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比较两个革命性的网络:闪电网络和互联网世界 - 火星

比较两个革命性的网络:闪电网络和互联网世界 - 火星技术帖

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来源:区块链研究实验室

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4世纪)到康德(公元18世纪)的几乎每一个认识论者都同意,我们通过对世界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来学习。 苹果和橘子可以相比吗? 问题不是它们是否可以比较,而是我们可以从比较中学到什么。

即使闪电网络是人类的发明,我们对此仍然知之甚少。 所需的LSP数量如何随用户数量变化? 图的复杂度如何与网络的吞吐量相关? 何时会大规模采用? 基于比特币的闪电经济是什么样的? 这项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所知道的市场和社会?

另一个网络正在使用技术来改变世界各地的社会,使人们团结在一起,使我们更加高效,并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该网络当然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功能和发展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闪电网络的发展方向,需求以及我们可以做什么。

一切都是从一个想法开始的…

在构建互联网和闪电之前,先对它们进行了概念性描述。我们感谢JCR Licklider感谢Internet的首次表达,他在1962年将其称为“星际计算机网络”(我该和谁谈论这个好名字的人联系起来?)。他预见到“一组全球互连的计算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们快速访问任何站点的数据和程序。”

相当于闪电的可能是原始的比特币白皮书,这可能违反直觉。这是最好的比较,因为Licklider谈论的是基础设施-技术人员的网络-而不是大众化工具。他用编译器,子语言和分时协议来描述它,它们连接“至少四台大型计算机”,即集线器。他描述的是网络基础设施,而不是我们所知道的面向用户的互联网。

同样,即使中本聪明确将比特币描述为“一种纯粹的点对点版本的电子现金,以允许在线支付……”,但事实并非如此。取而代之的是,由于区块链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比特币已被更多地用作数字黄金(一种价值存储),而不是原本应该成为的P2P现金。但是没有比特币作为坚实的基础,就不会有闪电网络。

然后是认知者

在利克利德(Licklider)发表第一篇论文后的几十年中,许多人和机构正在努力将他的想法转化为技术。第一个广域网于1965年投入使用,四年后第一条主机对主机的消息出现。至关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基本传输协议TCP / IP在1975年进行了测试,并在1980年被采用为DARPA标准。

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也在增长。它正在迅速传播到欧洲和北美的大学校园,海底电缆的网络正在增长,并且国家标准机构也在相互交流。

尽管如此,几乎没有人真正在使用互联网。它实际上仅限于开发人员,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专家。这有两个原因:

这些合作伙伴之间的大多数通信都是通过RFC进行的,RFC是与网络本身的操作有关的备忘录,通常与FTP共享,与将任何类型的媒体拖放到触摸屏上相去甚远。

缺少可用硬件的质量和数量。在质量方面,“当台式计算机首次出现时,有人认为TCP太大,太复杂而无法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听起来熟悉吗?就像移动完整节点的问题一样?)在80年代中期,只有不到10%的美国家庭拥有个人电脑。

这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闪电网络状态。 想一想, 尽管智能手机比1980年代初期的PC普及得多,但它们仍无法运行完整的闪电网络节点。 但是PC在几年内克服了TCP / IP的障碍,那么为什么全节点不应该很快前进吗?

同样,我们仍然只是一个小镇大小的“闪电社区”。 我们中的许多人彼此相互了解,并且我们在诸如GitHub之类的专家频道中相互讨论了闪电网络,这实际上是RFC留言板的转世。 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闪电网络,更不用说如何使用它了。 我们有一个有效的网络和一个可靠的基本协议,但革命尚未到来。

技术差距和杀手级用例

1990年代初期,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并发布了HTML,这是使互联网成为大众现象的第一步。 这将互联网从基于文本的媒体转变为开放媒体。 HTML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WWW的经验DNA。

Berners-Lee和Nicola Pellow与HTML一起同时开创了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Web浏览器。 网络浏览器消除了进入障碍。 它是一个点击界面,使用户可以参与该技术而不必担心其底层协议。 人们可以从PC上可点击的界面突然订购比萨饼,而无需专家通过FTP传输数据集和协议草稿。

互联网使用量激增。 毫不奇怪,它首先在高收入国家中传播,然后在全世界传播。

那么,什么是闪电网络的杀手级应用? 闪电网络是基于比特币的支付网络。 因此杀手级应用必须通过使比特币更便宜,更容易,更快,更直观地使用而又不损害其技术完整性,才能进一步发展比特币。 这意味着无缝的UX和私有的,对等,安全,分散,真实到比特币的基础。 我们已经在那漫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此阶段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服务提供商的兴起。 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ISP从基本的电子邮件交换演变为提供一系列服务的访问平台,例如拨号连接,聊天室和博客社区并帮助建立。 现在我们还看到了闪电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兴起,例如Bitrefill,Sparkswap,Olympus和Breez等。 他们提供了一系列服务来帮助用户建立联系并充分利用该技术。

那么大规模采用的地方在哪里?

也许缺少的是杀手级用例,以引起几何级的网络效应。 我的意思是,当然每个人都已经必须进行付款和接收付款,并且已经有了不错的,用户友好的应用程序。 但是闪电网络很容易被避免。

杀手级用例可能来自闪电网络的当前附加功能,演变成具有广泛吸引力的主要用例,例如私人消息传递。它可能来自全球零售商的微观经济决策,也可能来自宏观经济冲击,这加剧了比特币优势的显着性。 比特币将不可替代地取代或至少成为法定货币,成为世界上首选的交换媒介。 我们只是无法真正预测哪个雪花将引发雪崩以及何时开始。

赋予人民权力,改变现实

下一个重大飞跃可以追溯到2006年。那一年Google收购了YouTube,使其成为常规的网络设备,Facebook向全世界所有成人和青少年开放了其会员资格,而《时代》杂志则宣布“您”为个人 的一年。Web正式进入了青春期,也就是我们当时所说的Web 2.0时代。

闪电网络还可以促进以个人为中心的经济。在我们的一生中,经济中的所有付款都可以进行P2P。众筹可以代替投资银行。不会再有通货膨胀来蒸发公共债务和私人储蓄。个人可支配的比特币数量将有所不同,但他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质量将不再不同。每个人都在一个公平的运动场上,每个人都使用相同的设备进行游戏。

与Web 2.0一样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在2006年也成为了主流,随处可见的黑莓手机,流行的诺基亚手机和即将推出的iPhone。直到2006年,我们一直在桌子上的一个盒子里体验互联网,然后我们有意识地回到了桌子上。自2006年以来,互联网无处不在,我们也参与其中。它已不仅仅是实用程序,它已成为现实结构的一部分。

闪电网络距离理所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样。打个比方可能会有所帮助。这是1954年的加拿大元钞票的样子:

这就是20美元的钞票的后两个版本的样子:

是的,这是同一位女士都是莉兹二世,在这三张钞票上都跨越了65年。 在英联邦其余大部分地区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不露面,就不记得钱的样子。 对于22.5亿人口和三代人来说,伊丽莎白女王一直是金钱的代名词,而想到不将自己的脸藏在钱包里……这很奇怪。

为了实现可比的目标,闪电网络不仅要采用首选的付款方式,还应采用自然的货币形式。 使用其他任何东西似乎……很奇怪。 这不仅是大众接受的两步,而且是大众接受的第一步。 当数十亿人将闪电网络集成到现实的家具中(例如交通信号灯和舒适食品)时,这就是大众的识别。

总结

那么,通过将闪电网络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历史进行比较,我们学到了什么? 实际上有点, 例如:

1. 在实现中本聪对比特币的愿景方面,闪电网络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

2. 重点已经从单纯的技术可能性转移到用户体验优化。

3. 我们仍在等待杀手级应用或杀手级用例引起几何网络效果,正冲击和负冲击都是合理的催化剂。

4. 大规模采用可能只是一个中间目标,而不是最终目标。 也许闪电网络的真实目的地(和命运)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必须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银行和通货膨胀,以及我们如何在没有闪电的情况下转移资金。

鲁网·闪电新闻5月25日讯 东营市核酸检测采样点电子地图系统(电脑版)5月24日起正式上线。

广大市民可点击“东营市人民政府”网站首页下方的“东营市核酸采样点地图”图标访问,或登录“东营市核酸检测采样点地图”系统(电脑版)地址链接访问:http://www.dongying.gov.cn/col/col260500/index.html。

闪电新闻记者 张洁 报道

<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编者按:今年是中央实施对口援藏政策26周年。26年来,山东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为大家,以责任与担当书写初心使命,换来藏区翻天覆地变化、藏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正值山东第九批援藏工作正式开始一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特派记者李静奔赴山东对口援助的西藏日喀则市,记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讲述援藏干部们的奋进故事。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6日讯 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生态十分脆弱,是西藏主要风沙源之一。2007年,山东潍坊第三批援藏干部赴任南木林后,开始在这里植树造林,十几年的艰辛努力,硬生生在戈壁滩上打造出一片高原绿洲,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域高原上的“塞罕坝”。

从日喀则市沿着雅鲁藏布江往东北20多公里,就到了南木林县,跨过艾玛大桥,一望无垠的绿色映入眼帘,这里是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是由咱们山东潍坊援藏干部援建的。

鸟鸣阵阵,多么婉转动听,远处的群山,湛蓝的天空,大朵的白云,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大片的金黄,还有那郁郁葱葱的青稞,这里怎么可能是戈壁?旁边的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潍坊市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 南木林县委常务副书记张志强告诉我们,这是援藏干部专门修建的水渠,水源来自南木林的母亲河——湘河。这条河贯穿整个南木林,从北往南流入雅鲁藏布江,一共50公里,有了它,林子就实现了自流灌溉。

50公里水渠不算啥,用十年时间在这片不毛之地种活4万亩近200万棵树才叫厉害。这里紫外线强度是内地的六七倍,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植物生长期短,只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树长得相当慢,从寸草不生到满眼郁郁葱葱,这是怎样的一个历程?2007年6月山东潍坊第三批援藏干部人才进驻南木林,从此开始了戈壁滩的绿化之路。南木林有四句话,“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老百姓都觉得地里连草都不长,你能种树吗?

面对质疑和难以战胜的风沙土壤条件,山东援藏干部毫不动摇,绞尽脑汁想办法,做实验,请专家,一个坑一个坑的挖,一棵树一棵树的养护,终于把昔日隔壁荒滩变成了生态绿洲。

变化的,不止是生活环境,还有当地百姓的精神面貌。听说,在日喀则桑珠孜区,那里的鲁藏生态家园项目搞得有声有色,极大丰富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前期报道:

http://sd.iqilu.com/share/article/7016675.html

http://sd.iqilu.com/share/article/7016162.html

闪电新闻记者 李静 日喀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