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注释是非常重要的。请留出时间来描述组件(component)的工作方式、局限性和构建它们的方法。不要让你的团队其它成员 来猜测一段不通用或不明显的代码的目的。
提示:通过配置编辑器,可以提供快捷键来输出一致认可的注释模式。
出于性能考量,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避免元素选择器叠加 Class、ID 使用。
元素选择器和 ID、Class 混合使用也违反关注分离原则。如果HTML标签修改了,就要再去修改 CSS 代码,不利于后期维护。
相关属性应为一组,推荐的样式编写顺序
由于定位(positioning)可以从正常的文档流中移除元素,并且还能覆盖盒模型(box model)相关的样式,因此排在首位。盒模型决定了组件的尺寸和位置,因此排在第二位。
其他属性只是影响组件的内部(inside)或者是不影响前两组属性,因此排在后面。
url() 、属性选择符、属性值使用双引号。
将媒体查询放在尽可能相关规则的附近。不要将他们打包放在一个单一样式文件中或者放在文档底部。如果你把他们分开了,将来只会被大家遗忘。
与 <link> 相比,@import 要慢很多,不光增加额外的请求数,还会导致不可预料的问题。
替代办法:
a:link -> a:visited -> a:hover -> a:active(LoVeHAte)
选择字体
在 Web 上应用字体,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由于计算机历史发展的原因,西文有大量优秀的字体可供选择,可对于中文来说就是一项挑战. 主流操作系统提供的本地中文字体极少,另一方面中文字体组成的特殊性,其体积过于庞大,无法良好地使用 webfont. 所以编写健壮的 font-family 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
以下列出各种平台下合适的中西文字体:
桌面端 Mac, Windows, Linux 上适合网页显示的优秀中文字体
移动端 iOS, Android 上适合网页显示的优秀中文字体
主流操作系统上适合网页显示的优秀西文字体
抛开宋/明体长时间作为系统默认字体,所产生的审美疲劳,宋/明体相比黑体是更合适作为内文字体. 大多的宋/明体针对内文设计,横细直粗,造型方正,笔画在小字号的情况下,不会糊在一起,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 而黑体笔画粗壮有力,引人注目,更适合作为标题使用.
但大部分人已经习惯在网页上阅读黑体,以及宋/明体在字重过大的情况下,显示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所以内文默认提供黑体,可选择性的切换宋/明体.
Robert Bringhurst 在《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谈到字号大小之间的比例,形似于音乐中的音阶. 作曲时以某个特定的音阶为基础,才会形成特定的风格. 字号的排版同样如此,有规律的字号变化,才会形成特定的排版风格.
将内文以 16px 作为字号
标题 h1, h2, h3, h4, h5, h6 以 16px 作为字号基础,按同比例的递减
此外,Robert Bringhurst 还谈到版式中的空间就像音乐中的时间(Space in typography is like time in music),言下之意,把握间距(行高)就如把握节拍. 节拍是对时间的分割,倘若抢拍便失去节奏. 文字的间距(行高)亦是对空间的分割,不一致间距(行高)比例,便会失去「垂直的旋律」.
将内文以 1.7em 作为行高
标题 h1, h2, h3, h4, h5, h6 以 1.5em 作为行高.
段落分隔对于中文排版而言也是特别重要,主要以「段首缩进」和「段落间距」两种方式表现,它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将段落分隔.
「段首缩进」主要用于印刷书籍,节省纵向空间,保持文本连贯,但一般在网页上的阅读速度较快,会使文字过于密集产生压力. 相反「段落间距」主要用于网页,充分利用网页无限的纵向空间,保障文本块的整洁,同时给予长篇阅读休息的间隙. 所以一般网页排版,会考虑选择「段落间距」,可以设置以下属性实现「段落间距」.
汉字的方块性质构成了汉字独有的艺术美感,使其具有工整的特点,从而显现出中文排版的重要原则:所有元素都是正方体. 但从二十世纪开始使用标点后,以及中西文混排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保证「禁则处理」和「齐头尾」实现,可能需要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适当的断词处理.
「禁則」是来自日语的排版术语,主要指的就是禁止一些标点等字符出现在行首或行尾的规则,大致相当于汉语常说的「避头尾」.
可以设置以下属性实现「齐头尾」,其中inter-ideographic意思是「通过调整单词和字符之间的留白来实现两端对齐」.
但这样的「齐头尾」并不是完美的,主要由于技术遗留原因,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的 webkit 浏览器并没有实现 inter-ideographic 导致中西文混排的时候,容易出现过度拉伸字间距的情况。
为此有一种不优雅的解决方案,在极易出现字间距拉伸的小尺寸屏幕(手机)上使用「断词处理」,避免字间距拉伸,可是这样也带来「无视避头尾规则」和「西文单词断词」的坏毛病. 这是用一种不优雅解决另一种不优雅,按需抉择吧.
可以设置以下属性进行「断词处理」
src和href都是用来加载外部资源,区别如下
src当浏览器解析到该元素时,会暂停其他资源的加载和处理,直到该资源加载完成。 它会将资源内容嵌入到当前标签所在的位置,将其指向的资源下载应用到文档内,如js脚本等。常用在img、script、iframe等标签。
href指向外部资源所在的位置,和当前元素位置建立链接,当浏览器解识别到它指向的位置,将其下载的时候不会阻止其他资源的加载解析。常用在a 、 link标签。
根据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标签
DOCTYPE是HTML5中一种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文档类型声明,是用来告诉浏览器的解析器,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加载识别文档。
iframe通常用来加载外部链接,不会影响网页内容的加载。
优点
缺点
他俩都是表示异步加载外部JS脚本,不会阻碍页面的加载解析。 区别
盒模型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margin、border、padding和content。
标准盒模型和IE盒模型的区别在于设置width和height时,对应的范围不同。
通过修改元素的box-sizing属性来改变元素的盒模型
选择器
选择器 | 权重 |
id选择器 #id | 100 |
类选择器 .classname | 10 |
属性选择器 div[class="foo"] | 10 |
伪类选择器 div::last-child | 10 |
标签选择器 div | 1 |
伪元素选择器 div:after | 1 |
兄弟选择器 div+span | 0 |
子选择器 ui>li | 0 |
后代选择器 div span | 0 |
通配符选择器 | 0 |
优先级
可继承
不可继承
属性 | 作用 |
block | 块类型。默认宽度为父元素宽度,可设置宽高,换行显示。 |
inline | 行内元素类型。默认宽度为内容宽度,不可设置宽高,同行显示。 |
inline-block | 行内块级元素,默认宽度为内容宽度,可以设置宽高,同行显示 |
table | 块级表格 |
flex | flex容器布局 |
none | 隐藏元素 |
inherit | 从父类继承display属性 |
单行
css
复制代码
overflow: hidden; // 溢出隐藏 text-overflow: ellipsis; // 溢出用省略号显示 whtie-space: nowrap; //规定段落中的文本不进行换行
多行
CSS
复制代码
overflow: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 溢出用省略号显示 display:-webkit-box; // 作为弹性伸缩盒子模型显示。 -webkit-box-orient:vertical; // 设置伸缩盒子的子元素排列方式:从上到下垂直排列 -webkit-line-clamp:3; // 显示的行数
他们都是 CSS 预处理器,是 CSS 上的一种抽象层。他们是一种特殊的语法/语言编译成 CSS。 增加了 CSS代码的复用性,层级,mixin, 变量,循环, 函数等对编写以及开发UI组件都极为方便。 区别
CSS
复制代码
.outer { height: 100px; } .left { float: left; width: 2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margin-left: 200px; width: auto; background: gold; }
CSS
复制代码
.left{ width: 1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red; float: left; } .right{ height: 300px; background: blue; overflow: hidden; }
CSS
复制代码
.outer { display: flex; height: 100px; } .left { width: 2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flex: 1; background: gold; }
CSS
复制代码
.outer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px; } .left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margin-left: 200px; background: gold; }
CSS
复制代码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50%; top: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50%); }
CSS
复制代码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bottom: 0; left: 0; right: 0; margin: auto; }
CSS
复制代码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margin-top: -50px; /* 自身 height 的一半 */ margin-left: -50px; /* 自身 width 的一半 */ }
CSS
复制代码
.parent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center; align-items:center; }
flex布局是CSS3新增的一种布局方式,能够根据不同屏幕尺寸的变化来自适应大小。
常用的属性:
flex: 1是flex-grow、flex-shrink、flex-basis的缩写,默认值是0 1 auto。flex:1也表示flex: 1 1 auto。
BFC是块级格式上下文(Block Formatting Context,BFC),是CSS布局的一个概念,在BFC布局里面的元素不受外面元素影响。
创建BFC条件
BFC作用:
两个块级元素分别设置上下margin时可能会导致边距合并为一个边距,合并到边距取最大的那个值。需要注意的是,浮动的元素和绝对定位这种脱离文档流的元素的外边距不会折叠。重叠只会出现在垂直方向。
计算规则
解决方案 对于重叠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兄弟之间重叠(margin合并) 和 父子之间重叠(margin塌陷)
通过设置不同方向边框来实现
CSS
复制代码
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top: 50px solid red; border-right: 5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left: 50px solid transparent; }
CSS
复制代码
transform: scale(0.5,0.5);
1px 问题指的是:在一些 Retina屏幕 的机型上,移动端页面的 1px 会变得很粗,呈现出不止 1px 的效果。原因很简单——CSS 中的 1px 并不能和移动设备上的 1px 划等号。
原文章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69794410573512758
avaScript奇淫技巧:把JS编译成exe
本文,介绍一种一般人不知道的技术:把JS代码编译成exe,而且不使用第三方工具,仅用系统工具完成。
第一:工具准备
编译JS代码,使用一个名为jsc.exe的工具,在系统windows目录中搜索,可找到此文件。
使用jsc /help可获得此工具的使用说明:
第二:编译js为命令行输出exe
代码如下:
var d = new Date();
var n = Math.random();
print('Hello, today is ' + d + 'nand this is random - ' + n);
编译并执行:
第三:编译js为dll(动态链接库)
代码如下:
package LibHello {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