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功能强健高水准的web弹窗组件VueLayer。
vue-layer 一款备受web开发者青睐的layer.js弹窗组件的vue.js版本。拥有丰富友好的操作体验及文档,兼容主流浏览器。
安装
$ npm i vue-layer -S
引用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layer from 'vue-layer'
import 'vue-layer/lib/vue-layer.css';
Vue.prototype.$layer=layer(Vue);
参数说明
{
type: 0, //0(信息框,默认)1(页面层)2(iframe层)3(加载层)4(tips层)
title: '信息',
content: '',
area: 'auto',
offset: 'auto',
icon: -1,
btn: '确定',
time: 0,
shade: true,//是否显示遮罩
yes: '',
cancel: '',
tips: [0,{}],//支持上右下左四个方向,通过1-4进行方向设定,可以设定tips: [1, '#c00']
tipsMore: false,//是否允许多个tips
shadeClose: true,//点击遮罩是否关闭
}
插件使用
// options和yes可以省略, content 可以为html
layer.alert(content, [options, yes]);
layer.confirm(content, [options, yes, cancel]);
// 默认msg的关闭时间为1.5秒
layer.msg(content, [options, end]);
//follow对css选择器,用来定位目标
layer.tips(content, follow, options);
// data参数可认为是componentName的props,options参数直接写到json里即可,比如title
layer.iframe({
content: {
content: componentName, //传递的组件对象
parent: this,//当前的vue对象
data:{}//props
},
area:['800px','600px'],
title: 'title'
});
layer.open(options);
layer.close(id);
layer.closeAll(type);
提供各种丰富的演示示例
附上示例及仓库地址
# 预览地址
http://layer.zuoyanit.com/
#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zuoyanart/vue-layer
ok,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话可以去尝试下哈。同时欢迎留言一起交流讨论~~
在最近的一个项目中运用到了layer.js,忍不住想要赞美它,自从掌握了layer.js的各种情况下的使用以后,在看到弹窗的效果要做,再也不怕了。
它提供很多种调用,不过我们最常用的还是layer.open
//查看大图片
$('#img_p').click(function(){
layer.open({
type: 1,
title: false,
closeBtn: 1,
shade:0.8,
area: ['776px', '477px'], //宽高
content: $('#big_img').html(),
yes: function(index){
layer.close(index);
}
});
return false;
})
文档
http://layer.layui.com/
语儿歌,也称粤语童谣或广府童谣,流传于以粤语为方言的地区。它浅显生动、韵律平和、顺口而出,贴近生活,妇女与儿童是传唱的主体。粤语童谣是特定时代岁月的民间吟唱,凝结着广府人的乡土情结,成为孩子学语、识物、认字的桥梁。要将日渐式微的粤语童谣传唱下来,需靠社会的推广及教育传承。
5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曾应枫上线“文史广州”系列讲座直播,围绕粤语童谣的历史发展与教育传承,带领观众领略童谣的魅力。
5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曾应枫上线“文史广州”系列讲座直播。
时代吟唱:一首首爱国童谣
广府童谣何时开始流行?曾应枫介绍,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沈兼士发起的歌谣学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揭开了中国俗文学运动、民间文学运动和民俗学运动的序幕。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及广府地区,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用儿歌宣传抗击帝国主义。
“一声炮响,二(义律,英军头目)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广东洋行商人)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指八千斤重的大炮未能打响)九九打下(不久来打一下),十足输晒。”这是1841年鸦片战争时期在广州广为流传的民谣《三元里抗英》。
曾应枫讲解道,这首童谣属于时政歌,通过从123数序的数数、排列,反映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侵华,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情景,鲜明地体现了广州民众强烈的反侵略情感色彩。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媒体大量运用 “童谣”号召民众推翻封建帝制,当年的报刊《时事画报》《赏奇画报》《时谐画报》等都有刊登。广府童谣以此有了新的开端,并被广泛传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粤语童谣变成了一首首教育人们团结抗敌的爱国童谣。大众是童谣的原创者,在与苦难和外来侵略抗争的生活中,他们自编自吟自唱,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创作与传播。除了时政歌,更多的是贴近生活的童谣,如脍炙人口的《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塘,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摘子姜。子姜辣,买蒲达。蒲达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张刀。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只船。船沉底,浸死两个番鬼仔。一个浮头,一个沉底。一个摸茨菇,一个摸马蹄。问你好睇唔好睇,烧番串炮仗仔。”
这首童谣写的是过年时节,孩子们兴奋地在一起,挑挑拣拣岭南佳果的情景,从顺口而出的吟唱充分表现了广府特有的民间风物与风情。童谣运用了粤方言的9个声调,富于音乐性,靠词语的连响衔接,朗朗上口。
口耳相传:广府人的乡土情结
粤语童谣涉猎内容有社会、自然、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种类包括时政歌、生活歌、动物歌、植物歌、风俗歌、游戏歌等,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曾应枫表示,童谣是口头文学,参与的民众是创作者也是传播者,不同的人在传唱中容易加进自己的情感色彩,所以同一歌谣有多种版本很常见。“三元里歌谣便有不同的版本,光是三元里所在的白云区就有4种版本,其中一个传唱人还谱了曲。童谣《月光光》曾经伴随了一代一代广府人的成长,流行至今就有35个版本,分别来自广州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花都区等。”
此外,民间流传着的歌谣、顺口溜等,也能反映各行业的状况。如顺口溜:广绣广绣,广府名流。神功会景,官袍锦袖,荷包绣片,飘洋过埠。赊(花)佬绣工,养家活口,工精艺好,仲靠揽头。若无阔佬,衣食难求。
这里唱的“赊佬”,应写作“花佬”,就是男性绣工, “仲靠”,即粤语“还得靠”之意。揽头,即接揽绣品生意发给绣花工制作的牙人(在明清时外贸牙商都叫揽头)。
童谣的流传要靠民间的口耳相传,妇女与儿童是儿歌的创造者,也是传播者。在歌声中长大的孩子,为人父母后,又把这些耳熟能详童谣传给后代。这些童谣烙印着广府人家在乡间河涌、田野内屋及日常生活的痕迹,凝聚着广府人的乡土情结。
教育传承:广府儿歌现活力
曾应枫表示,粤语童谣像广府地区常见的村边大榕树,根须丰茂,主根深深扎进大地,造荫后人,其持久稳固的功能像水与空气弥漫在人们的周围。但生活在大树庇荫下的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对其不再重视。
“童谣传承方式是口耳相传,所以是脆弱的。要将日渐式微的广府儿歌传承下来,需要靠社会的推广及教育传承,让青少年从小认识民间文化,传承民间文化。”曾应枫说。
民间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广州民间歌谣》搜集的童谣就有1000多首。曾应枫说,近年来,广州市越来越多小学开始重视让学生认识广府文化中粤语童谣,学校从教育传承入手,让孩子们创作童谣。“广东省文明办连续举办了五届岭南童谣节,大家都为如何培育传承人,如何切实地保护好民族文化的文脉去研究、去实践。”
想了解更多关于本讲座的内容,点击下面的链接可完整观看。
https://m.mp.oeeee.com/live/7427_9789a6b25f9d9269.html?layer=2
为讲好广州故事,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联合广州图书馆举办“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系列活动,厚植城市人文情怀,让广大市民“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实习生 陈婉儿 通讯员 颜戴丽 郑爽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