因为教程是系列教程,前后关联性非常强,请大家按照微信公众号【零基础学编程】的历史消息发布时间先后次序进行阅读。
在前端开发领域某些特性下需要依赖HTTPS,例如:navigator.geolocation.getCurrentPosition / new Notification 等。
由于大多数开发环境中都只是HTTP协议下,所以会导致调试比较困难, 这个时候就需要给本地配置HTTPS了。
给本地配置SSL证书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己 生成自签名CA证书 , 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建立安全, 然而这样并没有什么卵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使用了 mkcert。
mkcert是一个简单的零配置工具,可以使用您喜欢的任何名称制作本地可信赖的SSL开发证书,是Google某位工程师用Go开发出来的。
Mac用户
brew install mkcert brew install nss
Windows用户
前提先安装 Chocolatey
choco install mkcert
mkcert自动在系统根存储中创建并安装本地CA
mkcert -install
每个域名以空格进行分割,下面3个本地域名基本是能够满足大部分场景的,除非使用IP
mkcert localhost 127.0.0.1 ::1
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2个文件,生成的证书有效期是10年,足够用了,并且可以给本地所有端口使用,所以只生成一次即可。
有了证书之后就是配置的事情了,相当简单:
nginx
server { listen 7777; server_name localhost; ssl on;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把生成的证书路径引入进来即可 ssl_certificate ../localhost+2.pem; ssl_certificate_key ../localhost+2-key.pem; ssl_session_timeout 5m; ssl_ciphers ECDHE-RSA-AES128-GCM-SHA256:ECDHE:ECDH:AES:HIGH:!NULL:!aNULL:!MD5:!ADH:!RC4; ssl_protocols TLSv1 TLSv1.1 TLSv1.2;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on; location / { root /www;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
node.js
Node不使用系统根存储,因此它不会自动接受mkcert证书。必须设置 NODE_EXTRA_CA_CERTS 环境变量:
export NODE_EXTRA_CA_CERTS="$(mkcert -CAROOT)/rootCA.pem"
const https=require('https'); const fs=require('fs'); const options={ key: fs.readFileSync('../localhost+2.pem'), cert: fs.readFileSync('../localhost+2-key.pem') }; https.createServer(options, (req, res)=> { res.writeHead(200); res.end('hello world\n'); }).listen(8000);
生成的证书只能用于本地测试,不要在线上使用。
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开启了SSL,为了使自己在开发中方便调试,建议本地配置上,只是2分钟的事情。
一篇文章我给大家说明了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node的服务端框架,我们用到了Egg框架。Egg框架我不再过多介绍,如果有小伙伴想了解,可以回去看我以前写的文章,会有相关的介绍。这次我将在上次搭建的框架上进行延伸,讲一下如果用Egg框架连接数据库,并且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查改。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我本次选用的数据库是MySQL。所以我们安装Egg官方的数据库插件即可,首先我们安装插件 egg-mysql 。我们在项目根目录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命令行:npm i --save egg-mysql 。回车等待插件下载安装完成。
npm i --save egg-mysql
命令行下载安装插件完成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在项目中开启并配置egg-mysql插件。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我们要在项目中开启数据库。找到项目中的/config/plugin.js文件我们需要在里面添加几行代码,如下所示。
//开启数据库插件
mysql : {
enable: true,
package: 'egg-mysql',
}
然后我们还要在 config/config.default.js 中配置各个环境的数据库连接信息。具体配置如下。
//添加数据库连接信息
config.mysql={
// 单数据库信息配置
client: {
// host
host: 'localhost',
// 端口号
port: '3306',
// 用户名
user: 'root',
// 密码
password: '123456',
// 数据库名
database: 'testdb',
},
// 是否加载到 app 上,默认开启
app: true,
// 是否加载到 agent 上,默认关闭
agent: false,
};
到此步骤我们的数据库插件已经安装完成并且配置好了。那我们怎么实现数据的增删查改呢?大家请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看一下怎么新增数据。我们在mysql的testdb实例中新建一个user空表。如下图所示。
我们的egg框架也遵循MVC的架构所以我们一般会在service层里面写我们逻辑处理的代码,而controller层则是获取前端数据,回传数据的控制层。所以我们操作数据库的代码是写在service文件夹里面的。
我们在app/service文件夹里面新建一个user.js文件。在里面写个新增用户的方法,该方法就是把数据存到数据库中。具体代码如下。
const Service=require('egg').Service;
class User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新增用户data是有controller层传递过来的数据记录。
async addUser(data) {
const {ctx, app}=this;
let result={};
try {
data.id=0;//定义id=0,因为数据库已经设置id为主键,并且自增。所以只需要赋值0即可。
// 在 user 表中,插入前端提交上来的数据记录
const info=await app.mysql.insert('user', data);
//插入成功后。
if(info.affectedRows===1){
//给前端返回一个Json的对象
result={
state: 0, //自定义的状态码
msg: "添加成功", //返回的消息
data: info.insertId, //新增的记录的id
}
}
} catch (err) {
//插入数据失败的返回结果
result={
state: 1,
msg: err,
data: null,
}
}
return result
}
};
module.exports=UserService;
然后我们在app/controller文件夹里新建一个user.js文件。在这里我们需要获取前端提交上来的数据,并且将数据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前端。具体代码如下。
'use strict';
const Controller=require('egg').Controller;
/**
* @Controller 用户管理
*/
class UserController extends Controller {
/**
* @summary 新增用户
* @router post /user/add
* @request body userAddRequest
* @response 200
*/
async addUser() {
const { ctx }=this;
//通过ctx.request.body的方式,可以获取到前端post方式提交上来的数据
const data=ctx.request.body;
//调用service层的addUser方法。并且返回相应的结果
const userInfo=await ctx.service.user.addUser(data);
//向前端接口响应数据。
ctx.body=userInfo;
}
}
module.exports=UserController;
最后我们定义一个路由,让前端请求访问此路由。框架会监听路由是否被访问,如果被访问了则会调用我们定义在controller层的新增用户的方法。我们在app/router.js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即可完成路由的定义。
//新增用户路由
router.post('/user/add', controller.user.addUser);
完成这步骤后,我们一个新增用户的功能就已经完成了。接下里我们就测试一下它的实际效果。我们运行命令:npm run dev。启动项目,然后打开网页http://127.0.0.1:7001,可以直接在swagger-ui.html页面中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经过测试,数据已经添加完成。所以数据库连接也是正常的。
本次分享暂时先告一段落。请各位小伙伴抬起你们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呗。下次我将会进行和大家分享对数据查改删的方法。关注我!!!更多精彩分享不迷路。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