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投稿前你一定要了解的3件事

投稿前你一定要了解的3件事

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审稿的一些体会,也是给国内同行的建议

读博士期间,虽然发的paper不多,审的稿却不少。大部分都是electrochemistry方面的期刊,Electrochemical Communication的最多,也有Electrochemical Acta、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等的 ;另外就是Nanomaterials 中关于是anodic TiO2 nanotube部分的,Nano Letter、Chemistry of Materials 等杂志也审过。

稿子审的多了,有些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下。想来大家最期盼着自己的稿件被顺利accepted,或者minor revision了。我提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

无论杂志的IF的高低,都请投稿者予以重视。

即便是IF低的期刊,也不代表投了就一定能中。在正式投稿之时,都请文章的corresponding author(一般都是各位老板啊),最后审查一下稿件,杜绝各种明显的小错误。

很多错误,比如,图片不是最终版本,编号,题注与文中提及的不吻合;单词的拼写错误,或者句子有明显语病;参考文献编号与文中引用的不吻合,等等。虽然这不一定影响稿件质量,但的确很影响审稿人的心情。每本杂志都有存在的价值,即便IF低,也并不见得对这些粗心大意容忍度就高。而且,相同专业的审稿人,很可能是同一批人。

大家每天都有繁重的实验和工作任务,还要用一些私人时间来审稿。而审稿时则发现,手中的稿子竟有这些低级错误,心情自然会非常不爽,对稿件的态度,标准也会严厉了。

记得有一次我审Electrochemical Acta的稿子,发现作者是投过其他杂志后,才改投EA的。因为后面的图片序列中第2、4张图片被删掉了,但文中对照片的描述还是沿用原来的图片标号。这样图片顺序就全乱了,我要前后翻几遍才把文中的描述和后面的图片联系起来。整篇文章看下来很吃力,再加上文章的质量也存在些问题,综合一下,就拒掉了。

2

投稿时,一定要掌握文章档次。

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论文章质量,从Angew. Chem.、Adv. mater 这种大杂志开始按按IF从高往低投,希望能中篇大文章。目前,来自国内的稿件中,这种投机做法已经相当泛滥了,我审过的每本杂志都见到过。并从广度上已影响到国内稿件的声誉。

一次聊天中,我的老板就曾经提及,说他碰到的很多杂志的主编都和他抱怨过,中国的投稿让他们睡不好觉,他们都对来自中国的投稿心生烦闷。现在,无论电化学,还是纳米,各本杂志投稿的数量都大幅增加,尤其是中国的稿件像潮水一般涌来。但这些稿件中鱼目混珠,瑕瑜互见的厉害,有很多稿件质量不过关或者水分很大。

为了保证质量(对于学术杂志,质量就是生命啊!),编辑和审稿人需要花很大力气来一篇一篇的甄别所有稿件,这样不但耗费了编辑和审稿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稿者在耗费时间等待后也只会得到被拒的结果,结果是双输啊!

(图片来源:千图网)

其实,对于科研人员,尤其是nano、energy、material这些新兴和热门领域的科研人员,口碑和可信度是最重要东西。虽然,我们也会看到一个好杂志上有些水文章,但那是大牛灌的,作者有之前辛苦建立起来的信誉来保证,不见得普通的组也可以灌。

对于非牛人,一开始就投机,最后只能是一切成空。而当这种个体的投机行为,日益泛滥到被贴上中国标签时,受害的就是我们所有人了,而要修复就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记得science的主编就说过,“瑞士学者的论文用稿率最高,而中国学者的论文退稿率最高”。希望大家对手中的稿件没有6、7成中的把握,还是投低级别的杂志吧。口碑的建立,还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

3

文章被审后,一般审稿人在给出意见的同时,也会给些建议或者提出些疑问。而这些建议其实大都是建设性的,是对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很有益处的,希望作者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同事在审稿时,曾经接二连三的出现过这种情况,虽然不一定是中国的稿件,不过对此还是要引以为戒。当时,一篇稿件投到一本专业内不错的杂志A上,由我的一个同事来审稿,作者宣称做出了一个不错的结果,解决了长期困扰这个领域的问题Q;而我同事在审稿的时候,发现作者提供的实验证据不足,缺乏最重要的实验证据来证明这个问题Q被解决了。基于此,我同事要求作者提供这个实验的结果,而审稿意见定为major revision。之后,他也没有收到作者提高的修改稿。

本以为事情结束,可在一个多月后,他又收到另一本口碑不错的杂志B的审稿邀请,竟然是同一篇手稿。但作者未改动文中的结果讨论与结论部分,而仅仅修改了文章的题目与摘要。显然,这次审稿的结果还是major revision了,也还是要求补数据。

而在几个月之后,我同事发现这篇稿件竟然又出现一本相对IF低的杂志C的审稿邀请上(IF相对低,并不意味对文章的质量要求低!),作者也还是没有修改结果讨论与结论部分。这次,我的同事不但reject了这篇文章,还向编辑部报告了整个事件,之后他就再没有看到这篇文章。

其实,某个领域的圈子并不大,审稿人也就那么几个,即便是不同的杂志,也都是找同一批人来审;而且,IF的高低,只是说杂志的影响力不同,并不意味对文章质量的要求不同。

以上一些个人的体会,希望各位同行能共同努力,既发好文章,也进一步规范整个环境,提高中国科研的影响力!

(图片来源:千图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韦巍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7225-412435.html

什么需要参考文献引用?

每个大学毕业的同学都曾写过论文,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甚至是博士毕业,无一例外必须依靠一篇合格的论文来证明自己学习期间的能力。

而每一篇论文中必须包含的一个部分就是文献的引用,那么为什么需要文献引用呢?

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因为我们的研究都不是创新的发明或者发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建立在历史浩瀚的研究学术之上的结果,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研究的贡献。

因此,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我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如何正确的引用参考文献呢?

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的引用参考文献呢?

第一: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指南》,在其规范里面都明确规定了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

第二:参考文献表引用格式都遵照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具体来说注意分为一般性原则和文献分类引用规范:

一般性原则:

  • 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被引用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就是公开,如果没有被公开的文献那么实际上是不应该被引用的。原因主要在于,一篇文献只有被公开发表过,才能说明这篇文献是被同行评议过的,其中的观点是被认可的,是严谨的。
  • 对于那些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表应置于正文和附录后,并另起页。

文献分类引用规范:

以上是文献引用的一般原则,但是文献又分为很多类,那么下面就是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献该如何引用格式做了相关的说明

1.普通图书

[1]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新生儿脑病和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M].段涛,杨慧霞,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39.

2.论文集、会议录

[1] 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报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R/OL].(2013-04-16)[2014-06-11].http://www.mod.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_4442839.htm.

4.学位论文

[1] 吴芳.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并列结构研究[D/OL].北京:北京大学,

5.专利文献


[1] 张凯军.轨道火车及高速轨道火车紧急安全制动辅助装置:201220158825.2[P].2012-04-05.

6.标准文献

[1]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著录:第4部分 非书资料:GB/T 3792.4-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3.


7.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1] 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2659-1986[S]//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92.

8.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1] 李炳穆.韩国图书馆法 [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6):6-21.

9.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10.电子资源


[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按照以上的方式引用相关文献,你就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啦。

、什么是参考文献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或页脚。

2、参考文献的意义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

列出的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1]。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格式如下:

3、不同形式的资料,列为参考文献的注释


3.1 期刊文献的格式:

J表示journal,期刊。格式如下:

[序号] 作者. 文章名[J]. 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不同作者数量的注释方法,三人以上的要用“等”。

[1] 李仁杰. 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自动化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 2016(12): 80-80.

[2] 成芳, 应义斌.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17(6): 175-179.

[3] 杨为民, 李天石, 贾鸿社. 农业机械机器视觉导航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1): 160-165.

[4] 胡炼, 罗锡文, 曾山, 等. 基于机器视觉的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的作物识别与定位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10): 12-18.


3.2 图书文献的格式:

M表示monograph,专著、图书。

作者. 书名[M]. 出版社所在城市名:出版社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例如:

王永华.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第4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6,68-73.

3.3 学位论文的格式:

D表示dissertation,硕士、博士等学位论文

作者. 书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

张海雷. 卤素物种催化/促进的氮杂环的硫官能团化及合成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3.4 报纸文章的格式

N 表示 newspapers, 报纸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

刘琪. 加快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N]. 河南日报,2017-05-19(09).

3.5 会议文献的格式:

A表示Article,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C表示collection,论文集

作者. 文章题目名[A]. 论文集名[C]. 出版社地址:出版社名,出版年份,引文起止页码.

例如:

孙德民. 储层条件下水淹油层测井响应机理实验研究[A]. 水驱油田开发测井’96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0-11.

3.6 电子文献的格式

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两个日期都写或者任选一个).

例如:

陈宝生. 发挥高校优势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705/t20170517_305073.html,2017-05-17/2017-06-06.

注:[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主要有:

[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磁盘软件(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3.7 其他格式的参考文献,不常用,用到自行百度搜索

R——报告 Report;

S——标准 Standard;

P——专利 Patent;

Z——其它末说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