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L表格如何从中间分开?
大家好,这节课讲解一下如何在html中把表格从中间分开。可以使用到表格中的单元格合并方式,比如可以看到html里面加入了两行四列的表格,它的边框设置为两个px,通过合并,通过"colspan"设置分隔线来跨列合并,使其达到表格分开的效果。
运行一下代码,可以看到表格第二列和第三列已经进行合并了,当然也可以通过实现跨行合并达到合并单元格创建表格分割线的效果。跨行合并,运行一下代码,可以看到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已经合并了(口误是行不是列),并且在中间创造了一条分割线。
以上就是今天所讲解的html如何把表格从中间分开。
者|David Gilbertson
译者|无明
出处丨前端之巅
一个网站该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向用户发送资源文件?有很多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术语。在这篇文章里,我希望能够让你明白:哪种文件分割策略最适合你的网站和用户,以及如何实现。
根据 Webpack 术语表,有两种不同的文件分割类型。它们看起来似乎可以互换,但显然不行:
第二种方法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不是吗?事实上,有很多文章似乎都假设这是拆分 JavaScript 文件唯一有价值的方案。但我想要告诉你的是,对于很多网站来说,第一种方法更有价值,而且它应该是你首先要考虑的。
捆绑拆分背后的想法非常简单。如果你有一个巨大的文件,哪怕只是修改了一行代码,用户也必须再次下载整个文件。但是,如果你将它分成两个文件,那么用户只需要下载被修改的那个文件,浏览器会从缓存中获取另一个文件。
捆绑拆分与缓存有关,因此对于首次访问网站的用户来说,有没有拆分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对于频繁访问网站的用户来说,要衡量捆绑拆分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可能也很棘手,但我们必须这样做!
我需要一个表格来记录性能数据。下面是上述提到的场景:
假设我们的 JavaScript 包大小是 400 KB,只包含 main.js 单个文件。
我们的 Webpack 配置如下(我省略了不相关的配置):
const path=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entry: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js', }, };
每个礼拜,当我们做出一些变更时,这个包的 contenthash 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每周 Alice 访问我们的网站时必须下载新的 400 KB 文件。
我们把这些数字记录在表格中,它看起来就像这样。
下载量总共是 4.12 MB,为期 10 周。
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拆分 vendor 包
现在,我们将包拆分为 main.js 和 vendor.js 文件。
这很简单:
const path=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entry: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js',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 }, };
Webpack 4 努力为你做最好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告诉它你想要如何拆分捆绑包。
有人说,“这样看起来很整洁,不错,Webpack!”
也有人说,“你都对我的包做了什么?”
设置 optimization.splitChunks.chunks='all'意味着“将 node_modules 所有内容都放入名为 vendors~main.js 的文件中”。
经过这个基本的捆绑拆分,Alice 每次访问网站时仍然需要下载 200 KB 的 main.js 新文件,然后分别在第 1 周,第 8 周和第 5 周下载 200 KB 的 vendor.js 文件。
现在的下载量总共是 2.64 MB。
减少了 36%。在配置中加了五行代码,效果还不错。
这样的性能提升似乎有点微不足道,因为它是 10 周加起来的总和,但不管怎样,向用户发送的字节数确确实实减少了 36%,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
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vendors.js 遇到了与原来 main.js 文件相同的问题——对文件的一部分做出变更就必须重新下载整个文件。
那么为什么不为每个 npm 包提供单独的文件呢?这很容易做到。
所以让我们将 react、lodash、redux 和 moment 等拆分成不同的文件:
const path=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entry: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plugins: [ new webpack.HashedModuleIdsPlugin(), // so that file hashes don't change unexpectedly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js', }, optimization: { runtimeChunk: 'single',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maxInitialRequests: Infinity, minSize: 0, cacheGroups: { vendor: { test: /[\\/]node_modules[\\/]/, name(module) { // get the name. E.g. node_modules/packageName/not/this/part.js // or node_modules/packageName const packageName=module.context.match(/[\\/]node_modules[\\/](.*?)([\\/]|$)/)[1]; // npm package names are URL-safe, but some servers don't like @ symbols return `npm.${packageName.replace('@', '')}`; }, }, }, }, }, };
Webpack 的文档(https://webpack.js.org/guides/caching/)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解释,我会大致解释一下 groovy 的部分,因为我在这个上面花了很多时间:
Alice 每周仍然会重新下载 200 KB 的 main.js 文件,并且在她第一次访问网站时仍然会下载 200 KB 的 npm 软件包,但她绝不会下载相同的软件包两次。
现在的下载总量是 2.24 MB,与基线相比减少了 44%。
我在想是否有可能减少 50%?
现在让我们回到可怜的 Alice 一次又一次下载的 main.js 文件。
我之前提到过,我们的网站上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产品列表页面和产品详细信息页面。每个部分不一样的代码为 25 KB(共享代码为 150 KB)。
“产品详细信息”页面现在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此,如果我们将其变为单独的文件,大多数时候可以从缓存中获取它。
另外,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内联 SVG 文件用于渲染图标,大小为 25 KB,而且很少会发生改动。
我们应该对此做些什么。
我们手动添加了一些条目,告诉 Webpack 为每一项创建一个文件。
module.exports={ entry: { main: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ProductList: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ProductList/ProductList.js'), ProductPage: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ProductPage/ProductPage.js'), Icon: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con/Icon.js'),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8].js', }, plugins: [ new webpack.HashedModuleIdsPlugin(), // so that file hashes don't change unexpectedly ], optimization: { runtimeChunk: 'single',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maxInitialRequests: Infinity, minSize: 0, cacheGroups: { vendor: { test: /[\\/]node_modules[\\/]/, name(module) { // get the name. E.g. node_modules/packageName/not/this/part.js // or node_modules/packageName const packageName=module.context.match(/[\\/]node_modules[\\/](.*?)([\\/]|$)/)[1]; // npm package names are URL-safe, but some servers don't like @ symbols return `npm.${packageName.replace('@', '')}`; }, }, }, }, }, };
Webpack 还会为 ProductList 和 ProductPage 之间共享的内容创建文件,这样我们就不会得到重复的代码。
这样就可以为亲爱的 Alice 节省 50 KB 的下载量。
现在的总下载量只有 1.815 MB!
我们已经为 Alice 节省了高达 56%的下载量,在我们的理论场景中,这种情况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截止到目前,我们只是通过修改 Webpack 配置来实现这一切——我们没有对应用程序代码进行任何更改。
我们的目标是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合理的小文件,让用户下载更少的代码。
因此,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代码拆分,但首先我想要解决你现在想到的三个问题。问题 1:大量的网络请求不是更慢吗?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一个非常响亮的“不”。
在 HTTP/1.1 时代或许是这种情况,但对于 HTTP/2 来说并非如此。
尽管一些著名的文章得出“即使使用 HTTP/2,下载太多文件仍然较慢”的结论,但在这些文章中,他们所谓的“太多”文件是指“数百个”文件。所以请记住,如果你有数百个文件,可能会达到并发上限。
问题 2:每个 Webpack 捆绑包中不是有样板代码?
是的。
问题 3:如果有多个小文件,不就失去了压缩的优势了吗?
是的。
好吧,这就是说:
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下量化,这样就可以确切地知道性能被磨损了多少。
我做了一个测试,将 190KB 的文件拆分成 19 个小文件,这样发送给浏览器的总字节数大约增加了 2%。
在第一次访问时增加 2%,但在以后访问可以减少 60%,所以可以说完全没有磨损。
我针对 1 个文件和 19 个文件分别进行了测试,并基于不同的网络,包括 HTTP/1.1。
这是结果表格,我想这足以说明“更多文件会更好”:
在 3G 和 4G 网络上,当有 19 个文件时,总的加载时间缩短了 30%。
当然,这些数据带有一定的噪音。例如,第二次在 4G 网络上的加载时间为 646 毫秒,过了两次之后需要 1116 毫秒——多了 73%。因此,声称 HTTP/2“快 30%”似乎有点心虚的感觉。
我制作这张表来是想要量化 HTTP/2 的差异,但看来我唯一能说的是“它可能没有显著差异”。
真正的惊喜是最后两行,我原本认为旧的 Windows 和 HTTP/1.1 会很慢。
这就是我要说的有关捆绑拆分的一切。我认为这种方法的唯一缺点是要不断地说服人们,加载大量小文件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让我们谈谈另一种类型的文件拆分。
这种方法可能只对某些网站有用。
我发明了 20/20 规则:如果你的网站的某些部分只有 20%的用户访问,而这部分超过了整个网站 20%的 JavaScript,那么你应该按需加载这些代码。
显然,因为存在更复杂的场景,所以这个数字显然需要做出调整。但关键在于,肯定存在一个平衡点,到了这个平衡点,代码拆分对于你的网站来说可能就没有意义了。
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
假设你有一个购物网站,你想知道是否应该对“结帐”代码进行拆分,因为只有 30%的用户会进行这个操作。
你需要弄清楚有多少代码是只与结账这个功能有关的。因为在进行“代码拆分”之前已经进行了“捆绑拆分”,因此你可能已经知道这部分究竟有多少代码。
只与结帐有关的代码是 7 KB,其余部分是 300 KB。看到这个我会说,我不会想去拆分这个代码,原因如下: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两个需要代码拆分的例子。
我之所以从这里开始讲起,是因为它适用于大多数网站,而且介绍起来相对简单。
我在网站上使用了很多花哨的功能,有一个文件导入了所有需要的 polyfill。其中包括以下八行:
require('whatwg-fetch'); require('intl'); require('url-polyfill'); require('core-js/web/dom-collections'); require('core-js/es6/map'); require('core-js/es6/string'); require('core-js/es6/array'); require('core-js/es6/object');
我在 index.js 的顶部导入了这个文件。
import './polyfill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App from './App/App'; import './index.css'; const render=()=> { ReactDOM.render(<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 render(); // yes I am pointless, for now
根据之前的捆绑拆分的 Webpack 配置,polyfill 将自动被拆分为四个不同的文件,因为这里有四个 npm 包。它们总共约 25 KB,但 90%的浏览器都不需要它们,所以有必要进行动态加载。
使用 Webpack 4 和 import() 语法(不要与 import 语法混淆)可以很方便地实现 polyfill 的条件加载。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App from './App/App'; import './index.css'; const render=()=> { ReactDOM.render(<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 if ( 'fetch' in window && 'Intl' in window && 'URL' in window && 'Map' in window && 'forEach' in NodeList.prototype && 'startsWith' in String.prototype && 'endsWith' in String.prototype && 'includes' in String.prototype && 'includes' in Array.prototype && 'assign' in Object && 'entries' in Object && 'keys' in Object ) { render(); } else { import('./polyfills').then(render); }
如果浏览器支持所有功能,那么就渲染页面,否则的话就导入 polyfill,然后渲染页面。在浏览器中运行这些代码时,Webpack 的运行时将负责加载这四个 npm 包,在下载和解析它们之后,将调用 render()……
顺便说一句,要使用 import(),需要 Babel 的 dynamic-import 插件 (https://babeljs.io/docs/en/babel-plugin-syntax-dynamic-import/)。 另外,正如 Webpack 文档解释的那样,import() 使用了 promise,所以你需要单独对其进行 polyfill。
这个很简单,对吗?下面来点稍微有难度的。
回到 Alice 的例子,我们假设网站有一个“管理”功能,卖家可以登录并管理他们的商品。
这部分有很多精彩的功能,大量的图表,需要很多 npm 大图表库。因为已经在进行了捆绑拆分,所以它们都是 100 KB 左右的文件。
目前,我的路由设置是当用户访问 /admin 时,将会渲染<AdminPage>。当 Webpack 将所有内容捆绑在一起时,它会找到 import AdminPage from ./AdminPage.js,然后说,“我需要将它包含在初始化代码中”。
但我们不希望它这样。我们需要使用动态导入,例如 import(‘/AdminPage.js’),这样 Webpack 就知道要进行动态加载了。
这很酷,不需要做任何配置。
因此,我可以创建另一个组件,当用户访问 /admin 时就会渲染这个组件,而不是直接引用 AdminPage。它看起来可能像这样: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class AdminPageLoader extends React.Pure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AdminPage: null, } } componentDidMount() { import('./AdminPage').then(module=> { this.setState({ AdminPage: module.default }); }); } render() { const { AdminPage }=this.state; return AdminPage ? <AdminPage {...this.props} /> : <div>Loading...</div>; } } export default AdminPageLoader;
这个概念很简单。在加载这个组件时(意味着用户在访问 /admin),我们将动态加载./AdminPage.js,然后在 state 中保存对该组件的引用。
在等待<AdminPage>加载时,我们只是在 render() 方法中渲染<div> Loading... </div>,或者在加载完成时渲染<AdminPage>,并保存在 state 中。
我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好玩,但在现实世界中,你可以使用 react-loadable,正如 React 文档(https://reactjs.org/docs/code-splitting.html) 中关于代码拆分的描述那样。
以上就是所有我想说的话,简单地说就是:
如果用户会多次访问你的网站,请将你的代码拆分为很多小文件。如果你的网站有些部分是大部分用户不会访问到的,请动态加载这些代码。
英文原文
https://hackernoon.com/the-100-correct-way-to-split-your-chunks-with-webpack-f8a9df5b7758
日客户要求表内的数据依据某种分组生成HTML页面进行展示,一般处理这种需求直接上编程工具就好了,从数据库里读取数据,根据规则生成字符串,最后将字符串写出到文件。由于需求比较急,作为数据库编程系列文章,如果能用SQL实现首选还是SQL,这样处理既直接又快速,不过针对SQL要真的有耐心和信心写完,调试更是崩溃。由于要写出文件到硬盘,最后还是选择MySQL作为数据库工具,Navicat作为开发工具。
有两张表计划表、市县表,二者依靠市县编码(sxbm)进行等值连接,计划表内含有各个学校投放在各个市县的专业代号(zydh),专业名称(zymc)、招生备注(bz)、学制(xz)、要求的学历(xl)、计划数(jh)等字段组成的计划信息,院校编码(yxbm)为学校的两位数编码,院校代号(yxdh)为院校编码(yxbm)+市县编码(sxbm)组成的四位数编码,院校代号其实可以区分出学校在哪个市县的投档的专业计划。要求以学校为单位创建HTML页面,页面首先要以市县作为表格分割,然后根据专业代号排序。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CREATE TABLE `zzjh2019v` ( `YXDH` varchar(9) COMMENT '学校代号', `YXMC` varchar(54) COMMENT '学校名称', `ZYDH` varchar(2) COMMENT '专业代号', `ZYMC` varchar(28) COMMENT '专业名称', `XZ` varchar(3) COMMENT '学制', `XL` varchar(4) COMMENT '学历', `JH` varchar(6) COMMENT '招生计划数', `BZ` varchar(200) COMMENT '备注', `yxbm` char(2) COMMENT '学校编码', `sxbm` char(2) COMMENT '市县编码' ) ENGINE=InnoDB CHARACTER 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ROW_FORMAT=Compact;
CREATE TABLE `sx` ( `sxbm` char(2) COMMENT '市县编码', `sxmc` varchar(20) COMMENT '市县名称' ) ENGINE=InnoDB CHARACTER 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ROW_FORMAT=Compact;
纠结了很久这个东西怎么写,最后采取游标、拼接字符串、字符串聚合,动态SQL,写文件等一些列操作完成需求,创建的存储过程如下:
CREATE DEFINER=`root`@`localhost` PROCEDURE `splitjh`() BEGIN declare done INT DEFAULT 0; declare pyxbm char(2); declare psxmc varchar(10); declare pyxmc varchar(50); declare pjhall int; declare pjhrows TEXT; declare yxjh cursor for select yxbm,yxmc,sum(jh) jhall from zzjh2019v a,sx b where a.sxbm=b.sxbm group by yxbm,yxmc order by yxbm;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SQLSTATE '02000' SET done=1; open yxjh; fetch yxjh into pyxbm,pyxmc,pjhall; while done !=1 do select group_concat(jhrow separator '') into pjhrows from (select concat('<tr class="subtitle"><td>',yxdh,'</td><td>',yxmc,'在 <span><font color="red">',b.sxmc,'</font></span> 招生计划如下</td><td>',sum(jh),'</td><td></td><td></td></tr>',group_concat('<tr class="jhrow"><td>',zydh,'</td><td>',zymc,'(',bz,')</td><td>',jh,'</td><td>',xz,'</td><td>',xl,'</td></tr>' order by zydh separator '')) jhrow from zzjh2019v a,sx b where yxbm=pyxbm and a.sxbm=b.sxbm group by yxdh order by yxdh,zydh) jhs; set @pfilename=concat('''d:/32/1/1/jh11',pyxbm,'.html'''); set @sql=concat('select concat(''<html><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zsjh.css" ><title>3+2计划</title></head><body><h3></h3><table><tr class="subtitle"><th>代号</th><th>专业及名称备注</th><th>人数</th><th>学制</th><th>学历</th></tr>'',''',pjhrows,''',''</body></html>'') from dual into outfile ',@pfilename); prepare execsql from @sql; execute execsql; DEALLOCATE PREPARE execsql; fetch yxjh into pyxbm,pyxmc,pjhall; end while; close yxjh; END;
首先看效果,执行过程
call splitjh();
在磁盘形成的HTML文件效果如下图(数据有一定的敏感性,进行了遮挡处理):
文件展示页面
生成的文件列表如下图:
生成的文件列表
这里一共有87所学校,所以生成了87的文件,添加CSS样式文件,让表格呈现如前图所示。
技术点
1)MySQL的游标,以及循环读取游标的方法,涉及的语句如下:
declare yxjh cursor for select yxbm,yxmc,sum(jh) jhall from zzjh2019v a,sx b where a.sxbm=b.sxbm group by yxbm,yxmc order by yxbm;#游标定义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SQLSTATE '02000' SET done=1;#游标循环条件,注意此句一定要定义在游标之后,才起作用 open yxjh;#打开游标 fetch yxjh into pyxbm,pyxmc,pjhall;#将游标行内容赋值给变量。
2)执行动态SQL,由于MySQL into outfile 后接的文件名不能为变量,所以必须使用动态SQL的方法,涉及的语句如下:
prepare execsql from @sql;#从一个变量准备一个动态sql,注意execsql不用提前定义 execute execsql;#执行准备好的语句 DEALLOCATE PREPARE execsql;#销毁语句
综上就是使用MySQL数据库,并借用MySQL写文件的方式将数据从数据库内按照需求导出文件,为何不用navicat导出呢?因为无法达到要求,又是聚合、又是格式,所以只能自己编写过程通过SQL语句拼接字符串的方式来实现。没有太多的技术难度,主要是想法和调试难度。后续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以市县为单位创建HTML文件,各招生学校作为分割的过程。本案例是实际需求催生出来的做法,在遇到这样的需求前你是先想到SQL还是先想到开发工具呢?从实际效果看使用SQL这种方式更加灵活。这样的SQL实现的字符串拼接是不是有点极限呢?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