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我们已经介绍了事件的概念,而响应某个事件的函数就叫做事件处理程序。事件处理程序的名字以 "on" 开头,因此 click 事件的处理程序就是 onclick ,load 事件的处理程序就是 onload。
某个元素支持的每种事件,都可以使用一个相应事件处理程序同名的 HTML 特性来指定。这个特性的值应该是能够执行的 JavaScript 代码。例如,要在按钮被单击时执行一些操作,可以像下面代码一样:
<input type="button" value="点击我" onclick="alert('我被点击了。。')" />
注意,上面这种写法不能在其中使用未经转义的 HTML 语法字符,如果要使用 HTML 语法字符,就需要使用转义字符了。
在 HTML 中定义的事件处理程序可以包含要执行的具体动作,也可以调用在页面其他地方定义的脚本,例:
HTML 事件处理程序--调用页面脚本
上面代码指定事件处理程序具有一些独到之处。首先,会创建一个封装着元素属性值的函数。这个函数中有一个局部变量 event,通过这个 event 变量,可以直接访问事件对象,你不用自己定义它,也不用从函数的参数列表中读取。在这个函数内部,this 值等于事件的目标元素。
不过,在 HTML 中指定事件处理程序有两个缺点。首先,存在一个时差问题,用户可能在 HTML 元素一出现在页面上就触发了相应的事件,但当时的事件处理程序有可能尚不具备执行条件。前面的例子中,假如 showMessage() 函数是在按钮下方、页面的最底部定义的。如果用户在页面解析 showMessage() 函数之前就单击了按钮,就会出现错误。因此,很多 HTML 事件处理程序都会被封装在一个 try-catch 块中。其次,这样扩展事件处理程序的作用域链在不同浏览器中会导致不同结果。不同 JavaScript 引擎遵循的标识符解析规则存在差异,很可能会在访问非限定对象成员时出错。
<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一、主要学习你内容:
1、常量与变量
2、数据类型
3、运算符
4、表达式与语句
5、类型转换
6、转义字符
7、注释
二、常量与变量
2.1变量
变量指的是一个可以改变的量。
命名规则:
1、变量由字母、下划线、$或数字组成,并且第一个字母必须是“字母、下划线或$”
2、变量不能是系统关键字和保留字。
3、变量名一定要区分大小写
变量的使用
1、变量声明
2、变量赋值
语法:
var 变量名=值; //所有JavaScript的变量都是由var声明。
var 变量1=值,变量2=值,变量3=值 //可以声明多个变量名,变量名直接用英文 (,)隔开
举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a=10;
document.write(a);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2.2常量
常量指不能改变的量,一般定义常量的时候,常量名全部大写,这样一看就知道是常量了。
如:
var ABC=1
三、数据类型
3.1基本数据类型:
(1)数字: 1 、 -1、2.54等
(2)字符串: "字符内容"
注:可以是单引号,也可以是双引号,或者单引号嵌套双引号,或双引号嵌套单引号,但不能同时出现单引号嵌套单引号,双引号嵌套双引号,因为JS判断不处理哪两个是一对的。如果数字加上了的单引号,那么也变成了字符串
(3)布尔值:true 和false
用在选择结构上居多。
(4)未定义值
如果一个变量虽然用var声明了,但是灭有赋值,此时改变量就是“未定义值”用undefined表示
(5)空值null
举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a=30,b=20;
if(a<b)
{
document.write('a小于b');
}
else
{
document.write('a大于b')
}
var d;
document.write(d);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四、运算符
+ 加 -减 *乘 /除 %求余 ++自增 --自减
举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a=3,b=5;
var c=a*b;
document.write(c);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五、赋值运算符
=等于 += 加等于 -=等于 *= /等于
举例:var a+=b 等价于 var a=a+b;
举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a=3,b=5;
a+=b;
document.write(a);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六、比较运算符
用于将运算符两边的值或者表达式进行比较,如果结果是对的,返回的是true,如果结果是错的,返回的是false。
> 大于 < 小于 >=大于等于 <=小于等于 ==等于 !=不等于
举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a=3,b=4;
if(a==b)
{
document.write('a和b的值相等');
}
else
document.write('a和b的值不等');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七、逻辑运算符
&& "与"运算 || "或"运算 !"非"运算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a=3,b=4,c=4;
if(a>b||b<c)
{
document.write('结果为真');
}
else
document.write('结果为假');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七、条件运算符也叫三目运算符
语法:
var a=条件? 表达式1:表达式2;
举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result=(2>3)?"表达式1执行":"表达式2执行";
document.write(result);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说明:
当条件为true时,我们选择的是表达式1,当条件为false时,我们选择的是表达式2.
八、表达式和语句
举例: var a=3+4;
说明:3和4是操作数,而+是操作符,3+4是表达式,整体的var a=3+4;这个叫语句
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个分号一个语句,而表达式就是一句话的一部分。
九、类型转换
指的是一种数据类型,转换成另外一种数据类型。
转换类型有两种:
1、隐式类型转换:JS自动进行类型转换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a="100";
var b=100;
var result=a+b;
document.write(result);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结果:是100100而不是200,这种一个数字和一个字符串相加,JS会自动将数字转换成字符串然后在相加,所以得到的是100100,这种自动进行类型转换的叫做隐式类型转换,
2、显示类型转换:手动用代码强制进行类型转换。
9.1字符串转换为数字
1)Number() 提取字符串中纯数字用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document.write("Number('222'):"+Number("222")+"<br/>");
document.write("Number('222.123'):"+Number("222.123")+"<br/>");
document.write("Number('fff222'):"+Number("fff222")+"<br/>");
document.write("Number('222fff'):"+Number("222ff")+"<br/>");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结果:
说明,Number只能转换纯数字的,带字母的,显示NAN,是Not a Number非数字意思。
2)parselnt()提取首字母为数字的整数部分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document.write("parseInt('222'):"+parseInt("222")+"<br/>");
document.write("parseInt('222.123'):"+parseInt("222.123")+"<br/>");
document.write("parseInt('fff222'):"+parseInt("fff222")+"<br/>");
document.write("parseInt('222fff'):"+parseInt("222ff")+"<br/>");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结果:
说明:parselnt()是从左到右判断,如果第一个字符是数字,则继续判断,直到出现非数字为止,而第一个字符是非数字,则直接返回Nan
3)parseFloat()提取首字母为数字的整数和小数部分
举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document.write("parseFloat('222'):"+parseFloat("222")+"<br/>");
document.write("parseFloat('222.123'):"+parseFloat("222.123")+"<br/>");
document.write("parseFloat('fff222.111'):"+parseFloat("fff222.111")+"<br/>");
document.write("parseFloat('-222.111fff'):"+parseFloat("-222.111ff")+"<br/>");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结果:
说明:同parseint,只不过这个带小数为
9.2数字转换为字符串
1)与空字符串相加
2)toString()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var a=100+"";
var b=100;
var result=a+b;
var result1=a.toString()+100;
document.write(result+"<br/>");
document.write(result1);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结果;
说明:实际应用中很少,更多使用隐式型转换的方式
十、转义字符
在页面中我们想显示特殊的字符,比方说双引号。那么就要用到转义字符。
常见的转义字符
\' 英文单引号
\'' 英文双引号
\n 换行符
换行符使用的两种情况。
1.如果是在document.write()中换行,则应该用:<br/>
2.如果是在alert()中换行,则应该用:\n
举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document.write("细节<br/>\"决定\"<br/>成败");
alert("细节\n\"决定\"\n成败")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十一、注释
1.单行注释
语法:
//单行注释
2.多行注释
当注释的内容比较多,用一行表达不出来时,我们可以使用多行注释的方式。
语法:
/* 多行注释 */
.1.字符串
C语言的字符串是一种组合类型,它的结构类似列表,C语言规定字符串要由数值0结束。常见的字符串由char构成,也有unsigned char与其它类型构成的字符串。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字符串常量以英文符号双引号“"”作为开始结束标志。那么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字符串的长度太长怎么办?C语言规定反斜杠“\”作为代码的续行符,在每行代码的末尾,代表下面的一行代码紧接在本行之后,相当于是同一行。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双引号来处理续行,可以对比一下差别。
后者的排版效果明显要优于前者。
第三个例子中,下面左边的那段空白字符也会被当作字符串的一部分,这样写是不对的。
这两种方式都支持多行代码的续行。
4.2.编码风格
既然提到了代码的排版编辑,那就顺便讨论一下编码风格。
一些比较严谨的团队会专门制作编码风格约定,保证所有成员产出风格一致的代码。
我们的示例代码都做了缩进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突出代码的层次感,比较容易看出逻辑关系。一般语句块要做缩进处理,下一层的代码向右缩进4个空格的位置,缩进位置可以在编辑工具里设置。
除此之外,标识符的命名规范是编码风格的重点。命名的原则之一是顾名思义,名字不能太短。但也有例外,C语言有个不成文规定,整型的循环变量一般命名为i、j、k等。一般如果变量只是作用于小范围之内,不一定要严格遵守,但是如果变量跨越成百上千行还需要引用,再采用i、j、k这样的变量名就不合适了。
之前还没提到注释这方面,这里就顺便介绍一个有关代码的注释。C语言的代码注释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多行注释(注释块,以符号“/*”开始,符号“*/”结束),一种是单行注释(在一行代码之后以两个正斜杠“//”开始注释)。
注释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理解代码的可读性,让代码阅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编写代码的思路和意图。
C语言的语句块有两种风格。
一般来说,程序员比较认可第二种风格,也更普遍一些。第一种风格主要是排版更加紧凑一点,在文章里面展示更合适一些。
4.3.字符型
单字节字符串里面,以ASCII字符最为常用。我们知道char类型可表示-128~127区间的整数,其中ASCII字符以0~127区间为主,里面包括52个大小写英文字母、10个阿拉伯数字和各种标点符号,此外还有若干不可见字符。
反斜杠“\”可以作为转义字符,用来表示不可见字符和其它字符。不可见字符里面比较常用的有空白符、制表符'\t'、回车符'\r'与换行符'\n',由于反斜杠的作用,所以用两个反斜杠'\'表示反斜杠本身。其中回车符是指光标回到本行的行首,换行是指光标移到下一行,但横向位置不变。但是现在一般没分这么仔细,一般地微软公司软件常用回车符加换行符来另起一个新行,其它系统就只用一个换行符起新行。
之前的printf输出字符串,多数都带有换行符,这样在输出一行之后,光标就移动到下一行。有时需要在同一行连续输出字符,就不能加换行符。scanf输入格式尽量不要用这些字符。
ASCII字符有很多应用,比如现在常见的html与json,熟悉这些字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4.格式串
前面示例代码中的主要是printf/scanf的格式串,格式串的用法很多样,不容易一下子掌握,要靠日常积累。
目前常用的有字符'%c'、整数'%d'、浮点数'%f'与双精度'%lf',还有字符串'%s'。如果要输出百分号'%'怎么办?对了,是两个百分号'%%'。
输出格式串还可以指定宽度,比如'%2d',如果整数超过2位数字,就按照原本的长度完整显示出来。浮点数可以指定有效数字与小数位数,比如'%8.2f'。
输出格式串还可以指定填充字符,比如'%02d',前面用阿拉伯数字0来填充,还可以用'%.6d'格式。
编译代码,运行程序。
输入格式串还可以跳过一个数值,比如'%*d',在输入时候遇到一个整数,舍去它的值,如果预期的整数没出现,函数返回相应的信息。
4.5.返回值
一般的教程中,很少会提到printf/scanf的返回值,但其实它们的返回值非常重要。其中,printf的返回值会告诉我们输出了多少个字符,而scanf的返回值会告诉我们总共读取到多少个变量值。
在“cex006.c”文件中输入以下代码并保存。
在这个程序中,我们先把重置3个变量,以便观察之后的输入是否生效。输入变量之后将显示scanf的返回值,接着输出变量的值。注意对比第9、11行代码,由于后者忽略了中间一个字符,因此参数里面就少了ch变量。
编译代码,运行程序。
第一段输入,显示读取到3个变量,得到的数值也跟初始值不同,说明输入时正常的。第二段的输入由于限定了'%*c'格式,因此中间那个字符被忽略了,最后得到2个变量。
再次运行程序,这次输入不合理的数值,检查运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这次输入的数值,在后面的部分出现不是数字的字符,由于限定了'%d'格式,因此只读到中间的字符部分。之后的输出也可以看出来,变量inum2数值没有还是之前重置的0。
对于上一节的四则运算小程序,我们用新掌握到的方法进一步完善一下。
在“cex007.c”文件中输入以下代码并保存。
在第8行,对scanf的返回值做出判断,如果不足3个,程序提前退出。后面部分不做调整,下面列出完整的代码。
完善之后的程序能够检测输入的数值是否正常,对于不正常的数值不再继续往下运行,从而避免得出错误的结果。日常我们写程序也要养成这样的习惯,要对一些可能出错的情况做出预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BUG。
本节的内容一些教程中都没有提供,这些知识点在实践中很有用。初学者在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之后,要留意积累常用的知识点。后文也会根据进度需要适当提供一些编程技巧与实践经验,相信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