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12款怀旧风格的中文字体打包下载

12款怀旧风格的中文字体打包下载

国早期的书籍封面字形变化多端,时代氛围浓厚,对平面设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汉仪字库 给同学们打包了一组怀旧风格的中文字体,都是大师手笔,质量超赞,一直在求中文字体的同学,赶紧来收!

汉仪长美黑

1996/6/6

将黑体与宋体的优点结合而成的美术字。

汉仪综艺体

1996/6/6

美术体字,笔画较粗,横平竖直,软笔画带有装饰性,整款字在“方”与“圆”之间变化,不失规矩;字体活泼严谨、粗壮雄峻。

汉仪圆叠体

1999/3/23

美术字体,笔画粗壮,在设计时使有些笔画相叠,重叠处用白线勾勒清楚,在粗壮醒目之中见清晰雅致、饱满晶莹。

汉仪菱心体

2000/5/25

笔画粗壮,新颖独特,变化得宜,具有醒目、突出的视觉效果。

汉仪雁翎体

2000/5/25

书法与美术体相结合的字体。整体风格来源于隶书,个别笔画又有魏碑遗意。横打破隶书原有的平行规则,具有参差错落之美感。结体呈左宽右窄的透视效果,给人以新奇之感。折笔有刀切之棱角,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笔画粗细对比强烈,并强调撇捺等软笔画的变化,使整副字活泼而具有新意,醒目而富于情趣。

汉仪清韵体

2002/3/1

美术字体之一,其特点是:笔画粗细结合,掺入行书连笔效果,具有手写体结合的特点。横笔微微向上倾斜,富于韵律。整副字看来生动活泼,有艺术新意,别具特色,蕴含时代气息,从而达到耀眼夺目的效果。

汉仪海韵体

2002/3/20

字形美观、大方、简洁。横笔平直均衡,竖笔由细渐粗成弧形,软笔画柔和中不失挺拔;字形方正,稳中求变。整款字看起来使人能在娴静中体会到一种韵律。

汉仪海纹体

2010/7/16

海纹体将宋体字横细竖粗的特点夸张至极致。纤细相挽粗重衬托柔韧,粗重搭配纤细更显雄壮。强烈的对比尽显体势劲媚、骨力遒健的艺术风格。

汉仪方墨体

2010/9/8

结体方正,纤细留白勾勒出清晰轮廓,内部细节以弧线衔接,呈现外方内圆特点。厚重的笔画充盈整个字面,架构起坚不可摧的力量。方寸之间,墨尽其妙。

汉仪舒圆黑

2012/10/20

采用满格大字面设计,在总体风格上,它有别于“综艺体”的冰冷生硬感,柔美的曲线增加了汉字在方格中的动感,能给人以活泼向上,勇于进取的美感。舒圆黑笔画设计上方中寓圆,圆中有方,更在曲线的应用上加入了手写的味道。

汉仪力量黑

2013/5/8

使人在小小的字框内能感觉到大大的重量感和块面感,有坚实、庄严、稳定、充实的感觉。特意将字的每一笔画尽可能的充斥整个字框,笔画每一笔的拐弯处尽量设计的有棱角,有转折。且将字笔画之间的缝隙尽量缩小,使字钢劲有力又有透气感。

汉仪清庭体

2014/2/19

运用简洁的笔触,带来自然清新、恬静淡然、优雅平和的视觉效果,追求平淡中的自然感受。 此款字体取瘦长之势,整体给人以颀长清秀质感。结体采用重心上提之势,突出下部线条的流畅性。简单的直线条在其所描述的不同笔画上做长短不同处理,将所表达意义呈现。整幅字笔画简洁,留白均匀,整体效果自然和谐统一。

下载地址:http://www.zaotushi.com/archives/19145.html

/ 李少波、张泠泠


内容摘要:本文聚焦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汉字字体艺术创新发展,从面向传统、技术引领、商业驱动三个角度分析当下字体艺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梳理分析字体艺术的发展历史、典型产品、创新动能,系统阐释了汉字字体艺术的创新路径。文章认为汉字字体艺术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接纳吸收外力推动,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才能真正健康持续发展、发扬光大。

关键词:汉字字体 数字时代 创新发展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基石,是记录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汉字艺术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的产生和发展充满了创造性,形成了不同时期体例丰富的书法字体、装饰文字等多种汉字艺术形式。同时,汉字艺术又在大众传播领域开花结果,发展出种类繁多的印刷字体。印刷字体从唐代木刻雕版中开始发轫并一直延续到了清末。随着西方活字印刷技术的传入,中国近现代出版迅猛发展,由此也拉开了20世纪从热排铅印到冷排胶印字体时代的帷幕,但电脑的出现使数字化的字体取代了传统印刷字体,成为今天字体艺术发展的主要载体。回溯汉字艺术发展,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个历史阶段,何种技术作为支撑,汉字字体的艺术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机器取代了繁复的基础人工工作,技术瓶颈被打开,字体艺术创新的潜力被释放,不仅在形式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在数字经济的多维场域中寻找到平衡,将传统文化、技术手段、市场价值作为创新路径,推动字体艺术的多向发展。

一、面向传统的创新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原先以西方艺术潮流为主导的设计领域涌现出“新中式”“新古典”“东方美学”等一批与传统关联紧密的风格,并一度成为最有热度的时尚标签。这股浪潮影响到字体艺术,产生了不少基于传统的创新。其实,从历史经典中汲取养分一直以来就是字体艺术创新的重要路径,但这种路径主要对接经典书法,对于同样精彩的雕版字体艺术的研究与关注却寥寥无几。我国是印刷术发明国,在以传播为导向的实用印刷领域同样不乏对于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书法字体发展的雕版印刷字体延绵接续千余年,留下众多优秀的作品。从宋朝刻本字形圆润、手写痕迹突出的形式到清代刻本横平竖直、棱角坚挺的特征变化,无不体现出或庄重雅致或雄劲豪放的形式美。民间流传的“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就是对传统雕版书籍艺术价值的最好佐证,也是对书页中精美字体的价值认同。

近十年,复刻传统雕版字体成为字体设计领域最重要的一股潮流。雕版字体的创作,通过尽可能“写实”的方式将传统印刷版本中的字体进行提取、复刻及再设计,最终形成数字字库字体样式,例如:“清刻本悦宋”,源于清代“武英殿”铜活字本《四书章句集注》〔1〕。(图1)字体设计中继承了原帖字形修长、结构微微右倾的特点,秀雅却又干净有力的笔画形式,既保有了笔墨的意蕴,又彰显了刀刻的工艺之美;“宋刻本秀楷”复刻自宋代刻本《攻媿先生文集》,字形略为狭长,笔形忠实于雕版的手工痕迹,瘦劲挺拔、刚健有力,兼有书写与雕刻的双重美感〔2〕。这些雕版字体展现了传统汉字艺术在大众传播领域的风采,是对经典传统的传承与活化,也让深藏于博物馆中的雕版字体成为现代传播媒介,进入日常的社会生活中。

图1 杨艳 方正清刻本悦宋 字体设计 2010

汉字是四大古文字中唯一延续使用的一支,数千年的发展为今天的创作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但如果没有创新性的理念和探索,没有新的源泉被挖掘发现,汉字艺术就难有更大的进步。事实上,字体在高速发展了十余年之后已经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在市场的反推作用下,寻求新的方向就成为行业的共同追求,近年出现的“霸蛮体”就是一次新的探索。字体以湖南精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霸蛮”精神为核心理念,通过发掘地方文化内涵并基于文化资源的梳理建构与视觉转译来实现字体的艺术创新。将抽象的文化精神转译为具象的视觉符号,需要跨越视觉信息与文化信息之间不同属性的障碍,获得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表达的统一。以“霸蛮体”的设计为例,设计师深入解析“敢为人先”“勇猛坚毅”“苦干耐劳”等霸蛮精神,选取了毛泽东、曾国藩、欧阳询三位历史名人书法中的笔画特质植入字体。比如笔画“捺”的设计提取毛泽东书法捺画收笔处带有勾画的特征,横画的设计融入欧阳询《房彦谦碑》中区别于传统隶书的对称三角造型,短横则选用了曾国藩的书写形式,配合笔画粗细、间架结构、字形动态等视觉表现手段来完成视觉转译的过程。抽象的形式语言以及具体人物的书写植入,更加精准深入地表达了湖湘人文气质。(图2)地域文化字体的创作探索汉字字体设计与传统文化资源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字体设计单一的形式意味。通过地域传统文化的转译建立视觉通感与共鸣。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这种方法不仅对于汉字艺术的创新而言意义重大,对于地方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建设也是有效的助力。

图2 李少波 汉仪霸蛮体 字体设计 2020

二、技术引领的创新

几乎任何一次大的技术创新都会引发字体的进步,数字技术进入字体设计领域已有半个世纪,它的作用已经由技术辅助手段成了今天字体设计创新的核心驱动。2016年,由Adobe、微软、谷歌及苹果四方联合工作组开发的OpenType1.8可变字体正式发布,使得参数化字体设计和用户端字体实现无极差值变换应用,2017年,全球首款中文可变字体发布,不仅给汉字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也给字体设计师提供了软件编辑以及字形选择的便利性。(图3)随着行业对可变字体技术的深化应用,以字库为代表的平台至今已开发出百余款不同技术侧重的可变字体,广泛应用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实现了新技术赋能之下的产品实践创新,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字体艺术领域。

图3 方正三维可变字体

可变字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字号大小和笔画粗细进行无级调整,还能在字体的字形、字宽以及字体清晰度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变化,为用户、设计师在网页的使用上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及更精细的控制力。可变字体技术允许单个字体文件同时支持多个字体形态,除了能有效减少网页和移动终端的各类字体文件占用的内存空间,实现更加平滑的网页浏览,还极大地提高了字体在屏幕显示中的清晰度和可读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同时,可变字体带动了字体动态化数字展示方式的创新,使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个性化的字体艺术样式。在互联网、移动终端普及的当下,用户对于屏幕阅读体验的标准不断升级,可变字体的可塑性和交互性为其在屏幕应用场景中的艺术表达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近两年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进步,无疑是AI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字体艺术领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最早有很多技术难题,所以主要作用是解决汉字字数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具体就是通过识别少数基本字符笔画部件等外形特点,再将这些特征应用到更多的字形中,通过风格的迁移完成整套字库的设计制作。AI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完善,通过深度学习加生成模型的方式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相比传统汉字字体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在艺术质量上也高过传统方式。例如利用人工智能个性字体辅助生成技术,普通个人只要手写100个汉字,最快20分钟即可产生一套包含6763个汉字的完整个人字库,在字库的生成中,可以轻松纠正书写错误,甚至加入其他书体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比原作者的书写更加完美的结果〔3〕。

AI技术对于书法艺术的作用更是突出,比如以中国历代书法精品艺术为蓝本开发的中华精品字库工程中,工程师利用AI高效地完成了百余款标准字库,为经典书法的当代传播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速度和质量在原来的技术环境下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知道,一般的书法经典所包含的字数并不多,要想获得一套完整的字库就需要补字,设计师或者其他书法家都难以完成这项工作,而利用AI的学习生成代替人工摹写的创作方法,减少个人因素的影响,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原字样的风格特征,为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市场驱动的创新

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使得消费者市场不断细分,企业越来越重视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度信任关系。为了应对专业化的市场环境,定制字体成为众多企业提升品牌价值与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华为、小米、Vivo、京东、可口可乐、美团、淘宝等中外企业纷纷与字库合作开发了企业专用字库,应用在品牌系统以及汽车界面、移动终端、网络平台等产品终端。作为中文系统定制字体的先驱,小米公司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以阅读的舒适性为核心的国内首款中文系统移动终端定制字体“小米兰亭”。随着移动终端系统的不断升级,为了不断提升用户基于移动屏幕的阅读体验以及字体选择的个性化需求,小米公司联合方正、汉仪、蒙纳字库,针对系统定制字体创新迭代,在近十年间先后发布了小米兰亭Pro可变字体和涵盖二十余种书写系统、支持全球六百多种语言、字符数量超过10万的庞大字体家族MISans Global全球字体语言定制项目〔4〕,(图4)刷新了移动终端字体单一维度形式的限制,以立足全球的视野及定位构建系统多语言信息体系的统一性,为用户提供更加融通的使用体验。在定制字体不断升级的近十年,字库企业依据更加细分的市场及受众需求,布控了更加精准的市场渠道,同时,面对竞争性市场带来的压力与机遇,企业将字体设计纳入企业文化构建的范畴,借以建立更具独特性、创新性的品牌形象。消费方式及生产方式的变革成就了字体行业与市场发展、字库产品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双向奔赴。

图4 汉仪字库、蒙纳字库 MiSans Global 2022

定制字体不是企业的专属,面对更加多元的商业需求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字库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平台转变成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艺术创作平台,越来越多的个体书写者参与到字体定制活动中,成为字库字体的设计者。他们的加入丰富了创作的主体,字体创作逐渐从具有强烈专业属性的设计行为转变为具有大众化及商业性的设计活动。例如字库与明星合作开发的“徐静蕾体”“关晓彤体”“方唐体”就是个人定制字体的典型,(图5)这些字体借助文艺明星的少量字形书写生成完整的字库,充分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来产生市场影响。也许商业上的成功并不一定归功于字体本身的艺术性,但如果把汉字艺术的判断标准稍微降低一些,从一个更加平庸的审美视角来审视这些个人字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社会意义都是可观的。如果说这些文艺界明星的书写艺术仍然是精英艺术的范畴,那么大量无名设计师、业余的书法爱好者的参与就进一步拓开了这个平台的边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个人价值追求在网络时代变成现实,也让企业的市场利润追求在艺术的加持下增长,字体艺术也在市场的土壤中孕育出了更加个性化的多元标准。

图5 徐静蕾 方正静蕾体 字体设计 2007

字体艺术的创新始于汉字肇始之时,历经五千年的传承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艺术巅峰,熊秉明关于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论断,从另一角度也是对汉字艺术多重身份的重新厘定〔5〕,因此,我们今天探讨汉字字体艺术意味着超越传统的认知经验,意味着突破过往的价值标准,尤其在技术引领的数字时代,汉字字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个技术产物、一类商业产品,如果能够顺时之需、顺势而为,以一种更加开放灵活的实用法则充分接纳有利的外力来推进艺术发展,则能够继续在文化、技术、市场乃至更多元的环境中创新发展路径,进而推动当代汉字字体艺术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为202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美育视角下的汉字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22JD020)

注释:

〔1〕方正官网,方正清刻本悦宋,https://www.foundertype.com/index.php/FontInfo/index/id/199。

〔2〕方正官网,方正宋刻本秀楷,https://www.foundertype.com/index.php/FontInfo/index/id/198。

〔3〕网易新闻,“AI时代下机遇与危机并存,方正字库携汉字文化扬帆起航”,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I71L8RFB00019UD6.html。

〔4〕MiSans官网,https://hyperos.mi.com/font。

〔5〕熊秉明《文化核心的核心》,《雄狮美术》1995年第288期。

李少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张泠泠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4年第2期)


教学目标: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1046.html

1、初步掌握“礻”和“衤”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并能在书写过程中尝试应用。

3、临写“礼、社、初、被”4个范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教学重点:掌握两种偏旁的结构特点及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合体字的结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朗诵《中华汉字歌》(多媒体出示)

中华汉字歌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甲骨金文生动形象,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草书奔放凤舞龙翔。

可玩可赏可品可藏,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一、导入

1、出示:示的演化。

?

?

上面一横代表天,古人认为无所不能的神居住在天上;一竖代表垂直朝天的方向。用上短下长代表朝上的方向,代表天宇。本意是朝天祭拜,祈求天神。

示的意思多和祭祀礼仪有关。

礻:是“示”作偏旁的变形。“示”是“神”的本字。从“示”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2、示做偏旁如何写呢?板书:礻

二、读帖https://www.renjiaoshe.com/jiaocai/454.html

要想写好这个偏旁,我们先来看看字帖中如何写的。这也叫读帖。

1、出示:礻。观察它由几笔写成。

示字旁由点、横撇、竖、点四笔写成;衣字旁最后两笔是撇和点。

2、看结构:左窄右宽。

整体看呈窄长形,(画方框)由点末引下一条垂线,(画垂线)呈左伸右敛之势。

3、定位:每一笔的准确位置。(偏旁)

讲解时,出示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点要高起,与横分离;

横撇夹紧,撇尖对横;

点与竖齐,斜点聚集。

4、边读边书空,体会。

三、练习写礻

1、田字格中练习

2、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3、再次练习。

四、指导临写范字。

1、指导书写“礼、社”

(1)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间架结构,整体呈左窄右宽

提醒学生注意,偏旁写到汉字中,位置向左移动。

(2)教师示范书写“社”,学习穿插的写法

书写左右结构的合体字,要使结构紧凑,就要学会“穿插”。左让右进,左缺右补,让两部分融为一体。

2、学生描红“礼、社”字。

提示学生,描红不漏红。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写字姿势。

4、展示交流(投影出示)

生生互动评价,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指导书写“初”字。

1、出示:衤。比较和礻右斜点的位置。

“衤”衣字演化而来,与它组成的合体字也就与衣服有关。两者意义区别很大,可不能混用哦!

2、书写要点和礻一样,撇和点要写在一起。撇也要穿插。

3、自主练习初、被等字。

4、评议。

六、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