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有哪些堪称神器的工具或软件?

有哪些堪称神器的工具或软件?

文参考自csdn九章算法的文章,加上自己的一点使用感受,如有侵权,联系我删除

1. 3D城市生成器 —— CSSCities


随机生成,干净漂亮,随手截一张图就是一座好看的3D城市,前端开发者可以研究一下,很有意思

网站指路:http://codepen.io/cobra_winfrey/full/arzwrj


2. 网页设计灵感神器 —— Webframe

想要做出简约漂亮的网页设计,收藏它!


内含超过800个网站页面截图,并且按照登陆页、注册页、导航页以及网站类型等分类,点击左侧的分类栏,即可方便地浏览超多网页截图,一目了然。

遗憾的是只有截图,有源代码就好了,可以付费嘛,不过网页是真的漂亮

网站指路:https://webframe.xyz

3. 实用的网站小工具:

△任何网址前面加上 wn.run/ ,就会展示出用于该网页的各种在线工具,并且点击某一工具时,会直达针对该网页的功能详情页(万能命令);

△任何网址前面加上 his.sh/ ,可以快速查看该网页在各大搜索引擎的网页快照(网页被删尝试找回);

△任何一个某度文库的网页,在网页地址baidu后面添加三个字母vvv然后敲回车,会进入一个下载页面,选择需要输出的格式「word、pdf、ppt」,即可下载。豆丁文档在docin后加365,同。(仅供学习参考使用)

相信很多人用过最后一条,前面的两条也很实用

4. 「动漫形象生成器」 —— 「Mug Life」

爱动漫的小伙伴千万别错过这款APP。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面部锚点定位自制表情。简单来说,只要你拿一张自己的照片,就可以在Mug Life生成自己的CG角色啦,是不是很酷?

谷歌商店,appstore可以下,应用内付费,试了一下,emmm,半人半动漫,有点诡异,最好背景是纯色的,没有图中的那么好,可能我没有付费(技术有限)的原因吧

官网指路→→ http://muglife.com

*****5. 人工智能神器库 —— Runway


强推!里面有很多新鲜有趣的机器学习模型案例,只需要点开一个模型,就能马上试玩到最新酷的工具!!

比如,NVIDIA 的人工智能风景生成器,这里就能试玩到,加载速度和界面优化做得都很不错。善用Runway,0基础也能成为人工智能的实践高手。

官网指路:http://runwayml.com

我试用了一下,简单使用看下图


点评:可以对图片和视频进行风格处理,有非常多的模型,玩法很多,重要的是这些模型处理后的效果非常好,说明后端的机器学习模型比较强大,

吐槽:强大的功能自然需要强大的GPU支持,我的电脑一张图片就需要几十秒,风扇飞一样

还有对应的sdk,git,你可以接入自己的应用中,并且还可以开发自己的模型分享上去



原csdn链接:https://blog.csdn.net/JiuZhang_ninechapter/article/details/105538147

长不看:

1、亚洲城市落后的发展规划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

2、公共空间、交通、垃圾处理和空气污染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

3、解决这种混乱的城市发展状况,需要建立设施齐全、能够自给自足的城市社区。

01 超级城市有多大

在全世界77亿人口中,有将近60%的人居住在城市里,而城市人口数量,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城市居民数量依然在迅速增加。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数量将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亚太地区,住在城市中的人超过23亿。世界上最大的10座城市当中就有8座在亚洲。根据2018年11月2日的世界地图集统计,这8座城市按人口数量从多到少排序分别是:上海(2410万),北京(1850万),巴基斯坦卡拉奇(1800万),孟加拉国达卡(1450万),日本东京(1360万),菲律宾马尼拉(1280万),天津(1270万)和印度孟买(1240万)。

这里统计的人口数量还不包括主城区以外的郊区人口。比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如果将它周围人口较少、规模较小,与中心城市功能联系紧密的“卫星城市”涵盖在内,那么一共大概会有2400万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进行,仅在10多年后的2030年,世界上将有超过6成人口居住在城市当中。

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数量将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Pixabay

02 超级城市脏乱差

过去,人们随意地扩张城市,并没有经过什么规划。现在是时候让城区在规划和管理中成长了。

不然,我们将承担城市胡乱扩张带来的后果。城市规划者当前应该担心的问题非常多,包括人口密度、非正式居民、城市衰退、公共空间、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空气污染、自然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灾害风险管理和日益加剧的不平等问题等。

“我工作生活在亚洲超大城市菲律宾马尼拉的边,因为修路,这座城市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从早到晚全天都在堵车。现在我从我家所在的小镇开车到马尼拉,只有65公里路,要开半天时间。”马尼拉环保记者克里斯宾·马斯洛(Crispin Maslog)说。

“我经常去周围的城市,比如泰国曼谷、印度海德拉巴、印尼雅加达和柬埔寨金边,我了解他们如何应对城市扩张问题、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和排水系统问题,因为城市垃圾太多堵塞了下水道,一点点小雨就会引发严重的积水。印尼的森林火灾也在帮倒忙,浓烟渐渐蔓延到邻国,影响到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交通问题只是亚洲城市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之一|Patrick Roque, CC BY-SA 4.0

“我也会问自己,如果城市真的变得越来越不宜居,现在要搬到乡村里,侍弄花草,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过上远离交通拥堵、噪音和空气污染的生活吗?”

03 城市问题解决法

随着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城市逐渐扩张,让城市可持续地按规划成长迫在眉睫。政府必须提供像公园一样的公共空间,现在已有的公共空间必须得到保护,不能被商业发展占用。美国和欧洲的城市公园体系是值得亚洲政府学习的好榜样

同时,我们必须提高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效率政府必须提供更容易负担得起的住房;必须组织和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这样居民就可以把私家车停在家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可以向香港和新加坡学习。

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UN Habitat)已经支持了很多亚洲的项目,为城市社区规划设计公共空间。例如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与菲律宾城市联盟(League of Cities of the Philippines)、贫民窟居民国际(SDI)和一些大学、非政府组织等当地组织合作的发展项目。在社区里规划公共空间,让社区对公共空间更有归属感,这些公共空间也得到了积极的管理。

规划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城市社区,可以使交通需求最小化,从而消除交通问题|Pixabay

现在,我们应该规划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城市社区。这种社区模式让居民居住在工作区(办公室)、商业区(商场)、娱乐设施(电影院、体育馆等)和基础设施(学校和医院等)附近,使交通需求最小化,从而消除交通问题

还有一种模式是重新建立一个城市。例如马来西亚新的联邦行政首都布特拉再也(太子城),它是马来西亚第三大联邦直辖区,建立在一块5000公顷的沼泽地和油棕园区上。再比如,菲律宾则正在规划新建克拉克城。它原本是距离马尼拉98公里的一个前美国军事基地,菲律宾计划将其发展为国家未来的经济中心。

为了让亚太地区的城市更适宜人类居住,第七届亚太城市论坛(APUF-7)于2019年10月15-17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论坛主题为“亚太城市的未来: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的变革”。

会议旨在提供“面向未来的城市化方案”,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政策制定者、私人机构、学者和民间团体的帮助下,寻找城市所面临的生存问题的答案。

然而不管愿景有多美好,亚太城市论坛也无法在一夜之间解决亚洲城市不宜居的问题。不过,这次会议至少会带来一种紧迫感,要求城市在规划中生长,防止它们胡乱扩张

城市要在规划中生长,避免胡乱扩张|Pixabay

同时,联合国的规划者们还应当接受一个事实:地球就这么大,人口数量却在不加限制地增长。与其单单进行城市规划,不如将控制人口数量也纳入联合国政策?

作者:Crispin Maslog

译者:社会小灰瓶

编辑:悲催的铊宝宝

审稿:Yuki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Pixabay

原文链接:https://www.scidev.net/global/cities/columns/asia-pacific-analysis-living-in-asia-s-unliveable-cities-1.html(本文由storythings供稿)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于开展苏州市第十五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

通知

各市、区委宣传部,各市、区社科联;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和直属单位宣传处(部);各在苏高校科研处:

根据省市联动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有关规定,苏州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正式启动。现将《苏州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须知》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有关要求,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好申报工作。

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

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0年5月19日

申 报 须 知

1 申报时间

苏州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时间为:2020年5月20日9:00~6月10日17:00。

2 申报范围

1. 我市作者或以我市作者为主,在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研究成果。外地作者同期发表(出版)的、以苏州为个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研究成果。

(1)公开成果——在有统一刊号(ISSN、ISBN、CN)的报刊发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学术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作品、译著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和普及成果;在港、澳、台地区或国外公开发表、出版的上述成果。

(2)内部成果——未公开发表或不宜公开发表的且被党委政府和有关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型以上企业等采纳、应用的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须附有采纳应用的相关材料,不能提交实际应用价值证明的内部成果不予申报参评)。

2. 申报参评成果为中文。以外文公开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参评时应当附有中文全文翻译,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须提供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以及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成果政治方向的证明材料。其中,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须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在线查询打印件。

3. 一个作者最多可申报参评2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公开成果以版权页为准,内部成果须是课题负责人或首席专家。

4. 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申报人须作出著作权权利归属书面承诺。申报成果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或者署名人有争议的,在争议解决前不得申报。申报作品经认定属于剽窃他人成果的,取消获奖资格。

5. 再版的成果须有30%以上的内容为修订、增补的方可申报参评(须有证明材料)。

6.“丛书”可以其中独立完整的单本著作申报参评,也可以由丛书第一、第二主编(总编、执行主编)统一申报参评。单本申报以该著作的出版时间计算;统一申报以该丛书中最后一本(卷、册)的出版时间计算。

7.系列论文可以整体申报参评,但须标题(或副标题)相同、主要作者相同。

8.公开出版的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的个人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申报参评。集体论文集、报告集只能以其中的单篇论文、研究报告申报参评。

9. 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须附有关部门采纳、应用的相关材料。

11. 教材、教辅读物、文学艺术类作品和自然科学技术普及读物不在申报评奖范围内。

12. 以苏州市属社科类学术性社会组织(新型智库、学会、协会、研究会、研究院、研究所、研究中心等)成员身份申报的成果,应能反映所属社科类学术性社会组织在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13. 已获市厅级及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再接受申报、参评。

3 申报成果分类

1. 申报参评成果出于评审需要分为: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教育学类、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决策咨询类等九个类别,申报人根据成果内容,对照成果分类,自行确认所属类别。

2. 所有翻译类成果、艺术学成果一律选择语言文学类申报参评。

3. 所有内部成果一律选择决策咨询类申报参评。

4 申报办法

1. 归口受理、集中上报。各市、区社科联负责辖区内作者的申报;各在苏高校、市委党校社科科研处负责本单位作者的申报;各市级机关宣传处(部)或相关处室负责本单位作者的申报;市属社科类学术性社会组织,可以接受市区成员的申报;外地作者直接与市评奖办联系申报。申报材料须按规定时间、区分类别统一报送市评奖办,相关材料请统一通过邮政寄送。

2. 本次评奖继续采用网上申报,申报者须同时提供纸质申报材料。

(1) 社科评奖采用全省统一的网上申报方式,申报者须首先完成网上申报:

申报者点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统一申报平台”(http://61.155.238.20/sk/web_root/cities.html)直接申报;或者点击“江苏社科网”(http://www.js-skl.gov.cn/)首页“省社科联信息管理系统”进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统一申报平台”申报;也可点击“苏州社会科学网”(http://www.szsk.cn/)相应专栏进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统一申报平台”申报。苏州地区登录密码为:7792E865。请按提示逐项准确、完整填写。在网上申报时,系统将自动生成电子《申报表》,请申报者自行保存,并自行打印出纸质稿(加盖单位公章)。

(2) 网上申报完成后,须向市评奖办提供纸质材料。申报者须将《申报表》一式2份、成果原件1份(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一章;内部成果须附成果摘要;国际期刊论文提供原文和中文译文,其中,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须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在线查询打印件)、副本1份(其中论文复印件须包括刊物封面、版权页、目录及正文;国际期刊论文提供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以及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成果政治方向的证明材料)和有关该项成果的评价、应用、证明材料2份,成果所有作者(完成人)的知情同意函,经规定渠道逐级报送至市评奖办。

3. 每项参评成果的《申报表》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申报成果汇总表》电子版一并发送至市评奖办专用电子信箱:szsklbgs@126.com。

4. 报送的参评成果无论获奖与否,均不退回。

市评奖办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三香路998号10号楼631室(市社科联办公室),联系电话:68616631。

小鱼再次提醒

今天(5月20日)开始

评奖工作正式启动

该奖项由市政府批准设立

每两年评选一次

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哟

让更多朋友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