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轨道交通4号线(民安大道-石船)PPP项目的中标候选人公示
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从民安大道站~石船站线路全长约48.5km,共设车站23座。工程分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民安大道站~唐家沱站,线路全长15.7km,设9座车站,其中地下站5座,半地下站2座,高架站2座。设唐家沱车辆段1座;该段已于2014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
二期工程大体呈东西—南北走向,起于一期工程终点站唐家沱站(不含),终于石船站。二期工程线路全长约32.8km,设站14座,其中高架站4座、地下站10座,其中换乘站4座,分别在干坝子站和生基堡与规划8号线换乘,复盛站与规划11号线换乘,普福站与规划14号线换乘。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大体呈东西—南北走向,起于一期工程终点站唐家沱站(不含),终于石船站。四号线二期线路全长约32.8km, 地下段长约 21.25km(含铜锣山长达隧道一处,约2.8km)高架段长约11.55km,过渡段105m,全线共设14座车站,平均站间距约 2.3km,其中, 高架站4座,地下站10 座,全线与四条轨道线路换乘,分别在干坝子站和生基堡与规划八号线换乘,复盛站与规划十一号线换乘,普福站与规划十四号线换乘。四号线二期设两座主变电所,分别位于干坝子站和普福站, 设石船车辆段一座位于终点站石船站东北侧,该车辆段与规划十一号线车场共址,占地面积约 63.8公顷,其中四号线石船车辆段占地32.3公顷。四号线控制中心位于大竹林控制中心与轨道交通五、九、十、环线共享。本次招标为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唐家沱—石船)工程。
项目金额:概算总投资约200亿元。
项目周期: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
中标信息
拟中标人
中国中铁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PPP项目联合体(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
车公里费报价为49.29元/车公里;由政府方承担费用的变更部分和政府要求同步实施部分的建安费结算下浮比例为7%
第二中标候选人
中国中铁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PPP项目联合体(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中标候选人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体
公示时间:2019-04-17至2019-04-19
来源: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链接:https://www.cqggzy.com/xxhz/014001/014001003/20190417/4326865d-ebb8-40bc-97ed-da6323aa8be7.html
当我做了一个网页版的地铁跑酷:前端技术的极限挑战与创新实践
### 引言
作为一位热衷于Web前端技术创新的开发者,我近期完成了一项特别的项目——制作一款基于HTML5 Canvas技术的网页版《地铁跑酷》游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这次令人兴奋的开发历程,从构思到实现的关键技术点,并附上一些核心代码片段,带领大家一同探索如何在浏览器里创造出流畅且富有沉浸感的游戏体验。
### 一、项目背景与技术选型
**1.1 游戏概述**
“地铁跑酷”是一款流行的动作跑酷类游戏,玩家扮演角色在城市地铁轨道间跳跃、滑行、翻滚,躲避障碍物并收集金币。网页版的目标是在保持原游戏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基础上,借助Web前端技术将其移植到浏览器环境中。
**1.2 技术选型**
- **HTML5 Canvas**:用于动态绘制游戏画面,处理复杂的动画和交互逻辑。
- **JavaScript**:实现游戏逻辑、事件处理、物理引擎计算等功能。
- **Web Workers**:为了保证游戏的流畅度,可以利用多线程处理部分计算密集型任务。
### 二、构建游戏架构
**2.1 游戏场景与角色创建**
```html
<!-- 游戏Canvas容器 -->
<canvas id="gameCanvas" width="800" height="600"></canvas>
<script>
// 获取Canvas元素并初始化上下文
const canvas=document.getElementById('gameCanvas');
const ctx=canvas.getContext('2d');
// 创建角色对象
class Player {
constructor(x, y, speed) {
this.x=x;
this.y=y;
this.speed=speed;
// 角色图片及其他属性...
}
draw() {
// 绘制角色到Canvas
// ...
}
updatePosition() {
// 更新角色位置
// ...
}
}
// 初始化玩家角色
const player=new Player(100, 200, 10);
</script>
```
**2.2 动态渲染与碰撞检测**
- 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实现帧循环,驱动游戏画面更新。
- 设计一套灵活的碰撞检测机制,确保角色与场景元素之间的交互准确无误。
```javascript
function gameLoop() {
// 清除Canvas画布
ctx.clearRect(0, 0, canvas.width, canvas.height);
// 更新游戏状态(包括角色位置、障碍物移动等)
player.updatePosition();
obstacles.forEach(obstacle=> obstacle.update());
// 检测碰撞
if (checkCollision(player, obstacles)) {
// 处理碰撞事件
// ...
}
// 绘制游戏画面
player.draw();
obstacles.forEach(obstacle=> obstacle.draw());
// 调用下一帧
requestAnimationFrame(gameLoop);
}
// 启动游戏循环
gameLoop();
```
### 三、物理系统与动画效果
**3.1 简易物理引擎**
- 实现基础的物理模拟,如重力加速度、跳跃力等对角色运动状态的影响。
**3.2 动画序列与帧动画**
- 将角色奔跑、跳跃、滑行等动作拆分为多个图像帧,连续播放形成流畅动画。
### 四、交互响应与计分系统
**4.1 用户输入处理**
- 监听键盘事件,响应玩家的按键操作,例如按下方向键控制角色移动。
**4.2 计分与奖励机制**
- 设计积分规则,每当玩家成功避开障碍物或收集金币时,增加得分。
- 添加额外的道具和奖励机制,增加游戏乐趣和挑战性。
### 五、性能优化与兼容性测试
**5.1 性能优化技巧**
- 采用Sprite Sheet技术减少纹理切换开销。
- 预加载资源,确保游戏启动时不会卡顿。
- 对复杂计算进行Web Worker优化。
**5.2 兼容性测试与调试**
- 在不同浏览器环境下进行充分测试,确保游戏在各种设备和浏览器中的稳定运行。
### 结语
通过本次网页版地铁跑酷的开发经历,不仅验证了Web前端技术的强大潜力,也展示了HTML5 Canvas结合JavaScript在构建轻量级互动游戏方面的可行性。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但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宝贵的技术经验。未来,让我们继续挖掘Web前端的可能性,创造更多令人惊艳的在线游戏作品。同时,欢迎读者们尝试复刻这个项目,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网页版地铁跑酷游戏,共同进步!
铁作为最经济最便捷的绿色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有40几个城市已开通或正在修建或规划了地铁,地铁工程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地铁是怎样建成的?我们选取了几个经典的记录视频和手绘作品,相信通过这些可以让你尽快了解地铁(含地铁车辆)的建造过程。
一、纪录片《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
该纪录片详细展示了地铁的修建及运营。十年时间,要完成包括31条线路,560座车站,1000公里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网络。城市的地下管线密布,高大建筑的地基纵横交错,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31条线路的宏大工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被称为“工人噩梦”的混合地下水施工以及被业界评为特级风险源的穿越已有线路的施工,还有老北京古建筑的保护要求,每一项都使得工程成为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北京地铁网络》
另有一个粤语版的,由于视频数量限制,没法直接展示,观看地址:http://v.qq.com/boke/page/p/0/n/p015045vb6n.html。
二、纪录片《超级工厂--超级地铁》
该纪录片重点描述了纽约地铁R-160地铁车辆在阿尔斯通工厂的制造过程及创新科技。
《超级工厂--超级地铁》(中文配音)
三、纪录片《伟大工程--上海地铁》
一项庞大的工程已经持续了20多年,为的就是打造一座庞大的交通网络,本纪录片展现了轨道交通总里程位居世界首位的上海地铁的修建及其复杂性。
《伟大工程--上海地铁》
四、手绘图解地铁的建造奥秘(来自广州地铁@羊角君)
1.地铁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街头交通堵塞严重。一位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律师想到火车跑得很快,怎样让火车跑进城市呢?一次,查尔斯看到墙角的老鼠洞里,一只老鼠在跑来跑去,他提出一个妙想:让火车在地下跑起来!1863年,这个“异想天开”得以实现——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了!随后,世界大城市纷纷建造地铁。这种速度快不堵车、环保又舒适的交通工具,深受大家喜爱。
1.1建设地铁不容易
那么,地铁是怎样建成的呢?
建设地铁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哦!地铁是高密度、特大型、综合性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涉及40多个技术专业,得花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哦。
1.2地铁线网,蜘蛛网一般的地铁线路
在地铁建造之前,工程师首先要规划列车行驶的线路。图中紫色的地铁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称为地铁线网。
地铁线网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客流预测分析,充分考虑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选择方便市民出行、能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布局。
2.广州地质构造与勘察
2.1广州——“地质博物馆”
因为地铁一般是建在地下,所以我们还要充分了解地下世界。图中的“大蛋糕”就是浓缩版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可以看到地下是由很复杂的岩土构成的。
在3亿多年前的古生代,广州绝大部分地区为浅海,沉积了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系,之后中生代沉积了以红色碎层岩为主的岩系,并伴随着岩浆岩的侵入,经过多年的地质运动、水网发育,至今已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质——位于华南板块构造的断陷盆地内,不同岩土类交错组合,还有复杂的断裂带和地下河。广州被称为“地质博物馆”名副其实。
2.2工程地质勘察,让我们有了透视眼
可是我们没有透视眼,怎样弄清楚地下的情况呢?这时就要依靠工程地质勘察了。
钻孔取样勘探
使用地质钻机在地表下钻出深深的孔,然后用空心钻头将岩土样带出地面进行取样分析。一般钻孔间距为几十米,遇到地下溶洞、孤石等复杂地质,钻孔间距缩减为几米。
电法勘探
根据各类岩土电学性质的差异来分析地质情况。
磁法勘探
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土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行地质研究。
声波法勘探
通过在两孔间发射声波,然后根据不同岩土分界面上反射回来的声波进行地质分析。
3.地铁车站的确定
3.1地铁车站的确定
列车行驶的路线确定了,那地铁车站又要建在哪里呢?
依据城市规划,地铁车站一般会选择建在住宅区、商业区等主要客流集散点,方便市民出行。同时考虑土地利用、与其它交通方式换乘便捷、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
4.明挖法施工
4.1安全又经济的明挖法施工
正式开工前,要准备一块满足施工需求的场地。地铁车站一般是从地面自上而下进行开挖,这就是安全又经济的明挖法施工。
开挖前,需要处理影响施工的建筑、绿化和管线等,还要增加临时道路,以减少建设地铁时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A绿化迁移
施工范围内的绿色植物,需要进行迁移,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恢复。
B交通疏解
为保障交通顺畅,原道路进行拓宽或改道,形成新的道路,以保障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道路恢复。
C房屋拆迁
为了保障施工和周边安全,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需要保护或拆迁。
D管线迁改
城市地下埋藏了错综复杂的管线,如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管道等,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保护或迁改。
4.2开始建造地铁车站的“外壳”
有了施工场地后,我们开来了很多机器,准备施工啦!首先,我们来建造地铁车站的“外壳”,例如地下连续墙,保护基坑与周边安全。
①成槽
使用成槽设备在基坑的周边形成一段段深槽。
②吊装钢筋笼
把一根根钢筋绑扎成与深槽形状吻合的钢筋笼,再通过起重机将它吊进深槽中。
③灌注混凝土
在吊装了钢筋笼的槽内,灌注混凝土,筑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墙。
④形成封闭的地下连续墙
将每一块钢筋混凝土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将基坑围住的保护墙,防止基坑坍塌,保护周边安全。
4.3在深坑里面建造地铁车站
在连续墙完成后,便开始一边开挖一边支撑,形成一个巨大的方形深坑。我们就是在这个深坑里面建造地铁车站。
⑤基坑开挖
在保护墙围合的空间内进行土方开挖,基坑形状像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盒子。
⑥搭建支撑梁
每挖到一定深度,就要在地下连续墙两侧之间架设支撑梁,保护基坑安全。
⑦基坑底部防水施工
在基坑底部铺设防水卷材。
⑧绑扎钢筋网
绑扎车站主体结构的钢筋网。
4.4地铁车站雏形渐渐成型
在搭好的钢筋网上灌注混凝土,这时地铁车站的雏形渐渐成型了。
⑨灌注混凝土
往安装好模板的钢筋网灌注混凝土,依次建造底板、侧墙、中板和顶板。
4.5恢复管线和道路
车站主体建成后,就可以恢复管线和道路了。
5.铺盖法与矿山法施工
5.1铺盖法施工
在交通疏解困难的道路上,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有时会在地面上铺一个大盖板,作为临时路面供车辆通行,底下进行施工,这就是铺盖法施工。
先在道路底下建造中立柱及围护结构,在其上方搭建支撑梁,然后在支撑梁上铺上盖板,供车辆通行,在盖板下方进行施工。铺盖法一定程度兼顾了行车与施工,但会增加施工的难度。
5.2矿山法暗挖施工
如果施工的场地周围有很多密集的楼房和道路,那该怎么办呢?在地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矿山法暗挖施工。
建一个小小的施工竖井,施工人员从竖井下去,像“土拔鼠”一样在地下建造车站或隧道。
5.3矿山法暗挖施工,按顺序一小块一小块地挖
矿山法暗挖施工时,要按顺序一小块一小块地挖,慢慢地挖出一个地下空间来。
当遇到富含地下水的地层,无法保证支撑隧道壁的稳定时,可选择冷冻法施工。利用人工制冷技术使地层冻结,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后,在进行施工。
一些地铁车站、通道、区间就是通过矿山法暗挖施工来完成的。
6.“钢铁蚯蚓”盾构机
6.1地铁隧道大部分用盾构法施工修建
说完车站后,我们就开始讲隧道啦!这里要用到一种非常特殊的机器,它的名字叫盾构机。地铁隧道大部分都是用这样的盾构法施工来修建的。
①工人在管片厂将一片片盾构管片预制好,再运送到施工现场。
②通过龙门吊,将管片吊入盾构始发井。
③盾构管片搬运车将管片运送进隧道。
④盾构机对管片进行拼装,形成隧道。
6.2盾构机就像一条“钢铁蚯蚓”
盾构机就像一条“钢铁蚯蚓”,它经过的地方,一条长长的隧道就建成了。
A控制室
控制盾构机推力、速度、方向等掘进参数的操作室。
B螺旋排土器
螺旋排土器将刀盘切削下来的泥土和石块运送到皮带传送机,最后再由渣土车运出隧道。
C管片组装机
管片组装机将盾构管片依次进行拼装,一般6片管片组成一圈隧道,管片的宽度常为1.5米。
6.3“钢铁蚯蚓”在漆黑的地下前进不迷路
盾构机在漆黑的地下掘进会迷路吗?
当然不会,先进的盾构机安装了高精度的测量系统,能够动态显示当前位置相对于隧道设计轴线的位置偏差,操作人员可及时调整掘进状态,使盾构机沿着正确的方向掘进。
盾构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它会挖到下一个地铁站或竖井,完成任务后吊出地面。
7.消灭“拦路虎” -- 孤石和溶洞
7.1隧道一般是两边高中间低,这样有利于节能
出站的列车由于下坡而很快地提高速度,进站的列车借助于上坡来降低速度,这种建造方法在运营时更加节能降耗。
风亭:地铁车站与隧道需要进行通风,风亭就是地铁与地面的换风口,一直保持通风状态,风亭排出的气体是无害的。
防淹门:当地铁隧道穿越江河或湖泊时,万一遇到了水倒灌进隧道的险情,这时防淹门将紧急关闭,保护地铁安全。
排水泵:收集隧道内的积水,排至市政管网。
7.2“拦路虎” --孤石
盾构机在地下挖掘时,经常会冒出一些“拦路虎”。像孤石这种又大又硬的石头,盾构机的“牙齿”啃不动它,这时就要把它挖掉或炸碎。
①施工人员从地面往下钻孔,一直钻到孤石处。
②填进炸药,将孤石炸碎。
7.3“怪兽大嘴” --地下溶洞
还有更危险的情况,就是遇到地下溶洞。溶洞就像“怪兽大嘴”,如果不妥善处理,盾构机会跌入溶洞,造成严重的事故。
①施工人员钻一条直达溶洞的孔。
②在孔中灌注水泥浆,将溶洞填满,盾构机才能通过。
8.怎样江底挖掘和保护地面建筑?
8.1其他障碍!
除了孤石和溶洞,地下还有各种各样的障碍。
上软下硬地层:当遇到上面软弱、下面坚硬的地层时,由于受力不均,易造成刀盘损坏及地面塌方,需要谨慎推进或提前处理。
花岗岩残积土:这种地层遇水则变泥浆,可能带来地表沉降,甚至塌方的风险,需提前进行降水处理。
煤层瓦斯:遇到地下煤层瓦斯,需小心检测,有毒气的话,须排出后方可施工。
8.2大江边江底挖掘危及重重
盾构机穿过重重地质挑战,来到了大江边。在江底挖掘时风险很大,盾构机需小心翼翼地挖掘前行。
在江底,经常会遇到上软下硬地层、砂层、淤泥层和承压水等阻挠。盾构机掘进时需要做好监测,谨慎控制。盾构机一旦在江底出现故障,检修异常困难,风险巨大。
8.3保护地面建筑同样重要
盾构施工时,除了要解决地下的难题,也要保护地面上的建筑,如房屋、高架桥、铁路等。
盾构下穿高铁:盾构机在穿越高铁时要求很高,为防止地面沉降而影响线路运输,需对隧道上方地层进行加固。
桩基托换:地铁隧道需要穿过房屋或高架的桩基时,要为建筑物建造新的桩基。然后处理挡住盾构路线的桩基,新的桩基形成新的受力体系,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①在铁路的两旁分别建造两个竖井。
②在计划建造的隧道上方,利用竖井对土体进行预加固。
③盾构机穿过竖井和土体,完成下穿高铁的施工。
9.沉管法与高架法施工
9.1地铁隧道与市政道路合建过江,用“沉管法”
当地铁隧道与市政道路合建过江时,聪明的工程师想出了另外一种工法——“沉管法”。将岸上预制好的一节节隧道管段沉到江底进行拼装,形成隧道。
①先在船台上或干坞中制作隧道管段,管段两端用临时封堵门密封。
②将隧道管段拖运到隧道设计位置——基槽上方。
③往管段中加载,使其沉到基槽内,并用水力压接法将相邻管段连接,然后拆除封堵门,使各节管段连通成为整体的隧道。
9.2地铁跑着跑着,咦,突然就到地面高处了!
有时候,地铁跑着跑着,咦,突然就到地面高处了!这里采用了高架法施工。
由架桥机将预制好的一段段梁片依次进行拼接,形成高架桥。
10.地铁建设的三个关键节点
10.1隧道、轨通、电通是地铁建设的三个关键节点。
隧道完工后,要铺设轨道、电缆、通信等设施。隧道、轨通、电通是地铁建设的三个关键节点。
10.2基础设施都建完啦,大家是不是就可以去坐地铁了呢?
基础设施都建完啦,大家是不是就可以去坐地铁了呢?
还不行,我们还要装修车站、安装机电设备、系统联调、验收和试运行。
机电设备是各种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总称,为列车正常安全运行和乘客便利舒适搭乘地铁提供综合保障。
10.3列车的家--车辆段
列车不能一直跑。它也是需要休息和养护的。我们要给它们建一个“家”——车辆段。
车辆段是对地铁车辆进行运营管理、停放、维修及保养的场所。
那地铁是如何做到安全、准点、快捷、舒适地运行呢?因为它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地铁控制指挥中心。
控制指挥中心是对全线列车运行、电力供应、车站设备运行、防火报警、环境监控、票务管理及乘客服务等,全程进行调度、指挥和监控的“中枢”。
11.持续做好地铁保护
11.1地铁保护范围
从开始建造一直到开通之后,我们还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地铁保护工作,防止其它工程建设影响地铁。
地铁保护范围:
保护区内施工不得影响地铁各个系统安全正常运营,范围包括:
1.地下车站与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m内;
2.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m内;
3.出入口、风亭、变电站等附属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10m内;
4.轨道交通过江隧道结构外边线100m内。
11.2(完)
漫长而艰辛的施工过程结束了,第一辆地铁列车呼啸出发。
转载:轨道交通资讯与知识
更多的相关阅读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或是微信公众平台往期发布的文章
微信公众平台:阳光创译语言翻译;ID:bjsuntrans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