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海外版:微信朋友圈广告,你接受吗

海外版:微信朋友圈广告,你接受吗

友圈广告推广截图

“我的朋友圈里居然有宝马广告!瞬间觉得不再是人生的失败者了。”

“连可口可乐广告我都没收到,看来赤裸裸地被鄙视了。”

想必近些天这样的段子在网上非常流行,甚至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从本周起,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上线。这一颇具新意的广告形式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微信如何在朋友圈推出广告?是精准定位还是随意投放?网友们是“点赞”还是“摇头”?对此,记者进行了多方了解。

像朋友状态的广告

“刷朋友圈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怎么多了一个叫‘宝马中国’的好友。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则广告。”作为较早接收到微信朋友圈广告的用户,白紫宸对此表达了惊讶与兴奋。

确如白女士所说的那样,微信朋友圈广告乍一看与普通朋友发布的信息无异,有头像、名称,也有文字、图片。例如可口可乐的广告就是“团圆年味,就要可口可乐”的文字与4张图拼凑的可口可乐图案。

如果点击文字下方的“查看详情”,还可以跳到其他形式的广告页面,像“宝马中国”推出的就是HTML5形式。

此外,朋友圈广告可以像其他朋友信息一样得到点赞或留言,而这也是显示某一用户有多少好友收到同样一条广告的方法之一。

不过,广告信息也在关键位置暴露了自己广告的“本质”。在这条信息的右上方,朋友圈广告会标出“推广”二字。假如用户对这样的广告不感兴趣,就可以在点击“推广”时下拉选择“我不感兴趣”,这条广告从此就会消失。

“事实上,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形式并不新奇。也被叫做Feed广告。之前脸谱和推特也一直在用,形式类似于朋友的原创内容。”曾经与微信团队有过深度接触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微信之所以想以这样的形式推广告,是因为微信朋友圈有十分丰富的用户资源。

“自微信上线以来,目前已经有11.2亿注册用户,月活跃用户4.4亿,朋友圈内日均分享总次数超过30亿次,76.4%的用户会在朋友圈查看朋友动态或分享消息……”在王先生看来,这些因素都证明了在朋友圈推广告的“广阔前景”。

随机投放还是精准定位

“年收入100万以上的用户消费能力强,收到的是宝马广告;买不起iPhone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的广告;连小米甚至红米都买不起的,收到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这条信息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得到广泛转载,似乎被视为微信朋友圈广告根据“大数据”精准投放的一种标准。

不过,这种说法很快就遭到网友们的质疑。比如白女士就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收到宝马广告,但“真心买不起”。而另一位李先生则表示,自己的月收入有两三万,应该算是个“中产阶层”,可还是连“可口可乐”的广告也没收到。

“从微信所拥有的技术水平及数据规模来看,这样的广告投放应该不是随机进行的,会基于一定的‘大数据’支持,否则盲目投放不仅不能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群,还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北方工业大学广告系主任张哲针对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模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而宝马中国电子营销部负责此次朋友圈广告合作的唐少辉则透露,朋友圈广告确实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抓取的主要是一二线城市、受众年纪等物理数据,至于网友猜测的微信常用关键词分析,目前还无法精确用到。

另外,腾讯方面也告诉记者,在广告主描述目标客户群后,微信会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广告投放。但具体算法目前仍无法公布。他们表示,这些广告会优先展示给一批“高质种子用户”,这批用户“在朋友圈活跃度高”、“经常参与广告互动”。

热议带来“二次传播”

从第一批的宝马、Vivo、可口可乐到后来的“劳斯莱斯”、“杜蕾斯”、“京东”等广告,微信朋友圈近日更显热闹。

对于朋友圈出现广告的情形,网友们表达了不同的态度。有网友表示,朋友圈是自己和家人、朋友互动的亲密空间,而广告的侵入会让自己觉得朋友圈再无私密可言。“代购广告都还没整治完,微信又想推自己的广告。看到就想把它们拉黑。”资深用户赵女士气愤地告诉记者。

然而,也有不少年轻用户对朋友圈广告表现得较为“开明”,坦言只要形式好,做得不像广告就可以接受。“事实上,目前这样的广告形式不仅不会讨厌,反而更让我们期待。”

不论是收到广告的白小姐还是未收到广告的李先生都告诉记者,他们在看到广告后开始点赞、留言、分享截图,从而又引起新一波朋友的围观。“比如有的朋友没有收到任何广告,他们就表达了自己的羡慕与嫉妒。从来没有看过有人还会期待看到广告,这大概就是所说的‘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吧。”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广告模式正中腾讯下怀,即“广告也可以很好看”,把广告变成全民话题,成为全新的社交互动广告模式。比如很多用户截图转发、讨论这些广告,收到同一广告的好友在留言区讨论这些广告,甚至有人改名为宝马、可口可乐或ViVo发布各类信息,这样的热议无形中形成广告的二次传播。

“要说微信朋友圈广告未来的前景,还得看它具体的表现形式,尤其是会不会干扰用户的正常阅读。”张哲认为,如果朋友圈广告能像目前尝试的这样融入生活,又体现较强的互动性,甚至还能根据用户回馈进行精准投放的话,那么它们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

我还在南方小岛上玩儿的时候,一个朋友给我发了条语音信息(早上发的,我晚上才听,我让你发语音)大概是说,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个会 HTML5 的团队,领导要求做一个 HTML5 的活动页面。

看来 HTML5 的浪潮又要让我们的广告客户浑身湿透了。他们想要华丽的页面,想要让用户觉得他们很酷。事实上,即使他们只做了一张很廉价的“活动邀请函”页面,用户也觉得好棒好厉害。真相是,大部分用户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HTML5是针对超文本语言HTML的第五次修订。具体HTML是什么?我们先笼统地认为它是一种用来创建网页的手段就好。不过你不是科技从业者,也不是什么都要懂一点的极客。你会想:什么html、Input type=date、js线程、socket、标准扩展embed、css3……这些都是什么鬼我根本不想知道快扔走!

这一切并不在你学习的范围内。你只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它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 你手机里的原生APP会变少。

原生APP,就是你到应用商店里选一个应用、等待下载、确认权限、等待安装,然后点击打开的那种移动应用,它专门针对某一类移动操作系统生成,必须被完整安装到手机里。而有一种“假”APP,它们打开后基本利用手机中的浏览器来运行,而且不需要下载后安装,就能立即在手机界面中生成一个APP图标——HTML5就是生产这种“假”APP的利器。比如你玩《神经猫》就不需要下载一个APP,而这个游戏正是用HTML5网页实现的。

? 你那个当程序员的男朋友(如果你有)就可以早点下班回家了。

HTML5是唯一一个通吃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平台的跨平台语言。因为这种跨平台的便利,程序员们只需要为之开发一种类别的产品——说白了就是一个万能的网页。他再也不需要做一款只能在苹果手机上运行的APP后,再做一款也可以在三星、小米上使用的APP。

? 你的手机里没有Flash了。

如果需要一个能够集中展示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形式的插件,那就是Flash。这个部署在亿万浏览器里的商业插件俨然成为事实上的网页标准。但是,HTML5把这个标准打破了,这些媒体形式不再需要Flash这一插件就能分布在网页当中。HTML5可以让我们不借助第三方插件实现多媒体。

? 正因为你的系统需要运行的第三方插件变少,浏览器占用的系统资源相对也会变少,有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手机电量变得更持久了。

? 当你使用定位服务的时候,不用点“搜索”了,直接点“附近”。

这是因为HTML5更好地实现了基于地理位置的功能,在从前那些使用旧语言编辑的网页上,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没有获得很好的支持,所以你需要在网页上依次选择全国、北京、朝阳区、大望路……

? 网页更美观。

对网页设计师来说,HTML5重新定义了很多设计标准,这使得他们在工作的时候遵循着更加科学的方法,再加上HTML5可以让我们不借助第三方插件实现多媒体,网页设计师得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你会看到更加酷炫的网页界面。

视觉,这是最重要的。对用户来说,没有什么比直接的体验更能说明某种技术为世界带来的改变。现在我用几个腾讯新闻的手机页面来举例,和你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那些蹩脚的邀请函、抽奖页面相比,这些页面尝试用一种更有意思、更流畅的方式来讲述事件。

APEC期间推出的《服装秀》,截取的三个界面。在这个应用中,新闻相关的人物将会变成试衣模特。例如你可以选择奥巴马当你的模特,然后给他换上各种服装。

上图《再见2元的风景》是针对北京地铁票价调整制作的新闻专题页。这个流传甚广的煽情专题,也是一个HTML5页面,它提供了一种流畅的图片浏览方式。

HTML5 同样为网页提供了更多交互的可能,比如你可以在同一个页面中完成一个网页调查,然后直接分享给你的朋友圈好友。

总之,HTML5 可以更有效地组织互联网中的信息,并让视频、音频等服务得到更好的支持;并在减轻开发者的负担的同时,让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上有更一致的体验。

没有炫耀的意思,这些内容出于个人对HTML5的好奇,导致我多看了一些材料,并且咨询了行业的专家。大致上,我能保证这些内容都是可信的,对普通人而言,这些已经足够:甲方或者乙方们再也不会轻易骗走你的巨额预算。

“你知道那你说啊。”

乌云装扮者包含了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内心

微信号及新浪微博@DACLODS

半年,大大小小的活动做过几个,活动交互设计和产品的交互设计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用户都是很懒的,漫不经心的。不同之处在于相比产品设计的不断 更新迭代,活动的周期短,上线后一般来不及修改,只能在下次活动避免相似问题。从使用场景来说也有一些区别:用户从打开APP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或模糊或 清晰的目的,产品设计就要满足用户在这种心理预期下的行为;而用户参与活动,往往是由于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活动入口,带着试一试的心态进入活动页面并最终参 与,这就打断了用户原有操作流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侵入性”。那么,如何将这种偶然性转化为用户的主动参与,并让用户按我们预期的行为路径来操作,是 活动设计的关键。

一. 有效的活动形式

用户注意力极其分散的互联网时代,所有品牌隔不了多久就要做个活动出来刷存在感,刷情怀,不然很有可能被忘记。为了借势传播,那些传统节日、西方节 日、不叫节日的节日,还有娱乐、时事热点等等,都会被拿来作为营销的切入点,活动形式更是层出不穷,眼花缭乱。如何将营销活动和产品更加无缝的结合,如何 通过活动调动新老用户积极性,如何提高活动留存率和用户的二次传播,不同的活动侧重点也不一样。

图1. 4种线上活动形式

① 回馈用户类活动

对于消费类产品,主要通过抽奖、打折促销、送红包的形式刺激新老用户的活跃度,意在通过活动沉淀一些对产品营收有价值的用户。但是此类活动不可过 多,过多后会抑制真正有消费意愿的忠实用户以及有潜在消费意愿的用户,长此以往有损于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形象,当然,如果你主打廉价和折扣就另当别论。

② 品牌推广类

此类活动形式多样,重要的是活动的创意,主要用于推广品牌形象,如最近微博比较火的支付宝结合“星级穿越”和“梵高为什么自杀”的神级文案,通过大 家熟知的人物、事件等讲故事,一步步引人入胜,到最后“顺理成章”引出支付宝品牌,不论故事是真是假,都能逗读者会心一笑,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更有“对 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这类卖情怀的产品推广。 谈到品牌推广更不得不提今年微信朋友圈特别火爆的html5页面,此类活动重要的是有趣、好玩、酷炫,能给人带来惊喜,用户才会主动参与并传播,连我们 2015的春晚也在摩拳擦掌地进行主题预热了。

图2. 网易云阅读和春晚品牌传播H5页面

③ 公益活动主要是利用线上传播造势,收集内容,线下开展,如微信某公众号的“为盲胞读书”活动。

④ 社交平台的推广活动主要是利用好各个社交平台优势来开展活动,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开发工作量。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2个Pinterest的营销活动给我的启发》,《十大最佳facebook营销活动案例》。

二.明确活动核心目的,设计上有的放矢

看到活动目的,相信大部分人不会陌生,我们在做产品交互设计的时候经常强调要分析产品需求背后的本质,还原需求的用户使用场景,理解需求甚至重构需 求,没错,就是它!但是实际的工作中是否会遇到某某功能急着上线,产品经理列了详细的功能点,这个要做成列表式,那个功能入口要放出来,做着做着有可能就 懒于思考,照着需求稿做了,上线后似乎也没啥大问题。

在活动设计中,如果继续这样做,情况就大不一样。我们接到的需求有可能是这样:“世界杯到了,我们要做个活动,别家都在做,我们不做就Low了”。 这个时候,作为设计师一定要弄清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不然,有可能就出现了下面这个情况, 既然做了活动,当然得有衡量指标,于是,运营、产品、设计开个会讨论讨论:“我们会在域外推广,我们那么多奖品吸引参与者,我们可以用拉新数,活动页 PV、UV来衡量”,“PC上的开发量太大,我们就给个二维码提示用户去到移动端参与吧”,“嗯,有道理,这样还可以给客户端引流呢”。就这样,另一个衡 量指标——客户端新下载量就出来啦。在设计的时候就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地方我们再加个下载的button来给客户端引流吧”。tada~一场 活动就这么愉快地进行下去。

那么,到了最后,设计稿上的信息也许就会琳琅满目,让用户找不到重点。更重要的是如何来衡量这个活动的成功、失败,或者是否达到预期呢?似乎每个指标都有那么点波动,但却都不能说明太多问题,这样对于整个团队士气和信心不可谓没有影响。

对的,我们其实根本没有一个核心指标,我们什么都想做,好像一个活动能帮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不然。so,在接到活动需求时,应明确此次活动目 的,在设计上区分信息主次和呈现层级,避免将所有信息和操作不分重点地堆积在页面上,减少用户思考,其他的指标实现了更好,没实现也莫强求。

三. 用户的参与路径规划

对于设计师而言,在充分理解运营需求及活动目的的基础上,主要的工作从这里开始。这一年,接触到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3类:

图3.用户参与活动路径

① 单一路径

这类活动形式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做出小而美且利于传播的活动,交互也相对简单。这类活动重在保持操作简洁,通过玩法、场景、视觉的处理将用户充分带入,同时,任务流程不宜太长,减少中途跳出率。

图4. 单一路径的活动,流程简单,重在引导用户层层深入

② 多条分支路径并存

对于有多条参与路径的活动,设计者需在活动目的的基础上理清不同模块的关系,是同时并重,还是主辅关系,设计上需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 如我们在做双十一的打折活动时,有针对新用户的下载送话费和对老用户的买书半价活动,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拉新和促进老用户消费,那么在设计上就应该是并重 的。而且针对推广场景,如果是在客户端外打开活动页,则下载送话费入口在上;如果是客户端内打开则购买半价显示在上。而对于有3种、4种以上参与方式的活 动,一般需一个入口展示页,给用户明确的活动地图指引。多入口的活动,推荐大家看《活动页面设计——运营动线设计流程小结》。

图5. 多条路径的活动首页

③ 需跳出专题页参与活动

这类活动是最头疼的,活动页仅仅是出于宣传的目的,用户需进到客户端或者产品其他页面去参与活动,这个时候宣传页只需把事情讲清楚并做好引流作用。 另外一种需完成某类任务来获得抽奖资格的活动,用户跳出活动页后还需要返回活动页来完成抽奖,在这一系列漫长的过程中,活动这事恐怕也多半会被用户遗忘, 又或者跳出参与互动后,需要重新找到活动页入口,流程之繁琐可想而知。对于这一类活动,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带着用户走完全部流程,不需用户手动切换页 面;而实在避免不了的需要设计师提前想好用户的每一步操作流程,在合适的流程节点上再将用户带回活动页。

图6. 在合适节点引导用户回流

四. 让活动更优雅

1.更优雅地推广

活动首先会通过各式各样的推广位呈在用户面前,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可以说用户已经对各式各样的广告形成一定的免疫力,比如PC端右下角的弹窗 广告、页面上大大的banner以及弹窗和浮层,很多都会被用户直接忽视甚至厌烦。因此,活动推广位的呈现需更多地考虑怎样以更有趣、更不令人反感,转化 率更高的形式呈现出来。

图7. 各种活动推广位方式

文字链、banner、软文、直邮、弹窗、浮层这类惯用的推广位在此就不细讲,讲讲其他几类推广方式。

① 页面小widget

对于网站来讲,这种推广位侵入性小,对用户的操作流程干扰低,主要通过狂拽酷炫或呆萌的视觉效果吸引用户主动点击,也可加入适当动画,吸引用户注意力。

图8. 云阅读找龙珠活动的页面右侧小widget

② 信息流广告

信息流广告常见于社交应用,在用户阅读的信息流中插入广告。为降低对用户的干扰程度,twitter等社交媒体也在尝试通过算法精准推荐相应的广告。

图9.信息流广告

③ PC主站全页面展示活动,APP开机封面动画推广

与其在各个角落眼巴巴盼望着被用户临幸,以小米为代表的PC网站索性大刀阔斧的在用户初次进入其PC官网时,来个全屏覆盖,只在推广页面上留个进入 官网的小入口。这类推广形式,打断了用户本来的心理预期,属于计划之外的事情,为了避免用户反感,对活动本身和视觉吸引力本身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图10. 小米的主站的全页面活动展示(由于笔者在域外截图,此页面上并没有直接进入小米官网的入口)

图11. 网易新闻圣诞节的开机封面动画

④ 客户端内嵌

这种形式与用户互动性强,但是开发成本也是最大的,需配合客户端发布新版本,最常见的就是淘宝双十一双十二的app内推广。

图12. 淘宝双十一客户端的抽奖入口

2.降低参与门槛

将用户吸引过来,接下来一步就是让用户参与。参与门槛低的活动,用户的参与度自然就会高。设计上映尽量晚的让用户登录,不然用户已进入活动页就提示 要登录,用户很可能就被吓跑了。最好的环节是在用户中奖后,提示其登录领取,通过利益诱导去提高登录转化率。但是,此处存在个技术难点:如何对未登录用户 进行防刷处理,是需要设计和开发进行平衡的地方。

3.给用户视觉线索,别让用户思考

做活动以前对于“别让我思考”这句交互设计上的金科玉律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认识,经过两次活动的洗礼后真正深刻地认识到用户在参与活动、浏览页面时是有多么的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在设计上应给用户明确的视觉线索,让用户闭着眼睛也能走完对的流程。

① 符合用户的认知,记得把自己切换到小白模式来反省设计;

用户在参与活动时往往是凭借第一直觉,看到可点的就去试试,页面上大段的规则说明,抽奖规则等等是完全没有耐心去看的,只有在碰壁的时候才会主动去思考。如寻找龙珠活动,在小白用户的认知里根本没有详情页的概念,而这个名称在圈内已经习以为常。

图13. 找龙珠活动主页

② 理解用户的视觉焦点;

人在有目标时,视觉焦点会变窄,甚至达到1度,或者只有平常视野的1%。将用户顺利带到详情页去后,有些有固定认知的用户会直接去到漫画正文找龙 珠,无果;有些停留在当前页的用户则迷茫良久,而此时,只需要加入个简单的龙珠掉落动画来引导用户的视觉焦点,情况想必会改良一些。

图14. 漫画详情页的龙珠

③ 善用反馈,不同类型的反馈在形式处理和视觉风格上要有显著差异。

如下图,用户点击我要抽奖时,若无资格抽奖,反馈如图a所示,当获奖时如图b所示,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由于两者在形式和UI上并无太大差异,反馈如图a乍一看会给人“我中了200阅点”的错觉,而在参与活动时大部分用户也确实只会傲娇一撇。

图15. 国庆购书抽奖活动无资格抽奖和获奖提示

4. 注意对新用户的激励作用,避免挫败感

对于需用户持续回访的活动,应尽快让新手用户尝到中奖的甜头,这点和各类游戏从易到难的一级级闯关机制类似,适当控制难度,增强用户持续参与的信心。

5.给用户一个分享的理由

有研究表明,71%的用户不愿分享内容,活动中我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通过物质奖品来激励用户分享,而这个分享的人数很大程度就依赖于奖品力度,属于 外在动因。 更为巧妙的方式,则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从用户的虚荣、自我实现、身份认同等角度在活动设计层面去驱动分享的内在动因。如前阵子微信上很火的小游戏:神经 猫,色盲等。

图16. 刺激用户分享动机

6. 动效+音乐营造活动氛围

合理的动画效果和音乐能帮助营造或喜庆或温馨的活动氛围,增强活动代入感,在众多html5页面里都有见,也将是以后做活动需尝试的方向。

五.最后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需注意的点:

1.打点详细,便于后期数据分析用户在哪个环节流失了;

2.了解合作伙伴,了解合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对自身品牌负责,最好不做有伤用户感情的事;

3.活动结束后的页面处理方式:由于wap页的传播更不可控,一些用户进入活动页时活动已经结束,需要给到用户及时的反馈。

4.上线前简要的用户测试;对于有条件的同学,上线前最好找身边的同事朋友做个简要的测试,能快速发现可用性问题并修正。

5.设置完备的防刷机制,有备无患。

原文来自:网易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