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学html的时候,网页宽度还记得960px吗,为什么?

咱们来看一组数据:

首页页面宽度 px:

Yahoo! 950

淘宝 950

MySpace 960

新浪 950

网易 960

Live Search 958

搜狐 950

优酷 960

AOL 960

上面列举的都是Alexa全球排名前100的站点,它们的首页宽度为950px/960px. 除了微软的Live Search, 这些站点有个共同特点:页面结构较复杂,都可以认为是门户型网站。

再来看看Google, YouTube, Facebook, Flickr!, eBay等知名站点,它们的首页宽度没什么固定规律,共同的特点是:功能专一,页面结构相对简单。

根据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认为:当搭建页面结构复杂的门户型网站时,开发工程师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将页面宽度定为950px/960px.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宽度呢?这个宽度值究竟有什么魔力?

神奇的960

设计师们对苹果情有独衷。在 1024 x 768 的分辨率下,打开Firefox:

自然状态下,Firefox窗体的大小约为 974 x 650. 减掉左右两边7px的边框,网页的实际大小为上图中的红色部分,高宽为 960 x 650.

有趣的960就这样出现了。是的,可以认为一切就这么简单。栅格系统最早出现在平面设计领域,设计师们爱用苹果,苹果下浏览器的默认宽度为960px, 于是960就这么“自然”地出现了。

数字背后的奥妙

上面的“自然”出现,细究自然是不让人信服的。苹果系统的设计者们在没有喝醉酒的情况下选择了960,而不是其它什么1000之类的整数,自然另有奥妙。

科学界有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数学问题上,我们也从数学着手:

960可以分解为2的6次方乘以3和5, 这使得960可以分割成以下宽度的整数倍:

2, 3, 4, 5, 6, 8, 10, 12, 15, 16, 20, 24, 30, 32, 40,48, 60, 64, 80, 96, 120, 160, 192, 240, 320, 480共26种(26 = 7 * 2 * 2 - 2, 减去2是去掉1和960自身),我们标记为:

N(960) = N(2^6 * 3 * 5) = 26

根据上面的算法,可以得到:

N(360) = N(2^3 * 3^2 * 5) = 22N(480) = N(2^5 * 3 * 5) = 22N(720) = N(2^4 * 3^2 * 5) = 28N(750) = N(2 * 3 * 5^3) = 14N(800) = N(2^5 * 5^2) = 16N(960) = N(2^6 * 3 * 5) = 26N(1000) = N(2^3 * 5^3) = 14N(1024) = N(2^10) = 9N(1440) = N(2^6 * 3^2 * 5) = 34N(1920) = N(2^7 * 3 * 5) = 30

根据直觉(严格证明也不难,不过还是留给数学系的学生去证明吧),我们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

要使得N(width)较大,width的取值有两个系列:

A系列: …, 320, 720, 1440, …

感觉有用的朋友,点个关注,给个收藏,就是对我坚持更新,最好的支持

TML 表单用于收集不同类型的用户输入,它是一个包含表单元素的区域。

表单元素是允许用户在表单中输入内容,比如:文本域(textarea)、下拉列表、单选框(radio-buttons)、复选框(checkboxes)等等。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文本域和密码域这两个部分,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哟!

本文福利后台回复【学习】即可获得Python、HTML等编程学习资料

HTML 表单

表单使用表单标签 <form> 来设置:

<form>

First name: <input type="text" name="firstname"><br>

Last name: <input type="text" name="lastname">

</form>


HTML 表单 - 输入元素

多数情况下被用到的表单标签是输入标签(<input>)。输入类型是由类型属性(type)定义的。

如何在 HTML 页面创建文本域?

用户可以在文本域中写入文本,参考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菜鸟教程(runoob.com)</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

First name: <input type="text" name="firstname"><br>

Last name: <input type="text" name="lastname">

</form>

<p><b>注意:</b> 表单本身是不可见的。并且注意一个文本字段的默认宽度是20个字符。</p>

</body>

</html>

运行结果为

如何创建 HTML 的密码域?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菜鸟教程(runoob.com)</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

Username: <input type="text" name="user"><br>

Password: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form>

<p><b>注意:</b> 密码字段中的字符是隐藏的(显示为星号或圆圈)。</p>

</body>

</html>

运行结果如下


戳了解更多免费领取HTML试听课~

动端开发分类

  • 原生app(native app)
  • 混合app(Hybrid app)
  • web应用(webApp)

原生app(native app)

原生app是基于操作系统的开发,比如安卓,ios,windows phone,他们只能在各自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优点:

  1. 可以访问操作系统,获取更多的资源(gps,摄像头,传感器,麦克风等)
  2. 速度快,性能高,用户体验好
  3. 可以离线使用

缺点:

  1. 开发成本高
  2. 需要安装和更新,更新与发布需要审核。

混合app(Hybrid App)

使用H5C3开发页面,打包成不同平台的应用(ipa,apk等)

优点:

  1. 更新更加方便
  2. 开发成本更低,兼容多个平台
  3. 也可以访问手机的操作系统资源。

缺点:

  1. 用户体验相比原生app稍差。
  2. 性能依赖于网速

Web App

Web应用使用H5C3开发页面,为浏览器设计的基于web的应用,可以在各种智能设备的手机浏览器上运行。

优点:

  1. 支持设备广泛
  2. 开发成本低
  3. 可以随时上线与更新,无需审核

缺点:

  1. 用户体验极度依赖网速
  2. 要求联网

总结:

三种开发各有优缺点,具体用什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预算,app注重功能还是内容等。

屏幕与分辨率

移动设备与PC设备最大的差异在于屏幕,这主要体现在屏幕尺寸和屏幕分辨率两个方面。

#

屏幕尺寸

通常我们所指的屏幕尺寸,实际上指的是屏幕对角线的长度(一般用英寸来度量)如下图所示

#

屏幕分辨率

分辨率则一般用像素来度量,表示屏幕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像素数,例如1920*1080指的是屏幕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有1920和1080个像素点而构成,如下图所示,分辨率越高,越清晰。

像素:指计算机显示设备中的最小单位,即一个像素点的大小。

像素是相对长度单位,在屏幕分辨率越高的设备,像素点越小,屏幕分辨率越低,像素点越大。

#

像素密度ppi(了解)

PPI(Pixels Per Inch)值来表示屏幕每英寸的像素数

利用 勾股定理 我们可以计算得出PPI

PPI值的越大说明单位尺寸里所能容纳的像素数量就越多,所能展现画面的品质也就越精细,反之就越粗糙。

结论:当PPI 越大,展示的画质越精细。

#

设备独立像素

随着技术发展,设备不断更新,出现了不同PPI的屏幕共存的状态,给我们开发带来困难

做为用户是不会关心这些细节的,他们只是希望在不同PPI的设备上看到的图像内容差不多大小,所以这时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单位,这个新的单位能够保证图像内容在不同的PPI设备看上去大小应该差不多,这就是独立像素,也叫(设备无关像素),在IOS设备上叫PT,Android设备上叫DP,在css中,叫PX。

获取设备的像素比

window.devicePixelRatio //物理像素与独立像素的比值

#

2倍图与3倍图(重要)

在工作的过程中,从UI那拿到的设计图通常都是640的设计图或者是750的设计图.

把更多的像素点压缩至一块屏幕里,从而达到更高的分辨率并提高屏幕显示的细腻程度。

设备像素比devicePixelRatio:即像素的压缩比例

结论 :在移动端为了在高清屏手机上显示得更加细腻,通常会使用更大的图片,比如2倍图或者3倍图。

#

视口viewport(重要)

问题:一个电脑上的网站,在手机端访问,效果是什么样的?
iPhone5的设备宽度只有320px,一张宽度为640px的图片在手机端访问,显示的效果是什么?
1. 在手机端,html的大小都是980px,为什么?
这主要是历史原因导致的,因为在移动设备刚流行的时候,网站大多都是pc端的,pc端的页面宽度一般都比较大,移动设备的宽度比较小,如果pc端页面直接在移动端显示的话,页面就会错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移动端html的大小直接就定死成了980px(因为早起的pc端网站版心就是980px居多)。
2. 视口
在pc端,html的大小默认是继承了浏览器的宽度,即浏览器多宽,html的大小就是多宽,但是在移动端,多出来了一个视口的概念(乔布斯),视口说白了就是介于浏览器与html之间的一个东西,视口的宽度默认定死了980px,因此html的宽度默认就是980px,视口的特点是能够根据设备的宽度进行缩放。
3. 视口设置。
对于现在的移动端页面来说,视口默认为980px肯定不合适,因为设备宽度不够的话,视口会进行缩放,导致页面展示效果不好看。

视口参数设置

//width 设置视口的宽度
//width=device-width 设置视口宽度为设备的宽度(常用)。
//initial-scale 设置初始缩放比例
//initial-scale=1.0 表示不缩放
//user-scalable 设置是否允许用户缩放
//user-scalable=no 不允许用户缩放
//maximum-scale 设置允许的最大缩放比例
//maximum-scale=1.0 可以不设置,因为都禁止用户缩放了。
//minimum-scale 设置允许最小缩放比
//minimum-scale=1.0 不设置,因为都禁用用户缩放了。
//标准写法:
//快捷键: meta:vp + tab键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user-scalable=no, initial-scale=1.0">

#

移动端调试问题

  1. 模拟器调试
  2. 真机调试:使用手机进行访问。

手机设备五花八门,屏幕尺寸都大不一样,尤其是安卓端,给我们的页面预览带来了一些麻烦。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开发者不可能有足够的设备让我们去测试(除了测试部门 ),即便有,效率也特别的低,因此开发者一般都是通过浏览器的手机模拟器来模拟不同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