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微信应用的成功推广,中国移动互联网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广度和高度。据CNNIC统计,中国目前已有7.6亿手机用户,其中智能手机用户高达5.6亿之众。可以说,几乎人人微信,人人手机,人人移动互联。这种场景是空前的,智能手机成了凌驾于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之上的最庞大、最活跃的媒体,移动互联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一,变 化
互联网的变化是巨大的,尽管使用者不怎么留意,发展速度依然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终端变化:忽然一夜之间,电脑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平板火了一段时间也慢慢沉寂了,只有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应用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已经几乎离不开手机了。
入口变化:电脑终端时代,搜索引擎、门户网站为最大入口,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站、新闻内容成了最大的入口。其次就是各类应用,也就是app,更是绕开了所有的入口,直接链接消费者的终端。
应用变化:由于微信的普及,html5已经成了网站的标配,随着即将推出的【微信应用号】,html5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火爆,传统的原生app很可能会逐步被html5取代。
生态变化:从终端到入口,从入口到应用,整个互联网的生态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原来企业可以做个网站,通过搜索引擎或门户网站上的广告,就有访问量,现在不行了,只有让消费者安装app,网站才有人访问。即使有人从传统的路径访问了你的网站,手机浏览时界面不友好,访问者马上就会关闭。就算你在火爆的app上做了广告,访问到达后,浏览者也不会驻留。原因很简单,你的网页不适合手机浏览。
二,优 势
随着手机的普及,html5网站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原因,还是html5的优势所导致。Html5到底具备哪些优势呢?
自动适应显示设备的尺寸和分辨率。一个基于html5开发的网站,既可以用电脑浏览,也可以用平板浏览,还可以用手机浏览。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都可以流畅地浏览。更重要的是,页面随着显示屏尺寸和分辨率自动缩放,内容也可以通过触摸放大缩小。
支持各种浏览器。无论是微软的浏览器还是安卓的浏览器,或者其他的任何浏览器,都可以顺畅浏览。
设备兼容。HTML5为网页应用开发者们提供了更多功能上的优化选择,带来了更多体验功能的优势。HTML5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与应用接入的开放接口,使外部应用可以直接与浏览器内部的数据直接相连,例如视频影音可直接与microphones及摄像头相联。
网页多媒体特性。支持网页端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 与网站自带的APPS、摄像头,影音功能相得益彰。
还有其他的很多功能,比如三维图形、性能与集成特性、在线游戏开发等。
最重要的是,只有基于html5的网页,才能在手机app和浏览器里广泛转载、浏览。一旦进入了【微信应用号】,几亿会员就成了你的营销对象。
还有一条超级有用的就是,你可以随时向会员或订阅者推送信息,这个是前所未有的。
总之,html5带来的是全新的用户体验,可实现多媒体和游戏接入,可以 直接推送,可以在手机上随意转载分享。
三,超 车
或许,你错过了门户时代,或许你错过了搜索引擎时代,但你不能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html5是弯道超车的发动机。
与传统的互联网生态不同,移动互联网的接口是app,任何app的接口都是html5网页,微信分享的外部资源也是html5网页。也就是说,你有了html5网站,就融入了5.6亿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就可以在微信这个庞大的群体里恣意营销。
首先,你必须抛弃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理念,只做自己核心的内容。其次,你要真正把用户当上帝,时刻注意应用场景和界面的友好,然后才可以设计制作网站。网站一旦制作成功,你就可以进入微信的应用号了。当然,你也可以制作网页版的app。
需要注意的是,app一般是原生的,与基于html5的app稍有不同,部分品牌的安卓手机(我就不列出来了,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期望这些厂商赶紧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不能上传图片、视频等内容,其他的与原生app没什么不同。如果你不需要用户上传照片、视频等文件,就没有必要花巨资去制作原生app。但社交类、电商类的网站,经常要用到图片上传,建议做两套app。
Html5正在高速发展,由于是开源的,所以现在的不足,不能成为你裹足不前的理由,或许不要多久,html5的网页app也能上传图片视频,从而可能彻底消灭了原生app。
找个公司,开发出一个基于html5的网站,生成app,然后进入【微信应用号】,打通与微信的联系,你就掌握了先机。剩下来的就是维护好你的客户关系和网站内容了。
在应用号没出来之前,H5网站可以在手机桌面生成快捷图标。这需要用户在浏览器中收藏本站到左面或菜单,一般人比较懒,也不知道这个操作。
心的同学会发现,近期身形偏向于轻薄的笔记本也开始用上高性能的12代酷睿标压处理器,相对Alder Lake-U和Alder Lake-P,不仅核心数量更多,性能释放更猛,价格也与苹果MacBook Air相当。这不禁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在10000元左右,购置一台有意思的轻薄本,你会怎么选?
于是我们在这个价位段找来了两款颇有意思的笔记本,一款是售价9499元的MacBook Air M1,另一款是售价9999元的华硕灵耀X双屏Pro。
一边拥有完整的苹果生态链支撑,另一边则拥有两块OLED高分辨率窄边框设计屏幕做门面,一时间确实让人有些犹豫。这一次不妨让我们从性能、体验出发,聊聊两款笔记本之间的差别。
向左i7,向右M1
今年可以说是PC笔记本变化最大的一年,在今年初发布的Alder Lake-H、P、U系列处理器正式推开了12代酷睿进军移动端大门。而本篇的主角之一的灵耀X双屏Pro所使用的处理器正是来自Alder Lake-H标压系列的Core i7-12700H,拥有20线程,也就是常说的20个逻辑处理器,最高频率4.7GHz,并且配备了满血的锐炬Xe核显,EU单元数量达到96个。
在维持高频率的同时,酷睿i7-12700H厉害的地方是使用了混合架构设计,使用了6个P-Core(性能核)与8个E-Core(效能核),其中6个P-Core支持超线程技术,可以提供12个线程,因此酷睿i7-12700H拥有20个多线程处理能力。
苹果M1系列在这两年的时间对PC行业的冲击非常强势,利用ARM架构低功耗强性能的表现,再加上苹果系统、硬件、软件闭环的生态圈,在生态圈中多设备交互,软件效率,特别是钦点的视频制作领域有着强劲的表现。
在结构上,M1同样使用了类似混合架构的设计,拥有4个P-Core和4个E-Core,最高频率在2.8GHz左右,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因此M1实际上的逻辑处理器为8个,并在MacBook Air M1上配备了7个或者8个GPU。同时为了加速AI性能,还内置了16核神经网络引擎。
在《对比评测:开学季,选酷睿i5还是苹果M1?》中我们曾经聊过ARM与x86微架构设计理念上的截然不同,也势必让不同芯片之间针对不同场景会有更突出的能力表现。比如苹果利用ARM的精简指令集优势,通过加入更多的指令译码器,并配套对等数量的执行单元,以确保CPU的乱序执行能力增加。
而在12代酷睿上,英特尔也有史以来增加了更多的指令译码器数量,并且P-Core和E-Core完全使用了两套不同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复杂指令集的缺陷,能够同时兼顾频率、兼容性和逻辑处理器线程数量。
这套设计在实际测试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在CINEBENCH R23中我们测试了单核与多核上的表现,酷睿i7-12700H单线程表现高出苹果M1有18%的距离,多线程表现则高出104%。
在苹果擅长的Geekbench 5.4.4测试中,能够看到酷睿i7-12700H在单核性能上高出1%,多核性能高出52%。
Geekbench 5.4.4的子项目中能够看到,苹果M1的单核性能图像处理项目中会略有优势,机器学习、HDR处理和加密子项目中酷睿i7-12700H的单核性能更为突出。而多核性能由于酷睿i7-12700H拥有更多的线程,完全盖过了苹果M1的风头。
在Geekbench 5.4.4 – OpenCL中主要考验两款处理器的核显性能,这里能够看到酷睿i7-12700H的96EU的Xe核显表现不差。
在整机性能测试中,选择了Crossmark进行对比。Crossmark会从生产率、创造性、反应力三个方面做出判断,同时Crossmark也支持macOS。可以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整体表现均优于MacBook Air M1,主要得益于更高性能的处理器,以及Evo 3.0规范对PC的性能、响应速度做出了要求。
WebXPRT 4主要用来考验笔记本的网页综合性能,场景测试均基于HTML5、JavaScript和WebAssembly进行,在总体表现上酷睿i7-12700H略微领先,苹果M1则在人工智能整理相册、图片增强等方面优于酷睿i7-12700H。
另外在V-RAY Benchmark 5.00.20的处理器渲染测试中,灵耀X双屏Pro也因为拥有更多的线程,最终性能表现高出了107%。
当然也不要忘了苹果M1实际功耗是在18W左右的低功耗下进行的,这也使得MacBook Air M1不配备风扇,只要不进行长时间的压力测试,在体验上不会有任何区别。这是M1芯片的强项之一,在低功耗下,苹果M1的能耗比收益比酷睿高很多,当一旦提升功率,M1性能提升收益会逐渐放缓,这也是为什么M1系列芯片要强调在低功耗下性能表现优于英特尔酷睿以及NVIDIA的GeForce GPU,因为功耗基准一旦提升,结果就不一样了。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笔记本内部结构设计并不需要关心。OEM和ODM厂商们只需要关心在优先的空间内,可以塞入多强的性能。比如这款灵耀X双屏Pro在17.9mm的厚度下,将酷睿i7-12700H的功耗拉到了80W,而搭配电源给到了150W功率。也因为如此,你会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充电器大很多。
不过好在氮化镓充电器已经普及,只需要腾出200元左右预算,就能给灵耀X双屏Pro买到一个便携性很高的电源作为替代品。当然MacBook Air M1的30W功率充电器,甚至可以找到“五福一安”体形大小的氮化镓电源,在增强便携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幸福感。
将拉满创作
虽然在外观上大为不同,但灵耀X双屏Pro与MacBook Air M1都将多媒体处理性能作为卖点之一。两款笔记本的处理器都提供了足够的多核性能,在前面的对比测试中也主要依靠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表现。
以最常用的渲染软件Blender 3.2为例,两款笔记本对White Lands Demo进行图像渲染,记录最终的输出用时,可以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渲染速度要比MacBook Air M1快出44%。
HandBrake 1.5.1主要用来视频编码转换和压缩,这里我们对一款3分钟的4K视频进行压制,可以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速度快了51%。
Adobe Lightroom则是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这里对95张Leica SL拍摄的RAW文件进行批量转换和输出,并记录耗时。灵耀X双屏Pro的速度比MacBook Air M1快出了52%。
另外在Adobe Premiere Pro导出一个4分钟4K H.264视频,可以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速度比MacBook Air M1快了22%。
最终成品输出终归只占创作体验的最后一个环节,内容创作过程中,笔记本的操控体验也相当重要。比如不接外设键鼠的情况下,MacBook Air M1的触控板拥有很好的舒适度,一体成型的大面积设计外加顺滑的金属质感在体验的过程中成了加分项。特别是利用震动点击模拟出的点击回馈,与物理回馈毫无差别,再配合多点触控,剪辑过程可以行云流水。
灵耀X双屏Pro的设计则更为激进,由于在键盘上方放下了第二块OLED触控屏幕,触控板被挪到了右下角,如果希望鼠标在高分辨率屏幕上进行大幅度移动,可能需要在触控板上滑动几次,并且触控板本身没有采用物理或者模拟的震动回馈,在体感上略差一些。
但即便如此,仍然架不住灵耀X双屏Pro的两块OLED触控屏幕的酸爽,两块屏幕均使用了120Hz刷新率和0.2ms的响应时间,同时副屏还支持4096级压感触控笔,给予了更多样的内容创作方式。
与此同时,华硕还给灵耀X双屏Pro搭配了ScreenXpert 3和ScreenPad Plus两套操作模式。ScreenXpert 3相当于Windows 11跨屏互动的延伸,智能的进行窗口分配,给予专业软件更合理的排版设计,省去每次启动软件后的调教时间。
ScreenPad Plus则可以看成MacBook Pro Touch Bar的高阶升级版,通过常驻在副屏左侧的按钮可以快速的实现屏幕切换、工具调用、控制面板等功能。不仅如此,当打开Adobe Photoshop或者Premiere这样的专业软件的时候,ScreenPad Plus还可以自动调出创意面板,以旋钮、滑块、按钮的形式代替键盘上的快捷键,上手即用,降低了不少学习成本。
在实际使用过程,灵耀X双屏Pro副屏体验回馈非常迅速,特别是视频剪辑时可以实现细腻的逐帧滑动,轻松锁定想要的关键帧,非常方便。
另外,灵耀X双屏Pro的接口扩展性能也优于MacBook Air M1,比如提供了2个雷电4,1个USB 3.2 Gen2 Type-A,1个HDMI 2.1 TMDS,1个MicroSD Express 7.1读卡器,1个音频接口。其中雷电4是英特尔Evo 3.0认证的主要条件之一,能够提供40Gbps传输速率,8K视频输出,并支持100W USB-PD充电。
MacBook Air M1的2个USB-C接口则只支持到雷电3,后续的MacBook Air M2则使用了USB4协议,由于英特尔授权给USB-IF组织的协议为雷电3,因此本质上MacBook Air M2的USB4也仅相当于雷电3版本,在视频传输性能上有所欠缺。
老生常谈的系统生态
生态对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macOS用户和Windows用户经常会在孰优孰劣的观点中争论很久。毋庸置疑macOS的闭环生态给体验带来的足够好的顺畅,特别是将iPhone复制的文本、图片之后,就能顺其自然的在macOS中进行粘贴,iPhone与iPad拍摄的图片,也会无缝串流到MacBook上来,设备之间控制完全可以无缝切换。
如果你是常年的iOS用户,那么macOS的学习成本门槛低到基本可以忽略,特别是健全的应用商店机制,在寻找需要APP变得更为便利。但需要注意的是,M1或者M2芯片虽然本质上与iPhone、iPad上使用的A系列、M系列芯片相同,可以无缝适配iOS软件,但苹果在应用商店中还是做出了限制,常用的iOS软件或者游戏,在macOS中有很大概率是找不到的。
比如搜不到VSCO
灵耀X双屏Pro的Windows 11是当下最主流的操作系统,在兼容性上有着更广泛的适配。特别是微软最终加入了对Android应用的原生支持,让Windows 11也可以不安装模拟器无缝运行Android APP。与此同时,应用商店的优化也愈发流畅,甚至为了提升占有率,也开始学习Epic和Steam不时给热门游戏提供折扣。
但兼容性宽泛也往往意味着软硬件衔接处理效果会不如封闭生态。比如拥有100% DCI-P3色域的OLED屏幕,在专业软件之外的日常使用,会与Windows 11的sRGB配置有所冲突,导致平时浏览图片和网页,会遇到饱和度过高的问题。因此灵耀X双屏Pro在My ASUS中提供了色域限缩的切换功能,以匹配不同的使用环境。
而在同样支持DCI-P3色域的MacBook Air M1上,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原因是macOS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强制适配,所有应用都是围绕DCI-P3色域基准进行调配的。
值得一提的是,灵耀X双屏Pro在Evo 3.0认证规范下,周边设备也进一步得到加强。比如支持红外人脸识别摄像头搭配ToF传感器可以自动判断用户是否在笔记本前,是否需要自动锁屏。3DNR降噪摄像头搭配酷睿i7-12700H的IPU改善了摄像头的画质,并具备AI双向降噪功能,能够自动过滤掉突如其来的狗叫声、婴儿哭啼等等,居家办公时显得更为友好。
写在最后
MacBook Air M1正式发布已将近2年,限于产能的关系,后续机型MacBook Air M2需要在下单后一到两周才能到货,实际性能差距大概在15%左右。如果着急入手MacBook,M1系列仍然是合理的选择,特别是使用M1 Pro的MacBook Pro 14降价幅度最大,散热、性能表现也远比MacBook Air M1和M2版本强悍,是果粉当下最理想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必须给足将近13000元以上的预算。
反观PC笔记本,在10000元价位其实就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选择,特别像华硕灵耀系列今年开始全员使用OLED屏幕,触控体验、性能释放、轻薄设计体验到位,光是多看两眼都有了让人掏钱包的冲动。如果预算吃紧,也完全可以考虑单个OLED屏幕的灵耀Pro系列,价格甚至可以下降到7000元价位,在酷睿i7-12700H和LPDDR5内存的基础上,还追加了独立GPU,性能足够将MacBook Air M1,甚至MacBook Air M2远远拉开。
回到本篇文章的两个主角,在性能和创意度上,灵耀X双屏Pro比MacBook Air M1更胜一筹,就算后续的MacBook Air M2处理器性能提升,面对酷睿i7-12700H这样的标压处理器仍然是没有招架之力的。
在有限的空间和重量下,华硕给出了像灵耀X双屏Pro这样一款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一方面得益于12代酷睿标压处理器更多的调教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英特尔Evo 3.0规范让笔记本体验更为友好。特别是与MacBook Air几乎等价的时候,华硕灵耀X双屏Pro无疑展现出了更多吸引力。
TML5的新特性
1. 语义特性(Class:Semantic)
HTML5赋予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更加丰富的标签将随着对RDFa的微数据与微格式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对程序、对用户都更有价值的数据驱动的Web。
2. 本地存储特性(Class: OFFLINE & STORAGE)
基于HTML5开发的网页APP拥有更短的启动时间,更快的联网速度,这些全得益 于HTML5 APP Cache,以及本地存储功能。Indexed DB(html5本地存储最重要 的技术之一)和API说明文档。
3. 设备兼容特性 (Class: DEVICE ACCESS)
4. 连接特性(Class: CONNECTIVITY)
5. 网页多媒体特性(Class: MULTIMEDIA)
支持网页端的Audio、Video等多媒体功能, 与网站自带的APPS,摄像头,影音 功能相得益彰。
6. 三维、图形及特效特性(Class: 3D, Graphics & Effects)
7. 性能与集成特性(Class: Performance & Integration)
没有用户会永远等待你的Loading——HTML5会通过XMLHttpRequest2等技术, 帮助您的Web应用和网站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更快速的工作。
HTML5的优缺点
优点:
1、 网络标准
HTML5本身是由W3C推荐出来的,它的开发是通过谷歌、苹果、诺基亚、中国移动等几百家公司一起酝酿的技术,这个技术最大的好处 在于它是一个公开的技术。换句话说,每一个公开的标准都可以根据 W3C的资料库找寻根源。另一方面,W3C通过的HTML5标准也就意 味着每一个浏览器或每一个平台都会去实现。
2、 多设备、跨平台
3、 即时更新。
4、提高可用性和改进用户的友好体验;
5、 有几个新的标签,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定义重要的内容;
6、 可以给站点带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视频和音频);
7、可以很好的替代FLASH和Silverlight;
8、 涉及到网站的抓取和索引的时候,对于SEO很友好;
9、被大量应用于移动应用程序和游戏。
缺点:
1、 安全:
像之前Firefox4的web socket和透明代理的实现存在严重的安全问 题,同时web storage、web socket 这样的功能很容易被黑客利用,来盗 取用户的信息和资料,另外http的机制导致了web应用安全性有所欠缺, 这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问题。
2、 完善性:
html5 还在成熟和发展中,像之前曾经支持的web sql database, w3c已经决定不再维护。许多特性各浏览器的支持程度也不一样,而地理定位API在国内的前途还不清晰。
3、 技术门槛:
html5简化开发者工作的同时代表了有许多新的属性和API需 要开发者学习,想web worker、web socket、web storage 等新特性要求 对于后台的技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甚至需要深入了解其后面原理和逻辑,而canvas要求视觉和图像算法的一些知识,传统的前端开发者需要 掌握更多算法、视觉、后台甚至浏览器原理的知识,机遇的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
4、 性能:
某些平台上的引擎问题导致html5性能低下,同时在不加入GPU加 速的情况下,html5处理复杂音视频,动画的性能不尽如人意。
5、 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这是html5最大缺点,IE9以下浏览器几乎全军覆没,而其他浏览器虽然支持很好,但不是很全。
下期预告:
HTML5学习笔记三:HTML5语法规则
番外篇:昨天写了第一篇文章,阅读量还算可以,感谢收藏Tommy文章和订阅Tommy say的童鞋!对于我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在下面评论交流,我看到后也会和大家互动回答的哦!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