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介绍
福哥在使用selenium实现页面爬取的时候发现遇到包含框架(frame)的网页时候就无法通过find_xxx方法得到页面上的元素,这可真是麻烦了啊!
福哥在使用F12调试前端的时候发现在调试面板的控制台栏里就可以选择页面上面的任意一个框架(frame)作为当前框架,如果selenium也可以选择页面上面的框架就好了!
经过一番折腾,福哥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个包含多级框架的页面,下面的代码都是以抓取这个页面作为示例的。
如果页面内的frame有id的话,可以直接定位。
chrome.get("http://192.168.2.168/tfams/test.html")
chrome.switch_to_frame("top")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如果页面内的frame有name的话,可以直接定位。
chrome.get("http://192.168.2.168/tfams/test.html")
chrome.switch_to_frame("content")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如果页面的frame既没有id也没有name的话,只能通过标签选择了。
chrome.get("http://192.168.2.168/tfams/test.html")
iframes = chrome.find_elements_by_tag_name("iframe")
chrome.switch_to_frame(iframes[0])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selenium的寻找元素是在“当前”框架内进行的,如果我们要定位的框架在“当前”框架的子级框架里面(也就是孙级框架),那么就需要一级一级地进行定位了。
chrome.get("http://192.168.2.168/tfams/test.html")
chrome.switch_to_frame("content")
chrome.switch_to_frame("sub1")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上一例当中我们将“当前”框架移动到了最里面的sub1上,如果要定位sub2框架就需要先回到content框架,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返回上级框架的功能了。
返回上级框架功能通过switch_to.parent_frame方法实现。
chrome.get("http://192.168.2.168/tfams/test.html")
chrome.switch_to_frame("content")
chrome.switch_to_frame("sub1")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chrome.switch_to.parent_frame()
chrome.switch_to_frame("sub2")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如果框架层级很多,我们希望一下回到最外层的框架,可以使用switch_to.default_content方法实现。
chrome.get("http://192.168.2.168/tfams/test.html")
chrome.switch_to_frame("content")
chrome.switch_to_frame("sub1")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chrome.switch_to.default_content()
chrome.switch_to_frame("top")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selenium切换框架提供了两种方法,福哥分别介绍一下。
9.1 通过switch_to_frame方法
一个是通过Chrome实例的switch_to_frame方法实现。
chrome.get("http://192.168.2.168/tfams/test.html")
chrome.switch_to_frame("top")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9.2 通过switch_to.frame方法
一个是通过Chrome实例的switch_to属性对象的frame方法实现。
chrome.get("http://192.168.2.168/tfams/test.html")
chrome.switch_to.frame("top")
print(chro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h3").text)
今天福哥带着大家学会了在selenium里面切换“当前”框架的方法,无论是一级框架结构,还是多级框架结构,我们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定位它们了。
框架设计在管理系统里面出现的比率还是非常高的,越是功能强大的系统使用的框架结构就会越复杂,要能够模拟用户操作这样的系统需要灵活掌握切换框架的技巧才行。
https://m.tongfu.net/home/35/blog/513253.html
页可见区域宽:document.body.clientWidth
网页可见区域高: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网页可见区域宽:document.body.offsetWidth (包括边线的宽)
网页可见区域高:document.body.offsetHeight (包括边线的宽)
网页正文全文宽:document.body.scrollWidth
网页正文全文高:document.body.scrollHeight
网页被卷去的高:document.body.scrollTop
网页被卷去的左:document.body.scrollLeft
网页正文部分上:window.screenTop
网页正文部分左:window.screenLeft
屏幕分辨率的高:window.screen.height
屏幕分辨率的宽:window.screen.width
屏幕可用工作区高度:window.screen.availHeight
屏幕可用工作区宽度:window.screen.availWidth
HTML精确定位:scrollLeft,scrollWidth,clientWidth,offsetWidth
scrollHeight: 获取对象的滚动高度。
scrollLeft:设置或获取位于对象左边界和窗口中目前可见内容的最左端之间的距离
scrollTop:设置或获取位于对象最顶端和窗口中可见内容的最顶端之间的距离
scrollWidth:获取对象的滚动宽度
offsetHeight:获取对象相对于版面或由父坐标 offsetParent 属性指定的父坐标的高度
offsetLeft:获取对象相对于版面或由 offsetParent 属性指定的父坐标的计算左侧位置
offsetTop:获取对象相对于版面或由 offsetTop 属性指定的父坐标的计算顶端位置
event.clientX 相对文档的水平座标
event.clientY 相对文档的垂直座标
event.offsetX 相对容器的水平坐标
event.offsetY 相对容器的垂直坐标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垂直方向滚动的值
event.clientX+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相对文档的水平座标+垂直方向滚动的量
IE,FireFox 差异如下:
IE6.0、FF1.06+:
clientWidth=width + padding
clientHeight=height + padding
offsetWidth=width + padding + border
offsetHeight=height + padding + border
IE5.0/5.5:
clientWidth=width - border
clientHeight=height - border
offsetWidth=width
offsetHeight=height
(需要提一下:CSS中的margin属性,与clientWidth、offsetWidth、clientHeight、offsetHeight均无关)
网页可见区域宽: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网页可见区域高: 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网页可见区域宽: document.body.offsetWidth (包括边线的宽)
网页可见区域高: document.body.offsetHeight (包括边线的高)
网页正文全文宽: document.body.scrollWidth
网页正文全文高: document.body.scrollHeight
网页被卷去的高: document.body.scrollTop
网页被卷去的左: document.body.scrollLeft
网页正文部分上: window.screenTop
网页正文部分左: window.screenLeft
屏幕分辨率的高: window.screen.height
屏幕分辨率的宽: window.screen.width
屏幕可用工作区高度: window.screen.availHeight
屏幕可用工作区宽度: window.screen.availWidth
-------------------
技术要点
本节代码主要使用了Document对象关于窗口的一些属性,这些属性的主要功能和用法如下。
要得到窗口的尺寸,对于不同的浏览器,需要使用不同的属性和方法:若要检测窗口的真实尺寸,在Netscape下需要使用Window的属性;在IE下需要 深入Document内部对body进行检测;在DOM环境下,若要得到窗口的尺寸,需要注意根元素的尺寸,而不是元素。
Window对象的innerWidth属性包含当前窗口的内部宽度。Window对象的innerHeight属性包含当前窗口的内部高度。
Document对象的body属性对应HTML文档的标签。Document对象的documentElement属性则表示HTML文档的根节点。
document.body.clientHeight表示HTML文档所在窗口的当前高度。document.body. clientWidth表示HTML文档所在窗口的当前宽度。
实现代码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请调整浏览器窗口</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head>
<body>
<h2 align="center">请调整浏览器窗口大小</h2><hr>
<form action="#" method="get" name="form1" id="form1">
<!--显示浏览器窗口的实际尺寸-->
浏览器窗口 的 实际高度: <input type="text" name="availHeight" size="4"><br>
浏览器窗口 的 实际宽度: <input type="text" name="availWidth" size="4"><br>
</form>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var winWidth=0;
var winHeight=0;
function findDimensions() //函数:获取尺寸
{
//获取窗口宽度
if (window.innerWidth)
winWidth=window.innerWidth;
else if ((document.body)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win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
//获取窗口高度
if (window.innerHeight)
winHeight=window.innerHeight;
else if ((document.body) && (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winHeight=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通过深入Document内部对body进行检测,获取窗口大小
if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winHeight=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winWidth=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结果输出至两个文本框
document.form1.availHeight.value=winHeight;
document.form1.availWidth.value=winWidth;
}
findDimensions();
//调用函数,获取数值
window.onresize=findDimensions;
//-->
</script>
</body>
</html>
源程序解读
(1)程序首先建立一个表单,包含两个文本框,用于显示窗口当前的宽度和高度,并且,其数值会随窗口大小的改变而变化。
(2)在随后的JavaScript代码中,首先定义了两个变量winWidth和winHeight,用于保存窗口的高度值和宽度值。
(3)然后,在函数findDimensions ( )中,使用window.innerHeight和window.innerWidth得到窗口的高度和宽度,并将二者保存在前述两个变量中。
(4)再通过深入Document内部对body进行检测,获取窗口大小,并存储在前述两个变量中。
(5)在函数的最后,通过按名称访问表单元素,结果输出至两个文本框。
(6)在JavaScript代码的最后,通过调用findDimensions ( )函数,完成整个操作。
1.首先就是一个导航下拉,就是鼠标放上去出现一个下拉列表
2.然后发现,下拉里面,每一个选项是从不同的两个方向出现的
3.出现的方式是奇数项从左边进,偶数项从右边进,进入方式是滑动淡入。
效果图
其实这个是用CSS3过渡和动画制作的,没有用到JS也是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那么他的代码是怎样的呢?我给大家罗列出来:
HTML代码
CSS
完整的代码
代码有点多已经上传到群文件里了,最后也说下小编的群,可以分享交流,小编也会经常分享一些资料干货供大家学习:661473108,欢迎初学和进阶中的小伙伴。
这个动画,我感觉虽然性能上css3是比js要好一些。毕竟js也是控制css或者class来实现!
灵活性的话,这个就要比js差了,比如div的显示与隐藏,我不想通过鼠标移入移出的方式控制,如果我想通过点击的方式控制div的显示与隐藏呢。对于js的方式来说,这个就是触发的事件就可以了,对于插件来说,可能就改一个插件就行了!对于css3实现的话,这个就不但要改css样式了,也要改html结构了!
这里,我的建议就是,这个动画最理想的还是用js和css3结果,结果是最好的。如果针对灵活性不高的需求,可以只用css3。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