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正在直播 - 2021年现代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技术前沿

正在直播 - 2021年现代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技术前沿论坛

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技术和装备也从原来的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智能化研制,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批复的城市达到50座,运营里程超过6000公里,轨道交通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在5G、AI等新技术的驱动之下,轨道交通领域诸多新理念、新技术得以问世,并在实际工程场景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过去的两年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立足于机械智能装备与轨道交通的结合点已经成功组织了《新型轨道交通》、《高速铁路无缝钢轨系统》两期专辑论文,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所刊载的成果得到较好的传播和应用。为进一步推动现代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技术的发展,传播本领域国际国内前沿学术动态,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再次联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拟于2021年11月25日举办“2021年现代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技术前沿论坛”。热忱欢迎从事轨道交通及智能装备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会并交流。

随着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及城轨车辆等已成为国内外客运的主力军,现代化智能装备在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与智能运维领域已全面推广应用;为满足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需求,解决劳动力成本不断飙升,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不断成熟、质量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及成本日趋下降等特点,各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单元创新驱动自动,助力轨道交通产业高速持续发展。本次会议将围绕“轨道交通智能化”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主要议题如下:

①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与智能运维趋势发展

②智能装备应用与研发

③安全+绿色+智能+高速+重载+互联互通多元化融合的轨道交通技术

会议日程:

直播地址:http://live.ckcest.cn/PC_play.html?id=10000627

020年2月21日下午,由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和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在线上发布。

该蓝皮书全方位剖析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其中产业区域、资本市场、人才、专利、创新发展等专题论述是该蓝皮书的一大特色。

图1 中国机器人产业蓝皮书

蓝皮书中指出:受汽车和3C电子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出现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中国市场共销售了约15.6万台工业机器人,但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由2017年的23.9%提升至28.2%。

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国家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增长迅猛,从2017年的97台/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140台/万人,显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99台/万人,但依然与先进国家差距巨大。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图2 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和密度

国产工业机器人结构持续调整,逐渐走向成熟,国产工业机器人占比在3C电子制造、汽车制造、金属加工三大领域均有所提升;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增速高于全球增速;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国外存有差距,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应鼓励技术积累,政策向技术创新倾斜。

图3 国产工业机器人占比在三大应用领域均有所提升

系统集成处于机器人产业链下游,2018年市场规模约607亿元。码垛和焊接仍是最大应用领域,总占比约70%,近五年焊接占比逐年减少(40%→33%),装配应用占比逐步提升(10%→16%)。

图4 2014及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结构对比

2018年,机器人产业竞争加剧,进一步压低产品价格及利润空间,工业机器人上市企业毛利率呈下降趋势。报告预测,未来随着核心零部件及单机本体的国产率不断提升,企业毛利率有望回升。

图5 2015-2018年中国上市机器人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及毛利率

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融资事件中,被投企业多数为服务机器人企业,占比达83.5%;物流、教育娱乐、医疗、商业服务等机器人领域将持续吸引资本进入。

图6 2017-2018年机器人产业细分领域投融资事件数

机器人产业人才形成多种来源渠道,但人才供应量仍无法满足产业需求。2018年,中国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十大岗位平均月薪超过1万元;掌握机器人应用技术的一线工人,其收入和薪资涨幅高于未掌握机器人应用技术工人。

图7 机器人技术工程师和应用工人岗位薪资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认为:“机器人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已经被许多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人产业蓝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全貌,可以为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表示,本次出版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是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具备原创性、专业性、前沿性,还保持了独立性、客观性。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出版这样一部能够科学研判国内机器人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客观正视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蓝皮书是适时而必要的。

图8 中国机器人产业蓝皮书总目录

蓝皮书主编,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总裁王猛和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及各相关企业代表通过线上远程方式参与和见证发布。

据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重点防控期间,该蓝皮书首先在亚马逊、得到APP、先晓书院上架电子版本,纸质版本将在疫情缓解后及时推出。

本书视频链接:

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w3069594dab&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copy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士英)

2月29日《2020好设计》颁奖大会暨中国创新设计大会将通过知领直播平台与大家见面。



会议简介

2013年8月中国工程院开展的重大咨询项目《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担任项目组长,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担任副组长,组织近20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分为10个课题组,历时两年,在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咨询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2015年2月,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提升创新设计能力的建议》,研究成果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作为提高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列入《中国制造2025》。

在《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中,路甬祥院士和潘云鹤院士都强调如何将创新设计新理念向社会广泛传播。路甬祥院士提出“一个创新的民族不是光靠几个或者上万个设计师支撑的,而是全民都要有创新创意的文化,全民都能关注创新设计的理念才能真正取得成功,我们有没有可能搞个‘好设计’?”。潘云鹤院士也指出“项目研究成果,不仅要向中央报告,还要向设计界、产业界和社会公众广泛传播创新设计的理念”。

“好设计”简言之就是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是对设计的综合拓展,涵盖工业设计、材料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程设计、服务业态设计创新等。它以知识网络时代为背景,以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开放融合、共创分享等主要特征,为产品、产业的全过程提供系统性服务,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一体,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市场新需求的核心环节。

通过开展以创新设计为主题的好设计评选活动,使得好设计理念根植于中国大地,培育好设计诞生的沃土,营造好设计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引领世界和时代的好设计、中国好企业、中国好品牌,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知领线上直播地址:http://live.ckcest.cn/PC_play.html?id=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