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CSS简史:从1.0到3.0,最终又将走向哪里?

/面包理想

一转眼已经2018年,前端行业也风风雨雨地走过了10多年,网页布局也从最原始的文档变成了精彩纷呈的交互。当我看到第四代CSS布局技术的时候,在惊叹互联网发展如此突飞猛进的同时,不禁会有一个疑问:CSS经历1.0到3.0的版本变迁,最终又将走向哪里?

今天我们就回顾一下CSS简史和四次布局技术的跃迁。

1.CSS简史

为什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CSS简史呢?

1.了解过去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毕竟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2.相比预测未来,通过了解CSS发展演变趋势,能够科学合理地评判CSS的发展,指导我们学习CSS的核心技术,让我们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学对知识,学好知识。

那是1989年的第一场雪,比1988年来的更早一些,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以超人的智慧和消耗了前额无数浓密的头发为代价发明了World Wide Web,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互联网相关的工作,也就没有了这个专栏教程,请允许我代表广大前端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先一睹大神的风采。

对互联网之父,我只想对他说一句话,有一款洗发水增发效果挺好的,我一直用,你要不要试试?

互联网诞生了以后,最初的网页仅仅是纯文本,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意识到web的原始版本根本就没有提供一种装饰网页的方法。这就好比一个婴儿不会穿着衣服出生一样,孩子大了,总不能裸奔吧?这个时候两个大神提供了解决方案Pei Yaun Wei和Andreesen。

Pei Yaun Wei说,这个好办,我们可以给孩子穿上纸尿裤。

Pei-Yuan Wei在1991年创建图形浏览器 ViolaWWW ,他整合了自己提出的样式语言到自己开发的浏览器中,还期望自己的样式语法最终能成为web关于样式的官方标准。虽然这个目标并未达到,但是他提出的样式语法确实为其它的一些样式语法提供了一些灵感。

Andreesen说,那玩意得换多麻烦,我给孩子画一身衣服吧,当然你懂的,最后Pei Yaun Wei的方案被采用了,但是我们还是看看Andreessen画出来的情况有多乱。

与此同时,Andreessen 在他开发的网景浏览器中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他并没有创建一种分离式的标记语言,而是采取拓展HTML标签的方法来包含非标准化的HTML标签已达到装饰网页的目的。不幸的是,没过多久,网页就失去了所有的语义化并看起来像下面这样混乱:

<MULTICOL COLS="3" GUTTER="25">
 <P><FONT SIZE="4" COLOR="RED">This would be some font broken up into columns</FONT></P></MULTICOL>

最终被大家采纳的语言是由Hakon Wium 在 1994年 10月提出的样式语法。它被称为样式层叠表,简称CSS,但是直到1996年的时候,CSS才演变成我们熟悉的样子。

html { margin-left: 2cm; font-family: "Times", serif;
}h1 { font-size: 24px;
}

然后在1998年5月W3C发表了CSS2,紧接着一个让我们深恶痛觉的浏览器诞生了!对没错,就是你深恶痛绝的那个万能的IE6,2001年微软发布了IE6,不过搞笑的是,IE6最初的出现确实很大程度推动了CSS发展。那时候的网页已经变成跟现在很接近了。

按照常理你肯定会想,后面我就知道了,你不用说了,然后就是CSS3.0了。好吧,如果是我,我也这样想,但是国际友人的脑回路可能跟我们不一样,事实上,CSS3早于1999年已经开始制订,直到2011年6月7日,CSS 3 Color Module终于发布为W3C Recommendation。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件事:

1.w3c这个组织活的真够长,甚至比很多读者年龄都大。

2.不是CSS正式版发布了你才放心使用,如果等到那个时候使用,你的项目可能未曾绽放就枯萎了。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了,CSS3正式版什么时候发布啊?另外CSS4.0什么时候发布?

好吧,我只能告诉你随缘吧……而且没有CSS4.0了,也不会有CSS5.0了。

来我们再看看国际友人的脑回路:

简单地说,就是从CSS3开始,CSS规范就被拆成众多模块(module)单独进行升级,或者将新需求作为一个新模块来立项并进行标准化。因此今后不会再有CSS4、CSS5这种所谓大版本号的变更,有的只是CSS某个模块级别的跃迁。

按照CSS工作组的说法,CSS历史上并没有版本的概念,有的只是“级别”(level)的概念。比如,CSS3其实是CSS Level 3,CSS2是CSS Level 2,而CSS Level 1当然就是CSS1。每个级别都以上一个级别为基础。

大家可能说这个命名好乱啊,这事儿我只想跟你说,你就把CSS工作组当成你女朋友就好了,她开心就好,她说的都是对的,她说啥就是啥……

至于我们,会用就好了。

CSS出现的好处就是让结构和表现分离,可以更灵活的修饰网页,学习也很简单。这里我更想说说它的不足。

1.CSS只有一个全局的命名空间,所以是无法避免出现选择器冲突的。

2.模块化做的不够好,所以造成嵌套和覆盖混乱,容易产生一大堆乱糟糟的样式。

所以现在CSS也在向“模块化、JS化发展”

不过客观地说,CSS的出现确实是互联网里程碑式的进步。

CSS其实就做了两件事:

1.如何布局

2.元素怎么表现

说直白一点就是两件事,一个房子是盖成两室一厅还是三室两厅,另一件事是精装修。

这里大家就会看到如果一个房子180平米隔成1个10平米的主卧170平米的厕所,你再怎么精装修也不会是一个宜居的房间。所以布局在CSS中是极其重要的。与CSS发展简史类似,CSS布局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迭代,才成为当前的样子。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CSS布局简史。

2.CSS布局简史

初代table布局

在1997年的时候,David Siegel 改变了web,他自己研究出了一项网页布局技术,利用html中的table元素和gif图片缝合在一起,创造了表格布局技术,之后他就犹如一头猛兽泛滥起来。

优点:布局容易、快捷、兼容性好

缺点:改动不便,需要重新调整,工作量大

由于互联网网站越来越复杂,内容和业务更新频繁,所以table布局是完全不能胜任的,以至于table布局的发明人都说:

“我把炸酱和面倒在了一起,并且没法分开它。”

不过这个真不是我杜撰出来的,原文:

David Siegel:“有人说我毁掉了Web,我回答他们,的确如此。我毁掉了Web是因为我把巧克力和花生酱混合在一起却再也不能把它们分开。我犯下了把结构跟表现混合在一起的错误。”

然后第二代布局技术登场了,

CSS+div布局

CSS+div布局总结起来有三大优点,

1.省时,学习容易,写代码也很容易,很快,效率高

2.省事,如果业务逻辑变了,改起来特别方便快捷

3.省钱,代码量少,省带宽,适合seo

基于这三年不难看出CSS+div布局人畜无害,人见人爱,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被广泛地使用成为目前主流的布局技术了。当然了他也有缺点:

1.需要考虑平台兼容性,对制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

2.在移动端布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未知宽高float内部元素居中、垂直水平布局、响应式布局等方面略显繁琐。

基于此,第三代布局技术应运而生。

Flex布局

优点:

1.CSS3的布局方式,可以在不使用其他框架的情况下,简便、完整、响应式地实现各种页面布局 2.移动端布局简直太友好

缺点:

兼容性较差,IE浏览器版本在9.0以上,基本要10.0 对于其他浏览器,要求兼容性写法

Flex布局日渐成为移动端主流布局技术,但是它是单一维度的布局,这个我会在专栏后面讲到,有时候也会捉襟见肘,所以目前出现了第四代的布局技术:

grid布局

因为目前大部分浏览器并不支持这种技术,但是它代表了网络发展,这里大家保持关注就好,这里我重点说下它为什么可以称为第四代网络布局技术。首先一个观点大家先记住:

它并不会取代第三代的布局技术,而是颠覆和突破。就好像Flex远比div+CSS布局更方便,但是div+CSS依然有用武之地。

我们说下它的突破之处:

1.flex对标的是float,本质上还是一维布局,这就跟别人开着夏利,你开奔驰都是地面上跑没啥本质区别一样。但是grid升维了,grid是飞机,在地面马路这条线一维之上让人能够思考高度这个维度,以前是汽车一维交通工具(你只能在水平方向一个方向开),飞机是二维(能俯冲了(横向、纵向同时)),所以grid可以说是拓宽了CSS布局的维度。不排除将来会有三维布局的出现。到时候CSS不仅仅能控制横向布局,纵向布局,还可以深度布局(这个要依赖于三维展示的出现,如VR,AR三维立体的展示设备出现)。

2.grid布局里面采用了“可视化布局(template部分,所见即所得)”,这个是颠覆了传统的,写一句代码刷一下浏览器这样的开发方式,不排除以后会出现代码即效果的开发模式。比如你在一个设备上画一个区域,然后画轮播图。

这种方式类似于vc++控件方式,但是更智能,也更友好。谁说不可能呢?大家不要忘了grid布局的来源是早就废弃的table布局。说到这里我多说一句搞笑的微软,frontpage没火,dreamwaver火了,最早提出“canvas”概念的 VML没火,最后html5的canvas火了,连CSS3网格布局也是由微软创建的一个模块 ,最后火起来居然没人认识它。心疼微软一秒钟。

说到这里大家对CSS简史和布局也有所了解了,我们总结下,通过本文你应该学到:

(1)CSS的发展历史。

(2)熟知布局的发展历史,以便对未来布局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客观的判断,来选择是否学习。

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已经对CSS相关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真正的进入技术的学习,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了呢?

SS课堂笔记

1、CSS的概念

层叠样式表(英文全称:Cascading Style Sheets) *层叠:多个样式可以作用在同一个html的元素上,同时生效

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或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子集)等文件样式的计算机语言。

  • 样式定义如何显示 HTML 元素
  • 样式通常存储在样式表
  • 把样式添加到 HTML 4.0 中,是为了解决内容与表现分离的问题
  • 外部样式表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 外部样式表通常存储在 CSS 文件
  • 多个样式定义可层叠为一个

CSS很像化妆,通过不同的CSS将同样的HTML内容打造为不同的呈现结果。

所以,前端程序员相互表白的时候可以说:you are the CSS to my HTML.

这是不是CSS是对HTML进行美化和布局作用的最好总结?

2、CSS的优势

  1. 功能强大
  2. 将内容展示和样式控制分离
  • 降低耦合度。解耦
  • 让分工协作更容易
  • 提高开发效率

3、CSS的使用:CSS与html结合使用

根据定义CSS的位置不同,分为行内样式、内部样式和外部样式

3.1 行内样式

也称为内联样式

直接在标签中编写样式,通过使用标签内部的style属性;

一般在测试的时候使用居多:
语法:
<html标签 style="样式1:值1;样式2:值2;....样式N:值N;">hello my css</html标签>
案例:
<div style="color: red;">hello my css</div>

弊端:只能对当前的标签生效,没有做到内容和样式相分离,耦合度太高。

3.2 内部样式

定义在head标签内,通过style标签,该标签内容就是CSS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内部样式</title>
        <style>
            div{
                color: red;
            }
        </style>
    </head>
    <body>
        <div>hello my css</div>
    </body>
</html>

3.3 外部样式

1、提前定义css资源文件

2、在head标签内,定义link标签引入外部样式文件。

lina.css文件,放在与html页面同级的css文件夹中:
div {
    color: red;
}

html页面中的引入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外部样式</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lina.css" />
    </head>
    <body>
        <div>hello my css</div>
    </body>
</html>

作用域的范围:外部样式表>内部样式表>行内样式表

优先级:外部样式表<内部样式表<行内样式表;

同样的样式作用在同一个标签身上:就近原则;不同样式作用在同一个标签身上:叠加生效。

4、CSS语法

基本格式:由两个主要的部分构成:选择器,以及一条或多条声明:

选择器 {
        属性1:值1;
        属性2:值2;
        ...
}
选择器:筛选具有相似特征的元素
属性和属性值之间用冒号分割,不同的属性之间用分号隔开。

例如:

5、CSS注释

注释是用来解释你的代码,并且可以随意编辑它,浏览器会忽略它。

CSS注释以 /* 开始, 以 */ 结束

/*这是CSS的注释*/
div {
    color: red;  /*文字颜色是红色*/
}

6、基本选择器:筛选具有相似特征的元素

6.1 id选择器

选择具有相同id属性值的元素,建议html页面中的id值唯一

id 选择器可以为标有特定 id 的 HTML 元素指定特定的样式。

HTML元素以id属性来设置id选择器,CSS 中 id 选择器以 "#" 来定义。

PS: ID属性不要以数字开头,数字开头的ID在 Mozilla/Firefox 浏览器中不起作用。

虽然多个元素可以使用同一个id选择器控制样式,但是不推荐。如果需要同样的样式对多个标签生效,使用class选择器。

6.2 class选择器

选择具有相同的class属性值的元素。

class 选择器用于描述一组元素的样式,class 选择器有别于id选择器,class可以在多个元素中使用。

class 选择器在HTML中以class属性表示, 在 CSS 中,类选择器以一个点"."号显示:

PS:类名的第一个字符不能使用数字!它无法在 Mozilla 或 Firefox 中起作用。

6.3 元素选择器/标签选择器

选择具有相同标签名称的元素。

定义选择器语法:标签名称{};PS:标签名称必须是html提供好的标签。

使用标签选择器:自动使用在所有的同名的标签上

7 优先级

7.1 选择器的优先级

ID选择器 > 类选择器 > 标签选择器

当多个选择器作用在同一个标签上的时候,如果属性冲突,看优先级;如果不冲突,样式叠加生效。

7.2 样式表的优先级

行内样式 > 内部样式 >外部样式

同样,三个样式表中都有内容作用在同一个html标签的时候,如果属性冲突,看优先级;如果不冲突,样式叠加生效。

8 CSS常用样式

8.1 color :字体颜色

跟颜色相关的取值分3种:

1、颜色的单词 red blue...

2、rgb(红,绿,蓝)三色的取值范围是0-255 rgb(255,0,0)

rgba(红,绿,蓝,透明度),透明度取值:0-1 0 全透明 1-不透明 0.5 半透明rgba(255,0,0,0.4)

3、#值1值2值3 :值的范式是00-FF 十六进制数字组成的 例如:#FF0000

8.2 width height:宽高

PS:只有块状元素可以设置宽高,行级元素设置不生效。

取值方式有2种:

1:数值 绝对数字 单位是像素PX

2:百分比:占据父元素的比例

8.3 背景样式

8.4 文本样式

8.5 列表样式

8.6 边框样式

10 HTML&CSS调试利器

以谷歌浏览器为例说明。

快捷键F12或者工具条中的开发者工具调出以下内容。

在elements中可以看到当前页面的所有标签,在styles中可以看到html元素对应的样式。


11 盒子模型

11.1 概念

所有HTML元素可以看作盒子,在CSS中,"box model"这一术语是用来设计和布局时使用。

CSS盒模型本质上是一个盒子,封装周围的HTML元素,它包括:边距,边框,填充,和实际内容。

盒模型允许我们在其它元素和周围元素边框之间的空间放置元素。

盒子模型说明图:

  • Margin(外边距) - 清除边框外的区域,外边距是透明的。
  • Border(边框) - 围绕在内边距和内容外的边框。
  • Padding(内边距) - 清除内容周围的区域,内边距是透明的。
  • Content(内容) - 盒子的内容,显示文本和图像。


11.2 盒子的宽度和高度

元素的实际宽度和高度:

当我们计算一个元素实际在页面占有的总宽度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总元素宽度=宽度+左填充+右填充+左边框+右边框+左边距+右边距

元素的总高度最终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总元素的高度=高度+顶部填充+底部填充+上边框+下边框+上边距+下边距

11.3 如果想要设置的宽度直接就是元素的实际宽度,通过box-sizing属性

12 补充常用样式

12.1 float 浮动

12.1.1 什么是浮动

CSS 的 Float(浮动),会使元素向左或向右移动,其周围的元素也会重新排列。

Float(浮动),往往是用于图像,但它在布局时一样非常有用。

12.1.2 元素怎样浮动

元素的水平方向浮动,意味着元素只能左右移动而不能上下移动。

一个浮动元素会尽量向左或向右移动,直到它的外边缘碰到包含框或另一个浮动框的边框为止。

浮动元素之后的元素将围绕它。

浮动元素之前的元素将不会受到影响。

12.1.3 彼此相邻的浮动元素

如果你把几个浮动的元素放到一起,如果有空间的话,它们将彼此相邻。

12.1.4 clear--清除浮动

元素浮动之后,周围的元素会重新排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用 clear 属性。

clear 属性指定元素两侧不能出现浮动元素。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浮动</title>
        <style>
            div{
                width: 400px;
                height: 200px;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
    </head>
    <body>
        <!--没有浮动属性的元素都属于常规文档流: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依次显示
            浮动的元素都脱离了常规文档流;
            为了好理解:大家可以认为浮动元素属于一层,非浮动元素属于一层
            如果想要非浮动元素不受浮动元素的影响,需要使用clear属性
        -->
        <div style="background: rgba(255,0,0,0.5); float: left;">
            div1-左浮动,脱离常规文档流,紧贴父元素或者上一个同方向浮动
        </div>
        <div style="background: lawngreen; width: 600px; height: 350px; ">
            div2-未浮动,常规文档流,
            <br/>PS:此时div1在div2的上方显示,因为div1和div2是不同文档流中的元素,显示互不影响
            如果不想让div2被浮动元素影响,需要添加clear属性。
            添加clear: left;之后div2就会忽略div1浮动的影响,在div1层后面显示,不会重叠了,大家可以自己试验一下
        </div>
        <div style="background: lightblue; float: right; width: 1800px;">
            div3-右浮动,脱离常规文档流,紧贴父元素或者上一个同方向浮动
        </div>
        <div style="background: lightcoral; width: 600px; height: 350px; ">
            div4-未浮动,常规文档流,
            <br/>PS:此时div3在div4的上方显示,因为div3和div4是不同文档流中的元素,显示互不影响
            如果不想让div4被浮动元素影响,需要添加clear属性。
            添加clear: right;之后div4就会忽略div3浮动的影响,在div3层后面显示,不会重叠了,大家可以自己试验一下
            
            clear属性有三个取值:left、right、both;分别是取出左浮动、有浮动和所有浮动元素的影响
        </div>
        <div style="background: lavender;">
            div5-未浮动,常规文档流,
        </div>
    </body>
</html>

12.2 overflow

控制内容溢出元素框时显示的方式。

overflow属性有以下值:

描述

visible

默认值。内容不会被修剪,会呈现在元素框之外。

hidden

内容会被修剪,并且其余内容是不可见的。

scroll

内容会被修剪,但是浏览器会显示滚动条以便查看其余的内容。

auto

如果内容被修剪,则浏览器会显示滚动条以便查看其余的内容。

inherit

规定应该从父元素继承 overflow 属性的值。

注意:overflow 属性只工作于指定高度的块元素上。

注意: 在 OS X Lion ( Mac 系统) 系统上,滚动条默认是隐藏的,使用的时候才会显示 (设置 "overflow:scroll" 也是一样的)。

12.3 Display(显示) 与 Visibility(可见性)

12.3.1 两者的区别

display属性设置一个元素应如何显示,visibility属性指定一个元素应可见还是隐藏。

隐藏一个元素可以通过把display属性设置为"none",或把visibility属性设置为"hidden"。但是请注意,这两种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visibility:hidden可以隐藏某个元素,但隐藏的元素仍需占用与未隐藏之前一样的空间。也就是说,该元素虽然被隐藏了,但仍然会影响布局。

display:none可以隐藏某个元素,且隐藏的元素不会占用任何空间。也就是说,该元素不但被隐藏了,而且该元素原本占用的空间也会从页面布局中消失。

12.3.2 display 改变元素的类型

CSS样式有以下三个:

  • display:block -- 显示为块级元素
  • display:inline -- 显示为内联元素
  • display:inline-block -- 显示为内联块元素,表现为同行显示并可修改宽高内外边距等属性

13 复合选择器

由两个或多个基础选择器,通过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

可以更准确更精细的选择目标元素标签。

13.1 全局选择器

语法:* {} 一般去掉标签的一些默认效果的时候使用,或者整站通用效果时使用。但是不推荐,一般将 * 替换为常用标签的名称,并用逗号分隔,其实就是使用并集选择器。

13.2 并集选择器

并集选择器(CSS选择器分组)是各个选择器通过,连接而成的,通常用于集体声明。

语法:选择器1,选择器2,......选择器N{}

意思是多个选择器都是通用的样式。任何形式的选择器(包括标签选择器、class类选择器id选择器等),都可以作为并集选择器的一部分。

13.3 交集选择器

条件:交集选择器由两个选择器构成,找到的标签必须满足:既有标签一的特点,也有标签二的特点。

语法:h3.class{ color:red; }

其中第一个为标签选择器,第二个为class选择器,两个选择器之间不能有空格,例如div.list。

交集选择器是并且的意思。 即...又...的意思

例如:   table.bg   选择的是: 类名为 .bg  的 表格标签,但用的相对来说比较少。

13.4 后代选择器

概念:后代选择器又称为包含选择器。

作用:用来选择元素或元素组的子孙后代。

其写法就是把外层标签写在前面,内层标签写在后面,中间用空格分隔,先写父亲爷爷,在写儿子孙子。

  格式:父级 子级{属性:属性值;属性:属性值;}

语法:.class h3{color:red;font-size:16px;}

当标签发生嵌套时,内层标签就成为外层标签的后代。

子孙后代都可以这么选择。 或者说,它能选择任何包含在内 的标签。

13.5 子元素选择器

作用:子元素选择器只能选择作为某元素子元素(亲儿子)的元素。

其写法就是把父级标签写在前面,子级标签写在后面,中间跟一个 > 进行连接。

语法:.class>h3{color:red;font-size:14px;}

 比如:  .demo > h3 {color: red;}   说明  h3 一定是demo 亲儿子。  demo 元素包含着h3。

13.6 实现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复合选择器</title>
		<style>
			/*全局选择器:
			 	一般去掉标签的一些默认效果的时候使用,或者整站通用效果时使用。但是不推荐,
			 */
			*{
				color: #333;/*定义全局文字颜色,统一色彩基调*/
			}
			/*并集选择器:通常用于集体声明
			 	替换全局选择器;
			 */
			div,p,dldt,dd{
				/*去掉浏览器的默认样式*/
				margin: 0;
				padding: 0;
				color: #333;/*定义全局文字颜色,统一色彩基调*/
			}
			/*交集选择器*/
			li.myli{
				color: red;
			}
			/*后代选择器*/
			ul li{
				font-size: 28px;
			}
			.myUL li{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myUL li a{
				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
			}
			/*子元素选择器*/
			.demo>h3{
				color: red;
			}			
		</style>
		
	</head>
	<body>
		<ul>
			<li>li11111111111</li>
			<li class="myli">li22222222222</li>
			<li>li33333333333</li>
			<li>li44444444444<a href="">点击我试试</a></li>
			<li class="myUL">
				<ul>
					<li>li11111111111</li>
					<li class="myli">li22222222222</li>
					<li>li33333333333</li>
					<li>li44444444444
						<a href="">点击我试试</a>
					</li>
				</ul>
			</li>
		</ul>
		<ol>
			<li>li11111111111</li>
			<li>li22222222222</li>
			<li>li33333333333</li>
			<li>li44444444444</li>
		</ol>
		<div class="demo">
			div1
			<h3>静夜思</h3>	
			<ul>
				<li><h3>静夜思----li</h3></li>
			</ul>
		</div>
		
	</body>
</html>

13.6 伪类选择器

伪类选择器:和类选择器相区别类选择器是一个点 比如 .demo {} 而我们的伪类 用 2个点 就是 冒号 比如 :link{} 。

作用: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比如给链接添加特殊效果, 比如可以选择 第1个,第n个元素。

因为伪类选择器很多,比如链接伪类,结构伪类等等。我们这里先给大家讲解链接伪类选择器。

  • a:link /* 未访问的链接 */
  • a:visited /* 已访问的链接 */
  • a:hover /* 鼠标移动到链接上 */
  • a:active /* 选定的链接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伪类选择器</title>
		<style>			
			/*伪类选择器*/			
			a:link{
				color: red;/*默认颜色是红色*/	
			}
			a:visited{
				color: blue;/*访问过的页面是蓝色*/	
			}
			a:hover{
				color: green;/*鼠标悬浮是绿色*/	
				font-size: 28px;
			}
			a:active{
				color: gold;/*按下鼠标不放手是金色*/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tyle>
		
	</head>
	<body>
		<a href="03-常用样式.html" target="_blank">常用样式</a>
		<a href="04-盒子模型1.html" target="_blank">盒子模型</a>
		<a href="05-综合练习.html" target="_blank">综合练习</a>
	</body>
</html>

注意**

  • 写的时候,他们的顺序尽量不要颠倒 按照 lvha(四类的首字母) 的顺序。否则可能引起错误。
  • 因为叫链接伪类,所以都是利用交集选择器 a:link a:hover
  • 因为a链接浏览器具有默认样式,所以我们实际工作中都需要给链接单独指定样式。
  • 实际开发中,我们很少写全四个状态,一般我们写法如下:
a {   /* a是标签选择器  所有的链接 */
       font-weight: 700;
       font-size: 16px;
       color: gray;
}
a:hover {   /* :hover 是链接伪类选择器 鼠标经过 */
       color: red; /*  鼠标经过的时候,由原来的 灰色 变成了红色 */
}

13.7 复合选择器比对

选择器

作用

特征

使用情况

隔开符号及用法

后代选择器

用来选择元素后代

是选择所有的子孙后代

较多

符号是空格 p .one

子代选择器

选择 最近一级元素

只选亲儿子

较少

符号是> .nav>p

交集选择器

选择两个标签交集的部分

既是 又是

较少

没有符号 p.one

并集选择器

选择某些相同样式的选择器

可以用于集体声明

较多

符号是逗号 .nav, .header

链接伪类选择器

给链接更改状态


较多

重点记住 a{} 和 a:hover 实际开发的写法

一篇文章说了HTML,现在再来说一说CSS,所谓CSS是指层叠样式表 (Cascading Style Sheets),通过引入样式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搭配视频观看效果更佳~~

Web前端开发零基础入门HTML/CSS/JavaScript

https://www.ixigua.com/6907467670300393988


什么是CSS?

Cascading Style Sheet

层叠样式表语言(不是编程语言,属于样式表语言,没有变量、数据类型、控制语句...)

CSS其实是专门用来修饰HTML的,让HTML更好看。

CSS是HTML的化妆品。

CSS是为HTML服务的,所以HTML还是主体,CSS是依附在HTML上的,

所以进行CSS的开发,我们还是需要新建html/htm文件。

在HTML中怎么嵌入CSS样式呢?

第一种方式:内联定义

第二种方式:定义内部样式块对象

第三种方式:链入外部样式表文件(这种方式最常用!)

关于选择器的优先级:

  • 标签选择器优先级最低。
  • 其次是类选择器。
  • 最高优先级是id选择器。

CSS设置背景(background)

  • 背景颜色 background-color
  • 背景图片 background-image
  • 背景重复 background-repeat:repeat-x/repeat-y
  • 背景位置 background-position:bottom/left/top/right/center
  • 背景关联 background-attachment:fixed/scroll

综合写法:

.tagName{background:#ffffff url(“aa.jpg”) no-repeat right left;}

CSS设置文本格式

通过文本属性,您可以改变文本的颜色、字符间距,对齐文本,装饰文本,对文本进行缩进,等等。

文本缩进 :Text-indent:2em

文本对齐方式:Text-align:left/right/center/ justify

文本修饰:Text-decoration:underline/line-through/overline/none

字符间距:Word-spacing:px/em 英文单词之间的间隔;

Letter-spacing:px/em汉字和英文字母之间的间隔;

文本转换:Text-transform:uppercase/lowercase/ capitalize

行与行间距:Line-height:px/%

垂直对齐图像: vertical-align:text-top/text-bottom

文本阴影:text-shadow:水平偏移,垂直偏移 颜色

字体

字体类型:font-family:”sans-serif”;

字体样式:font-style:normal ;

字体大小:font-size:20px/3.75em/100%;默认大小为16px,字体为宋体

字体加粗:font-weight:normal;

字体的转变:font-variant:normal/smallcaps;

CSS链接

链接的四种状态

a:link {color:#FF0000;}     /* 未被访问的链接 */
a:visited {color:#00FF00;}  /* 已被访问的链接 */
a:hover {color:#FF00FF;}    /* 鼠标指针移动到链接上 */
a:active {color:#0000FF;}   /* 正在被点击的链接 */

【注意】当为链接的不同状态设置样式时,请按照以下次序规则:

a:hover 必须位于 a:link 和 a:visited 之后

a:active 必须位于 a:hover 之后

去掉a链接默认的下划线

text-decoration:{none/underline}

a:link {text-decoration:none;}
a:visited {text-decoration:none;}
a:hover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a:activ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创建链接块

display:block;

列表样式

在一个无序列表中,列表项的标志 (marker) 是出现在各列表项旁边的圆点。在有序列表中,标志可能是字母、数字或另外某种计数体系中的一个符号。

要修改用于列表项的标志类型,可以使用属性 list-style-type:

ul {list-style-type : square;}

上面的声明把无序列表中的列表项标志设置为方块。

列表项图像

你可能想对各标志使用一个图像,这可以利用 list-style-image 属性做到:

ul li {list-style-image : url(xxx.gif);}

列表标志位置

ul{
  list-style-position:inside;
  }

CSS表格

表格边框

table,th,td{border:1px solid red;}

折叠边框

border-collapse:collapse;

  • 表格的宽度和高度

width,height

  • 表格的文字水平对齐

text-align:center/right/left;

  • 表格的文字垂直对齐

vertical-align:bottom;

  • 表格的内边距

padding

  • 表格的背景颜色

background

盒子模型

margin: 包括margin-top, margin-right, margin-bottom, margin-left, 控制块级元素之间的距离, 它们是透明不可见的。

根据上, 右, 下, 左的顺时针规则, 简写为

margin: 40px 40px 40px 40px;

为便于记忆, 请参考下图:

当上下, 左右margin值分别一致, 可简写为:

margin: 40px 40px;

前一个40px代表上下margin值, 后一个40px代表左右margin值.

当上下左右margin值均一致, 可简写为:

margin: 40px;

padding: 包括padding-top, padding-right,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控制块级元素内部, content与border之间的距离

【注意】当你想让两个元素的content在垂直方向(vertically)分隔时, 既可以选择padding-top/bottom, 也可以选择margin-top/bottom, 在此建议你尽量使用padding-top/bottom来达到你的目的, 这是因为css中存在Collapsing margins(折叠的margins)的现象.

边框

  • 边框样式:border-style:none/dotted/dashed/solid/double/groove/ridge/inset/outset/hidden
  • 边框宽度:border-width
  • 边框颜色:border-color

综合写法:

border:1px solid red;

轮廓(outline)

可以按顺序设置如下属性:

  • outline-color
  • outline-style
  • outline-width

CSS所有尺寸

  • 宽度

width/min-width/max-width

  • 高度

height/min-height/max-height

  • 行高

line-height

display显示类型

隐藏元素—–display:none或者visibility:hiddden

display通常可以设置为none、inline、block

visibility通常可以设置为hidden、visible

二者的区别在于display会将元素隐藏掉,并且位置不再被占据,而visibility则是占据原来的位置。

CSS块级元素和内联元素—-display:block/inline/inline-block;

CSS定位(position)

position 属性值的含义:

static

元素框正常生成。块级元素生成一个矩形框,作为文档流的一部分,行内元素则会创建一个或多个行框,置于其父元素中。

relative

元素框偏移某个距离。元素仍保持其未定位前的形状,它原本所占的空间仍保留。

absolute

元素框从文档流完全删除,并相对于其包含块定位。包含块可能是文档中的另一个元素或者是初始包含块。元素原先在正常文档流中所占的空间会关闭,就好像元素原来不存在一样。元素定位后生成一个块级框,而不论原来它在正常流中生成何种类型的框。

fixed

元素框的表现类似于将 position 设置为 absolute,不过其包含块是视窗本身。

CSS浮动

设置浮动:float:left/right;

清除浮动:clear:both/left/right/null;

浮动的两个影响因素:1、文档流 2、显示类型

元素内容溢出

  • 溢出滚动条

overflow:scroll(不管是否溢出都会有滚动条)、auto(自动添加)

  • 溢出隐藏

overflow:hidden;

CSS的相关特性

1、继承性

它不仅允许样式应用于某个特定的html标签元素,而且还可引用于其后代;

2、CSS层叠

当有相同权重的样式存在时,会根据这些CSS样式的前后顺序来决定,处于最后面的CSS样式会被应用,后面的CSS样式会覆盖前面的样式。

总而言之:内联样式表(标签内部)>嵌入样式表(当前文件中)>外部样式表(外部引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