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033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函

答复类别:A类

市工信局:

《关于加快实现市、区两级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的建议》(第0033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区高度重视市、区两级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的整合、共享应用,全面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1﹞14号)和《厦门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区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资源目录系统的特点_数据资源目录系统_目录资源数据系统包括

(一)夯实“智慧集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一是构建“一平台”。集美区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为目标,区级社会治理责任单位全数纳入体系,构建“一统揽”“一平台”“一中心”“一网格”“一揽子方案”“一套机制”“一支队伍”和“N+应用”的整体布局;坚持“一中心多用”,按照平急结合的一体化工作思路,构建完善日常全域覆盖、重大活动加强和突发应急响应三级指挥体系;全面整合区公共安全管理指挥中心、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分局反诈中心、110联动指挥中心、区网格化指挥中心、区12345平台指挥中心和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诉非联动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形成区级指挥中枢——集美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负责平台业务统一指挥调度。在全区数据汇聚、分析的基础上,建设基层党建、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文明创建、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应用,让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依托城市大脑数据中台。集美区作为厦门市市域治理“一网统管”的营商环境服务试点,构建产业一张图,重构企业精细化管理体制,打通政府和园区管理方的互动机制,摸清企业和务工人员底数,掌握产业大数据情况;以软件园三期为试点园区,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展开对园区主体的风险分析,及时发现产业配套不足、企业违法失信等乱象,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高校学生数据,提升对在校生的管理,对历年毕业生留厦、从业、产业需求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支撑人才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

(二)推进“一网通办”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为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尽量通过电子证照、电子签章、部门间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等方式,简化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决定、送达内部运行流程,提升全流程网办率,手机可办320项,自助机可办197项,免费邮寄事项数868项。二是加快推进“异地代收代办”服务模式。设置线下实体专窗及咨询台,及时跟进涉及集美区的17项省内通办高频事项。2022年全区“跨省通办”11 个事项、“省内通办”15 个事项均可在线下实体大厅办理。三是拓宽政务服务“自助办、就近办”。目前我区已布放23台厦门市“e政务”自助终端到各镇街、医院、银行等17个站点。实现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等20部门的197项服务事项“一站通办”。此外,布放102台集美区便民自助终端部署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以及部分党群活动中心等人流密集点,方便办事群众。

(三)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力度,赋能政策精准服务

一是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力度。以厦门市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为指导,梳理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并汇聚至厦门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并开展数据源的甄别、关联、标注等数据治理工作,形成完整有效的区级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并及时更新,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目前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上已经汇聚472条数据目录,后续将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力度。二是完善数据共享协同机制。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在共享市级人口、法人、空间等基础数据库及业务协同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将“下沉”的数据应用到平台各业务模块中。以网格化平台作为基层统一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各垂直业务系统,形成社区、街道、区政府直至市级的四级联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机制。三是推进政务数据应用。基于现有线上政策发布及兑现的区政策扶持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和“集美i企宝”,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政策兑现“公开透明、简便高效、严格规范”,提升政策精准服务质效。自2020年集美区政策扶持系统启用以来,已有34份政策文件,通过系统实现线上申报,涉及217个扶持事项,16家业务主管单位,审核金额约6.77亿元。其中2022年线上共11份文件,75个扶持政策,6家业务主管单位,审批金额1.47亿元。我区组织区相关部门梳理拟上线“免申即享”政策29项。截至目前已上线推出“免申即享”政策24项,发放各类奖补资金7882万元,惠及企业1243家。

资源目录系统的特点_数据资源目录系统_目录资源数据系统包括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我区将持续推进数据汇聚和数据共享,并加强与市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共同推动数据跨部门、跨层级的整合、共享应用。

感谢贵单位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李勇岩

联 系 人:曾婧怡

手机停机后仍被收费 学生起诉上海移动获全额退款

【CNMO科技消息】近日,一起关于“手机停机后仍被收取套餐费”的维权案件在上海引起广泛关注。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林同学及其维权小组成员因不满上海移动松江营业厅在手机停机期间继续收取套餐费用的行为,将对方诉至松江区人民法院。经过庭前调解,上海移动松江营业厅最终同意全额退还相关费用,并给予一定补偿。这一事件不仅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树立了典范,也引发了社会对电信运营商服务规范性的讨论。

套餐停机后扣费吗_停机了套餐还会生效吗_中国移动停机保号算套餐费吗

事情发生在2023年10月29日晚,林同学在校外不慎遭遇扒窃,遗失了一部手机。次日清晨7点,他立即通过同学的手机联系移动客服,申请了手机卡的停机保号服务,并按要求提交了必要资料,成功办理了停机手续。然而,在停机保号服务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林同学在使用“中国移动”手机应用程序查询账单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在停机期间竟然被扣除了3.8元的套餐费用。

停机了套餐还会生效吗_中国移动停机保号算套餐费吗_套餐停机后扣费吗

根据相关规定,当用户的手机处于停机状态时,电信运营商原则上不应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因为此时并未提供实质性的通信服务。意识到自身权益受损后,林同学及其维权小组成员在今年7月23日正式向松江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上海移动松江营业厅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法院受理此案,并初步定于2024年10月29日开庭审理。

然而,在案件即将开庭之际,上海移动主动与法院沟通,表示愿意就此事进行庭前调解。最终,在2024年10月12日的调解过程中,上海移动松江营业厅同意向林同学退还全部被扣款项,并承担其因维权产生的交通费用。此外,上海移动还承诺将授权外部法律顾问对公司内部的格式条款进行审查,以确保今后的服务更加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移动停机保号算套餐费吗_套餐停机后扣费吗_停机了套餐还会生效吗

对于林同学及其维权小组而言,此次诉讼的核心争议在于合同严守原则的应用。他们认为,在上海移动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完整的电信服务的情况下,不应收取停机期间的月度套餐费用预付款。根据最初的电信服务合同及后来签订的停机保号协议,双方均已明确约定,只有当用户实际接受了服务,相应的费用才会从预存金额中扣除。因此,上海移动在停机期间未提供任何服务的前提下收取费用的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

停机了套餐还会生效吗_套餐停机后扣费吗_中国移动停机保号算套餐费吗

尽管上海移动在其服务条款中设有“合约期内停机,按约定的最低承诺消费值继续收取”的规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条款,此类格式化的免责条款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此次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为林同学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也为广大消费者在面对类似不公平条款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它也提醒电信运营商应更加重视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