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JavaScript 正则表达式

则表达式(英语:Regular Expression,在代码中常简写为regex、regexp或RE)使用单个字符串来描述、匹配一系列符合某个句法规则的字符串搜索模式。

搜索模式可用于文本搜索和文本替换。


什么是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是由一个字符序列形成的搜索模式。

当你在文本中搜索数据时,你可以用搜索模式来描述你要查询的内容。

正则表达式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字符,或一个更复杂的模式。

正则表达式可用于所有文本搜索和文本替换的操作。

语法

/正则表达式主体/修饰符(可选)

其中修饰符是可选的。

实例:

var patt = /runoob/i

实例解析:

/runoob/i 是一个正则表达式。

runoob 是一个正则表达式主体 (用于检索)。

i 是一个修饰符 (搜索不区分大小写)。


使用字符串方法

在 JavaScript 中,正则表达式通常用于两个字符串方法 : search() 和 replace()。

search() 方法 用于检索字符串中指定的子字符串,或检索与正则表达式相匹配的子字符串,并返回子串的起始位置。

replace() 方法 用于在字符串中用一些字符替换另一些字符,或替换一个与正则表达式匹配的子串。


search() 方法使用正则表达式

实例

使用正则表达式搜索 "Runoob" 字符串,且不区分大小写:

varstr = "Visit Runoob!"; varn = str.search(/Runoob/i);

输出结果为:

6


search() 方法使用字符串

search 方法可使用字符串作为参数。字符串参数会转换为正则表达式:

实例

检索字符串中 "Runoob" 的子串:

varstr = "Visit Runoob!"; varn = str.search("Runoob");


replace() 方法使用正则表达式

实例

使用正则表达式且不区分大小写将字符串中的 Microsoft 替换为 Runoob :

varst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innerHTML; vartxt = str.replace(/microsoft/i,"Runoob");

结果输出为:

Visit Runoob!

replace() 方法使用字符串

replace() 方法将接收字符串作为参数:

varst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innerHTML; vartxt = str.replace("Microsoft","Runoob");


正则表达式修饰符

修饰符 可以在全局搜索中不区分大小写:

正则表达式参数可用在以上方法中 (替代字符串参数)。

正则表达式使得搜索功能更加强大(如实例中不区分大小写)。

修饰符描述
i执行对大小写不敏感的匹配。
g执行全局匹配(查找所有匹配而非在找到第一个匹配后停止)。
m执行多行匹配。

正则表达式模式

方括号用于查找某个范围内的字符:

表达式描述
[abc]查找方括号之间的任何字符。
[0-9]查找任何从 0 至 9 的数字。
(x|y)查找任何以 | 分隔的选项。

元字符是拥有特殊含义的字符:

元字符描述
\d查找数字。
\s查找空白字符。
\b匹配单词边界。
\uxxxx查找以十六进制数 xxxx 规定的 Unicode 字符。

量词:

量词描述
n+匹配任何包含至少一个 n 的字符串。
n*匹配任何包含零个或多个 n 的字符串。
n?匹配任何包含零个或一个 n 的字符串。

使用 RegExp 对象

在 JavaScript 中,RegExp 对象是一个预定义了属性和方法的正则表达式对象。


使用 test()

test() 方法是一个正则表达式方法。

test() 方法用于检测一个字符串是否匹配某个模式,如果字符串中含有匹配的文本,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以下实例用于搜索字符串中的字符 "e":

实例

var patt = /e/;

patt.test("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字符串中含有 "e",所以该实例输出为:

true

你可以不用设置正则表达式的变量,以上两行代码可以合并为一行:

/e/.test("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使用 exec()

e

oading动画在页面过度等经常会用到,我在工作中就写过很多有趣的loading加载动画,在这里,我就分享一个波浪效果的loading动画写法(在写动画前,可以先画个草稿或动画流程图,充分思考动画执行的过程,再编写代码事半功倍哦)。

一、首先看下效果图:

css3编写的loading动画

二、html代码很简单,就是一个外层div,加上几个运动的span(动画效果的只有span,外层div仅仅是为了方便span居中):

<div class="loading">
 <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
</div>

三、css代码我们一步一步分析:

1、让loading居中显示,同时让它变成flex容器,这样span就能设置宽高。

.loading{display: flex; width: 100px; height: 5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50%; left: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px,-25px);}

2、分析下这10个span的动画过程:我们把动画从开始到结束分成100份,0%的时候高度几乎没有,位置靠左,高度由小变大,大概15%的时候,突然变很高,颜色很深,并且右移很多,然后依次变矮,变浅,左移,以此类推。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写起来就有方向了。

2、根据动画效果和刚才的分析,10个span平分loading的宽度,高度我们就写和loading一样的高度,然后利用scaleY将它缩小,初始深点的背景色,在动画结束时,我们将颜色设置的很浅(颜色过渡建议同色系深浅变化或者相邻色系变化,比较自然好看,不建议颜色过渡特别大)。同时设置translateX也向左平移10像素(数值可以自己调整)。设置animation的动画时间为1.5秒,动画播放次数为无限次,动画效果为先慢后快再慢。重点:10个span的动画是以此执行,这里我们利用css3的var变量(文章末尾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下这个css3 var以及css3计算calc)来动态编写动画延时:

.loading span {
 width: 10px;
 height: 50px;
 background-color: #308dec;
 transform: scaleY(0.01) translateX(-10px);
 animation: load-ani 1.5s infinite ease-in-out;
 animation-delay: calc(var(--n) * 0.05s);
}

3、分别设置十个span的延时时间(后面分析var的时候再来讨论为什么这么写)

.loading span:nth-child(1) { --n: 1; }
.loading span:nth-child(2) { --n: 2; }
.loading span:nth-child(3) { --n: 3; }
.loading span:nth-child(4) { --n: 4; }
.loading span:nth-child(5) { --n: 5; }
.loading span:nth-child(6) { --n: 6; }
.loading span:nth-child(7) { --n: 7; }
.loading span:nth-child(8) { --n: 8; }
.loading span:nth-child(9) { --n: 9; }
.loading span:nth-child(10) { --n: 10; }

4、最后来写animate动画,有了前面详细的分析,这里就没什么好解释的了,高度从0.01倍过渡到1.2倍再过渡到初始的0.01倍,1.2倍是从15%开始的,所以才有了上面的“突然”的效果。至此loading动画就写完了。

@keyframes load-ani {
 0%, 100% {
 transform: scaleY(0.01) translateX(-10px);
 }
 15% {
 transform: scaleY(1.2) translateX(20px);
 }
 90%, 100% {
 background-color: #aed4fb;
 }
}

我们重点来分析下span动画依次执行的原理,先来说下css3 的 var 变量,先看下面的代码:

div{
	--green: #4CAF50;
	background-color: var(--green);
}

设置div的背景色为#4CAF50。这里的--green就是一个变量,变量名是green,值是“#4CAF50”,“--”是css3规定的变量的前缀,而var()里面放的是变量名,表示使用这个变量的值,当然,还有一些用法,如默认值等,这个关注IT学堂,我们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专门介绍css3 var的用法。

calc比var要出名,用过的人一定很多,它能进行css的一些计算,如加减乘除,需要注意的是,操作符左右要有空格,否则不起作用,如:

calc(10px + 10px) //20px
calc(10px+10px) //错误

理解了var和calc,就很简单了:calc(var(--n) * 0.05s) 其实就是拿变量n*0.05s,而n则在第三步对每个span都进行了设置,随着n的不断变大,延时时间也就依次变长。

好了,今天的教程就到这里了,不知道您有收获没。有疑问和建议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关注IT学堂,每天都有干货哦!

HTML 页面中显示 XML 数据

在下面的实例中,我们打开一个 XML 文件("cd_catalog.xml"),然后遍历每个 CD 元素,并显示HTML 表格中的 ARTIST 元素和 TITLE 元素的值:

实例

<html>

<body>

<script>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code for IE7+, Firefox, Chrome, Opera, Safari

xmlhttp=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 code for IE6, IE5

xmlhttp=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xmlhttp.open("GET","cd_catalog.xml",false);

xmlhttp.send();

xmlDoc=xmlhttp.responseXML;

document.write("<table border='1'>");

var x=xmlDoc.getElementsByTagName("CD");

for (i=0;i<x.length;i++)

{

document.write("<tr><td>");

document.write(x[i].getElementsByTagName("ARTIST")[0].childNodes[0].nodeValue);

document.write("</td><td>");

document.write(x[i].getElementsByTagName("TITLE")[0].childNodes[0].nodeValue);

document.write("</td></tr>");

}

document.write("</table>");

</script>

</body>

</html>

如您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在下面与我留言或是与我探讨QQ群308855039,我们一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