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使用JavaScript实现跨标签页通信,建议收藏备用!

Web 开发中,有时我们需要实现不同页面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事件触发,比如一个页面打开了另一个页面,然后在新的页面中操作后需要更新原来的页面的内容。这种场景在电商、支付、社交等领域都很常见,那么如何用js来实现不同页面之间的交互呢?本文提供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localStorage

在 Web Storage 中,每一次将一个值存储到本地存储时,都会触发一个 storage 事件,通过 localStorage 结合 window.addEventListener('storage', cb) 完成 A、B 标签页间通信。

// A标签页
localStorage.setItem('send-msg', JSON.stringify({
    name: 'hzd',
    age: '18',
}))

// B标签页
window.addEventListener('storage', (data) => {
    try {
        console.log(data)
        const msg = JSON.parse(data.newValue)
    } catch (err) {
        // 处理错误
    }
})


在控制台打印一下 data 的值,可以看到挺多信息:

二、BroadcastChannel

BroadcastChannel 通信方式的原理就是一个命名管道,它允许让指定的同源下浏览器不同的窗口来订阅它。

每个 BroadcastChannel 对象都需要使用一个唯一的名称来标识通道,这个名称在同一域名下的不同页面之间必须是唯一的,它允许同一域名下的不同页面之间进行通信。

通过 postMessage 方法,一个页面可以将消息发送到频道中,而其他页面则可以监听 message 事件来接收这些消息。通过这种方式是短线了一种实时通信的机制,可以在不同的页面之间传递信息,实现页面间的即时交流。如下图所示:

// A页面
const bc = new BroadcastChannel("test_channel");
bc.postMessage("This is a test message.");


// B页面
const bc = new BroadcastChannel("test_channel");
bc.onmessage = (event) => {
  console.log(event);
};


三、postMessage

postMessage 是 H5 引入的 API,该方法允许来自不同源的脚本采用异步方式进行有效的通信,可以实现跨文本文档、多窗口、跨域消息传递,多用于窗口间数据通信,这也使它成为跨域通信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面看两个简单的使用例子:

示例一:

// 发送端:

<button id="btn">发送消息</button>

<script>
  let device = window.open('http://localhost:63342/signal_communication/postMessage/receive.ht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device.postMessage('发送一条消息')
  })
</script>


// 接收端:

<script>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event => {
    console.log(event)
  })
</script>


示例二:

// 发送端:

<div>
    <input id="text" type="text" value="Runoob" />
    <button id="sendMessage" >发送消息</button>
</div>
<iframe id="receiver" src="https://c.runoob.com/runoobtest/postMessage_receiver.html" width="300" height="360">
    <p>你的浏览器不支持 iframe。</p>
</iframe>
<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let receiv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ceiver').contentWindow;
    let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endMessage');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e.preventDefault();
        let va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value;
        receiver.postMessage("Hello "+val+"!", "https://c.runoob.com");
    });
}
</script>


// 接收端:

<div id="recMessage">Hello World!</div>

<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let messageEl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cMessage');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 (e) {  // 监听 message 事件
        alert(e.origin);
        if (e.origin !== "https://www.runoob.com") {  // 验证消息来源地址
            return;
        }
        messageEle.innerHTML = "从"+ e.origin +"收到消息: " + e.data;
    });
}
</script>


四、SharedWorker

SharedWorker 是一种在 Web 浏览器中使用的 Web API,它允许不同的浏览上下文,如不同的浏览器标签页之间共享数据和执行代码。它可以用于在多个浏览上下文之间建立通信通道,以便它们可以共享信息和协同工作。

与普通的 Worker 不同,SharedWorker 可以在多个浏览上下文中实例化,而不仅限于一个单独的浏览器标签页或框架。这使得多个浏览上下文可以共享同一个后台线程,从而更有效地共享数据和资源,而不必在每个标签页或框架中都创建一个独立的工作线程。

<!-- a.html -->
<script>
  let index = 0;
  const worker = new SharedWorker("worker.js");

  setInterval(() => {
    worker.port.postMessage(`moment ${index++}`);
  }, 1000);
</script>

<!-- b.html -->
<script>
  const worker = new SharedWorker("worker.js");

  worker.port.start();
  setInterval(() => {
    worker.port.postMessage("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 1000);

  worker.port.onmessage = function (e) {
    if (e.data) {
      console.log(e.data);
    }
  };
</script>


创建一个 worker.js 文件,并编写以下代码:

let data = "";

self.onconnect = (e) => {
  const port = e.ports[0];

  port.onmessage = function (e) {
    if (e.data === "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
      port.postMessage(data);
      data = "";
    } else {
      data = e.data;
    }
  };
};


最终代码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五、Service Worker

Service Worker 它是一种服务工作线程,是一种在浏览器背后运行的脚本,用于处理网络请求和缓存等任务。它是一种在浏览器与网络之间的中间层,允许开发者拦截和控制页面发出的网络请求,以及管理缓存,从而实现离线访问、性能优化和推送通知等功能。

它在浏览器背后独立运行与网页分开,这意味着即使用户关闭了网页,Service Worker 仍然可以运行。可以用于实现推送通知功能。它可以注册为推送消息的接收者,当服务器有新的通知要发送时,Service Worker 可以显示通知给用户,即使网页没有打开。

要想使用,首先我们创建两个不同的 html 文件分别代表不同的页面,创建一个 Service Worker 文件,并且使用 live server 开启一个本地服务器:

<!-- a.html -->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script>
      navigator.serviceWorker.register("worker.js").then(() => {
        console.log("注册成功");
      });

      setInterval(() => {
        navigator.serviceWorker.controller.postMessage({
          value: `moment ${new Date()}`,
        });
      }, 3000);

      navigator.serviceWorker.onmessage = function (e) {
        console.log(e.data.value);
      };
    </script>
  </body>
</html>

<!-- b.html -->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script>
      navigator.serviceWorker.register("worker.js").then(() => {
        console.log("注册成功");
      });

      setInterval(() => {
        navigator.serviceWorker.controller.postMessage({
          value: `moment ${new Date()}`,
        });
      }, 3000);

      navigator.serviceWorker.onmessage = function (e) {
        console.log(e.data.value);
      };
    </script>
  </body>
</html>


创建一个 worker.js 文件并编写以下代码:

// worker.js
self.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 (e) {
  e.waitUntil(
    self.clients.matchAll().then(function (clients) {
      if (!clients || clients.length === 0) {
        return;
      }
      clients.forEach(function (client) {
        client.postMessage(e.data);
      });
    })
  );
});


最终代码运行如下图所示:

你所编写的 Service Worker 将遵守以下生命周期:

  1. 注册: 在网页的 JavaScript 代码中调用 navigator.serviceWorker.register() 方法来注册一个 Service Worker
  2. 安装: 当 Service Worker 文件被下载并首次运行时,会触发 install 事件。在 install 事件中,你可以缓存静态资源,如 HTML、CSS、JavaScript 文件,以便在离线时使用
  3. 激活: 安装成功后,Service Worker 并不会立即接管页面的网络请求。它需要等到之前的所有页面都关闭,或者在下次页面加载时才会激活()
  4. 就是因为编写的 worker 代码不生效,一直刷新都不生效,直到我关机重启了才生效的......
  5. 控制: 一旦 Service Worker 被激活,它就开始控制在其作用域内的页面。它可以拦截页面发出的网络请求,并根据缓存策略返回缓存的内容
  6. 更新: 当你更新 Service Worker 文件并再次注册时,会触发一个新的 install 事件。你可以在新的 install 事件中更新缓存,然后在下次页面加载时进行激活,以确保新的 Service Worker 被使用
  7. 解除注册: 如果你不再需要,可以通过调用 navigator.serviceWorker.unregister() 来解除注册

六、IndexDB

IndexedDB 是一种在浏览器中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 Web API。它提供了一种持久性存储解决方案,允许 Web 应用程序在客户端存储数据,以便在不同会话、页面加载或浏览器关闭之间保留数据。

与传统的 cookie 或 localStorage 等存储方式不同,IndexedDB 更适合存储复杂的、结构化的数据,例如对象、数组、键值对等。这使得它特别适用于应用程序需要存储大量数据、执行高级查询或支持离线工作的情况。

要实现跨标签通信,如下代码所示:

<!-- a.html -->
<script>
  let index = 0;
  // 打开或创建 IndexedDB 数据库
  const request = indexedDB.open("database", 1);

  request.onupgradeneeded = (event) => {
    const db = event.target.result;
    const objectStore = db.createObjectStore("dataStore", {
      keyPath: "key",
    });
  };

  request.onsuccess = (event) => {
    const db = event.target.result;
    const transaction = db.transaction(["dataStore"], "readwrite");
    const objectStore = transaction.objectStore("dataStore");

    // 存储数据

    objectStore.put({ key: "supper", value: `moment` });

    transaction.oncomplete = () => {
      db.close();
    };
  };
</script>

<!-- b.html -->
<script>
  // 打开相同的 IndexedDB 数据库
  const request = indexedDB.open("database", 1);

  request.onsuccess = (event) => {
    const db = event.target.result;
    const transaction = db.transaction(["dataStore"], "readonly");
    const objectStore = transaction.objectStore("dataStore");

    // 获取数据
    const getRequest = objectStore.get("supper");

    getRequest.onsuccess = (event) => {
      const data = event.target.result;
      if (data) {
        console.log(data.value);
      }
    };

    transaction.oncomplete = () => {
      db.close();
    };
  };
</script>


最终代码运行如下图所示:

七、cookie

<!-- a.html -->
<script>
  let index = 0;
  setInterval(() => {
    document.cookie = `supper=moment ${index++}`;
  }, 1000);
</script>

<!-- b.html -->
<script>
  console.log("cookie 的值为: ", document.cookie);

  setInterval(() => {
    console.log("cookie 的值发生了变化: ", document.cookie);
  }, 1000);
</script>


具体代码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作者:前端掘金者H
链接:https://juejin.cn/post/7268602250653319202

置知识

什么是跨域?

浏览器发送的请求地址(URL)与所在页面的地址 不同(端口/协议/域名 其一不同)。简言之,浏览器发出的请求url,与其所在页面的url不一样。此时,同源策略会让浏览器拒收 服务器响应回来的数据,报错信息如下:

同源策略

同源机制是浏览器处于安全考虑,只允许相同源的接口进行相互通信。不同源的接口在没有得到对方授权的情况下不能够读写对方的资源。这个很好理解,如果没有同源机制,浏览器中的cookie就可以被随意读取,一旦用户进入恶意网站,恶意网站就可以读取用户的cookie,伪造用户进行登陆转款等操作。

同源策略的交互方式有三种:

  • 通常允许跨域写操作,例如链接,重定向等。
  • 通常允许跨域嵌套资源,例如 img,script 标签等。
  • 通常不允许跨域读操作。

同源指的的是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地址:

  1. 同协议,如http或https
  2. 同域名,如www.baidu.com/login和www.baidu.com/addProduct是同域名,其中www.baidu.com是域名
  3. 同端口,如80端口等

如:

http://www.baidu.com
https://www.baidu.com
//这两个网址由于协议不同,因此不属于同源
http://www.baidu.top
http://www.baidu.com
//这两个网址由于域名不同,因此不属于同源
http://www.baidu.com:80
http://www.baidu.com:8080
//这两个网址由于端口不同,因此不属于同源
https://www.baidu.com/login
https://www.baidu.com/add
//这两个网址属于同源

最常用的四种跨域解决方案

1.cors

cors跨域资源共享允许是在服务端"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字段设置的,当将cors设置为允许某个地址访问时,该地址就可以跨域访问这个服务器地址。当cors设置为"*"时即允许所有地址访问时,则表示所有地址都可以跨域访问这个服务器地址的资源。

cors具体设置根据使用的后端语言不同会有所区别,此处以node的express框架设置为例:

客户端设置:

<script>
 $.ajax({
 type: 'post',
 url: 'http://127.0.0.1:5000',
 success: function(res) {
 console.log('成功跨域');
 console.log(res);
 }
})
</script>

node端设置: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允许所有地址跨域访问服务器资源

2.jsonp

我们在开始讲同源策略的时候提到过,同源策略是允许script标签跨域访问资源的。jsonp方法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跨域的。

以Jquery的ajax请求为例:

<script>
function jsonpCallback(data){
 console.log("成功跨域,数据为:",data) ;
}
$.ajax({
 method:"GET",
 url:"https://www.baidu.com",
 dataType:"jsonp",
 jsonpCallback:"jsonpCallback" //设置jsonp的回调函数
})
<script>

优缺点:

  • 兼容性好,低版本的 IE 也支持这种方式。
  • 只能支持get方式的 HTTP 请求。

3.window.postMessage

postMessage跨域方法是HTML5的新特性,该方法必须接受两个参数:

  1. message:需要传递的数据信息
  2. targetOrigin:需要发送请求的目标地址

示例:

发送端代码:http://localhost:8081/send.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input type="button" onclick="post()" value="send">
<script>
 var my_window=window.open("http://localhost:8082/index.html");
 function post() {
 var data={
 name:"martin",
 age:18
 };
 my_window.postMessage(JSON.stringify(data),"http://localhost:8082/index.html");
 }
</script>
</body>
</html>

点击send按钮,send端跨域postMessage发出一个字符串

接收端代码:http://localhost:8082/reciever.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input type="text">
<script>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function (message) {
 if(message.origin=="http://localhost:8081"){ //检验信息的来源,只要想要地址发送的信息
 var input=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input")[0];
 input.value=message.data; //将接收到的信息填入input框
 console.log(message);
 }
})
</script>
</body>
</html>

此时观察接受地址的input框,发现已经接受到了数据,至此跨域成功。

备注:想要将几个网页在不同的端口打开,可以安装http-server这个node模块,无需配置,即装即用。

4.proxy(代理)

原理:因为同源策略只是针对浏览器的安全策略,但是服务端并不受同源策略的限制,也就不存在跨域的问题。

示例:

当前状况:

  • 浏览器前端域为http://localhost:3000,该页面提供了接口可以向服务端http://localhost:3001发送请求

需求:

  • 需要浏览器跨域向http://localhost:3002发送请求

代理跨域:

  • 让3000端口的前端先向3001端口的服务端发送请求,然后再让服务端向目标地址3002端口发送请求
  • 然后服务端再将响应数据转发给前端网页

总结:

从这个例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代理跨域方案说白了就是让代理作为一个中间人,在前端和目标地址之间担任一个信息转发的功能,就有点像婆媳有矛盾不能直接沟通,所有一般让丈夫做为中间人来传话。

总结

  • 协议,域名,端口号不全相同的资源之间相互通信时,就会产生跨域问题。
  • 出于安全考虑,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限制了不同域之间相互通信。
  • JSONP,CORS,Server Proxy都是常用的前后端跨域通信的解决方式,postMessage跨域解决方案主要是解决窗口页面之间的数据通信。
  • JSONP 只支持 GET 方式的 HTTP 请求。
  • CORS 跨域方案是在后端进行设置的。
  • Server Proxy 就是让服务器转发自己的跨域请求,因为服务器不受到跨域策略限制。

:本文为“小米安全中心”原创 ,转载请联系“小米安全中心”

背景

价值: 00

漏洞原因:postMessage跨域漏洞导致,利用websocket接收用户认证token

原文地址:https://labs.detectify.com/2017/02/28/hacking-slack-using-postmessage-and-websocket-reconnect-to-steal-your-precious-token/

基础知识

在了解这个漏洞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基础的知识:PostMessage

PostMessage

PostMessage API是一个很简单的实现跨域的方法,最基本的使用方法是:

B站的data数据,发送数据端

获取数据代码:

PostMessage产生的漏洞

伪造获取数据端

若是发送数据端的第二个参数使用的是"*" 那么表示的是这个数据可以被任何域获取到,这时候只要构造window.addEventListener来接受数据就可以了

伪造发送数据端

来看一段代码:

可以看到对接收的message.origin进行了判断,但是使用的正则并不标准(小米安全中心入驻安全脉搏账号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安全脉搏https://www.secpulse.com/archives/56637.html)

直接利用“wwwaexamplesender.com“, “wwwbexamplesender.com” etc.进行绕过,用postMessage发送数据给他接收

使用的poc可以参考:

测试代码:window.postMessage("hello", "*")

利用xss进行攻击

先看代码:

这个对来源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可以通过查找http://www.examplesender.com/上面的xss进行攻击

查看是否使用PostMessage

这个可以使用chrome下的开发者工具,在source ——> Global Listeners 下面可以看到

案例

上面slack的漏洞是一个案例,总体的思路就是站点监听着一个message,并且没有判断message的来源,导致可以给他发message,message中有websocket的url的话,站点会和发送message的站点建立websocket链接,兵器会把认证后的token传递给发送者站点

该作者还有个PostMessage的漏洞,会影响到百万网站,是AddThis这个插件导致的,不难理解。

1.qq邮箱

再国内的站点了翻了一个下午也没有能找到一个可以利用的漏洞,不过在qq邮箱还是可以找到可以练习的地方

首先打开mail.qq.com 使用开发者工具打开查看listeners

我们构造测试代码:

window.postMessage("hello", "*")

这时候对代下断点进行调试,可以最终得到:

window.postMessage('{"action":"resize","width":"222","height":400}', "*")

方法有两个一个是close,一个是resize。

直接执行的话就可以看到登入框的大小属性产生了变化,构造poc:

构造html页面,访问这个页面,就能看到登入框的大小产生了变化,

这个只是个案例,要是邮箱中接收的信息做了其他处理,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其他的问题

2.微博

qq邮箱是伪造发送者,那微博这个就是伪造接收者。同样打开微博查看信息

可以看到一行代码:

b

&& b

.contentWindow && b

.contentWindow.postMessage ? b

.contentWindow.postMessage(g, "*")

这个很明显的使用了*的配置

构造poc:

访问html页面触发:

这个里面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但是一旦有用户的敏感信息,那么就可以跨域获取这些信息

参考资料

http://www.cnblogs.com/dolphinX/p/3464056.html

https://labs.detectify.com/2016/12/15/postmessage-xss-on-a-million-sites/

【注:本文为“小米安全中心”原创 小米安全中心入驻安全脉搏账号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安全脉搏】

【安识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账号安全、企业风险评估的技术型企业。旗下拥有基于云+端的自研产品多因素令牌、基于插件的主被动多种扫描的企业级漏洞检测云平台。】

【安全脉搏:分享技术、悦享品质。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添加安全脉搏微信号:SecPulse,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