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想3个月后,公司要搬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小武和很多同事就离职了。
但渐渐地,大家就不怎么爱在群里说话了。一个月后,微信群便沉寂在几千行的列表里,只有偶尔的英语打卡和外卖分享。
小武年前孤身一人来到杭州,找了份新工作。刚开始还很担心,怕自己融入不到新同事的圈子里。没想到同事们都很友好,平时下班还一起吐槽领导,一起组队吃鸡。周末也经常约着去爬山,去周边游,感觉比多年的朋友关系还要好。没成想3个月后,公司要搬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小武和很多同事就离职了。从那以后,之前玩得很好的同事再也没有联系过小武,小武也从没去找过他们。
我参加各种聚餐、打球和唱K,希望能结交新的朋友。刚开始很开心,觉得周围每个人都对你很热情,但最后发现这种热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真热情。
刚开始很开心,觉得周围每个人都对你很热情,但最后发现这种热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真热情。
“我参加各种聚餐、打球和唱K,希望能结交新的朋友。刚开始很开心,觉得周围每个人都对你很热情,但最后发现这种热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真热情。”江皓有些无奈,“你以为聚会上与你聊天是希望和你成为朋友,实际上只是因为陌生的你暂时引起了他们的好奇,也只能给他们有限的信息。聚会结束,关系也戛然而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经营一段亲密关系意味着越来越高的经济及时间成本。微信朋友圈里的自我营销、交友App中的速食感情、陌生人聚会的不走心式狂欢……密集化的社会将每个人的生活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带来了众多人际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更为随意的亲密关系观念。
现代生活方式意味着对社交关系的压缩,《尴尬》一书的作者、纽约心理学家泰·田代认为:“社交的好处是它能提醒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让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成为群体的一员、获得群体的支持。”而“气球式”社交似乎并不是一个长久的方式。
因为一件气球作品只能“存活”最多两天的时间,“我现在每周日都会在社交软件上更新一件新作品,
就能创作出一只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小动物,
可谁知松本说,“我们家一件现成品也没有”。
因为一件气球作品只能“存活”最多两天的时间,
“我现在每周日都会在社交软件上更新一件新作品,
或许,与其拥有“气球式”的快速社交关系,不如放慢关系膨胀的速度,长久而美好的联系,好过“一戳就破”。
“大概我这个学经济的只看重对个体的效用,所以我认为工作中的这种交往都是出于个体利益造成的。工作中和新同事搞好关系,有助于职场合作,而一旦脱离了这种利益网,比如实习结束、同事辞职,就不想再维持这段关系了,因为这毫无意义。”
由作家木心的歌词改编的歌曲《从前慢》里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人们愿意花数周等一封跨越山水的信,只为着和远方的朋友分享生活、心意相通。当今社会联系更为便捷,却难以有缓慢而深入的交往。浅表式的交流,已经将现代人的交际内容彻底改变。
研究幸福感的科研人员发现,最具幸福感的人的共同之处,在于始终保持着积极长久且具有支持性的社会交往。或许,与其拥有“气球式”的快速社交关系,不如放慢关系膨胀的速度,长久而美好的联系,好过“一戳就破”。
现代人的社交关系很简单,你我相识在一场活动,两人都是独自前往,没有伙伴有点尴尬,活动上迅速加了好友聊得投机,见面没多久就一口一个“宝宝”“亲爱的”,告别后便再无联系。
95后姑娘刘彬上周末刚参加了一场校友群的狼人杀“轰趴”,和旁边一个陌生女孩倾盖如故,玩游戏的间隙里聊兴趣聊学习聊感情,临走前还依依不舍地相互加了微信。可等回到宿舍,那个不久前还相互叫“宝贝”的微信名便从未点开,两人如同平行线再无交集。
这关系,颇像气球,容易吹起,也容易泄气,戳一下就破裂,美丽却不可长久。但刘彬和徐嘉灵对此不以为意,对于她们而言,这类事喜闻乐见,与每天吃饭睡觉没有什么差别,破了的那份关系,似乎一点也不可惜。
这种情形,在当下的年轻人社交中颇为常见。现代人的社交关系很简单,你我相识在一场活动,两人都是独自前往,没有伙伴有点尴尬,活动上迅速加了好友聊得投机,见面没多久就一口一个“宝宝”“亲爱的”,告别后便再无联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气球式”社交,迅速熟络又迅速冷淡,交流时不用太走心,不需花心思对这段关系进行维护,一不小心关系破裂也没关系,毕竟若太过认真——你就输了。
“我参加各种聚餐、打球和唱K,希望能结交新的朋友。刚开始很开心,觉得周围每个人都对你很热情,但最后发现这种热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真热情。”江皓有些无奈,“你以为聚会上与你聊天是希望和你成为朋友,实际上只是因为陌生的你暂时引起了他们的好奇,也只能给他们有限的信息。聚会结束,关系也戛然而止。”
-------------Get写手温馨提示-------------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673682084839555592
来源:「气球式社交:我们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链接:http://edu.sina.com.cn/l/2019-03-29/doc-ihsxncvh6436301.shtml
来源:「年轻人“气球式”社交:关系易胀易缩 也一戳就破-社交-0...」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579013959699923470
来源:「一个理工宅男,放弃社交,每天在家撸气球,花样百出」
链接:http://politics.gmw.cn/2019-03/29/content_32694292.htm
来源:「“气球式”社交:我们的关系易胀易缩,也一戳就破 」
链接:http://www.kaixian.tv/gd/2019/0329/361256.html
来源:「“气球式”社交:我们的关系易胀易缩,也一戳就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外油管一档《生活中的无厘头》经常做一些奇奇怪怪又让人意想不到的实验,最近,节目组又想出了一个无厘头的idea:用液氮灌气球会发生什么?
气球会不会被冻住并且裂开,把液体氮泄得到处都是呢?
视频中,实验者首先把气球充了点起,然后将其链接到液氮瓶口,倒入液氮...
随后,气球慢慢胀大,而且自己动了起来,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终终于“嘭”的一声炸裂了。
气球爆炸之后,地上洒得地上到处都是液体氮珠,还不断在地上扭动,气球则被彻底撕裂,还会自动卷曲。
大家感受一下:
http://v.163.com/paike/VBF9APT3C/VBMQ7TV08.html
源:科学大院
气球作为儿童玩具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旅游景点附近贩卖气球玩具随处可见。
玩具气球(图片来源:veer图库)
稍微进阶版的就是利用气球能飞上天的原理载物。看过迪士尼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的观众都对这个画面印象深刻,主人公老爷爷用一大堆玩具气球绑住自己的房子,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飞屋环游记》场景(图片来源:https://www.bizhizu.cn/pic/3365.html)
这样的飞天耗费气球有点多,实现起来比较麻烦。实际上用一个不太大的热气球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每当听到这句歌词,都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土耳其“浪漫”一下,感受乘坐热气球飞行的魅力。
“浪漫的土耳其”的热气球(图片来源:veer图库)
以上我们介绍的都是普通人对气球的玩法。那科学家玩起气球来又是什么样的呢?
科学家们怎么玩气球?
科学家常玩的一种气球叫做系留气球。相比于娱乐,系留气球更注重科学作用,在科学考察,环境监测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系留气球,顾名思义,就是指气球的下端有一根缆绳栓系着。乍一看,这不就是放风筝嘛。特别是最近出现的大型风筝还真有向充气型发展的趋势,不过它们不是像气球一样填充氦气或者氢气,而是填充空气。
大型充气风筝
有同学可能会问,我们平时玩的玩具气球也有一根绳子拴着,那它们属于系留气球吗?其实,当我们用手牵着气球的绳子的时候,可以勉强称其为系留气球;一旦我们松开了手,气球飞向天空,那就成了自由气球。
当我们牵着玩具气球的绳子时它是系留气球
(图片来源:giphy)
当我们放开玩具气球的绳子时它就是自由气球
造型不一样,作用大不同
当然,这只是为了解释名字方便。科学家玩的系留气球,它下面系着的缆绳不仅仅起到拽着气球的作用,其实它是一根很有技术含量的缆绳。这根缆绳除了含有承受拉力的纤维,还有电缆和光纤,分别起到供电和通信的作用。为了达到气球升空的要求,在满足受力、输电和光纤通信需求的前提下,还要做到重量尽可能轻。
这根缆绳学名叫做光电复合缆。有了它,系留气球上的设备就可以通过系缆输送电,实现地面电源供电,这样设备就几乎不受能源的限制,可以发挥它最大的优势:长时间定点定高驻空。
光电复合缆结构(形式跟上图这个类似,但是上图是地面用的光电复合缆,不需要考虑减重)
这个气球升到了7003米 世界纪录!
2019年5月9日起,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系留气球在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开展了多次高空观测。6月1日早上5点40分,系留气球上升到海拔6761米,顺利完成了第7次高空观测。这次系留气球高空观测任务,平均升空海拔近6800米,其中在5月23日凌晨6点01分,“极目一号“创造了同类系留气球高空科学观测的世界纪录,上升到7003米。
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学家姚檀栋这样介绍此次高空观测创造的世界纪录:“‘极目一号’系留气球能够上到7千米,去测大气中的水汽稳定同位素,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在青藏高原的观测则有着更特殊的意义。”
“这个地区是西风和季风相互作用的地区,而纳木错地区又是西风和季风相互作用的一个转换地区。之前我们对于整个亚洲水塔(“亚洲水塔”指的是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世界第三极,有众多的高山山脉,分布着除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冰川群,滋润了数量众多的河流和湖泊。)的水汽来源,对季风和西风起多大作用,都不是很清楚。通过将系留气球至少上升到7千米观测出的大气中水汽稳定同位素值,我们发现这种水汽的输送是从东南方向来的。这实际上超出传统上我们对印度季风输送高度的认识,在科学上肯定是新的发现。”
系留气球在纳木错地区进行科考
系留气球最适合用于高原高空气象观测
系留气球给青藏科考带来的技术突破是显而易见的。
之前,在高原地区的垂直剖面气象观测一直是一个难题。科考队员冒着严重高原反应的风险,使用牦牛将科研仪器驮到高原不同的高度进行观测,这种方法受山地地形所限,所获取的数据无论是时间和空间上都比较分散。
而且使用“肩扛牛驼”的方法,即使将仪器设备带到较高海拔地点,仍然无法消除地表影响,以至于无法获得相关海拔高度水汽同位素和黑炭等大气成分的真实含量和变化,地面非接触测量设备的测量误差远远超出了相关组分的变化幅度。据说,牦牛到了海拔6500米,再往高处就“打死也不走了”!
牦牛表示:这个锅我不背……(图片来源:veer图库)
同是高空观察 系留气球行 直升机为啥不行?
系留气球本次主要用于垂直剖面气象观测,即在同一地点不同高度分别驻留一段时间,采集气象参数,分析气象参数在该点不同高度的变化趋势。
对于这类任务,理论上我们也可以使用直升机进行观测。但是目前可以使用的高原型直升机表现最好的是军用直18,最大极限升限为9000m。但如果要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必须搭载超过100公斤的科学仪器,而且要长时间定点悬停采集数据,这对直升机来说要求就太高了。
直18(AC313军用版)
直升机飞行高度有限和它特殊的飞行方式有关,主要依靠桨叶在发动机的工作带动下旋转向下压缩空气而获得升力。当产生的升力大于直升机总重时,直升机就可以成功起飞。而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此时直升机桨叶向下压缩空气时的效率将会下降,直升机飞行性能自然也明显下降。
不使用直升机进行科考观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直升机的工作方式对周围气流产生了较大的扰动,这样就会干扰到气象数据的采集。而使用系留气球观测,本身没有发动机之类的动力,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特别适合高空垂直剖面气象参数观测的任务。
系留气球和船一样会“停泊”
系留气球是依靠浮力升空的,载重要求越高,升空高度越高,系留气球的体积就越大。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有一个疑问:这么大个气球会不会被风吹跑?
答案是当然不会!
除了主系缆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外,系留气球系统的地面锚泊设施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大型船舶的船锚(图片来源:veer图库)
锚泊这个词是从船舶专业的锚泊一词发展过来的。系留气球锚泊设施的主要作用也和船舶上的锚泊设施类似,虽然形式上有所区别,但是两者作用一致,都是起稳定固定作用的。
前者是为了固定气球球体不被风吹跑,后者是为了稳定固定船体;前者的系缆长度可以通过主绞盘收放,后者锚链的长度可以根据水深需要收放调节。
系留气球有两个状态,系留状态和锚泊状态。
系留状态可以看作是它的工作状态,气球只被主系缆拽着,停留在需要的高度,这个时候气球上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系留状态的系留气球
而锚泊状态可以视为待机状态,气球收回到锚泊平台上,由头部的鼻锥和两侧系索三点共同约束,这时气球处于一个抗风能力更好的状态,此时气球上的科学仪器会关机,仅留有球体压力控制的设备正常工作。
系留气球处于锚泊状态(头部鼻锥和两侧系索,共三点约束)
而且锚泊设施上有一个回转平台,可以由球体带动自由转动,使流线型气球的头部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这样气球所受的风阻相对最小。
回转(图片来源: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浮空器研发中心 屈维摄影)
所以,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操作人员就会将系留气球置于锚泊状态以保证球体的安全。
本次纳木错试验,是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系留气球第6次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科考作业,未来,我国将完成系统的“极目”观测,实现对第三极生态、环境、资源、灾害等过程的大范围、多尺度、系统化、常态化监测,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数据。
下一步,科考队将利用系留气球继续到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进行观测,并有望挑战更高的升空高度。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