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HTML5移动游戏能复制网页游戏的成功吗?

HTML5移动游戏能复制网页游戏的成功吗?

击分享本文:

2014-12-18 | 标签:HTML5| 来源:搜狐it

文/企鹅生态

尽管张小龙本人也承认对HTML5游戏在微信中的传播进行了限制,但这并不妨碍HTML5游戏的快速崛起。

在企鹅生态接触的开发者中,HTML5移动游戏开发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帮助企业做营销、赚代开发钱的轻度HTML5游戏;押宝未来,寄望道具收费的中、重度HTML5游戏。

支撑后种理念的最主要逻辑是:在PC上,网络游戏市场最终在端游外,形成了网页游戏,而手机端在App之外,随着HTML5技术和手机性能的发展,也将会在App游戏外,再出现一个量级差不多的HTML5移动游戏市场。

目前来看,轻度HTML5游戏已经在快速赚钱了,重度HTML5移动游戏虽总体仍存在于纸面上(也有H5游戏通过QQ空间获得百万月流水了),而互联网巨头们包括小米基于MIUI、腾讯基于QQ空间、QQ浏览器等,已经开始纷纷在这个领域加码。

轻度H5游戏开发者认为:HTML5游戏消费的是手机端富余流量,利用的是用户的碎片时间,这很难支撑做道具收费的中度、重度手机游戏。

比如在圈内很有名的H5游戏开发公司磊友,如今就已全面转向为企业服务、赚TO B钱的轻度H5游戏。

磊友CEO赵霏就认为,对H5游戏爆发已经等了很多年,但仍没有实现。PC平台的7k7k和4399等小游戏平台已经证明游戏的广告流量价值,利用微信做社交传播的轻度HTML5移动游戏更有前景。

据了解,在《围住神经猫》后,很多企业都希望在H5游戏中植入品牌进行营销,且付出的开发费用不低。有开发者透露,目前H5小游戏开发报价稳定在数万元,但对于开发者来说,其工作量其实很低,两三个人,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开发。

而另有开发者表示,HTML5移动游戏开发工具、素材已非常丰富,很多时候,甚至将游戏换个皮就交给客户了。实际上,目前来看,轻度H5游戏开发正逐渐向微信公众号、企业移动网站代开发靠拢,重合度越来越高。

重度H5游戏开发者则认为,HTML5对手机游戏产业带来的变革是根本性的,中度、重度H5游戏爆发的技术障碍已经愈发减少。而未来手游市场将出现App与H5分庭抗礼的状况,其中App以大型3D手游为主,而H5游戏则是常规形态。

有开发者甚至比较乐观的认为,首个依靠道具收费赚钱的H5游戏最早在今年春节就会出现,而一旦出现爆款游戏,所有的CP都将跟上,HTML5移动游戏真正的爆发也将开始。

作为这一观念的坚定支持者,HTML5移动游戏开发引擎“白鹭”的联合创始人张翔就表示:中度、重度H5游戏爆发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了,引擎目前已经可以实现类似《全民飞机大战》的弹幕射击、卡牌等类型的游戏开发,在明年就可以支撑《刀塔传奇》量级的游戏开发。

张翔认为,H5游戏给手游市场的变革是更深层次的,H5游戏将打破传统应用分发渠道的强势地位,形成任意App的富余流量有效变现,比如未来陌陌、微博、墨迹天气等App都可以增加一个模块,实现HTML5游戏的流量变现,这正是网页游戏的联运玩法。

巨头正从底层争夺HTML5移动游戏标准

相比于投资价值不高的轻度H5游戏开发者,互联网巨头显然对代表未来方向的重度H5游戏开发更感兴趣,而在市场在早期阶段时并没有什么优质CP给巨头投资,所以互联网巨头们更乐于进行圈地和标准制定。

对于巨头的早期关注,有从业者这样指出:巨头对用户的行为数据积累更丰富,很了解用户流量消费方向的转移。尤其是小米,其在硬件和通信领域有耕耘,对手机硬件的成熟、4G通讯技术的发展有着精准的判断,而这两项技术发展其实是H5游戏爆发的先决条件,所以小米也对HTML5中、重度游戏开发最看好。

而小米确实出招最早,今年拿出千万美金投资上文的白鹭引擎,将白鹭引擎的运行环境放入到所有小米的手机、平板和MIUI当中,而同为雷军系的猎豹移动旗下的浏览器、清理系列大师产品也将开始利用HTML5游戏做流量变现。

腾讯最近也推出了X5浏览器内核,HTML5游戏标准也是其关注的方向。而QQ空间实际已在利用其富余流量联合CP做HTML5游戏变现,曾李青投资的一家CP就通过“玩吧”获得了每月百万量级的流水。

对传统手游规则的最大受益者——应用分发市场来说,面对可能打破规则的H5游戏,则也动作频频,包括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也都在关注这一领域。

腾讯应用宝的负责人林松涛此前在接受企鹅生态采访时表示,基于H5技术的成熟,应用宝正在做游戏产品的内容外显,将手机游戏部分内容,比如第一关,直接呈现在应用市场中试玩。

360手游事业副总经理姜祖望也表示,我们也在跟进HTML5移动游戏,拥有目前流量最大的HTML5游戏页面(u.360.cn),但鉴于整个市场还不成熟,也是边走边看。

最后总结下:在《神经猫》这个爆款之后,H5游戏爆发已经不再是设想,而是事实,但爆发的只是轻度H5游戏。至于中度、重度H5游戏何时真正爆发还真没人知道,但互联网巨头们显然正在为此做着准备。

些天,微信再次对外释放了强势进军移动办公的信号,微信将会推出企业版微信,试图让用户彻底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无独有偶,就在企业微信发布后不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微软、云适配、英特尔、华为、科大讯飞、金山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筹备发起了“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简称H5联盟)”,同时国内Html5技术领航者云适配还发布了国内首个移动办公浏览器Enterplorer,向移动办公吹响了冲锋号。

大家都清楚,企业微信的推出实则是因为阿里钉钉、蓝信等移动办公平台在企业端对腾讯构成了威胁,尽管微信已经推出了企业微信号,但是并没有阻挡住其他移动办公平台的进攻,故而微信又不得不推出企业版微信。但是微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Html5又杀了进来,移动办公又将掀起一股新的漩涡。

To B在中国市场从未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

可以这么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都在关注消费者互联网市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To C市场。一方面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由于资本市场的原因,国内互联网过去的To B市场一直被微软、IBM、甲骨文等美国巨头所霸占。但是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力量开始进入到移动办公市场,这一年也被称作是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元年,而2016年将会是移动办公市场全面爆发的一年,当前的移动办公市场格局也正在呈现这样的态势。

1、五大力量混战

随着万众创新,全民创业日渐流行,中国的企业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为企业提供服务自然也就成为了一块大肥肉。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办公也就成为了一种大趋势,这也引来了各个领域的力量。

第一股力量是来自于微软、甲骨文等国际巨头,他们通过基于过去在传统PC时代积累了足够的企业级服务经验和客户基础,同时他们也拥有更强大的资本实力。

第二股力量则来自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其中以阿里和腾讯是最典型代表。阿里在来往挑战微信失败之后,借助阿里钉钉在企业领域获得了不错的增长,随后腾讯微信推出企业号、QQ推出腾讯企点,成为移动办公市场两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三股力量来自于移动办公领域的创业者,诸如纷享逍客、云适配等,由于移动办公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也需要时间来部署,这就给创业者们留下了市场机会与空间。

第四股力量来自于传统行业企业,诸如中国电信联合网易打造了易信,也在悄然布局企业级市场,而联通则联合360战略投资蓝信,全面向移动办公市场进军。

第五股力量来自于国内过去在PC端的企业级服务商,诸如用友、金蝶等办公平台,他们同样在PC时代积累了一定的企业级服务经验和客户基础。

2、资本市场开始迷恋To B

过去资本市场基本上都只投To C的消费互联网创业,有一家企业级的创业公司获得了融资在圈内都可以称作是爆炸性的新闻。

一个最明显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企业级服务市场正在受到资本市场非常高的重视。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企业级服务领域的创业公司有259家,其中在本年获投的有56家,占比22%。而到了今年,随着企业微信的高调入局,资本市场对于移动办公的关注度更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移动办公作为企业级市场最为核心的一块内容,受到资本方的重视也就顺其自然。曾经成功投资YY、迅雷、UC等科技企业的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在领投云适配B轮融资的时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资本市场会如此看好企业级市场,他说:“中国To B市场目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比如劳动力红利正在消失,企业对IT自动化有了更高要求,期望用移动互联网手段来解决企业的生产效率问题,运行效率问题。看到这个背景,晨兴资本也把注意力放在了2B市场上,但是我们希望能找到一家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差异化创新技术的公司,这时候我们找到了云适配。”

3、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市场呈两极分化态势

在整个移动办公服务市场,其实正在形成两种格局态势:一种是服务于广大的小微企业,这类平台在移动办公的专业性以及安全方面会有所缺失,他们讲究的是快捷、便利,所以功能及服务自然相对简单。如果从市场份额的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如果从造势上来看,目前阿里钉钉与腾讯微信在势头上普遍要盖过其他移动办公平台,尤其是企业版微信,来势汹汹。

而在大中型企业市场,由于大中型企业对移动办公的专业性要求十分高,且对安全也有着极高的要求。此外,大中型企业往往在PC端拥有多个不同的办公系统,如果全面转向移动办公,就必须重新花费巨大的时间、金钱来打造移动办公平台,这也是所有大中型企业所不愿意的。

据移动信息研究中心《2014-2015企业移动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79%的用户选择”在原有的信息化系统”上进行“移动化”升级,仅有21%的用户选择“重新独立建设新的移动信息化系统”;在实际部署中,61.6% 的用户选择“基于现有系统能够实现移动化升级的优先部署,再考虑其它系统。”

因此,整个移动办公市场专注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移动办公服务的平台就非常少,大部分平台都是在为小型企业提供服务。

Html5杀入,会对整个移动办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到Html5,可能很多人都会清楚地知道它的优势,开发成本低、天然跨屏等,当然Html5也会有它的不足,比如浏览器兼容问题等,而今天Html5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那么,云适配基于Html5技术所打造的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和Enterplorer Studio将会对移动办公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大中型企业移动办公市场,Html5将刮起龙卷风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到,移动办公平台大中型企业市场与小微企业市场实际上处于两级分化态势,以阿里钉钉、微信企业号等为代表的平台都将目光瞄准了小微企业市场,但是大中型企业市场由于专业性、安全度要求极高,却鲜有企业介入,基于Html5技术的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则首先对大中型企业移动办公市场发起了冲击。

先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对于诸多大中型企业来说,要打造移动办公平台,如果是自己开发移动APP,由于APP开发接口API繁琐,导致后台改造风险高,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系统瘫痪,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Enterplorer据说能快速实现对企业原有B/S结构的PC端业务系统的移动化,让企业一周就能快速跨入移动办公时代,它无需原有系统提供任何API、也无需改造企业系统后台,通过自主创新的浏览器内核,借助双渲染引擎技术,对同一个网页完成两个不同交互界面(PC页面+移动页面)的渲染,从而实现了在移动端复用PC端现有业务流程以及后台数据。

然后从成本角度来看,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他们在PC端往往具备多个办公系统,这就要求为每个办公系统打造一个移动APP,人力成本、服务器成本、运营成本无形之中就比过去增加了数倍。Enterplorer只需要对同一个网页完成两个不同交互界面(PC页面+移动页面)的渲染,就能实现企业办公移动化,这大大节省了企业移动办公的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

再次从便利角度来看,对于企业来说,自己开发移动办公APP,需要给不同的办公系统打造不同的APP,最终企业各个移动办公平台彼此之间都分开独立,不利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

Enterplorer统一了PC办公和移动办公,也就是能够将所用办公系统统一入口,用户一次登录即可访问企业所有办公系统,同时也能够实现应用消息推送、即时通讯一体化的使用体验。最为便利的是,Enterplorer通过基于跨平台的浏览器内核Redcore,可适配所有主流安卓、iOS以及Windows 10系统,一次开发,随处运行。

最后从安全角度来看,安全是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是他们的命脉所在,所以很多大中型企业都不会把自己的移动办公交给其他移动办公平台,他们担心企业核心数据的泄密。Enterplorer通过内置安全沙箱、缓存加密、Cookie加密、VPN安全通道,可随时随地安全访问内网,同时避免侵犯个人隐私,有效保证企业数据安全。

诸如中国普天、中国化工、金龙集团、金山软件、科大讯飞、光明网等大中型企业都已经开始采用云适配基于Html5技术打造的Enterplorer,这也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受到了大中型企业的高度认可。而微软、英特尔、华为、科大讯飞、金山等巨头纷纷联合成立H5联盟,也足以看出大中型企业对于Html5技术在移动办公应用的重视,由此可见,Html5技术的应用对于大中型企业办公将会是一股沙尘暴。

二、小微企业移动办公市场,Html5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占比已经高达94.15%。小微企业占据了国内企业数量的大头,但是基于Html5技术的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对于他们却几乎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一方面,这些小微企业可能就几个乃至几十个员工,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过去在PC办公时代也不会使用办公系统,可能企业内部建立一个QQ群就成为了办公交流的平台。到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也可能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微信群就解决了移动办公沟通问题。即便有更高层次的移动办公需求,使用一个微信企业号、阿里钉钉等之类的移动办公产品也就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也用不上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本身对于移动办公就没有那么高强度的需求,再加上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为节省更多的支出,他们自然也就不愿意花钱去购买一个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而即便是小微企业要打造自己的移动办公平台,也不需要付出太高的成本。

所以说,在小微企业的移动办公市场,Html5只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也吃不下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最终是阿里钉钉、企业微信以及其他一些移动办公平台的菜。

综上所述,国内的移动办公市场已经成为了巨头与创业者们竞争追逐的一块大肥肉,资本市场对于它的关注度也上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Html5的杀入,在大中型企业移动办公市场将会刮起龙卷风,但是在小微企业所能够刮起的风级力度已经非常小了。

作者: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我们完成了移动互联网的更新和过渡

那之后的十年,

会是虚拟现实登上舞台吗?

今天三星发布了 Samsung Internet for Gear VR。简单点说,这是一款适配三星虚拟现实眼镜 Gear VR 的浏览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沉浸感的上网体验,你可以在 Gear VR 里浏览网页、观看 360 度全景视频、3D 视频和 HTML5 视频等等。输入方面,这款浏览器支持语音和虚拟键盘 Gaze 模式。在 Gaze 模式下,如果你要在浏览器里打字,只要盯着虚拟键盘上的按钮不动就可以了。

把浏览器搬到虚拟现实里,三星现在做这件事看起来还很原始。你会发现它只是试图粗暴地把 PC 时代里的上网体验强行迁徙到 VR 设备上,因此效果可能不会太好。比如所谓的 Gaze 模式,在很多 VR demo 里我体验过不少,结论是这种使用眼睛盯住一个地方的输入方式挺有违和感的,不太自然,不如用手一指的方式来得舒服。

不过虽然如此,我还是很为这件事感到高兴。因为这至少说明了有大公司愿意开始尝试这件事了。今天,三星可能只是在做一款适合 VR 的浏览器,但这件事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在尝试解决如何在虚拟现实里上网这个问题。

浏览器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里定义了我们上网的方式。互联网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浏览器可能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而非操作系统。因为浏览器是人们接入互联网最高频的入口。操作系统只是 PC 的基础,普通人对互联网的第一印象始于——打开一个浏览器,然后开始浏览不同的网站。

在移动互联网里,浏览器这种统一入口的能力被削弱了不少,一个个单独的 APP 把原本浏览器集中的大流量分割成了碎片化的零散流量,没有人会愿意继续在不大的手机屏幕里打开浏览器、输入地址栏。但如果换一种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手机的操作系统其实就相当于 PC 时代的一个浏览器——把 PC 浏览器里的网站抽象出来,就变成了手机操作系统里的一个个 APP,比如淘宝、知乎、豆瓣等等。也就是这时,移动互联网里的 “浏览器”,名字其实叫做 iOS、MIUI、Smartisan 等等。

1990年,Tim Berners-Lee 写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浏览器。如果把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 iPhone 当做移动互联网的元年,人们上网方式发生的第一个大变化是从 “浏览器-网页” 过渡到 “操作系统-APP” 形式,这中间只隔了17年的时间。这种上网方式发生变化最本质的原因是计算设备的升级和进化,比如从 PC 进化到智能手机。

从智能手机过渡到虚拟现实设备,移动时代以 APP 形式为核心的上网方式可能又会发生一次大变化。业内人士大多数相信2016年会成为VR的元年,第一次变化用了17年的时间,第二次变化周期照道理来说又会变得更短,而07年到15年已经过去了8年 的时间,所以——下一个十年,新的上网方式应该就能被重新定义完整。

这一个十年,人们需要的新的上网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如果浏览器定义了新的上网方式,移动时代也诞生出了手机操作系统这样一个适应新计算平台的 “浏览器”,下一个十年内,能够定义 VR 上网方式的 “浏览器” 又会是什么?

我来不负责任的脑洞大开下。

首先,新的上网方式和新的上网体验,肯定和设备本身的特点是强相关的。VR 设备相比智能手机和 PC,能够提供的上网体验最大的优势和区别在:沉浸式体验;没有限制的内容边框,你可以自由旋转 360 度视角;VR 的交互界面是三维的,手机和 PC 能够提供的入口,无论是浏览器还是 APP,界面都是二维的;

基于这些特点,VR 里的上网方式也许会是这样,拿电商亚马逊举例,

  • PC 时代,亚马逊是一个网站,用户通过浏览器跳转 URL 地址转到亚马逊的一个网页上,在网页里购物;
  • 移动时代,亚马逊是一个 APP,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打开亚马逊的移动端应用,直接在应用内购物;
  • VR 时代,亚马逊应该是一座三维的虚拟商场,你可以自由的进入这家商场里逛,店铺会有虚拟形象的售货员接待你,会放你喜欢听的歌,更加接近你在线下购物的体验。不同的是,这家店装修风格可以千奇百怪,店里的 SKU 不受地理限制。你端详一件商品,商品评价和相关信息会环绕商品显示出来……

在虚拟现实里,亚马逊可以是一座商场大楼,Netflix可以是一座电影院,阅读网站可以是一座图书馆,豆瓣可以是一个挤满了人的广场。

这些网站组成的上网体验在 VR 里还可以被更个性化的进行定制——在 PC 时代,你打开浏览器浏览网页,你可以把你喜欢的、最经常访问的几个网站设为书签保存起来;在移动时代,你下载应用后,可以把你喜欢的、最经常用到的 APP 放在手机第一屏里;在 VR 里,你可以把你最喜欢逛的 “建筑” 按自己意愿排列组合在一起,逛完亚马逊的商场后隔壁就是 Netflix 家的电影院,图书馆的旁边有一个叫做豆瓣的广场……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 Altspace。这家专注于 VR 社交的公司创造出了一个可以多人在线的虚拟世界,你在这个世界里会有一个阿凡达一样的替身(目前人物形象看起来还是很粗糙的几何体,不过这不重要),可以进入电影院里和别人一起看电影,在沙发上和别人看电视,广场上还有一棵很好玩的树,树上每个叶子摆放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音调,每天路过广场的人都会把叶子重新排列,让树发出不同的音乐曲调……

这样一块虚拟的空间,给予了用户在以往的 PC 和移动时代都感受不到的新的网络社交体验。如果还能配合上我们提到的具有服务属性的亚马逊商场,这个虚拟世界能提供的上网体验就更完美了。

而虚拟现实营造出来的这个丰富复杂的虚拟世界,其实就是那个最能完美定义 VR 上网方式的 “浏览器”。

作者: Retric

来源:http://36kr.com/p/504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