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移动建站平台凌云云平台 Pre-A 轮融资 1000

移动建站平台凌云云平台 Pre-A 轮融资 1000万,正式上线 2.0 版

动建站营销云平台凌云平台已于今年 5 月完成 Pre-A 轮融资,金额为 1000 万人民币,投资方为国投高科和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凌云平台背后公司米讯科技曾于 2012 年融过一轮百万元的天使,米讯科技总经理席中达表示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如我们之前的介绍,凌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部署包括企业 App、HTML5 网站、企业微信 / 微博等多个营销渠道的服务,企业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凌云平台内容云端管理系统,一次更新所有渠道的内容。相较其它产品,凌云平台的特点在于,凌云给企业用户提供并非模板式的 UI 和布局,基于凌云平台的自动化编译引擎,企业用户即使不具备代码知识,也可通过“所见即所得”的界面 (如下图),按其流程,选择符合企业气质的个性化 UI 和交互,而非简单的模板选择。

近日凌云平台也正是上线了 2.0 版,并启用了新的域名 http://www.40ling.com。新版新增平台化的建站工具,过去凌云代理商在满足中小企业建站需求时,可能需要一定的设计和技术实力,通过平台化的建站工具,代理商可以傻瓜式的实现 UI/ 功能的定制化,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同时,在产品体系方面,在原有的企业版、O2O 版、分销版基础之上,新增“平台版”,企业用户可通过“平台板”搭建逻辑体系更为复杂的、类似本地化“大众点评”、或垂直行业资讯平台类型的应用。

据席中达介绍,目前凌云平台服务的企业用户数量超过 1000 家。公司目前 100 人左右,超过半数为研发人员。

盈利这一块,采用 SaaS 模式,为企业提供的基础服务包括软件、服务器、带宽、技术维护以及技术支持等。

席中达说目前国内移动建站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除了有道有道、微盟等竞争对手,在微信建站这一块,还有点点客等竞争对手。凌云平台相较其他建站工具的优势在于,它覆盖的平台更为全面,提供的建站工具在操作方式上更为简便。

同传统 PC 建站发展类似,国内中小企业目前在移动建站方面,也已从最初关心有无建站工具的问题进入关心建站品质、功能实用性、灵活性等更高需求的阶段。

迅游科技一周涨40.2%,游族网络一周涨19.18%,顺网科技一周涨13.70%……”股民小张一脸哀愁的看着显示器,而他手中持有同题材概念股恺英网络不仅表现平平,还让他度过了一个提心吊胆的周末。

继高管、实控人先后被刑拘后,恺英网络又摊上事了,这次被索赔76.6亿元,而公司市值才64亿元。

恺英网络12月20日晚发布公告称,韩国企业传奇IP株式会社申请仲裁,要求控股子公司浙江九翎向其支付人民币76.62亿元。

中证君了解到,这宗诉讼背后是韩国娱美德公司与世纪华通子公司盛趣游戏围绕传奇IP纷争的缩影。2017年,娱美德将《热血传奇》著作权及相关业务部门分立,交给传奇IP株式会社。

恺英网络在2016年选择从娱美德公司处获得传奇IP授权,但盛趣游戏就此起诉恺英网络,而恺英网络后续选择与盛趣游戏合作,并不再向娱美德支付费用,由此娱美德选择起诉恺英网络。

“和娱美德的合同是白纸黑字,但前高管都‘进去了’,现在公司有点尴尬。”恺英网络前员工黄伟(化名)坦言。

爆款游戏成“黑洞”

公告显示,2017年11月22日,ChuanQi IP Co。,Ltd。(即传奇IP株式会社,简称“传奇IP”)与恺英网络控股子公司浙江九翎签署《热血传奇HTML5游戏许可协议》。2018年4月10日,传奇IP签署《授权证明书》,授权浙江九翎基于传奇IP与第三方共同拥有的“热血传奇”游戏开发的HTML5移动游戏“龙城战歌”发行和运营的权利。

2018年12月20日,恺英网络披露《关于控股子公司仲裁事项的公告》,浙江九翎收到韩国商事仲裁院送达的《仲裁申请》。根据《仲裁申请》,传奇IP认为浙江九翎未能根据《许可协议》的约定支付最低保证金(部分)、月度分成款和一次性奖励金等共计约人民币1.71亿元。

2019年5月10日,恺英网络披露《关于控股子公司仲裁事项的进展公告》,传奇IP向韩国商事仲裁院递交索赔声明,传奇IP主张浙江九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应向其支付约人民币25.06亿元。

2019年12月19日,浙江九翎收到代理律所提供的《传奇IP开庭陈述》,该案件已于仲裁庭开庭审理,庭审期间传奇IP主张,截至2019年12月18日,浙江九翎应向其支付人民币76.62亿元。

公告显示,截至本公告日,本次仲裁事项仍处于审理过程中,传奇IP的上述主张需以韩国商事仲裁院的最终裁决为准。

来源:公司公告

祸起版权之争

中证君者从游戏业内人士处获悉,恺英网络这宗诉讼背后是韩国娱美德公司与世纪华通子公司盛趣游戏围绕传奇IP纷争的缩影。

据媒体报道,2001年,盛趣游戏(原盛大游戏)以30万美元的价格从韩国企业亚拓士(ActozSoft)手中取得了《传奇》代理权,约定将产品在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地区的相关著作权权利独家授予盛趣游戏。这款游戏引入中国后,很快就做出了百万人同时在线、日收入快速过千万的业绩,成为当时的现象级爆款。

盛趣游戏副总裁陈玉林2018年7月在一个活动场合中表示,韩国亚拓士与娱美德共同开发完成了传奇,二者共同拥有著作权。在将《传奇》授权给盛趣游戏后的2002年,亚拓士、娱美德与盛趣游戏三方签署补充协议,娱美德将其作为传奇IP共有权人的“一切权利”不可撤销地授予亚拓士代为行使。当时的协议显示,娱美德将其作为co-Licensor(共同许可人)的一切权利委托给亚拓士行使,而亚拓士将传奇的中国大陆相关著作权独家授予盛趣游戏。

资深游戏人林宗(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相当长一段时间,盛趣游戏与娱美德在传奇IP问题上相安无事,娱美德享受相关分成收益。但在2015年前后,随着手游市场的兴起,娱美德不再满足于原定的分成收入,转而直接介入授权业务,由此与盛趣游戏发生了纠纷。

恺英网络前员工黄伟(化名)指出,当时恺英网络想要运营传奇类游戏,在盛趣游戏和娱美德之间选择了后者,原因就是娱美德的报价更低。

来源:公司公告

2016年6月28日晚间,恺英网络公告称,恺英网络全资子公司上海恺英于 2016年6月28日与韩国Wemade(娱美德)签订了《MIR2 Mobile Game and Web GameLicense Agreement》。合同约定,Wemade将其拥有知识产权的“传奇”授权上海恺英进行网页游戏和移动游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开发及商业运营,合同金额为 300亿韩元。

2017年4月,盛趣游戏子公司蓝沙公司针对娱美德与恺英网络因涉嫌传奇授权侵权,将双方诉至法院,并索赔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9990万元。

2017年4月恺英网络公告截图

值得玩味的是,时隔一年,恺英网络与盛趣游戏化干戈为玉帛,转而联手合作。2018年6月4日,恺英网络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恺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盛大游戏游戏境内子公司上海盛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为三年。

来源:公司公告

黄伟指出,从娱美德阵营转投盛趣游戏,恺英网络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

娱美德通过诉讼给予回应。2018年12月20日,恺英网络披露,子公司浙江九翎收到韩国商事仲裁院送达的《仲裁申请》。根据《仲裁申请》,传奇IP认为浙江九翎未能根据《许可协议》的约定支付最低保证金(部分)、月度分成款和一次性奖励金等共计约人民币1.71亿元。

一家头部游戏公司人士直言,传奇IP纷争对于盛趣游戏、娱美德及传奇类游戏市场都无益处,但目前没有仍无法有效解决这一症结,因为娱美德高度依赖版权收入。

财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娱美德营收289.46亿韩元,其中版权收入159.86亿韩元,占收入的55.23%。娱美德称今年把工作重点放在应对侵权、扩大授权事业、开发手游新作上。

这场纷争显然无法“熄火”。盛趣游戏母公司世纪华通12月18日盘后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亚拓士收到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娱美德、传奇IP 立即停止在中国大陆向任何第三方进行涉及网络游戏《LEGENDOFMIR Ⅱ 》(中文名:《传奇》)改编权授权;娱美德、传奇 IP、深圳市椰子互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江西椰子互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履行其签署的授权协议《MIR2 PC Client Game and Web Page Servic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greement》。

但娱美德方面却对世纪华通的公告不予认同。该公司认为此禁令是妨碍其正常合法的业务开展,混淆视听。

娱美德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恺英网络“黑天鹅”不断

对于恺英网络,今年可谓流年不利,公司实控人被公安机关逮捕,多名高管被公安机关调查,如今的天价索赔更让公司发展存在诸多风险。

恺英网络今年3月29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悦失联。

4月24日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冯显超因涉嫌个人经济犯罪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5月7日披露王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5月20日披露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陈永聪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6月12日,王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上海市公安局正式逮捕。

10月26日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金锋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被上海市公安局逮捕。11月14日披露金锋已在上海市公安局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恺英网络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实现营收15.04亿元,同比下降13.31%;净利润达7134.12万元,同比下降85.51%。公司总资产为61.68亿元,净资产为49.21亿元。数据显示,恺英网络目前市值为63.93亿元。

对于娱美德提出的天价索赔,恺英网络称,传奇IP在仲裁中连续提出不合理的极高金额索赔主张,并声称索赔金额会不断累积,其将保留在仲裁过程中更新索赔金额的权利。恺英网络认为,传奇IP此举已经涉嫌恶意仲裁,通过提出极高索赔金额对公司进行讹诈。浙江九翎已经聘请当地知名律所代理本案,积极落实本次仲裁事项的应诉工作,坚决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

恺英网络表示,浙江九翎已适格履行其根据《合作协议》而应承担的义务,不存在应支付而未支付的款项。由于本次仲裁事项仍处于审理过程中,传奇IP的上述主张需以韩国商事仲裁院的最终裁决为准,本次仲裁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尚具有不确定性。后续公司将聘请专业机构就该仲裁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进行评估。

( 编辑:张紫祎 )

名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很多科技公司初创阶段都是找了在校学生干一些基本的工作,所以陈本峰确实是在科大讯飞的初创团队工作过,但并不是创始人之一,最多算是创始团队实习生。”

全文5136字,阅读约需10.5分钟

一个使用Chrome内核的国产浏览器红芯,最近惹上了大麻烦。

在获得2.5亿融资之后,红芯CEO陈本峰口中的浏览器“内核”技术,被业界质疑只是为谷歌Chrome披了一层外衣。昨日,红芯公司发布道歉信,承认“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

同时,新京报记者经过大量求证发现,红芯创始人陈本峰和联合创始人高婧的简历,同样“严重夸大”。红芯的创始人陈本峰和高婧,一个80后,一个90后,一个坚信“小池塘养不出大鲨鱼”,一个坚信“要在产品里‘走火入魔’”。

无论是产品还是简历,业界正在等红芯公司继续掀开底牌。

━━━━━

打自主研发牌 实为谷歌内核“套牌”

8月17日一早,红芯公司发出道歉信:承认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

一位资深从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谷歌chrome浏览器除了正式发布的chrome版本外,还有一个平行版本chromium项目,供开发者开源使用,对chrome的套壳也是浏览器界的常见情况,并不是抄袭,但绝不是自主研发,因为只是使用了开源项目的接口,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插件来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一些别的功能。

“错就错在,虚假自称自主研发这件事上。”该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但是红芯的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企业级HTML5应用场景清晰,面向企业的浏览器安全,是很多大公司、企事业机构的刚需。过去员工浏览网页的保密和安全需求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现在需要通过移动化转变,用浏览器比较方便。”

该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办公开支,超过规定数额就需要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在这个过程中打出自己的国产、自主研发牌,加上团队资历看起来“高端”,更容易获得政府订单,“因为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比起国外技术更成熟的应用,更愿意使用国产技术团队的产品,看重的就是技术自主可控。”

在今年4月更名红芯之前,陈本峰旗下主流产品为“云适配”,宣传语中称,可以迅速为政府和企业构建一套安全、便捷、跨平台的HTML5网页应用系统(内网或外网),帮助各类企业实现跨屏营销和移动办公战略。新京报记者发现多个地方政府、银行、学校的云适配招标公告。

今年5月,陈本峰召开品牌升级发布会,云适配升级为“红芯云适配”,红芯结合自身的“红芯企业浏览器”提出了“安全+体验兼备的SDP产品体系”。

在被质疑使用谷歌Chrome内核并道歉之前,陈本峰曾扬言:红芯目标是要做第五个世界级的浏览器内核,只有自己掌握了浏览器内核技术,才能真正做到云安全。

陈本峰表示,目前中国是没有自己的浏览器内核技术的,很多国产的浏览器,像360、搜狗等用的都是国外的浏览器内核。这样,内核、入口掌握在别人手里,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

昨日红芯方面表示,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n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点在前期宣传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其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在声明中,红芯表示今后会在产品的显著位置上标注红芯内核基于谷歌的Chromiun开源项目,并且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功能需求和客户价值上。

━━━━━

“微软MVP”说法遭质疑

昨日,新京报记者独家获悉,陈本峰在微软的英文名为Benjiamin Chen,2006年至2012年在微软工作的经历属实,但和此前官网宣传相比,也属于夸大了在微软的经历。和此前所宣传的IE核心研发工程师相比,陈本峰在微软期间主要是测试工程师,大部分项目经历为基础岗位工作。

此前,在红芯官网陈本峰的介绍中写道:担任IE浏览器核心研发工程师,参与开发了IE8、IE9、IE10浏览器。由于工作出色,陈本峰获得了微软产品技术最杰出贡献奖。介绍中还称,全球知名404页面也由陈本峰开发。

新京报记者追溯他的职业经历独家获悉,他在微软时确实参与了IE浏览器的相关工作,但主要是承担基础测试工作(TESTER)、IE多语言界面的开发,并非核心研发工程师。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陈本峰的工作属于测试工程师,是基础岗位,并不是核心研发人员,也没有看到他曾经参与过微软H5相关的工作。”

在云适配此前的官网中,陈本峰还被形容为IE404页面的缔造者,“微软省了2.97亿”,还陆续获得微软最有价值荣誉专家(MVP)、微软最佳产品贡献奖等等。

昨日,新京报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陈本峰,询问在IE404项目的测试工作中,其是否为Developer(开发人员)的身份?陈本峰回应:“是开发工作,不是测试工作”。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微软IE404项目的负责人另有其人,上述内部人士分析,“陈本峰并不能算是缔造者或者404之父,但确实参与了IE404项目,但也只是项目内一个Developer(开发人员)。”

而对于此前所宣称的“MVP”,昨日陈本峰在微信上回应新京报记者,“MVP拿过好几届的,你可以和微软的MVP负责人证实”。一位微软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该奖项主要用于对微软社区有所贡献的各地工程师,基本不会发给自己的在职员工,而新京报记者在微软MVP公开查询系统,也并未查询到和陈本峰(Benjiamin Chen/Ben Chen)有关的任何获奖信息。

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工程师告诉新京报记者,“陈本峰的经历来看,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并没有担任很核心的工作,夸大了自己的职业经历,在国外大部分都是项目制,一个项目经理牵头,不同的岗位分工很精细。很多在国外科技公司工作过的工程师,回国可能就会直接带团队,有的人哪怕是只参与了一小部分工作,却会把项目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有知名项目参与,这样容易拿到投资。”

━━━━━

从“科大讯飞创始团队” 到“实习生”

“80”后陈本峰,曾参与科大讯飞萌芽,硕士毕业后进入微软总部,他在官网中的介绍自带“光环”,而这些光环却并不全是真实的。

陈本峰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中表示,其在1998年高考中以全市理科第三名的成绩顺利考入有“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的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进入科大后,本是硬件专业的陈本峰却对软件痴迷,大一自学编程,大二获得科大软件比赛第一名。

2000年,由于编程能力出众,20岁的陈本峰被他的本科导师——科大讯飞创始董事长、中文语音合成技术宗师王仁华教授“招致麾下”。

此前他均称自己“成为了当时的初始团队”。他的工作是帮助讯飞完善中文分词系统,使其准确率从70%提升到93%。

和陈本峰一样,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是科大讯飞创始人王仁华教授的学生。8月16日,刘庆峰回应,陈本峰不是科大讯飞的联合创始人,曾经是科大讯飞实验室的一名实习生。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很多科技公司初创阶段都是找了在校学生干一些基本的工作,所以陈本峰确实是在科大讯飞的初创团队工作过,但并不是创始人之一,最多算是创始团队实习生。”

━━━━━

“女王范”合伙人高婧简历也“化妆”

红芯官网对红芯联合创始人、COO高婧的介绍长期为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红芯浏览器事件之后,高婧的介绍改为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而哈佛大学则被移至介绍的下方小字中,并标注为(交流学生)。

新京报记者在领英找到了Mirranda Gao(高婧)的页面,显示她的教育记录为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Ungergraduate(本科生)”,而哈佛大学只有为期一年的交流,社团活动记录为“sponsorship coordinator(赞助协调员)”和兼职英语家教。

在2014年她接受侨报网采访时表示,在读大学期间她以访问的身份去了哈佛。曾加入一个名为SLP(创业领导培训计划),为创业者提供导师培训等机会的组织。也正是SLP将她和陈本峰联系到了一起。

除了引入SLP,她还是哈佛中国论坛组织者之一(经查证只是赞助协调员),凭借这些经历,她上榜《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还获得“亚洲品牌十大创新女性”、“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品牌女性”、“北京海英人才”等荣誉。

和高婧接触过的人形容她“女王范”,极擅长营销。在侨报网2014年对她的报道中,说到营销经验中开发市场这个重点,她用了“不择手段”这个词语:足够的狠劲是每天破茧重生的坚实力量。

━━━━━

红芯致歉:科技创新别搞概念炒作

号称“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红芯浏览器被扒皮事件,成了这两天网上的热点。8月17日,红芯方面发了致歉信,承认“在融资宣称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并表示“公司在宣传中应该更加强调具体功能和客户价值,而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

先是号称“全球独创”,标榜打破美国垄断,之后顺利融资融到C轮,在被专业人士扒了个底朝天、遭到网民群嘲后,负责人仍回应“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终于在红芯方面的道歉中得到了初步交代。饶是如此,该事件留下的警示意义仍需要被梳理和汲取。

由于浏览器的开发架构极其庞大,基础软件的创新也很难短时间内平地起高楼,套用内核在浏览器行业很常见,在严格遵守开源协议的前提下对其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无可厚非。但明明套用的是Chrome的内核,却偏要自称做成了“世界第五颗浏览器内核”,并借此博眼球、“钓”融资,这已不只是夸大其词,还是自说自话的概念炒作。

言过其实,也就难免“掩”过其实。该事件中,说红芯“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并不科学,很多业内专家也指出,红芯云适配和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技术创新。但轻易大放卫星,固然能在资本市场落得好处,却也难免要“还”。

无论是舆论将其视作“汉芯事件”翻版,还是红芯方面以“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回避“内核独创”质疑的降维回应遭奚落,其两名创始人学历和经历都被扒出虚报,都算是为其炒作“埋单”。这还是明面上的,其商业信誉的暴跌,更是隐性的代价。

毋庸置疑,用概念炒作而非凭真正的核心技术创新,将产品包装成“国产浏览器之光”,迎合了部分人对民族科技振兴的急切心理——过去很长时间,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都只能寄生于产业链下游,扮演代工厂角色。所以,民众对自主创新的确有着情感上的本能式青睐。而少数企业则不惜通过概念包装的方式,对这份家国情怀进行道义绑架。

当年臭名昭著的水变油风波、汉芯造假事件,遵循了同样的逻辑。这些大打国产牌、民族牌的造假行为,未必是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中国的产品走出去,而是为了圈钱。

到头来,谎言被戳破,算计遭暴露,只会损害“国产”或“自主创新”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也让授人以知识产权方面的话柄。所以这些年来,国家层面也多番明确反对科研浮夸风。

科技创新就得脚踏实地,少些吹捧。事实上,随着信息渠道日益发达,很多领域的专业壁垒没了,企业宣传造假被识别的概率大大提高。而从红芯风波一边倒的舆论也可看出,经过多次类似骗局的“洗礼”后,公众也产生了免疫,对那些自诩国产之光的造假者,他们不会无度地宽容。靠不实的概念炒作收割市场和资本,只会换来无尽的唾弃。

拒绝概念炒作,应是科技创新的“本分”。拿着伪创新高调宣传,不是“为谁争光”,而是无形抹黑。(文/社论)

新京报记者 任娇 马婧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花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