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土澳“虫洞求雨”技术:一次五万,不下雨不收钱?

近,“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已经成了互联网上的热梗。

不过,大家上网的时候,也要多多开阔见识,不要只守着“量子力学”不放。

就在澳大利亚,还有一种“虫洞求雨”法,了解一下?(手动狗头

大家都了解,澳大利亚是一个农业、畜牧业大国。

那么对这些农民牧民来说,降雨量就是左右收成的一项重要条件。

别看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但实际上,澳大利亚其实是全球第二干旱的大陆,超过80%的土地的年平均降雨量少于600毫米。

在这种情况下,“虫洞求雨”法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这个虫洞求雨并不是一个最近才出现的东西。

早在20年前,它的创始人,澳大利亚的发明家David Miles,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构想,并且付诸实践了。

而且他的求雨方式,跟我们普遍印象中的求雨可是完全不同。

事实上,与其说Miles是在求雨,不如说是在“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天气的干预”。

至于这个干预的方式,他也在自己的官网Miles Research上做了简单的解答: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和气象学家Edward Lorenz意识到,

动态系统(例如大气或者大气模型)中的微小差异,可能会触发大量的、出人意料的结果。

这个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蝴蝶效应。

如今,超级计算机每秒能进行数十万亿次的计算,人们也可以建立最先进的大气数值模型,来提高观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但即使如此,整个“气象科学”仍然还是被动的,人们只能观测,却无法影响天气的变化。

而Aquiess(Miles Research的前身)拥有一项“天气调节”的技术,可以实现一种物理接触,从而更改整个大气运行的规律。

蝴蝶效应里还有另一个观点:“如果蝴蝶振翅可以产生龙卷风,那么它就同样可以防止一场龙卷风的出现。”

Aquiess 找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通过使用先进的气象模型方法来了解未来的天气事件,然后使用“纠缠机制”打开开关,从而影响天气。】

看起来特别复杂么?

没关系,给大家解释一下他是怎么做的就好了:

当Miles想要干预最近几天的天气时,他会先通过天气预测来挑一个天气比较好的日子(比如60天之后),然后再利用虫洞原理,把两个时空折叠到一起,用60天后的天气,来代替当前的天气。

简单来说,

明天是明天,但明天的天气,其实是Miles用虫洞折叠时空之后,从60天之后交换回来的天气

不知道这样解释大家懂了没有?

Miles说,利用这项技术,他不但能实现虫洞求雨,还能通过虫洞来影响极端恶劣天气,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但他也就言尽于此了,Miles表示,他不能再透露更多的技术信息,也不能把这项技术申请专利。

因为现如今,全世界都在觊觎他的技术,如果他的技术一旦曝光,就会被全世界窃取,然后被当做武器,用来引发战争。

这种技术能骗得了人么?

别说,还真能。

真的有澳大利亚的农民相信了Miles的说辞,并且亲眼见证了Miles的“成功”。

这怎么可能成功呢????

成功的关键在于,Miles所说的改变天气,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日子

按照他的说法,这项技术不能准确地控制时间,所以这个“当前的天气”,指的其实是未来1-10天。

换句话说,在Miles“作法”之后,未来十天里只要有一天下雨了,那就算他求来的……

Miles对自己的评价是,他在做上帝的工作。

那么“上帝”过得怎么样呢?

根据Miles公司的账户显示,在2017-18年度,他亏损了7万美元,现在整个公司现金不到1300美元,债务却有78万美元之多。

而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也不止一次地指出,这个所谓的虫洞求雨其实就是骗钱,希望农民不要被骗,不要跟Miles做生意。

怎么说呢,这个“求雨上帝”,怕是被澳大利亚政府针对了……

不过,既然这个ACCC已经不止一次地提醒澳大利亚民众不要相信Miles的技术,那为啥他还能好好端端地在网上安利他的求雨技术呢?

这就涉及到Miles的“商业智慧”了:

这项涉及到蝴蝶效应和虫洞理论的,被全世界觊觎的技术,要价多少呢?

5万澳元一次,先试后买,效果不够不收任何费用……

什么意思呢?

在每次农民找他求雨的时候,Miles都会跟农民签一份协议:

“如果到6月底(某截止日期),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则农民需要向Miles支付50000澳元的报酬;

如果仅降雨50毫米,则农民只需要支付25000澳元的报酬即可。

如果没下,就不用给钱了。”

妥妥的商业鬼才。

降雨成功了,农民没法告;

降雨失败,农民没给钱,没完成交易,还是没法告。

……

这套路……好像有点眼熟啊???

ref:

https://www.news.com.au/finance/business/other-industries/we-dont-want-to-con-anyone-inventor-charging-50000-for-rain-denies-preying-on-farmers/news-story/4a253e71686cf66c41b8bab257921cd8

http://www.milesresearch.co/page/page15.html

--------------------------------------

蓝蓝徐的大壳:哈哈哈老哥商业+法律鬼才了 而且澳大利亚农民确实深受这两年干旱所害 非常严重的旱灾 所以这位老哥这套才能有市场需求 毕竟中国有句话叫 死马当活马医 不过我国还有一句话 死马它不能再活 活马它早晚得死

狐九叶:hhhhh这个感觉在骗憨憨

马丘比丘的幽灵:区块炸鸡

一大群驯鹿逛商场:无本买卖

丶有趣的人:这特么稳赚不亏的买卖啊!有本事求雨失败倒给5万?

情绪不经常泛滥了:我会奇点吹风

…………………………

事儿君有品,

专为大家准备英国的各种值得推荐的好产品~

英国皇室御用品牌

150年香水屋调香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可以订阅噢!

摘要 51RGB官方微信原码下载:微信回复《rain》

大家都知道下雨特效实现的难度,很多人也想要,今天在这里介绍

入门

如果我们想制作一个基于现实世界的效果,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剖析一下它看起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制作出的效果才能显得真实。如果你去找一些水滴落在窗户上的图片来看(当然,你肯定已经在生活中观察过他们了),你会发现由于折射,雨滴似乎会把它后面的图像上下颠倒。

同时你还会看到相互之间距离很近的雨滴会合并成一个——而且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尺寸,它就会向下滑落,并且留下一道小小的痕迹。

为了模拟这种行为,我们必须绘制大量的雨滴,在每一帧上都更新它们的折射效果,并且要在一个合适的帧率下做这些事情,为此我们需要极好的性能———所以,为了能够使用显卡的硬件加速,我们将使用 WebGL。

WebGL

WebGL 是一个绘制 2D 和 3D 图形的 JavaScript 接口,并且允许使用 GPU 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它基于 OpenGL ES,着色器由一门叫做 GLSL 的语言写成,而不是 JS。

总之,如果你仅仅做过网页开发,那么它看起来是很难使用的——这不仅仅是一门新的语言,而且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一旦你掌握了一些核心的概念,它就会变得容易不少。

颜色变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我们使用了类似 法线贴图 的技术来实现折射效果。我们将利用雨滴的颜色来获取我们透过雨滴看到的贴图的坐标。这是没有遮罩时它的样子:

在这张图片中,我们将通过绿色通道的数据来获取 X 坐标,通过红色通道的数据来获取 Y 坐标。

现在我们可以写我们的着色器了,并且可以同时使用贴图数据和雨滴的位置来翻转并扭曲雨滴后方的贴图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仅给出一些基本的使用示例,更多深入的解析请参阅 WebGl Fundamentals 。

之后你可以尽情玩弄这些着色器以便搞明白它是怎么工作的。你可以在 ShaderToy 上找到很多很棒的着色器的例子。

雨滴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制作雨滴的效果。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单个的雨滴是什么样的:

现在这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Alpha 通道变成了这样是因为我们使用了类似于文章 Creative Gooey Effects 中提到的一个技术来让雨滴粘连到一起。

下雨过程

在创建雨滴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对下雨进行模拟了。

让雨点之间相互作用是很难快速计算的——随着新的雨点的到来,运算量将会呈指数级增长——所以我们必须做一点优化。

在这个示例中,我把大雨点和小雨点分开了。小雨点绘制在一个单独的 canvas 上,并且没有没追踪。这样我就可以绘制上千个小雨滴而且不会让速度有任何减慢。缺点是它们都是静态的,而且由于我们每帧都在创建新雨滴,他们将会累积起来。为了修复这个问题,我们将会使用大一点的雨滴。

由于大雨滴是会移动的,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清除它们下方的小雨滴。擦除操作在 canvas 中比较麻烦:实际上我们还是要画一些东西出来,但是要使用 globalCompositeOperation='destination-out。因此,每当一个大的雨滴移动,我们就会在小雨滴的 canvas 上绘制一个圆,并使用复合操作来清除这些雨滴,使效果更加逼真。

最后,我们把所有这些绘制在一个大的 canvas 上,然后把它作为我们的 WebGL 着色器的贴图。

想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web

加入我们的学习QQ群 19066743

丰富的学习资源,周一到周四免费直播公开课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入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内容

微信:UI设计自学平台加关注

长按关注:《UI设计自学平台》

在下,路上会有积水吗?

打开手机上的“爱山东APP”青岛站点,搜索“积水”,跳转至“易积水点管理服务一件事”,在展开的实时动态地图上,胶州的15个易积水点圆形图标均为蓝色,积水数值在图标右侧标注。

“北京路铁路桥底(0cm),徐州路与广州路路口(0cm),兰州路与杭州路口(0cm)……”点击“徐州路与广州路路口”处的图标,距离、更新时间、数据来源等信息详细呈现,页面底端则可以拉动光标查看当日水位变化图。

平台实时监测易积水点当前水位,设置为三个积水等级:积水大于30cm,行车受阻,图标为红色;积水10-30cm,行人受阻,图标为黄色;积水低于10cm的,对行人、行车暂无影响,图标为蓝色。

“易积水点管理服务一件事”由青岛市大数据局通过应用海信云脑技术打造,融合了青岛市水务管理局、青岛市交警大队、青岛市城管局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它通过城市云脑通用能力服务平台数据资源,结合视频分析算法,让市民随时可以通过手机了解积水点位深度,及时避开积水严重路段。起初接入系统的是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20个低洼路段、桥底涵洞易积水点位。今年汛期到来之前,胶州市应急管理局新建的15个易积水监测点也接入系统。

胶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蔚介绍,系统建成后,可以通过平台实时监测易积水点当前水位,对影响行人或车辆通行的铁路桥洞、积水路面有针对性地安排人员进行排水处置。

系统还具备指挥调度功能,针对需要救援的积水点,一键进行物资调度、队伍调度,提高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效率。

尽管上线不久,“易积水点管理服务一件事”已经“立了功”。7月8日夜间,胶州出现短时强降雨,通过平台监测,徐州路与广州路路口积水达20cm,影响行人通行。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平台及时调度联动部门及防汛队伍,立即进行排水处置。

在北京路铁路桥底东侧的雨箅子旁,记者见到了水位探测仪,直径约10cm,像极了不锈钢LED灯,嵌入沥青之中,与地面齐平。距探测仪最近的路灯中部,是一个太阳能接收器。

水位探测仪借助声纳探测、物联网技术,实时将积水数据回传至指挥中心,可以查看当前积水水位、设备电压等信息,降雨过程中数据每6分钟更新一次。

当积水点水位超过1米时,自动通知运维人员进行维护,通过调阅周边视频、现场勘察等手段确认水位准确性。系统还会根据历史降雨情况及雨量站实时数据,预测积水点水位会不会迅速上涨,为主管部门提供预判参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巨慧 张楠 实习生 于家源 报道)

点击阅读全文: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2131_117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