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话
今天把 《CSS REFACTORING》(中文名叫《CSS重构:样式表性能调优》)电子书粗略的浏览了一遍,这本书很薄,150页左右,首先是介绍了什么是重构并举了两个简单的重构例子,然后介绍了CSS的选择器优先级,再然后介绍了CSS的最佳实践, 再然后就介绍如何重置浏览器的默认样式,最后比较虚的、纯理论的介绍了CSS重构的策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书整体内容很简单,但是,其中对于 CSS选择器优先级计算 作了比较深入的讲解。
什么是选择器优先级(Specificity)
直接复制了MDN对优先级的定义 上的解释:
浏览器通过优先级来判断哪一些属性值与一个元素最为相关,从而在该元素上应用这些属性值。优先级是基于不同种类选择器组成的匹配规则。
这句话也是很抽象,暂且先不管它了。但是我们可以先看一个例子:
<div id="content" class="content"> 我是什么颜色 </div>
#content { color: #f00; } .content { color: #0f0; }
那最后文字是什么颜色呢?答案很简单:红色。这就涉及到了优先级问题,同一块内容,我们同时用了 ID选择器 和 类选择器,因为 ID选择器 优先级大于 类选择器 , 所以最终显示为红色。
优先级的计算规则
相信每位写过CSS的朋友都知道,CSS选择器的优先级关系是:
内联 > ID选择器 > 类选择器 > 标签选择器。
但是,浏览器具体的优先级算法是怎样的?可能还有些人不知道 。《CSS REFACTORING》 中提到了算法的过程 。
A specificity is determined by plugging numbers into (a, b, c, d):
翻译过来就是
优先级是由 A 、B、C、D 的值来决定的,其中它们的值计算规则如下:
这样子直接看好像也还是很明白 ,那先上个例子:
#nav-global > ul > li > a.nav-link
套用上面的算法,依次求出 A B C D 的值:
上面算出的A 、 B、C、D 可以简记作:(0, 1, 1, 3)。
为了熟悉掌握优先级算法 ,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li /* (0, 0, 0, 1) */ ul li /* (0, 0, 0, 2) */ ul ol+li /* (0, 0, 0, 3) */ ul ol+li /* (0, 0, 0, 3) */ h1 + *[REL=up] /* (0, 0, 1, 1) */ ul ol li.red /* (0, 0, 1, 3) */ li.red.level /* (0, 0, 2, 1) */ a1.a2.a3.a4.a5.a6.a7.a8.a9.a10.a11 /* (0, 0, 11,0) */ #x34y /* (0, 1, 0, 0) */ li:first-child h2 .title /* (0, 0, 2, 2) */ #nav .selected > a:hover /* (0, 1, 2, 1) */ html body #nav .selected > a:hover /* (0, 1, 2, 3) */
OK, 现在已经弄清楚了优先级是怎么算的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怎么比较两个优先级的高低呢?
比较规则是: 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比较 ,较大者胜出,如果相等,则继续往右移动一位进行比较 。如果4位全部相等,则后面的会覆盖前面的
再来看一下例子:
<div class="nav-list" id="nav-list"> <div class="item">nav1</div> <div class="item">nav2</div> </div>
#nav-list .item { color: #f00; } .nav-list .item { color: #0f0; }
算出 #nav-list .item 的优先级是 (0, 1, 1, 0), .nav-list .item 的优先级是 (0, 0, 2, 0)。 左边第一位都是0, 再看看左边第二位,前者是1,后者是0, 所以(0, 1, 1, 0) 的大于 (0, 0, 2, 0) ,即 #nva-list .item 大于 .nav-list .item,所以字体会是红色。
优先级的特殊情况
经过上面的优先级计算规则,我们可以知道内联样式的优先级是最高的,但是外部样式有没有什么办法覆盖内联样式呢?有的,那就要 !important 出马了。因为一般情况下,很少会使用内联样式 ,所以 !important 也很少会用到!如果不是为了要覆盖内联样式,建议尽量不要使用 !important 。、
那可能有人会想,那如果我内联样式用了 !important,是不是外部样式就没有办法了呢?比如下面的代码:
<div class="app" style="color:#f00!important">666</div>
.app { color: 0f0!important; }
是的,你赢了,这时候内联样式已经强大到不管你外部样式怎么写都无法覆盖它了。这种情况在实际代码中是要杜绝的!记住,千万不要在内联样式中使用 !important
最后 , !important 真的是的无法超越的王者吗?其实不是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超越 !important, 请看下面的例子:
<div class="box" style="background: #f00; width: 300px!important;"><div>
.box { max-width: 100px; }
这时候 .box 的宽度只有 100px , 而不是 300px, 可见,max-width 可以超越 width!important!但是,这实际上不是优先级的问题,因为优先级是比较相同属性的,而 max-width 和 width 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有时候不管怎么设置容器的 width 都不生效,检查一下是不是有人写了 max-width 坑了你哈。
OK,优先级先写到这里啦,朋友们有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渔歌。
家都知道display可以转换元素类型,但是大多人其实对于display的属性值,比较熟悉的只是block和inline以及inline-block和none,对于其他属性值,了解都比较一般,在平时开发过程中也不太用得到其他的属性值,但是每次用这个属性的时候,脑海里都会冒出来,其他的属性值,设置了会是怎么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个奇奇怪怪的想法,所以找了个时间,写下这篇文章, 跟我有相同可爱想法的伙伴,如果感兴趣的,可以驻步瞄一眼哟;
display属性:规定元素应该生成的框的类型(改变元素的类型,使用display属性)。
ps:以下就是每个属性的详解了,啦啦啦啦啦啦啦;
属性值详解:
1、none:此元素不会被显示;
(1) none此单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毫无的意思;所以当display的属性值设置为none的时候,表示的是没有框类型,没有框类型的元素,是无法在浏览器中显示的,就实现隐藏元素的作用了;
示例如下:
html结构:
<div></div>
<p>我是p,测试div消失后,会不会占据浏览器空间</p>
css样式:
<style>
div{
width:100px;
height:100px;
background:violet;
/*设置div的属性值为none,观察div是否会隐藏不可见*/
display: none;
}
p{
background:yellowgreen
}
</style>
以上代码效果可以看出,div设置none之后,实现了完全消失并且不占据浏览器的空间效果;
(2)有很多标签,display的属性值默认是none,比如 head meta style link等等;
(3)项目应用中,做二级导航效果或者鼠标悬停效果动态时,会经常用到这个属性值,下次我们写一个好玩的二级效果再来展示这个属性值的作用;
2、block:此元素将显示为块级元素,此元素前后会带有换行符。
示例如下:
html结构:
<em>我原本是行内元素</em>
css样式:
<style>
em{
width:100px;
height:100px;
background:tomato;
/*em本来是行内元素元素,现在使用display属性转换为块状元素 */
display: block;
}
</style>
3、inline 默认。此元素会被显示为内联元素,元素前后没有换行符。
示例如下:
html结构:
<div>我原本是块状元素</div>
<span>用来测试的行内元素span</span>
css样式:
<style>
div{
width:80px;
height:80px;
background:coral;
/*div标签本来是块状元素,现在使用display属性转换为行内元素;*/
display: inline;
}
span{
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
</style>
4、inline-block 行内块元素(CSS2.1 新增的值)
说明:行内块元素既具备行内元素的特性也具备块状元素的特性,具备行内元素前后没有换行符可以在一行内并列显示的特性,具备块状元素可以正确解释盒模型属性的特性。
示例如下:
div块状元素,span行内元素,使用此属性值转换为行内块元素;
html结构:
<div>我原本是块状元素</div>
<span>我原本是行内元素</span>
css样式:
div,span{
/*div块状元素,span行内元素,使用此属性值转换为行内块元素;*/
display: inline-block;
}
div{
width:100px;
height:100px;
background:tomato;
}
span{
width:100px;
height:100px;
background:turquoise;
}
5、list-item 此元素会作为列表显示。
(1) 此属性值表示将元素显示为列表项标签,li标签默认的display的属性值是list-item,display的属性值为list-item的标签也属于块状元素;
示例如下:
(2) li标签作为列表项标签,前面会有列表项标记,下面给div标签设置为list-item,div也会有列表项标记
html结构:
<ul>
<div>div0</div>
<li>li1</li>
<li>li2</li>
<li>li3</li>
</ul>
css样式:
ul{
background:tomato
}
ul li{
border:1px solid turquoise
}
div{
/*给div标签设置为list-item*/
display: list-item;
}
6、run-in 此元素会根据上下文作为块级元素或内联元素显示。
(1) 目前很少有浏览器支持run-in这个属性值,并且在开发过程中用不到这个属性值,不予过多的研究;
7、table 此元素会作为块级表格来显示(类似 <table>),表格前后带有换行符。
(1)table标签默认的元素类型是table,显示为块级表格,可以设置大小并且单独占据一行;(2)当table标签的元素类型是table时,并且设置宽度和高度之后,后代td标签的宽度和高度,默认是由table根据内容的多少去分配的;
(3) table属于块状元素,但是对比别的块状元素,有自己的特点, table会单独占据一行,但是在没有设置width的情况下,不会与父元素同宽,而是根据内容而定;
html结构:
<table>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span>我是行内元素span</span>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
table td{
border:1px solid chocolate;
background:darkcyan
}
span{
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
(3)其他标签设置display的属性值为table,也不会具有表格的特性;
html结构:
<div>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div>
css样式:
div{
height:300px;
width:300px;
border:2px solid red;
/*将div设置为表格类型*/
display: table;
}
div td{
border:1px solid chocolate;
background:darkcyan
}
span{
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
8、inline-table 此元素会作为内联表格来显示(类似 <table>),表格前后没有换行符。
(1)将table显示为行内表格,具有行内块元素的特征,可以和别的行内元素从左往右显示也可以设置宽度和高度;
html结构:
<table>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span>我是行内元素span</span>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将table设置为inline-table*/
display: inline-block;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
span{
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
(2)将table标签设置为inline-table之后,td标签的宽度就不能是table根据内容去分配了,需要单独给td设置width和height属性实现,不然td的大小就是内容的大小
HTML结构:
<table>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span>我是行内元素span</span>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将table设置为inline-table*/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300px;
height:300px;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
span{
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
9、table-caption 此元素会作为一个表格标题显示(类似 <caption>)
(1)caption标签display的属性值是table-caption,能设置宽度高度盒模型属性等,属于块状元素;
html结构:
<table>
<caption>我是表格的标题标签</caption>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width:300px;
height:300px;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
table caption{
width:400px;
height:50px;
background:cyan;
margin:10px 0;
padding:10px;
line-height:50px;
}
(2)其他标签也可以设置此属性值,但是不具备表格标题的作用
10、table-header-group 此元素会作为一个或多个行的分组来显示(类似 <thead>)。
html结构:
<table>
<thead>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head>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width:100px;
height:100px;
}
table thead{
/*以下属性设置无效*/
height:60px;
width:400px;
margin:100px;
}
11、table-row-group 此元素会作为一个或多个行的分组来显示(类似 <tbody>)。
<table>
<thead>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head>
<tbody>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body>
</table>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width:300px;
height:300px;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
table tbody{
/*以下属性设置无效*/
height:60px;
width:400px;
margin:100px;
}
12、table-footer-group 此元素会作为一个或多个行的分组来显示(类似 <tfoot>)。
(1)tfoot标签display的属性值是table-footer-group;
(2)tfoot标签的大小根据table自动分配,或者根据td而定,本身不能设置大小或者其他边距
(3)其他标签可以设置此属性值,但是不具表格表尾标签的作用
HTML结构:
<table>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foot>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foot>
</table>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width:300px;
height:300px;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
/*以下属性设置无效*/
table tfoot{
height:60px;
width:400px;
margin:100px;
}
13、table-row 此元素会作为一个表格行显示(类似 <tr>)。
(1) tr标签display的属性值是table-row
(2) tr标签设置height有效,width 边距设置无效,具体的大小根据table和td而定;
(3) 其他标签可以设置此属性值,但是不具表格行标签的作用
HTML结构:
<table>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
table tr{
border:1px solid chartreuse;
margin:20px;
height:100px;
width:300px;
margin:10px;
}
14、table-cell 此元素会作为一个表格单元格显示(类似 <td> 和 <th>)
(1)td , th标签display的属性值是table-cell
(2)设置宽度、高度、边框、内边距有效,外边距无效,单元格之间的间距,使用border-spacing实现
HTML结构:
<table>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css样式:
<style>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border-spacing: 10px;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width:100px;
height:100px;
}
</style>
(3)其他标签可以设置此属性值,但是不具单元格标签的作用
html结构:
<table>
<tr>
<span>1</span>
<span>2</span>
<span>3</span>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border-spacing: 10px;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width:100px;
height:100px;
}
span{
display: table-cell;
width:100px;
height:100px;
background:darkcyan;
}
15、table-column-group 此元素会作为一个或多个列的分组来显示(类似 <colgroup>)。
(1)colgroup 标签 display的属性值是table-column-group
(2)此标签的特点是对列进行分组的,给分组的列设置样式;
HTML结构:
<table>
<colgroup span="1"></colgroup>
<colgroup span="2"></colgroup>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css样式: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border-spacing: 10px;
}
table td{
background:darkcyan;
}
table colgroup:nth-child(1){
width:100px;
height:100px;
background:pink
}
table colgroup:nth-child(2){
width:50px;
height:50px;
background:green
}
16、table-column 此元素会作为一个单元格列显示(类似 <col>)
(1)col 标签 display的属性值是table-column
(2)此标签的特点是对单元格列设置效果;
HTML结构:
<table>
<col span="1">
<col span="2">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r>
<td>1</td>
<td>2</td>
<td>3</td>
</tr>
</table>
css样式:
<style>
table{
border:2px solid red;
border-spacing: 10px;
}
table td{
width:100px;
height:100px;
}
table col:nth-child(1){
background:pink
}
table col:nth-child(2){
background:green
}
</style>
17、inherit 规定应该从父元素继承 display 属性的值。
说明:此属性值是所有css属性都有的值,能被继承的属性,自然可以继承,不能被继承的,设置了此属性值也不能实现继承;
18、compact CSS 中有值 compact,不过由于缺乏广泛支持,已经从 CSS2.1 中删除。
19、marker CSS 中有值 marker,不过由于缺乏广泛支持,已经从 CSS2.1 中删除。
通过以上的测试,可以总结出:
display的属性值为block,table的标签都为块状元素;
display的属性值为inline,inline-table,inline-block的标签为行内级元素;
表格中的标签对应的那些display的属性值,其他的标签也可以设置,但是都不具备表格标签的功能和特征,所以表格中的标签对应的display的属性值,不能泛用,相当于一种特殊的存在;
们可以尝试分析Ajax来抓取了相关数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页面都是可以分析Ajax来就可以完成抓取的,比如淘宝。它的整个页面数据确实也是通过Ajax获取的,但是这些Ajax接口参数比较复杂,可能会包含加密密钥等参数,所以我们如果想自己构造Ajax参数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这种页面我们最方便快捷的抓取方法就是通过Selenium,本节我们就来用Selenium来模拟浏览器操作,抓取淘宝的商品信息,并将结果保存到MongoDB。
首先我们来看下淘宝的接口,看看它的接口相比一般Ajax多了怎样的内容。
打开淘宝页面,搜索一个商品,比如iPad,此时打开开发者工具,截获Ajax请求,我们可以发现会获取商品列表的接口。
它的链接包含了几个GET参数,如果我们要想构造Ajax链接直接请求再好不过了,它的返回内容是Json格式。
但是这个Ajax接口包含了几个参数,其中_ksTS、rn参数不能直接发现其规律,如果我们要去探寻它的生成规律也不是做不到,但这样相对会比较繁琐,所以如果我们直接用Selenium来模拟浏览器的话就不需要再关注这些接口参数了,只要在浏览器里面可以看到的我们都可以爬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用Selenium爬取淘宝的原因。
我们本节的目标是爬取商品信息,例如:
这样的一个结果就包含了一个商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商品图片、名称、价格、购买人数、店铺名称、店铺所在地,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信息都抓取下来。
抓取入口就是淘宝的搜索页面,这个链接是可以直接构造参数访问的,例如如果搜索iPad,就可以直接访问https://s.taobao.com/search?q=iPad,呈现的就是第一页的搜索结果,如图所示:
如果想要分页的话,我们注意到在页面下方有一个分页导航,包括前5页的链接,也包括下一页的链接,同时还有一个输入任意页码跳转的链接,如图所示:
在这里商品搜索结果一般最大都为100页,我们要获取的每一页的内容,只需要将页码从1到100顺次遍历即可,页码数是确定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直接在页面跳转文本框中输入要跳转的页码,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跳转即可到达页码页码对应的页面。
在这里我们不直接点击下一页的原因是,一旦爬取过程中出现异常退出,比如到了50页退出了,我们如果点击下一页就无法快速切换到对应的后续页面,而且爬取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记录当前的页码数,而且一旦点击下一页之后页面加载失败,我们还需要做异常检测检测当前页面是加载到了第几页,因此整个流程相对复杂,所以在这里我们直接选用跳页的方式来爬取页面。
当我们成功加载出某一页商品列表时,利用Selenium即可获取页面源代码,然后我们再用相应的解析库解析即可,在这里我们选用PyQuery进行解析。
下面我们用代码来实现一下整个抓取过程。
获取商品列表
首先我们需要构造一个抓取的URL,https://s.taobao.com/search?q=iPad,URL非常简洁,参数q就是要搜索的关键字,我们只需要改变链接的参数q即可获取不同商品的列表,在这里我们将商品的关键字定义成一个变量,然后构造出这样的一个URL。
构造出URL之后我们就需要用Selenium进行抓取了,我们实现如下抓取列表页的方法: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from selenium.common.exceptions import TimeoutException
from selenium.webdriver.common.by import By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 import expected_conditions as EC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wait import WebDriverWait
from urllib.parse import quote
browser=webdriver.Chrome()
wait=WebDriverWait(browser, 10)
KEYWORD='iPad'
def index_page(page):
"""
抓取索引页
:param page: 页码
"""
print('正在爬取第', page, '页')
try:
url='https://s.taobao.com/search?q=' + quote(KEYWORD)
browser.get(url)
if page > 1:
input=wait.until(
EC.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By.CSS_SELECTOR, '#mainsrp-pager div.form > input')))
submit=wait.until(
EC.element_to_be_clickable((By.CSS_SELECTOR, '#mainsrp-pager div.form > span.btn.J_Submit')))
input.clear()
input.send_keys(page)
submit.click()
wait.until(
EC.text_to_be_present_in_element((By.CSS_SELECTOR, '#mainsrp-pager li.item.active > span'), str(page)))
wait.until(EC.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By.CSS_SELECTOR, '.m-itemlist .items .item')))
get_products()
except TimeoutException:
index_page(page)
在这里我们首先构造了一个WebDriver对象,使用的浏览器是Chrome,然后指定一个关键词,如iPad,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get_index()方法,用于抓取商品列表页。
在该方法里我们首先访问了这个链接,然后判断了当前的页码,如果大于1,那就进行跳页操作,否则等待页面加载完成。
等待加载我们使用了WebDriverWait对象,它可以指定等待条件,同时指定一个最长等待时间,在这里指定为最长10秒。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成功匹配了等待条件,也就是说页面元素成功加载出来了,那就立即返回相应结果并继续向下执行,否则到了最大等待时间还没有加载出来就直接抛出超时异常。
比如我们最终要等待商品信息加载出来,在这里就指定了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这个条件,然后传入了 .m-itemlist .items .item 这个选择器,而这个选择器对应的页面内容就是每个商品的信息块,可以到网页里面查看一下。如果加载成功,就会执行后续的get_products()方法,提取商品信息。
关于翻页的操作,我们在这里是首先获取了页码输入框,赋值为input,然后获取了提交按钮,赋值为submit,分别是下图中的两个元素:
首先我们清空了输入框,调用clear()方法即可,随后调用send_keys()方法将页码填充到输入框中,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
那么怎样知道有没有跳转到对应的页码呢?我们可以注意到成功跳转某一页后页码都会高亮显示:
我们只需要判断当前高亮的页码数是当前的页码数即可,所以在这里使用了另一个等待条件 text_to_be_present_in_element,它会等待某一文本出现在某一个节点里面即返回成功,在这里我们将高亮的页码节点对应的CSS选择器和当前要跳转的页码通过参数传递给这个等待条件,这样它就会检测当前高亮的页码节点里是不是我们传过来的页码数,如果是,那就证明页面成功跳转到了这一页,页面跳转成功。
那么这样,刚才我们所实现的get_index()方法就可以做到传入对应的页码,然后加载出对应页码的商品列表后,再去调用get_products()方法进行页面解析。
解析商品列表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实现get_products()方法来解析商品列表了,在这里我们直接获取页面源代码,然后用PyQuery进行解析,实现如下:
from pyquery import PyQuery as pqdef get_products():
"""
提取商品数据
"""
html=browser.page_source
doc=pq(html)
items=doc('#mainsrp-itemlist .items .item').items()
for item in items:
product={
'image': item.find('.pic .img').attr('data-src'),
'price': item.find('.price').text(),
'deal': item.find('.deal-cnt').text(),
'title': item.find('.title').text(),
'shop': item.find('.shop').text(),
'location': item.find('.location').text()
}
print(product)
save_to_mongo(product)
首先我们调用了page_source属性获取了页码的源代码,然后构造了PyQuery解析对象,首先我们提取了商品列表,使用的CSS选择器是 #mainsrp-itemlist .items .item,它会匹配到整个页面的每个商品,因此它的匹配结果是多个,所以在这里我们又对它进行了一次遍历,用for循环将每个结果分别进行解析,在这里每个结果我们用for循环把它赋值为item变量,每个item变量都是一个PyQuery对象,然后我们再调用它的find()方法,传入CSS选择器,就可以获取单个商品的特定内容了。
比如在这里我们查看一下商品信息源码,如图所示:
在这里我们观察一下商品图片的源码,它是一个 img 节点,包含了id、class、data-src、alt、src等属性,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可以看到这张图片是因为它的src属性被赋值为图片的URL,在这里我们就把它的src属性提取出来就可以获取商品的图片了,不过这里我们还注意到有一个data-src属性,它的内容也是图片的URL,观察后发现此URL是图片的完整大图,而src是压缩后的小图,所以这里我们抓取data-src属性来作为商品的图片。
所以我们需要先利用find()方法先找到图片的这个节点,然后再调用attr()方法获取商品的data-src属性即可,这样就成功提取了商品图片链接。然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提取商品的价格、成交量、名称、店铺、店铺所在地等信息,然后将所有提取结果赋值为一个字典,叫做product,随后调用save_to_mongo()将其保存到MongoDB即可。
保存到MongoDB
接下来我们再将商品信息保存到MongoDB,实现如下:
MONGO_URL='localhost'MONGO_DB='taobao'
MONGO_COLLECTION='products'
client=pymongo.MongoClient(MONGO_URL)
db=client[MONGO_DB]
def save_to_mongo(result):
"""
保存至MongoDB
:param result: 结果
"""
try:
if db[MONGO_COLLECTION].insert(result):
print('存储到MongoDB成功')
except Exception:
print('存储到MongoDB失败')
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MongoDB的连接对象,然后指定了数据库,在方法里随后指定了Collection的名称,然后直接调用insert()方法即可将数据插入到MongoDB,此处的result变量就是在get_products()方法里传来的product,包含了单个商品的信息,这样我们就成功实现了数据的插入。
遍历每页
刚才我们所定义的get_index()方法需要接收一个参数page,page即代表页码数,所以在这里我们再实现页码遍历即可,代码如下:
MAX_PAGE=100def main():
"""
遍历每一页
"""
for i in range(1, MAX_PAGE + 1):
index_page(i)
实现非常简单,只需要调用一个for循环即可,在这里定义最大的页码数100,range()方法的返回结果就是1到100的列表,顺次遍历调用index_page()方法即可。
这样我们的淘宝商品爬虫就完成了,最后调用main()方法即可运行。
我们将代码运行起来,可以发现首先会弹出一个Chrome浏览器,然后顺次访问淘宝页面,然后控制台便会输出相应的提取结果,这些商品信息结果都是一个字典形式,然后被存储到了MongoDB里面。
但是此次爬取有个不太友好的地方就是Chrome浏览器,爬取过程必须要开启一个Chrome浏览器确实不太方便,所以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接PhantomJS,只需要将WebDriver的声明修改一下即可,但是注意这里必须要安装好PhantomJS,如果没有安装可以参考第一章里的安装方法说明。
将WebDriver声明修改如下:
browser=webdriver.PhantomJS()
这样在抓取过程中就不会有浏览器弹出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置缓存和禁用图片加载的功能,进一步提高爬取效率,修改如下:
SERVICE_ARGS=['--load-images=false', '--disk-cache=true']browser=webdriver.PhantomJS(service_args=SERVICE_ARGS)
这样我们就可以禁用PhantomJS的图片加载同时开启缓存,可以发现页面爬取速度进一步提升。
本节代码地址为:https://github.com/Python3WebSpider/TaobaoProduct
End.
来源:公众号“Python爱好者社区”
运行人员:中国统计网小编(微信号:itongjilove)
微博ID:中国统计网
中国统计网,是国内最早的大数据学习网站,公众号:中国统计网
http://www.itongji.cn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