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合同履约成本应知应会

合同履约成本应知应会



1

理论篇

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合同履约成本”科目核算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存货、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本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

企业为履行合同可能会发生各种成本,企业应当对这些成本进行分析,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等)规范范围的,应当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1.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预期取得的合同应当是企业能够明确识别的合同,例如,现有合同续约后的合同、尚未获得批准的特定合同等。与合同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例如,支付给直接为客户提供所承诺服务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直接材料(例如,为履行合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成本和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等)、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例如,组织和管理相关生产、施工、服务等活动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等)、明确由客户承担的成本以及仅因该合同而发生的其他成本(例如,支付给分包商的成本、机械使用费、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等)。

2.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包括持续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3.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企业应当在下列支出发生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一是管理费用,除非这些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二是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这些支出为履行合同发生,但未反映在合同价格中。三是与履约义务中已履行(包括已全部履行或部分履行)部分相关的支出,即该支出与企业过去的履约活动相关。四是无法在尚未履行的与已履行(或已部分履行)的履约义务之间区分的相关支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的同时,约定企业需要将商品运送至客户指定的地点 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相关商品的控制权转移时点判断该运输活动是否构成单项履约义务。通常情况下,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前发生的运输活动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而只是企业为了履行合同而从事的活动,相关成本应当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相反,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后发生的运输活动则可能表明企业向客户提供了一项运输服务,企业应当考虑该项服务是否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企业为履行合同开展初始活动,但这些活动本身并没有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的,企业为开展这些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本准则的有关合同履约成本的相关规定确认为一项资产或计入当期损益,并且企业在确定履约进度时,也不应当考虑这些成本,因为这些成本并不反映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的进度。


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填列?

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合同履约成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填列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填列在资产负债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

“合同履约成本”核算内容:

1.本科目核算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本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企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毛利不在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可按合同,分别“服务成本”、“工程施工”等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履约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发生上述合同履约成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对合同履约成本进行摊销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结转的合同履约成本。

“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核算内容:

1.本科目核算与合同履约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准备。

2.本科目可按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3.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与合同履约成本有关的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02

案例篇


【例1,来源于财政部会计司收入准则应用案例】甲公司经营一家酒店,该酒店是甲公司的自有资产。甲公司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除发生的餐饮、商品材料等成本外,还需要计提与酒店经营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如酒店、客房以及客房内的设备家具等)、无形资产摊销(如酒店土地使用权等)费用等,应如何对这些折旧、摊销进行会计处理。

本例中,甲公司经营一家酒店,主要通过提供客房服务赚取收入,而客房服务的提供直接依赖于酒店物业(包含土地)以及家具等相关资产,即与客房服务相关的资产折旧和摊销属于甲公司为履行与客户的合同而发生的服务成本。该成本需先考虑是否满足收入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资本化条件,如果满足,应作为合同履约成本进行会计处理,并在收入确认时对合同履约成本进行摊销,计入营业成本。此外,这些酒店物业等资产中与客房服务不直接相关的,例如财务部门相关的资产折旧等费用或者销售部门相关的资产折旧等费用,则需要按功能将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科目。

分析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等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第75-76页等相关内容。

【例2-来源于新收入准则应用指南单行本】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为乙公司信息中心提供管理服务,合同期限为5年。在向乙公司提供服务之前,甲公司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信息技术平台供其内部使用,该信息技术平台由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甲公司需要提供设计方案,将该信息技术平台与乙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对接,并进行相关测试。该平台并不会转让给乙公司,但是,将用于向乙公司提供服务。甲公司为该平台的设计、购买硬件和软件以及信息中心的测试发生了成本。除此之外,甲公司专门指派两名员工,负责向乙公司提供服务。

本例中,甲公司为履行合同发生的上述成本中,购买硬件和软件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固定资 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设计服务成本和信息中心的测试成本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范围,但是这些成本与履行该合同直接相关,并且增加了甲公司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即提供管理服务)的资源,如果甲公司预期该成本可通过未来提供服务收取的对价收回,则甲公司应当将这些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甲公司向两名负责该项目的员工支付的工资费用,虽然与向乙公司提供服务有关,但是由于其并未增加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因此,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例3-来源于财政部会计司收入准则应用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向其销售一批产品,并负责将该批产品运送至乙公司指定的地点,甲公司承担相关的运输费用。假定销售该产品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且控制权在出库时转移给乙公司。


本例中,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并负责运输。该批产品在出库时,控制权转移给乙公司。在此之后,甲公司为将产品运送至乙公司指定的地点而发生的运输活动,属于为乙公司提供了一项运输服务。如果该运输服务构成单项履约义务,且甲公司是运输服务的主要责任人。甲公司应当按照分摊至该运输服务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

分析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六条等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第31页最后一段、第79页等相关内容。

MY补充:上述发生运输费用应属于合同履约成本,在确认运输服务收入,同时确认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

【例4-来源于财政部会计司收入准则应用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向其销售一批产品,并负责将该批产品运送至乙公司指定的地点,甲公司承担相关的运输费用。假定销售该产品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且控制权在送达乙公司指定地点时转移给乙公司。


本例中,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并负责运输。该批产品在送达乙公司指定地点时,控制权转移给乙公司。由于甲公司的运输活动是在产品的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前发生的,因此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而是甲公司为履行合同发生的必要活动。

分析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等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第31页最后一段等相关内容。

MY补充:上述发生运输费用应属于合同履约成本,在完成销售时,确认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

【例5-来源于新收入准则应用指南单行本】2×18年1月1日,甲建筑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大型设备建造工程合同,根据双方合同,该工程的造价为6 300万元,工程期限为1年半,甲公司负责工程的施工及全面管理,乙公司按照第三方工程监理公司确认的工程完工量,每半年与甲公司结算一次;预计2×19年6月30日竣工;预计可能发生的总成本为4 000万元。假定该建造工程整体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并属于在某一时段履行的履约义务,甲公司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增值税税率为10%,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2×18年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1 5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 2 5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2 000万元;2×18年12月31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 3 000 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1 100万元,甲公司实际收到价款1 000万元;2×19年 6月30日,工程累计实际发生成本4 100万元,乙公司与甲公司结算了合同竣工价款2 700 万元,并支付剩余工程款3 300万元。上述价款均不含增值税额。假定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时即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乙公司在实际支付工程价款的同时支付其对应的增值税款。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1) 2×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实际发生工程成本时。

借:合同履约成本 15 000 000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15 000 000

(2) 2×18年6月30日。

履约进度=15 000 000÷40 000 000=37.5%

合同收入=63 000 000×37.5%=23625000(元)

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 23 62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 65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 000 000

贷:合同履约成本 15 000 000

借:应收账款 27 500 000

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25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500 000

借:银行存款 22 000 000

贷:应收账款 22 000 000

当日,“合同结算”科目的余额为贷方137.5万元(2 500 -2 362.5),表明甲公司已经与客户结算但尚未履行履约义务的金额为137.5万元,由于甲公司预计该部分履约义务将在2x18 年内完成,因此,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合同负债列示。

(3) 2×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发生工程成本时。

借:合同履约成本 15 000 000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15 000 000

(4) 2×18年12月31日。

履约进度=30 000 000÷40 000 000=75%

合同收入=63 000 000×75% - 23 625 000=23 625 000(元)

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 23 62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 65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 000 000

贷:合同履约成本 15 000 000

借:应收账款 12 100 000

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1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100 000

借:银行存款 11 000 000

贷:应收账款 11 000 000

当日,“合同结算”科目的余额为借方1125(2 362.5 - 1 100 - 137.5)万元,表明甲公司已经履行履约义务但尚未与客户结算的金额为1125万元,由于该部分金额将在2×19年内结算, 因此,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合同资产列示。

(5) 2×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实际发生工程成本时。

借:合同履约成本 11 000 000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11 000 000

(6) 2×19年6月30日。由于当日该工程已竣工决算,其履约进度为100%。

合同收入=63 000 000 - 23 625 000 - 23 625 000=15 750 000(元)

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 15 75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 75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 000 000

贷:合同履约成本 10 000 000

借:应收账款 29 700 000

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 27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700 000

借:银行存款 36 300 000

贷:应收账款 36 300 000

当日,“合同结算”科目的余额为零(1 125 + 1 575 - 2 700)。


03

问答篇


《问答1-来源于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问题:请教陈版:运输费用是否属于合同履约成本

A公司销售产品,因客户强势销售合同须使用客户的范本,合同条款关于运输费用的约定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合同标的价格明确写明是包运输的价格,但不会区分产品价格和运输价格;另一种形式是合同标的价格未明确包含运费,但在运输条款里约定由A公司负责运输并承担运费。两种合同实际执行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A公司负责结算运输费用,只向客户开具产品销售发票。前一种形式虽然明确价格为包运输的价格,但不会向客户单独开具运输发票。

问题:两种合同条款下的运输费用是否都属于合同履约成本?还是说第二种形式因为强调了由A公司承担运费所以不能确认为合同履约成本?

陈版回复:在新收入准则下,这两种情况下的运费均属于合同履约成本。但具体会计处理会因为运输服务发生于商品控制权转移之前还是之后而有所不同,具体参考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收入准则应用案例——运输服务”。

网页地址:https://bbs.esnai.com/thread-5426293-1-1.html

《问答2-来源于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问题:合同履约成本科目是否替换了开发成本及生产成本?

陈版回复:不能替代。

根据新收入准则应用指南,“合同履约成本”科目的核算内容是“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本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因此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以符合新收入准则第五条规定的五项条件的“客户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即针对特定客户合同所发生的履约成本;(2)该履约成本满足确认为资产的条件,但不是确认为存货或者其他准则规范范围内的资产类型。

实务中,合同履约成本一般用于在提供劳务的交易中,尚未确认收入的情况下暂时归集的已发生劳务成本。

开发成本、生产成本等传统科目都属于存货,且不以符合条件的客户合同的存在为其确认的前提。所以和合同履约成本是平行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网页地址:https://bbs.esnai.com/thread-5398381-1-1.html

《问题3-来源于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问题:1、陈老师,合同履行成本减值准备,感觉不太能理解。如果使用投入法核算,期末将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什么情况下合同履约成本会有余额?并且什么情况下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如果合同履约成本全额结转了主营业务成本,又为什么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呢?

2、原准则下,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预计总收入的部分,计提建造合同跌价准备,新准则下如何操作呢?

陈版回复:1、在新准则下,某些提供劳务的交易是在完成时一个时点上一次性确认全部收入的,此前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就需要在“合同履约成本”中归集,并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列报为存货或者其他非流动资产,此时就存在期末对其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某些劳务合同虽然满足在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的条件,但其成本发生的进度快于确认收入所依据的履约进度,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不仅限于按产出法计量履约进度的情形)。

2、原准则下,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预计总收入的部分,计提建造合同跌价准备,新准则下则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计提合同亏损准备。为此,IASB已经对IAS 37进行了配套修订。

网页地址:https://bbs.esnai.com/thread-5389972-1-1.html


04

番外篇

如果企业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客户合同收入》使用产出法在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是否可以根据该准则第95段将过去的成本(即履约成本)资本化为资产?

议程最终决定时间:2019年6月

议程背景:

企业签订了一份建造合同,假定合同整体作为1个履约义务,同时,企业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客户合同收入》使用产量法在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

企业在构建过程中产生成本。在报告日,所产生的成本与在构建过程中转移给客户的商品的构建工作有关。

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企业是否可以根据该准则第95段将过去的成本(即履约成本)资本化为资产?

IFRIC结论:该议题描述的建造成本与已部分履约的履约义务相关,即是企业过去履约部分相关的成本。

这些费用不会产生或增加企业用于继续履行未来履约义务的资源(第95(b)段)。因此,这些成本不符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第95段有关确认成本为资产的标准。

因此,企业应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第98(c)段的规定,该等成本在发生时确认为营业成本。

朗切斯科·卡萨莱尼奥(Francesco Casalegno)

5分钟阅读

> Paradoxes contradict our expectations. Photo by Greg & Lois Nunes on Unsplash.


在任何数据科学应用中,观察偏差和亚组差异很容易产生统计悖论。因此,忽略这些因素会完全破坏我们的分析结论。

观察到令人惊讶的现象,例如在汇总数据中完全还原的子组趋势,的确不罕见。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数据科学中遇到的三种最常见的统计悖论。

1.伯克森悖论

第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观察到的COVID-19严重程度与吸烟之间的负相关性(例如,参见Wenzel 2020年的欧盟委员会审查)。吸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这种矛盾呢?

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2020年格里菲斯(Griffith 2020)的工作表明,这可能是Collider Bias(也称为Berkson悖论)的例子。为了理解这一悖论,让我们考虑以下图形模型,其中包括第三个随机变量:“正在住院”。

Berkson’s Paradox

Berkson’s Paradox: “hospitalization” is a collider variable for both “smoking cigarettes” and “COVID-19 severity”.

第三个变量“正在住院”是前两个变量的对撞者。这意味着吸烟和严重COVID-19都会增加在医院生病的机会。当我们以对撞机为条件时,即当我们仅观察住院患者的数据而不考虑整个人口时,伯克森悖论恰好出现。

让我们考虑以下示例数据集。在左图中,我们观察到了整个人群,而在右图中,我们仅考虑了一部分住院患者(即,我们以对撞机变量为条件)。

> Berkson’s Paradox: If we condition on the collider “hospitalization”, we observe a reversal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smoking and COVID-19! (Image by author)

在左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COVID-19严重程度与吸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因为我们知道吸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可以预期。

但是在正确的数字上(我们只考虑住院患者),我们看到了相反的趋势!要理解这一点,请考虑以下几点。

  • 严重程度较高的COVID-19会增加住院的机会。特别是,如果严重程度大于1,则需要住院治疗。
  • 每天抽几支烟是多种疾病(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这些疾病增加了住院的机会。
  • 因此,如果住院患者的COVID-19严重程度较低,则他们吸烟的机会更高!实际上,他们必须患有与COVID-19不同的某种疾病(例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以证明其住院治疗的合理性,而这种疾病很可能是由吸烟引起的。

这个例子与伯克森1946年的原始工作非常相似,作者发现医院患者的胆囊炎和糖尿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尽管糖尿病是胆囊炎的危险因素。

2.潜在变量

潜在变量的存在还可能在两个变量之间产生明显相反的相关性。尽管伯克森的悖论是由于对撞机变量的条件而出现的(因此应避免使用),但可以通过对潜变量的条件来解决另一种悖论。

例如,让我们考虑一下扑灭火灾的消防员人数与火灾中受伤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拥有更多的消防员会改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请参见布鲁克斯定律),但是在汇总数据中却发现存在正相关关系:部署的消防员越多,受伤人数越多!

为了理解这种矛盾,让我们考虑以下图形模型。关键是再次考虑第三个随机变量:“火灾严重性”。

> Latent Variable Paradox: “fire severity” is a latent variable for both “n of firefighters deployed” and “n of injured”. (Image by author)

该第三潜在变量与其他两个正相关。确实,更严重的火灾往往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同时又需要更多的消防员被扑灭。

让我们考虑以下示例数据集。在左图中,我们汇总了来自各种火灾的观测值,而在右图中,我们仅考虑了与三个固定程度的火灾严重性相对应的观测值(即,我们将观测值设置为潜变量)。

> Latent Variables: If we condition on the latent variable “fire severity”, we observe a reversal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number of firefighters deployed and number of injured people! (Image by author)

在右图中,我们根据火势的严重程度对观测值进行了条件调整,可以看到我们期望的负相关。

  • 对于给定的严重程度的火灾,我们确实可以观察到,消防员部署的越多,受伤的人就越少。
  • 如果我们着眼于严重程度较高的火灾,即使部署的消防员人数和受伤人数都较高,我们也会观察到相同的趋势。

3.辛普森悖论

当在子组中始终观察到趋势时出现辛普森悖论,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但是如果合并子组,则趋势会反转。它通常与数据子组中的类不平衡有关。

这个悖论的一个臭名昭著的发生是在比克尔(Bickel)1975年进行的,当时对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录取率进行了分析,以发现性别歧视的证据,并揭示了两个明显矛盾的事实。

  • 一方面,他观察到每个部门的女性申请人的录取率均高于男性申请人。
  • 另一方面,总数表明,女性申请人的录取率低于男性申请人。

为了了解如何做到这一点,让我们考虑以下两个A部门和B部门的数据集。

  • 在100名男性申请人中:接受了A部门申请的80名和68名(85%),而接受B部门申请的20名和12名(60%)被接受。
  • 在100名女性申请人中:接受了A部门申请的30名和28名(93%),而接受B部门申请的70名和46名(66%)被接受。


悖论由以下不等式表示。

Simpson’s Paradox: The inequalities behind the apparent contradiction.


现在,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看似矛盾的观察的起源了。关键是在两个部门中,每个部门的申请者的性别存在严重的失衡(部门A:80–30,部门B:20–70)。确实,大多数女学生申请了竞争更激烈的B部门(录取率较低),而大多数男学生则申请了竞争较弱的A部门(录取率较高)。这导致了我们的矛盾观察。

结论

潜在变量,对撞机变量和类不平衡会在许多数据科学应用程序中轻易产生统计悖论。因此,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关键点,以正确得出趋势并分析结果。

(本文由闻数起舞翻译自Francesco Casalegno的文章《Top 3 Statistical Paradoxes in Data Science》,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top-3-statistical-paradoxes-in-data-science-e2dc37535d99)

稿发表的sci论文中,有部分论文稿,并没有被直接拒稿或录用,而是被要求修改。作者修改完了之后还要把稿子返回给sci期刊,但有规定的截止日期。那么,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怎么办?

sci论文修改,包括小修和大修,相对来说,大修规定的修改期限要比小修的长,至于多少时间,与具体修改的问题多少或难度有关,可能是10天、30天、40天,亦或者其他。正常情况下,作者应该在截止日期前把修改稿返回,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作者都能够把修改稿如期返回。

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常用的应对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1、给编辑一个合理的解释

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原则上相当于退稿。如作者及时地向编辑写信说明了延期的合理理由,一般是没事的。即超过截止日期提交的sci修改稿也是被受理的,并不会因为延期被直接拒稿。

建议作者在收到修改的答复后,先对修改情况进行了解。现有条件下,作者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改,就按照修改意见一一修改。如作者不能,要及时与编辑沟通说明情况。当然也可以选择不修改,不过作者要知道sci选择不修改怎么答复,以免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带来更多的麻烦。

2、向编辑咨询解决方法

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可能是因为期刊投稿系统关闭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作者先向编辑解释情况,由他们妥善处理。由于作者的解决方式未必被编辑接受,最好是让编辑告诉你怎么做。

3、重新投稿发表

有的sci期刊可能规定:把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当作退稿处理。那作者想要发表sci论文,就要从零开始,按照开始投稿的方式,重新走一遍流程。

文章名称: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怎么办

文章地址:http://www.zhishixueshu.com/scizs/14531.html

关注SCI论文专家,翻译润色,期刊征稿,欢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