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年刚刚开始,微信 JS SDK 发布,惊爆众人,HTML5 产业好事连连。
JS SDK 这个概念,其实微博和淘宝的开放平台很早前就有,包括手机 QQ 前段时间也推出了几个增强 API,但都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巫之后终见大巫,这次微信开放的 SDK,站在了另一个高度,web 到底能有多强?
HTML5的逆袭
其实之前微信也是有一些 JS API 的,比如分享。但这次一股脑开放了拍摄、录音、语音识别、二维码、地图、支付、分享、卡券等几十个 API,这条消息不需宣传,瞬间就占满了 HTML5 从业者的朋友圈。
因为微信给所有做 web 开发的人打开一扇新窗户:使用 js,你也可以调用各种强大的原生能力了!
客观的讲,微信的很多能力组件非常强,比如扫码,很多原生应用的扫码效果都不如微信。现在 HTML5 开发者瞬间成功逆袭,他们原本无法实现扫码,现在却能轻松的开发扫码应用,而且效果比很多原生应用都好(当然前提是你的 web 应用运行在微信的管理之下)。
首先受益的是微信内置的腾讯系 App,比如大众点评、滴滴打车、京东购物等。
以前微信在钱包栏目下以很别扭的方式内嵌了滴滴打车的 HTML5 版本,那个版本的体验比滴滴的原生版本差太多,不能说话只能打字,没有地图看不到司机在哪。在体验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将就能用的版本出现在微信的钱包分类下,其实是微信的败笔。
但如今不同了,滴滴打车的微信版本,将拥有不输于其原生 App 的能力。而且不用下载 App 就可以秒开应用。
大众点评的受益就更大了,不止是其微信内嵌版本的能力将大幅增强。因为使用场景的不同,滴滴在朋友间分享的只能是红包,离打车这个业务场景有点远;而大众点评在朋友间可以分享优惠或推荐商家,直接形成消费,通过关系链导流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HTML5 定稿时,我写过的一篇文章,提到过 HTML5 的一大优势就是打破 App 孤岛,直穿应用子页面。一张大众点评的优惠券,通过朋友分享,就可以通过点击分享内容直接到达这个商户的界面,进而直接购买,这点连大众点评的原生 App 也做不到。
微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 web 世界:能力和原生一样强,但在应用的获取、流量的转换上进一步领先于原生应用。
很快,我们就会看到各种公众号、微店全面升级支持微信 JS SDK。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市占率最高的手机浏览器,是这个没有地址栏的微信。
浏览器的传统思维被突破
微信这个巴掌把浏览器厂商拍的不轻。但是浏览器厂商又很难还击,因为这挑战了他们的思维传统。
在 HTML5 规范制定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思维:web 是开放的,地址栏和超链接可能带来任意恶意网页,所以我们不能把 HTML5 的能力做到太强,会引发安全问题。
微信给了这些人不同的答案。
首先微信开放的能力没有涉及过于隐私的 API,比如个人敏感信息或好友关系,当然这个估计永远也不会开放。最关键的是,所有使用微信 JS SDK 的网站,都必须实名到微信认证、缴费。它采取了类似 Apple App Store 的策略,由系统运营方来保障用户的安全。
这个由微信构建的新 web 世界,不再开放,由微信所管理,他根本就没有地址栏,所有能使用微信增强能力的网页都是经过认证权限的。
其实 HTML5 强化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多年,也已经有了行业规范,HTML5Plus.org,微信此次把这些标准都抛在一边,就是一心建设自己的生态系统。
除了管理模式不同,微信的设计体现了他对于用户体验的不同理解。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可一点,在手机浏览器里输入 url 是一个体验比较糟的事情,但是浏览器厂商却一直墨守成规。
我们来解构下微信的设计。
在微信里,既然没有地址栏,那么如何到达一个 web 应用,它有几个 web 入口?答案是 5 个。
这 5 个入口里,没有传统的地址栏,甚至也没有搜索。
web 初生时,人们获取 web 信息是主动式的,通过地址栏访问网站,网站太多后开始使用搜索引擎。Google 的 page rank 算法告诉网民,被链接的网页越多,这个网页的价值越高。微信的理解里,大多数人们获取 web 信息是被动的,这里没有地址栏、没有搜索、没有 page rank,朋友发给你的、你订阅的公众号发给你的,就是你需要的 web 内容。
如果你真的想要主动获得内容,那也没有地址栏,但是有扫一扫。
可是扫一扫就不在微信的管理之下了吗?当然不会。很多 App 开发者头疼的就是他们的 APK 地址变成二维码后,微信是不能下载安装的,这可是浏览器不会干的事情,用户要下载什么那就允许下,最多给一个可能不安全的提示。但是微信说,APK 只能是来自应用宝的链接才可以下载。你不接受?那就别用扫一扫。
就这样,微信构建了一个独特的 web 生态系统。它有关系链推荐,不需要搜索引擎;它有消息系统,不需要电子邮件;它有增强的浏览器,有支付等业务闭环手段。最终一个完整而又封闭的 web 世界出现在微信里。信息在这里产生、在这里流转、在这里变现。手机上只需一个微信就够了,什么都能干了。
腾讯的战略
微信是仅仅强化了一批能力 API 吗?不是,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腾讯发布的 X5 浏览器内核吗? X5 内核内置于 QQ 浏览器,在安装了 QQ 浏览器后,微信有着不同的表现,它将调起 X5 内核,与 JS SDK 协作实现更好的体验。X5 和 JS SDK,这究竟是一盘什么棋呢?
微信其实很早就能开放这些 JS SDK,甚至一度曾开放几个又收了回去,为何此时如此大力发展 web 生态系统?
我想到了前段时间马化腾的话,微信只是张“站票”,他还给腾讯提出的一个新愿景:连接一切。张小龙也曾仔细研读 KK 的《失控》,提出微信要营造一个森林,而不是造一个宫殿。
其实这些事情是相关联的。有战略需求,才会出现 X5、微信 JS SDK 这些支撑战略的产品。要论站票和卧铺的区别,那就是一个可以躺着挣钱。如何才能躺着挣钱,看看阿里巴巴就知道了。在阿里建立的庞大生态系统里,每天无数人努力赚钱,阿里坐享其成。
腾讯曾经数次努力电商,但怎么也赚不到阿里的钱。它只能走自己的路。就是马化腾所说的,回归本源,连接一切。
电商搞不定,那就不搞了,剥离和注资给京东。搜索搞不定,那就不搞了,剥离和注资给搜狗。不再天天盯着阿里、百度,腾出全部精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达成连接一切的愿景。
没错,基于微信这张站票,腾讯最终要打造出一个由他掌控的生态系统,而对于一个工具而言,构建生态系统的最佳技术路线就是 web,强化 HTML5 是打造更优质生态系统的必由之路。
而此时能做这事,还恰逢 HTML5 即将崛起的机会。一方面手机硬件的不断提升使得 HTML5 表现更好,另一方面,就是 Apple 对 HTML5 的态度在开放,或者说 Apple 整体都在开放。一方面 iOS 设备的市场份额远低于 Android,另一方面库克确实没有乔布斯强势,所以目前 Apple 的整体态度是开放的。前段时间 iOS8 发布,Apple 给第三方厂商开放了自己的 js 加速引擎 Nitro,以强化 iOS 设备上 HTML5 的表现。此时的微信 JS SDK 上线,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担心无法通过 Appstore 审核。
而且事实实际上是反过来的,带有微信 JS SDK 的版本其实早已更新到 Appstore 了,只是前几天才给开发者公布了调用接口。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带有试探 Apple 底线的味道。如果仅仅在中国倒也是区域行为,但微信事实上已经遍布全球,当海外开发者也大量开发微信专属的增强 web 时,Apple 和 Google 会如何看待这个新的跨平台霸主?
开发者的机会
whatever,巨头们的烦恼让他们自己操作吧,我等创业者和开发者还是要抓紧这个机会快速发展自己,快速利用微信 JS SDK 开发出惊艳的 HTML5 应用,抢先占有用户。后面的比较技术,有兴趣开发 JS SDK 的开发者可以继续往下看。微信本次开放的 JS SDK 分类清单如下:
滴滴打车、大众点评这些微信内置应用的增强路线,将基本照着其原生 App 的模样演进。其他的开发者,还是要运营好自己的公众号,目前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
订阅号的开发者提供的大多是资讯,那么对于资讯而言,可以利用 JS SDK 做的事情什么?
丰富内容形式,即除了图文,新增音频能力。类似电台的订阅号将有机会兴起。但微信暂时还没有开放视频能力,朋友圈里的小视频是原生实现的。在 Android4.0 以上的手机,安装了 QQ 浏览器后,微信网页里的视频播放才能被 X5 引擎优化。而目前使用 HTML5 标准的视频,会在低端手机上遭遇性能问题。所以视频还是缓缓再搞。
不管是做图文还是做音频,都应该利用新提供的设备 API 获取网络状态,WIFI 和 2G 下应该给予用户不同的内容以增强用户体验。
根据地域分发信息。资讯也是有地域性的,类似地方台的订阅号以后也会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也非常符合微信打造森林的生态初衷。
服务号就五花八门了,很多大企业有自己的掌上客服 App,这回可以整体搬迁到微信上了,这也给企业服务开发商很多新商机;
对于可线上交易的微店,微信小店和支付这些 API 必不可少。微店的商品,这下可以直接被分享出去,只要东西好,传播更容易、销量也会高升;
对于线下消费的 O2O,地图和卡券很重要。卡券对微信而言是个新东西,之前 iOS 已经有了 passport,大众点评也有自己的会员卡体系,但微信自己做了一套,相信体量会做的更大,以后大家出门不用在钱包里塞那么多卡了,都在微信里了。
微信官方还推荐了几个 App 供开阔思路。
印美图是一个云打印 App,自拍的美图,可以直接提交给这个 App 的后台,运营方打印好照片快递给你。微邮筒是一个语音明信片,在明信片里留下自己的声音,再发给朋友,并且可以长期保存在服务器。
微信官方没有提供开发和调试配套的服务,客观地讲,开发和调试的便利性很不好。推荐一个免费开发工具 HBuilder,可以完美支持微信 JS SDK 的语法提示,大幅提升开发效率。下图中敲 wxc 回车就能生成一段完整的微信 API 初始化的长长代码,还能给予各种参数的值域提示。
接下来会如何
我们都很确信,JS SDK 的这个版本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腾讯还为了强化其 web 生态系统建设而不停升级产品。
1. 会颠覆原生 App 吗?
微信 JS SDK 继续升级下去,真的会颠覆原生 App 吗?目前的微信 JS SDK,属于 web 增强,它依然还不能离线使用,还没有解决网页跳转间白屏的体验,也不能在手机桌面创建快捷方式,暂时它并没有向着努力做到和原生一模一样体验而前进。
就腾讯连接一切的愿景而言,它应该没有颠覆原生这个战略目标。但是这个月活 4 亿的平台势必会更大程度占有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自然也会大幅影响原生 App 的流量。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是有限的,之前每天看着手机屏幕的总时长里可能 60% 是被微信占去的,那么微信未来可能会占去 80% 的时间。
另外微信虽然没有颠覆原生 App 的愿景,不代表其他人不会做这件事。IT 行业总是在持续创新和突破的,除了微信,还会有其他大型 HTML5 的平台出现,可以预见 HTML5 成为主流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2. 微信会重构移动搜索吗?
这个概率其实很高。在微信现在的 API 里,有一个智能语义的接口,传入“查一下明天从北京到上海的南航机票”,就会返回结果。很像 siri 是不是?其实微信完全可以现在就在扫一扫下面加一个说一说,但是他目前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搜狗还不够强大?还是因为不想过早刺激百度? 确实相比起来,腾讯在手机上抢夺百度份额的胜算是远高于抢夺阿里的。但是手机端广告市场一直没起来,抢掉搜索份额又如何?
3. 微信会重构移动电商吗?
其实单纯的套 PC 互联网的模式给移动互联网是不对的。腾讯最关心的不是移动电商,它更关心移动支付。所以易迅才会被剥离给京东。腾讯十年总结时曾说,是互联网网民的高速增长红利造就了腾讯的今天。其实类似于雷军风口的理念。
移动支付,是一个大风口,是未来若干年高速增长的产业。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移动支付的用户数会越来越多,交易额会越来越多,直到颠覆现金的地位。但移动支付可不只是在电商网站买东西付款,更多场景在 O2O 范畴里。
移动支付大战里,腾讯一方面通过微信红包发展用户,另一方面通过资本手段控制支付场景,其投资的滴滴打车、大众点评、京东电商,这些合作伙伴的业务都是高频的支付场景,其成功的帮助腾讯发展了移动支付体系。
当然阿里也不甘示弱的支持快的和美团。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大众点评和美团补贴大战,看似疯狂,其实都是为了移动支付这张船票,为了未来十年的继续高速增长是任何一个巨头都不愿错过的。
在未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里,买衣服花钱用阿里和腾讯,吃饭花钱用阿里和腾讯,出门打车结帐用阿里和腾讯,就是买房好像不太好做移动支付。
另外近期在医疗领域,移动支付之争也打响了,那意味着以后看病,也用移动支付。
微信的 JS SDK,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把这些需要花钱的 App 控制在自己的生态下,微信给这些 App 提供流量、提供更强大的运行环境,大家努力挣钱,然后微信躺着分钱。
4. 不管怎么样,HTML5 会大火特火
腾讯的这条构建 web 生态系统的路,还是有很多高手已经看懂了的。很快各大互联网巨头都会有自己的对策。但不管是什么对策,都是要基于 HTML5 来做了。
对于 HTML5 的开发者和从业者,这都将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本文作者王安,DCloud公司CEO,W3C会员、HTML5中国产业联盟发起人,HTML5开发工具HBuilder设计师,十几年web和手机开发经验,个人邮箱:wangan@dcloud.io。
[本文来自读者的投稿,不代表36氪立场]
言:近期苹果开始一系列针对App Store排行榜的策略调整,以规范其生态的降。按照苹果之前的定价策略,应用售价最低都要0.99美元(人民币6元)。在苹果App Store针对中国大陆支持银联卡支付后,又为中国新增定价策略,无疑表明了苹果对中国市场的看重。如今Google Play有重返中国的计划,但目前谷歌的Web服务在中国地区仍然被封锁,未来仍不可预见。另外,HTML5游戏厚积薄发的时候也不会太遥远,也势必会为产业链带来新气象。
苹果对中国区开新定价底限 多款游戏降至1元
关键字:苹果商店,App Store,开辟中国市场
11月19日上方网消息,今日凌晨,苹果App Store多款付费榜单排名靠前游戏价格纷纷降至一元,突破以往定价底限。
近日,苹果官网也发布公告,表示 App Store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新增银联支付选项。联系今日的中国区低价专享,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苹果无疑已经开启对中国大陆的深度本地化战略。本次“低姿态”而“接地气”的策略,表示App Store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重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资深评论员对此表示担忧,“很有可能出现1元应用扎堆,来换取更多‘刷脸熟’的机会”。业内也有资深人士表示,本次苹果调价策略或许正是针对越狱、破解等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所涉及的调价产品,大多都上过App Store的新游推荐,低至冰点的价格将吸引到很多原本不愿付费的游戏玩家,无疑将对越狱等方式造成打击。
本次App Store针对中国区所作出的定价底限调整,无疑将成为苹果公司在中国区的一个转折点。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和用户规模,苹果公司也在不断的调整中顺势而为,为进一步开辟中国市场打下基础。
苹果免费游戏不再“免费” 疑因误导消费被施压
关键字:苹果商店,消费被施压,积分墙
苹果在App Store再一次出现了变动。原本的“免费”下载按钮变成了“获取”字样,英文则由“FREE”变成了“GET”,苹果发言人表示本次变更是全球范围的变更。这个细微的变化对付费没有影响,标示“获得”的应用程序仍然是免费的,并且应用程序本身也没有任何改变。iOS App Store 主界面、排行榜以及详情界面都已经由“获取”按钮替代,而桌面版 App Store 的主界面仍然显示免费字样,但据知情人士表示将很快进行全面图标更新。
作为IOS平台的本家渠道商,近期苹果动作连连。无论是对积分墙大动干戈,在中国区雄心壮志,还是对自身政策调整肃清,都反映出苹果在移动游戏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并且顺应市场的一条路。
传谷歌将重返中国市场 安卓二次爆发之势或不可挡
关键字:Google Play,传统安卓软件渠道商,传统安卓软件渠道商
11月20日上方网消息,曾在华尔街日报工作过九年的资深媒体人Amir Efrati近日爆料,谷歌或将重返中国市场,在中国地区推出Google Play。该报道称“援引知情人士,谷歌计划推出在中国地区的Google Play,以使安卓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用户,在2010年谷歌曾以黑客、知识产权以及潜在损失为由退出中国市场,如今Google Play有重返中国的计划,但目前谷歌的Web服务在中国地区仍然被封锁,未来仍不可预见。”
目前中国安卓应用平台领域,多家公司的不同软件应用商店丛生,互相倾轧以及无序竞争司空见惯。未来如果Google play入华,有望提升安卓市场整体份额并提升安卓用户付费比率。Google play上有大量国外优秀应用与游戏,将极大丰富安卓平台软件商店的内容,用户最终可以从中受益。不过有利就有弊,影响最大的就是目前各手机厂商软件应用商店与传统安卓软件渠道商,谷歌想从分发市场中分一杯羹,猜测他们也并非对谷歌入华心甘情愿地支持。
TalkingData崔晓波:交叉推广将为HTML5游戏带来大量用户
关键字:TalkingData,HTML5游戏,交叉推广
TalkingData的崔晓波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些数据。
移动游戏去年的规模是大大提升了,去年年底TalkingData预测今年是220亿的盘子,上半年涨的快,下半年在收窄,明年预测会达到350亿。那么用户规模一样,由于大量的游戏被接受,所以移动游戏的人群也在大量增加,接下来看一下全年的趋势,TalkingData在6月份发了报告,整体的安卓活跃度降低了,整体的财报已经证明这个现象发生了,因为任何事物都有拐点。TalkingData预计第四季度结束会有比较大的增幅。
第二是今年移动领域趋势已经形成了,今年的话全民游戏包括一些比较火的游戏,大家发现它的题材和分类是比较渗透融合的的。举个例子像刀塔类的动作和角色扮演等,还增加了很多。去年TalkingData做了预测,基本上IP已经成为了移动领域里面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大家看到今年比较成功的大作是跟比较热门的题材相关的,明年依然是关注的重点。
第三TalkingData简单预测一下,明年HTML5类的游戏会很快起来。像神经猫之类的作品出现,已经让整个行业认识到了玩家的行为在被改变。
然后是移动广告,每天的移动广告里有四分之一会经过TalkingData的平台。今年TalkingData绝大部分是看好,但是也有很多人看衰,因为看到了很多问题,包括很多奖励广告依然盛行,还有移动投放的茫然等等。
IOS渠道只能赚吆喝? 安卓渠道才能赚钱?
关键字:IOS渠道,限免渠道,畅销榜
在行业里面很多人都说其实苹果渠道是一个赚吆喝的渠道,基本上大家是赚不到钱的,只能是在IOS苹果的渠道得到一些口碑和名气,之后在安卓的渠道赚到自己的那一份羹。
苹果APP全球排行对应收入用户的下载量,这些在网站上可以找到数据,比如收费榜:如果是你想要做到1到5名收费是800到1500的量,或许会觉得少,原来苹果的收费榜不到前五名我也有1000多的用户。实际上是这样的,但是这1000多个质量是非常高的,每个人要交6块钱或者是12块钱的下载费,他们是最忠实的用户,而且他们的数据非常的漂亮。那收费榜5到10名是500到700用户量,10到20名是300到400的用户量,那20到50名是100以内的用户量。
那畅销榜他的对应1到5年的话收入是一天100万到300万,5到10名他的收入是10万以上,10到30名是10到50万等等不是从官方的数据里面去提炼的,只是说通过我们自己的在排行榜的表现还有下载数量的记录。那在IOS的推广方式上,整个的行业里面基本上是广告的方式,像inmobi,谷歌,好处就是用户质量高,缺点是价格一般比较贵,基本上是10到20块钱的用户。每天的广告平台可以带来的用户数量不是特别多,主要是看CP广告的取材是否吸量。
还有一个限免渠道,以前的限免渠道可以给CP带来100左右的用户,现在的限免渠道费用现在也在不断的提升。
栏目简介:《目光》是上方网推出的一档全新专题栏目,围绕行业最热话题精选多篇原创文章组成一个专题,专题汇集每周最新行业新闻,展示最新行业动态。
每周的星期五新一期的《目光》将为您提供最IN的手游行业信息,让您从一个专题中了解整个行业的走向!
一璞 问耕 夏乙 乾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Adobe这家公司,虽然不时搞出一些惊艳的玩意,但大家对Photoshop一直是又爱又怨:
一,软件买起来贵,还不一定天天用;
二,软件比较大,换一台电脑就很麻烦。
现在,有人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
今天量子位推荐一款:免费、免安装、浏览器里在线直接用的Photoshop替代者,名字叫做Photopea。
现在Photopea在国外正火得不行不行的。
Reddit上的点赞已经超过了41.5K,相关讨论绵延不绝;在Hacker News上也引发了不少的关注,是一个520多分的热门话题。
只要打开这个Photopea网页,你的浏览器里上就会出现一个“Photoshop”,不仅仅是像,还能完成的大部分PS功能,甚至在手机浏览器里都可以用。
消息一出,各类P图票友都兴奋了:你是电,你是光,你是最新的爱豆!
量子位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款在线PS的网站:https://www.photopea.com/ 。
Photopea的UI界面和PS几乎一模一样,同样的深灰色调,同样的icon排列,同样的画板,右边和PS一样有图层、操作历史工具栏,这个布局对PS用户可以说非常友好了,没有什么学习难度。
而且,除了交互类似之外,快捷键也基本一样,这对左手日常生长在键盘上的设计师来说非常友好了。
点击文件→新建,系统非常体贴的准备了各种尺寸,除了传统的A4、A5纸、iPhone尺寸,还有Instagram、Twitter、Youtube等网站的适宜尺寸,真是舒心。
下面,量子位用《硅谷》的一张主题图片,测试一下这个在线版的PS到底好不好用。
仿制图章:和PS一样好用
仿制图章是设计师们经常用的一种抹掉图片杂质的方法,重复复制图上一片区域,粘贴到杂质处,就可以盖住这些不想被人看到的内容。
我们试着用这个在线版的PS涂掉图片上推特的logo,和PS软件一样的键鼠操作,非常方便的就用白色背景盖住了推特的蓝色logo,效果清晰无杂质,好评。
污点修复画笔:生成效果完爆PS
为什么涂抹杂质要用“仿制图章”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功能呢?
其实还是因为PS自动涂抹杂质的效果差:颜色不稳定、边缘效果差、会出现奇怪的东西……总之,PS痕迹明显。
但这个在线PS工具就不一样了,选中修复区之后,它生成的图像简直满分!
看这栋楼,这些窗户,就像重新安装上去的一样,毫无违和感。
包括使用内容填充工具,效果也一样优秀。
磁性套索:不太顺畅
但是磁性套索就显得差一些了,比如我们要选中hooli的这个logo,自动磁性识别的地方其实差一点,必须手动来点选。
但问题在于,在只有一个图层的情况下,选中的区域竟然复制不出来?
我要这磁性套索有何用!
还是PS好,真香。
快速选中,居然是方的
另外,快速选中也是PS里常用的功能,不过,这个在线版PS的效果好像有点捉急。
原理上来看是合格的,但是,选中的边框竟然都是横平竖直的?
算了,还是用魔棒吧,效果看起来好的多:
吸色笔满分
选中哪个颜色就是哪个颜色,这个满分,跟PS一样好用。
橡皮擦满分
橡皮擦看起来非常正常了,满分,虽然实现这个功能……似乎有点过于入门了。
默认字体太神奇
前面这一切还都不错,但打字功能就很神奇了,字体包是预先装好的,英语当然没问题,但是它连藏语都支持,就是不支持简体汉字,量子位打出来的简体字都变成了方框。
好在你可以上传自己的字体包,得以弥补这个bug。
滤镜不输PS
这个在线PS里的滤镜也不错,虽然滤镜种类不如PS多,但效果还是杠杠滴~
最后,这个在线PS软件还可以跟正常的PS一样,导出为PNG、JPG、PSD等各种格式。
另外,还有一个完爆PS的好处是:可以在手机里用。
不过,受限于移动端的交互方式,一些需要右键选中的功能还不能用,滤镜之类的功能则反应没有电脑端快。
所以,这到底是谁要砸Adobe的饭碗?
他,名字叫伊万(Ivan Kutskir),是一位28岁的90后(1990年11月出生在乌克兰),11岁移居到捷克共和国的首都。这么看起来,伊万也有可能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
2003年,伊万的父母给他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2009年,伊万入读布拉格查理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伊万热衷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
2012年,伊万萌生了编写一个在线图像处理工具的想法。2013年Photo Pea 0.1版本上线。2014年他还在一篇博客中,叙述自己如何找到一种比Photoshop更好更快实现高斯模糊的方法。
量子位找到一个Photopea早期的页面,当时还是一个浅色的界面,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图像编辑工具。
实际上,现在的Photopea已经更新到3.8版,这个10月21日上线的最新版本,新增加了Live Shapes等多种功能。
最新版的Photopea,代码已经有64,545行。
2013年的Photopea 0.2版,代码6,982行。
据伊万自己透露,他最初为了搭建Photopea耗费了7000小时(三年半时间,每天干5个小时)。直到现在,伊万也是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在搞。
他自己觉得还不错。
自从开始在页面上加广告之后,收入情况还不错,至少伊万能在布拉格过上体面的生活。当然,你也可以付费使用Photopea,一方面去掉广告,一方面也算是对他的一个支持。单用户,一个月9美元。
早在这个项目之初,伊万说过Photopea的目标不是取代Photoshop,而是让更多人能用上类似的工具。毕竟Photoshop价格不菲,但很多人每年其实只用一次,或者只偶尔使用一些简单的功能。
最后,再给一次Photopea的地址:
https://www.photopea.com/
不翻墙也能用~
伊万在Reddit上的AMA(Ask Me Anything)版块一直在和网友互动问答。
大家关心的问题很多,包括个你对这个项目的代码满意吗?是否想去重构?有没有人要收购你?你还有啥盈利的想法?下一步怎么办等等等等。
不过,也有人在讨论,这个是否存在版权问题?Adobe有没有来找你麻烦?对你抵制什么的。
小哥都给了耐心的回复。
还有人当场提起了需求。
然后……小哥就去实现了它。
这个效率,真的是太逆天了。
一时间圈粉无数,有人当场认了偶像。
有人去表示要去送钱。
有人在情急之下,爆了粗口。
甚至有人评论道“Are you…. God?”
除了Photopea,伊万小哥还有别的研究和作品,其中还有一些很好玩的Flash和HTML5小游戏~
量子位试玩了几个,简单,不过有些确实挺好玩。
比方有一个3D射击游戏:Dino Hunt 2
地址:
http://dinohunt2.ivank.net/
还有一个挺考验智力的连连看:Connetion
地址:
http://connection.ivank.net/
直接复制地址到浏览器就行,手机上也能玩。
应该也不用翻墙。
全集地址在此:
http://www.ivank.net/en/flash
— 完 —
活动策划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聘活动策划,将负责不同领域维度的线上线下相关活动策划、执行。欢迎聪明靠谱的小伙伴加入,并希望你能有一些活动策划或运营的相关经验。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