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天,微信再次对外释放了强势进军移动办公的信号,微信将会推出企业版微信,试图让用户彻底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无独有偶,就在企业微信发布后不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微软、云适配、英特尔、华为、科大讯飞、金山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筹备发起了“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简称H5联盟)”,同时国内Html5技术领航者云适配还发布了国内首个移动办公浏览器Enterplorer,向移动办公吹响了冲锋号。
大家都清楚,企业微信的推出实则是因为阿里钉钉、蓝信等移动办公平台在企业端对腾讯构成了威胁,尽管微信已经推出了企业微信号,但是并没有阻挡住其他移动办公平台的进攻,故而微信又不得不推出企业版微信。但是微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Html5又杀了进来,移动办公又将掀起一股新的漩涡。
To B在中国市场从未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
可以这么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都在关注消费者互联网市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To C市场。一方面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由于资本市场的原因,国内互联网过去的To B市场一直被微软、IBM、甲骨文等美国巨头所霸占。但是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力量开始进入到移动办公市场,这一年也被称作是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元年,而2016年将会是移动办公市场全面爆发的一年,当前的移动办公市场格局也正在呈现这样的态势。
1、五大力量混战
随着万众创新,全民创业日渐流行,中国的企业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为企业提供服务自然也就成为了一块大肥肉。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办公也就成为了一种大趋势,这也引来了各个领域的力量。
第一股力量是来自于微软、甲骨文等国际巨头,他们通过基于过去在传统PC时代积累了足够的企业级服务经验和客户基础,同时他们也拥有更强大的资本实力。
第二股力量则来自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其中以阿里和腾讯是最典型代表。阿里在来往挑战微信失败之后,借助阿里钉钉在企业领域获得了不错的增长,随后腾讯微信推出企业号、QQ推出腾讯企点,成为移动办公市场两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三股力量来自于移动办公领域的创业者,诸如纷享逍客、云适配等,由于移动办公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也需要时间来部署,这就给创业者们留下了市场机会与空间。
第四股力量来自于传统行业企业,诸如中国电信联合网易打造了易信,也在悄然布局企业级市场,而联通则联合360战略投资蓝信,全面向移动办公市场进军。
第五股力量来自于国内过去在PC端的企业级服务商,诸如用友、金蝶等办公平台,他们同样在PC时代积累了一定的企业级服务经验和客户基础。
2、资本市场开始迷恋To B
过去资本市场基本上都只投To C的消费互联网创业,有一家企业级的创业公司获得了融资在圈内都可以称作是爆炸性的新闻。
一个最明显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企业级服务市场正在受到资本市场非常高的重视。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企业级服务领域的创业公司有259家,其中在本年获投的有56家,占比22%。而到了今年,随着企业微信的高调入局,资本市场对于移动办公的关注度更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移动办公作为企业级市场最为核心的一块内容,受到资本方的重视也就顺其自然。曾经成功投资YY、迅雷、UC等科技企业的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在领投云适配B轮融资的时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资本市场会如此看好企业级市场,他说:“中国To B市场目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比如劳动力红利正在消失,企业对IT自动化有了更高要求,期望用移动互联网手段来解决企业的生产效率问题,运行效率问题。看到这个背景,晨兴资本也把注意力放在了2B市场上,但是我们希望能找到一家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差异化创新技术的公司,这时候我们找到了云适配。”
3、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市场呈两极分化态势
在整个移动办公服务市场,其实正在形成两种格局态势:一种是服务于广大的小微企业,这类平台在移动办公的专业性以及安全方面会有所缺失,他们讲究的是快捷、便利,所以功能及服务自然相对简单。如果从市场份额的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如果从造势上来看,目前阿里钉钉与腾讯微信在势头上普遍要盖过其他移动办公平台,尤其是企业版微信,来势汹汹。
而在大中型企业市场,由于大中型企业对移动办公的专业性要求十分高,且对安全也有着极高的要求。此外,大中型企业往往在PC端拥有多个不同的办公系统,如果全面转向移动办公,就必须重新花费巨大的时间、金钱来打造移动办公平台,这也是所有大中型企业所不愿意的。
据移动信息研究中心《2014-2015企业移动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79%的用户选择”在原有的信息化系统”上进行“移动化”升级,仅有21%的用户选择“重新独立建设新的移动信息化系统”;在实际部署中,61.6% 的用户选择“基于现有系统能够实现移动化升级的优先部署,再考虑其它系统。”
因此,整个移动办公市场专注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移动办公服务的平台就非常少,大部分平台都是在为小型企业提供服务。
Html5杀入,会对整个移动办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到Html5,可能很多人都会清楚地知道它的优势,开发成本低、天然跨屏等,当然Html5也会有它的不足,比如浏览器兼容问题等,而今天Html5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那么,云适配基于Html5技术所打造的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和Enterplorer Studio将会对移动办公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大中型企业移动办公市场,Html5将刮起龙卷风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到,移动办公平台大中型企业市场与小微企业市场实际上处于两级分化态势,以阿里钉钉、微信企业号等为代表的平台都将目光瞄准了小微企业市场,但是大中型企业市场由于专业性、安全度要求极高,却鲜有企业介入,基于Html5技术的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则首先对大中型企业移动办公市场发起了冲击。
先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对于诸多大中型企业来说,要打造移动办公平台,如果是自己开发移动APP,由于APP开发接口API繁琐,导致后台改造风险高,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系统瘫痪,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Enterplorer据说能快速实现对企业原有B/S结构的PC端业务系统的移动化,让企业一周就能快速跨入移动办公时代,它无需原有系统提供任何API、也无需改造企业系统后台,通过自主创新的浏览器内核,借助双渲染引擎技术,对同一个网页完成两个不同交互界面(PC页面+移动页面)的渲染,从而实现了在移动端复用PC端现有业务流程以及后台数据。
然后从成本角度来看,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他们在PC端往往具备多个办公系统,这就要求为每个办公系统打造一个移动APP,人力成本、服务器成本、运营成本无形之中就比过去增加了数倍。Enterplorer只需要对同一个网页完成两个不同交互界面(PC页面+移动页面)的渲染,就能实现企业办公移动化,这大大节省了企业移动办公的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
再次从便利角度来看,对于企业来说,自己开发移动办公APP,需要给不同的办公系统打造不同的APP,最终企业各个移动办公平台彼此之间都分开独立,不利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
Enterplorer统一了PC办公和移动办公,也就是能够将所用办公系统统一入口,用户一次登录即可访问企业所有办公系统,同时也能够实现应用消息推送、即时通讯一体化的使用体验。最为便利的是,Enterplorer通过基于跨平台的浏览器内核Redcore,可适配所有主流安卓、iOS以及Windows 10系统,一次开发,随处运行。
最后从安全角度来看,安全是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是他们的命脉所在,所以很多大中型企业都不会把自己的移动办公交给其他移动办公平台,他们担心企业核心数据的泄密。Enterplorer通过内置安全沙箱、缓存加密、Cookie加密、VPN安全通道,可随时随地安全访问内网,同时避免侵犯个人隐私,有效保证企业数据安全。
诸如中国普天、中国化工、金龙集团、金山软件、科大讯飞、光明网等大中型企业都已经开始采用云适配基于Html5技术打造的Enterplorer,这也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受到了大中型企业的高度认可。而微软、英特尔、华为、科大讯飞、金山等巨头纷纷联合成立H5联盟,也足以看出大中型企业对于Html5技术在移动办公应用的重视,由此可见,Html5技术的应用对于大中型企业办公将会是一股沙尘暴。
二、小微企业移动办公市场,Html5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占比已经高达94.15%。小微企业占据了国内企业数量的大头,但是基于Html5技术的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对于他们却几乎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一方面,这些小微企业可能就几个乃至几十个员工,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过去在PC办公时代也不会使用办公系统,可能企业内部建立一个QQ群就成为了办公交流的平台。到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也可能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微信群就解决了移动办公沟通问题。即便有更高层次的移动办公需求,使用一个微信企业号、阿里钉钉等之类的移动办公产品也就基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也用不上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本身对于移动办公就没有那么高强度的需求,再加上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为节省更多的支出,他们自然也就不愿意花钱去购买一个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而即便是小微企业要打造自己的移动办公平台,也不需要付出太高的成本。
所以说,在小微企业的移动办公市场,Html5只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也吃不下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最终是阿里钉钉、企业微信以及其他一些移动办公平台的菜。
综上所述,国内的移动办公市场已经成为了巨头与创业者们竞争追逐的一块大肥肉,资本市场对于它的关注度也上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Html5的杀入,在大中型企业移动办公市场将会刮起龙卷风,但是在小微企业所能够刮起的风级力度已经非常小了。
作者: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深入,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宣布要全面“移动触网”,借助移动信息化手段从而提高产品研发能力、经营效率成为转型时期迫切需求。但过去企业解决的方式都是交给APP。这里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独立开发一套系统不仅成本高,还将面临着数据接口调用风险高,项目周期长、开发繁琐等问题。企业移动化,似乎一点都没有让“办公更高效,生活更美好”。
在企业困扰于传统移动化方式过于复杂时, HTML5凭借其天然的跨平台特性,乘势而起并逐渐得到企业的关注。可是,由于HMTL5标准建立时间不长,展示性能及稳定性更是需要和浏览器有一个良好的兼容,除此之外企业更是缺乏实际应用经验,所以基于HTML5技术的企业级服务市场还处于一片初创状态。
为此,作为专注HTML5标准制定及浏览器内核技术研究超过10年,如今是云适配创始人的陈本峰,决定发挥专长,通过浏览器技术与HTML5技术的有效结合为企业提供专业移动化服务。
精准切入移动信息化,解决网站适配难题
在企业移动化的前期,大多最先选择让担负着企业门户和营销功能的官网移动化。
传统网站基于PC端设计,使用移动端访问时,会出现排版错乱,图片和字体压缩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用户浏览体验和操作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在HTML5标准确定之前,很多企业是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成本去重新开发一个APP,但真正对于不是高频使用的网站,开发一套APP则面临着成为僵尸APP的问题,无人问津。有过这些经历的企业如今迫切想要找到一种相对简便的方式来高效实现网站的移动化。
而HTML5技术天然的跨平台能力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网站移动化的需求。在这方面,云适配推出跨屏云Xcloud产品,通过在用户网站部署“一行代码”的方式为企业解决网站移动化问题。通过对企业原有PC网站前端的重新设计、云端配置,以及高效开发,Xcloud会生成“一行代码”,当企业部署了这“一行代码”后,用户在移动端访问该企业网站时,可以很快地触发跨屏云适配引擎,将企业网站的页面在移动端以最佳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不需要企业重新开发网站,也不需要开发APP,其移动端体验与APP可以媲美,同时还保持了网址的统一,为企业大大节约推广费用,提高搜索排名。
同时,出于安全性考虑,云适配根据企业网站提供私有云和公有云部署的方式。目前,云适配跨屏云技术服务了包括微软、联想等世界500强企业,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知名媒体,清华、北大、中科大等知名大学,以及中国政府网、国资委、国家统计局等众多政府机构。
开放开源前端框架,与开发者共同实践企业应用
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这标准和接口不统一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开发人员和及其它应用的接入。
云适配决定将在为客户提供移动化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基于HTML5的前端开发组件,以开源的形式贡献出来,并用专门的团队进行运营,帮助企业开发者告别同类型代码重复开发,大大提高了企业开发效率,这个开源工具就是Amaze UI。
由于尊崇移动优先和组件化开发理念,开发组件源自企业实际应用,使用的工具使用能力使得Amaze UI现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HTML5 前端开源框架了,包括专门针对跨屏HTML5网页开发的Amaze UI Web 和针对移动端HTML5混合应用开发框架Amaze UI touch。开发者通过简单拼装,即可构建出与原生APP相媲美的专属移动端的HTML5应用。
但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HTML5开发者加入,Amaze UI 不断进行产品优化,并通过社区的形式与开发者保持实时互动。目前,Amaze UI 在尊崇“一切皆组件”的理念下,以开源的形式提供了包含25个CSS组件、27个JS组件、21款包含近60个主题的Web组件,吸引了超过引超过40万开发者加入。
搭建平台统一入口,提供一体化移动解决方案
如果说“跨屏云”和“Amaze UI ”成就了云适配在HTML5行业中的地位,那么其实云适配精心打造的企业浏览器Enterplorer,更见证了云适配在移动信息化建设的成熟。
传统企业移动化过程中会面很多痛点比如:传统APP开发接口繁琐,后台改造风险高;大中型企业移动APP入口众多,信息孤岛再现,难以贯彻统一技术标准及安全管控策略;App跨平台适配体验问题层出不穷等。
云适配办公浏览器Enterplorer是一个整合了应用消息推送、即时通讯及企业通讯录于一体的企业移动办公门户。通过内置云适配自主创新的浏览器内核,内置安全沙箱、缓存加密、Cookie加密、VPN安全通道,可帮助用户随时随地安全访问内网,同时避免侵犯个人隐私,有效保证企业数据安全。
此外,借助全球独创的“双渲染引擎”技术,Enterplorer可以让企业在移动化开发过程中摆脱对原有系统API的依赖,完全保持了原有PC业务系统的功能。而Entermanager作为Enterplorer的后台安全管理平台,可以企业管理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对Enterplorer用户进行包括设备、策略、应用、安全、日志等全面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集结HTML5优势力量,共建企业级服务未来
在中国,企业的移动化尚处于从初级的业务部署阶段及单个移动应用开发阶段向更高级平台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云适配作为一直专注于HTML5技术在企业级应用开发和实践的创业企业,虽然积累了很多企业服务经验,但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影响和带动整个行业的变革,因此需要联合各大主流厂商, 借助他们在各自行业中对客户移动化需求的精准把握,一起推动HTML5整个中国企业移动化的技术升级和应用。
为此,云适配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和标准化研究、微软、intel、华为、阿里、金山软件、科大讯飞等7家互联网IT巨头,共同发起“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以充分发挥HTML5技术优势,推动HTML5相关技术在企业级市场的创新应用和跨越发展,帮助企业提供更为广泛和稳定的应用,促进HTML5相关技术和商业的有机结合。
企业级服务是一个看似美好的蓝海市场,但实际面临着很多传统服务的挑战,对此,云适配创始人兼CEO陈本峰表示:企业要获得良性和长久发展,不是企业什么都做,而是要在某个细分市场寻找单点突破,同时是需要专注企业擅长的能力、联合合作伙伴共同去做。云适配在每个阶段的战略思考和决策看似大刀阔斧,实则都是经过了审慎得思考,我们就是要通过技术和研发实力,让HTML5技术更好、更优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限于机身体积与重量限制,轻薄本相比于游戏本和专业工作站等其他笔记本设备必然会做出妥协,例如在电池容量和机身散热能力上。轻薄本的处理器性能和响应速度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的高低;与此同时,对于需求移动办公的用户来说,轻薄本的续航时间同样是一大痛点,因此为了保证续航,部分轻薄本在纯电池使用时会对硬件的性能做出限制,例如更低的功耗墙设置、较慢的睿频响应速度等。而想要兼顾性能与续航时间,并获得全天候的一致性使用体验,可谓是非常困难。
在2020年下半年,英特尔发布全新的第11代酷睿处理器后,为轻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此前市场中的很多痛点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回顾下第11代酷睿的特性,相比前代产品,第11代酷睿可谓是做到了脱胎换骨般的全面改变,CPU内核方面升级为比SunnyCove二级三级缓存更大的WillowCove,增加了一组新的AVX512_VP2INTERSECT指令集拓展,并用10nmSuperFin工艺打造,频率最高可达4.8GHz,性能对比上代提高可达24%;GPU方面搭载了全新的英特尔IrisXe核芯显卡,基于XeLP架构打造、满血版共有高达96个EU,最高频率为1.35GHz,图形性能相比上代产品获得了翻倍提升。
除了CPU与GPU的性能进步,第11代酷睿的其他细节之处也有巨大改变,例如全新的内存控制器以支持DDR4-3200或LPDDR4x-4266高频内存、全新的媒体编码器、CPU直连PCIe4.0通道、对最新Thunderbolt4协议的支持、全新的GNA2.0独立AI加速模块、IPU6图像处理单元、改进的DVFS动态电压与频率调节等特性,最终让用户体验获得全面提升。
酷睿i7-1185G7是第11代酷睿中旗舰级的高端产品,普遍应用在各大OEM品牌的旗舰级轻薄本产品线中,提供4核心8线程、L2总容量为5MB、L3总容量为12MB、基础频率3.0GHz、单双核睿频高达4.8GHz、全核心睿频为4.3GHz,核显满血96EU、最高睿频1.35GHz,最高支持64GB容量DDR4-3200或32GB容量LPDDR4x-4266内存,TDP为28W。为了详细了解酷睿i7-1185G7的使用体验,下面将使用PCMark10和WebXPRT3对其进行性能,使用的机型为微星SummitE14(酷睿i7-1185G7、16GBLPDDR4x-4266、1TBPCIe4.0SSD、GTX1650TiMax-Q),性能测试时开启HighPerformance模式。
PCMark10是针对现代办公的全面基准测试,非常易于使用,含有一整套全面的测试项,涵盖现代办公场所中的各种任务。运行25分钟后,整机的综合得分为5450,其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分为8803、生产力分数为8174、数位内容创作分数为6141,成绩均非常理想,在轻薄本属于不折不扣的第一梯队,甚至可以超越一些中低端的游戏本。
考虑到很多用户在移动办公中使用轻薄本并不会时刻携带电源,因此为了模拟更真实的应用场景,下面使用纯电池供电模式进行测试,以反映更多的使用场景。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即使是纯电池模式下,搭载酷睿i7-1185G7的微星SummitE14综合得分依旧达到了5133,可以达到插电使用的90%以上性能。
而通过观察测试中的详情监控,可以具体分析原因。在进行测试时,无论是插电使用还是电池模式使用,酷睿i7-1185G7处理器的整体功耗都在15W到28W之间波动,电池模式时使用并没有大幅降低;而瞬时峰值功耗方面,插电使用下酷睿i7-1185G7可达55W,而电池模式下也可输出45W以上,均可提供快速的睿频响应速度,在面对短时的高负载应用场景也可从容应对。
PCMark10专业版中还有一项应用程序测试,利用脚本运行MicrosoftOffice套件Word,Excel、PowerPoint和MicrosoftEdge进行测试,相比于运行开源软件(GIMPLibreOffice等)的标准测试代表性更强,可准确反映出广大用户日常办公中的使用性能。在插电使用下,搭载酷睿i7-1185G7的微星SummitE14总分高达9768、具体看Word得分7911、Excel得分12474、PowerPoint得分10036、MicrosoftEdge得分9194,令人非常满意。
而纯电池模式下运行,微星SummitE14整机综合得分为9225,Word得分7150、Excel得分12156、PowerPoint得分9246、MicrosoftEdge得分9015,总体来看依旧达到了插电使用时90%以上性能,和前面综合测试的情况相近。
为了反映更广泛的使用场景,笔者又使用WebXPRT3对微星SummitE14进行网页浏览性能测试,WebXPRT3是XPRT系列主要针对网页浏览套件的最新版本,继承和发展了先前WebXPRT版本的思想,包含用户交互、办公计算、图形生成、列表排序、HTML5、图像处理等项目,甚至也包含一些人工智能测试项目。
搭载酷睿i7-1185G7的微星SummitE14在插电使用时的测试成绩为226分,而纯电池模式下使用也有214分,分数差距更是非常小。
总结——第11代酷睿提供完美的一致性体验
最终通过PCMark10和WebXPRT3测试,可以证明搭载酷睿i7-1185G7的轻薄本拥有较为强大的性能,无论是处理文档、网页浏览或进行内容创作,均可获得极佳的效率,充分体验了架构革新对性能带来的改变。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对SOC电源管理的机制进行了改进优化,即便轻薄本不接入外部电源,只通过纯电池供电来使用的场景下,酷睿i7-1185G7在性能调度上依旧没有妥协太多,提供了较高的PL2短时功耗限制,并保留了快速的睿频响应能力,最终让轻薄本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均能提供全天候的高效使用体验。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