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人回报最高286倍。
近日,全球UI设计软件头部Figma逆势斩获了新一轮融资。
据彭博社报道,包括Coatue,Alkeon Capital Management和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在内的投资者已经投资了Figma,估值被认定为1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10亿元),该交易被广泛认为是为IPO做准备。
其中,Coatue为老股东加注,红杉、A16Z、凯鹏华盈、Durable Capital Partners等机构也继续追投,资方还包括对冲基金SurgoCap Partners,Atlassian Corp.,Fidelity,Franklin Venture Partners,Iconiq,Thrive Capital等。据悉,苹果公司高管Eddy Cue也进行了投资。
据Figma发言人称,该笔交易是老股出售且已经完成,涉及现任和前任员工以及其他股权持有人。这意味着背后不少人实现退出,一些员工或许自此实现财富自由。
但注意,相较于巅峰时期200亿美元估值,本轮的估值几近腰斩。
2022年9月,Adobe曾计划以的20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Figma,震惊整个华尔街,该交易价不仅是Adobe自1982年成立以来的最大收购,也创造了设计行业彼时止最大一笔收购。
然而,Adobe的收购计划最终因所谓的“监管挑战”而告吹。背后早期投资者们,眼瞅着迅速膨胀的数百倍回报惨遭近半砍,其心情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随着Figma新的融资消息传来,其最新估值也回落至合理区间,一道伴随着市场从狂热回归冷静。毕竟,200亿美元的收购价在当时被认为“过于乐观”,且恰逢疫情特殊时期。另一面许是看到了Figma在AI领域的进展不如预期,一些新功能的推出,如生成式AI设计工具“Make Design”,看似野心勃勃,却因受到“抄袭”质疑而暂时下线。
对于投资者来说,Figma的估值调整或许提供了一个更加合理的投资窗口,但也对其长期发展保持了谨慎乐观态度,不禁令人再次感叹,全球同此凉热。
求助Adobe,叫板Adobe,携手Adobe
从2016年公开产品面世,短短几年内,Figma估值连续2次暴涨100倍,从2018年估值勉强破亿,到2021年估值火箭般攀升至100亿,Figma的每一步似乎都踏准了行业命脉。这不禁让人好奇,Figma究竟做对了什么?更颇具戏剧性的是,Figma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与Adobe紧紧缠绕在一起。
Figma成功的故事,得益于技术的革新,也有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2012年,两位布朗大学的学生迪伦·菲尔德(Dylan Field)和艾文·华莱士(Evan Wallace)带着对设计工具未来的憧憬,创立了Figma。
彼时,设计工具市场几乎被Adobe等巨头垄断,且传统设计工具的本地化操作降低了协作效率,Figma的愿景是打破这一局面。他们看到了HTML5带来的跨平台协作的潜力,决心打造一款基于浏览器的在线设计工具。
但创业起步并不平顺:空有概念,产品规划方向、商业模式都不清晰。一次关键的建议成为了促使Figma发展路径转变和最终成功颠覆设计行业的重要契机。在硅谷风投公司 Greylock 投资人 John Lilly的点拨下,Field“去找 Adobe CEO 请教”,求助意外启发了 Field,也让一颗未来将冲击Adobe根基的种子就此埋下。
2015年底,Figma发布Beta版,次年底推出面向公众的免费试用版,初步积累了用户基础。Figma差异化在于,其实现了设计流程的实时共享协作和云端同步,还提供丰富的API入口,使其能够与多种软件无缝集成,提供SaaS服务,这意味着Figma不再仅限于设计领域,其用户范围也得以延伸至非专业设计人员。
这一特性虽在现今看来非常平凡,却在当时有效解决了众多互联网公司在生产流程上的挑战。例如与微软的合作,不仅被微软团队视作“空气和水”,还建议Figma收费并增加功能。要知道在这之前,微软与Adobe长期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并拥有自己的云设计软件Xamarin。然而,自Figma问世以来,微软的大量员工开始倾向于使用Figma。
除微软外,Twitter、Airbnb、Dropbox 等企业,甚至国内大疆,成为Figma用户,这才真正拉开了 Figma 和 Adobe XD 之间的差距。Figma甚至曾公开叫板 Adobe, 官网曾“隔空喊话”:“不要使用 Adobe XD 同步到云端,使用 Figma 在云端工作。”
曾参与 Figma 早期投资的硅谷顶级风投 Greylock 梳理过评估一家公司发展的“用户参与层级理论”,提到了三个层面:首先是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其次是确保用户的持续留存;最后是实现一个积极的反馈循环,Figma似乎都吻合。
回看Figma的发展历程,HTLM5、本地化协作,每一步精准踩中发展节点,尤其在疫情期间乘着远程工作的东风,助推 Figma 在全球范围的流行。根据2021年的设计工具调查显示,Figma在设计类工具中一骑绝尘,远超Adobe XD和Sketch,几乎在所有类型的排名中都位列第一。
这是风险投资偏爱的成长故事,也令其估值完成首次百倍暴涨。
在Adobe收购案前,Figma总共进行了6轮融资,投资者不乏Greylock Partners、红杉、A16Z等。随着这些投资机构的加注,Figma的估值开始飙升,从2018年初的1亿美元到2021年的100亿美元,实现质的飞跃。
其优秀的应用表现是其一,良好的财务表现是其二,这也直接促成Adobe 2022年的收购提案,Figma估值也再次飙升百倍,而创始人 Dylan Field时年才仅仅30岁,身价已经过亿。
Adobe在一份新闻稿中提到:“凭借大约 90% 的毛利率和正的运营现金流,Figma 已经建立了一个高效、高增长的业务”。相关数据显示,收购当年,Figma的ARR已经达到了4亿美元,同比增长 100%,毛利率高达90%,净收入留存率NDR超150%,拥有着运营正现金流。
但更深层原因在于“打不过就买下”。收购被看作是Adobe战略转型的一部分。Adobe希望通过收购Figma,快速获得在线协作设计的能力,补足自身产品线在这一领域的不足。更重要的是,Figma年轻用户基础和技术架构,对于Adobe来说,是吸引新一代创意专业人士的重要途径。
只不过,Adobe的算盘,在15个月之后,发生了大逆转。
“VC的胜利,华尔街的惨案”
Adobe与Figma的合并案,在当时有个恰如其分的概括——“VC的胜利,华尔街的惨案”。
“VC的胜利”描述了早期投资人的集体狂欢。彼时有媒体计算,若以收购价40.20美元计算,在Figma各轮投资人中,天使轮Index Ventures回报高达457倍,A轮投资者Greylock Partners回报达202倍,B轮投资者Kleiner Perkins投资回报121倍,C轮投资者Sequoia回报37倍。
“华尔街的惨案”是指Adobe应声下跌17%的股价。对于Adobe的天价收购,市场反应冷,投资者担心Adobe为了完成收购可能需要举债,这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价造成压力。
在Adobe宣布收购案后的4个交易日里,其市值蒸发超375亿美元,相当于蒸发了近2个Figma。
Figma的用户更是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担心Figma会被Adobe同化,从自由开放走向“霸王条款”,“Figma要走向坟墓了”。Field却在公开信中表示下结论为时过早,他另有所图:Adobe的技术与资源将推动Figma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包括将成像、摄影、插图、视频、3D和字体技术整合进Figma,并重新设计创意工具。
最终,15个月之后,这一收购计划宣布流产,双方给出了一致说辞,面对监管机构的审查,认为“没有可行的办法能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同时,监管机构对这一收购案表示担忧,担心这将导致市场垄断,损害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利益。
真相却是,Adobe另有打算。15个月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AI技术的崛起,让Adobe开始重新评估收购Figma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dobe意识到,与其花费巨额资金和精力去完成监管部门的斡旋,不如将资源集中在自身AI技术的发展上。此外,Adobe也认识到,通过AI服务来增强用户依赖性,可能是一个更有想象空间、护城河更宽的选择。
Adobe的收购与放弃,自然有其战略转型和市场考量的结果。但对于Figma来说,也带来一定的“损伤”。尽管据称Figma会从终止收购中获得10亿美元的赔偿金,但相比影响,这笔资金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收购准备期间,Figma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包括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Evan Wallace的离职,以及团队规模的迅速扩大。尽管公司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收入持续上升,但在产品开发方面却显得步履蹒跚。推出的新功能被发现存在众多未解决的缺陷,给人一种仓促推出未完成产品以满足发布期限的印象。
对于Figma背后的投资人来说,心情更是经历了过山车。尽管最新融资为他们提供了退出的机会,但原本接近200亿美元并购交易的泡汤,让回报大幅跌落,不考虑币值变化粗略计算的话,天使轮投资方Index Ventures回报从457倍跌至286倍,其心情复杂度可想而知。
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Figma的财务表现依然强劲,这为投资人注入了信心。据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笔交易是在Figma每年提供超过7亿美元的经常性收入之际达成的,预计到明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亿美元。所以125亿美元估值定价相较于并购前的100亿稍有所增长。
但增长不多的原因,或许也有对Figma在AI技术方面探索碰壁的考量。日前,Figma推出的生成式AI工具Make Design,用户可以简单地描述所需的应用程序,让 Make Design 生成一个功能齐全的 UI。然而,该工具因无法产生真正的原创作品而受到批评。作为对这一反馈的回应,Figma选择“暂时禁用”Make Design。
尽管其Make Design工具因创意能力受到质疑而暂时下线,Figma还在继续其在AI领域投入和创新,这包括推出Figma Slides,一款旨在增强用户体验并简化设计过程的演示文稿工具。
同Figma一样,其他科技公司也在推动将AI功能集成到其平台中,考虑到Adobe等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化以及AI技术的发展,都将对Figma的市场地位和估值产生影响,投资者对于Figma的谨慎乐观,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本文源自投中网
如今大部分人游戏的主要工具已经移动为主,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趋势在往后还会加剧。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碎片化的时间都是可以利用手机来进行游戏娱乐。然而游戏虽然多,但远远不够。85%的玩家对于游戏的选择就是三天前疯狂玩游戏。三天后又开始一个个卸载。玩到最后都会发现,多数游戏走到最后,都是有着同样的命运:少用——雪藏——卸载。玩家需要新鲜感,但新鲜感可以维系的时间,少之又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掌锋科技创始人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在游戏有趣的基础上又给玩家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同时让玩家不用反复安装呢?基于这些思考,掌锋科技瞄准了Html5游戏。
Html5游戏在国内萌芽之初掌锋科技就已经涉猎该领域,随着移动端Html5技术的越发成熟 ,“5玩对战”作为全球首创手游竞技场的形式出现并首度在移动端为玩家带来了竞技游戏。“5玩对战”承载海量优质Html5游戏,基于Html5游戏无端化的特点,点开即玩,无需搜索为所有热爱手游的玩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是如何让Html5游戏不单单只是通过浏览器让玩家短暂接触,而是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游戏产生互动呢。我们来看看5玩对战是怎么做的。
5玩对战在游戏平台引入PK的概念。正是这个概念,让整个Html5游戏 “活”了起来。5玩对战利用玩家求胜心理设置奖励挑战模式。玩家就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游戏向朋友或陌生人发起PK,并设置一定的PK悬赏币吸引对方接受PK,挑战成功,刷新游戏排名,获得奖励,成为炫耀资本。5玩对战对用户的心理需求把握得当。譬如“5玩对战”引入的公聊社交系统,玩家在公聊里炫耀比分,讨论战术,邀请好友加入游戏,有效地让玩家一直处于游戏心理的循环状态,游戏乐趣从游戏本身转移到与人竞技的挑战欲上。同时,由于玩家的日益新增,游戏分数与排名的时时刷新。大大的延长了游戏的生命周期。有句老话讲“人与人斗其乐无穷,玩家相互竞争心态也是玩家选择5玩对战最大的原因之一。 5玩对战的神奇就在于它为所有的单机游戏架构了一个网游的端口,把单人游戏变成多人游戏,把单一形式变成多样形式,满足玩家的双重需要,便捷的传播拉低获客成本,放大传播效应。
5玩对战将众多具备相同爱好的人迅速聚集在一起,也给了陌生社交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正如大家因为“约炮”选择了陌陌,因为“圈子”选择了微信,而“5玩对战”要做的就是让玩家因为“游戏PK”选择“5玩”。
html5行业虽然门槛较低,但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将注定成功不了。5玩对战之所以能被市场认同,在于给了大家一个全新的选择,也很有诚意地为用户创建了一个获得快乐、结交好友的平台。目前5玩对站致力于吸收更多精致的中重度手游,壮大html5游戏社区。 5玩对站作为html5逐渐成熟的一个标志性产物,它的未来绝对值得期待。
杭州超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HTML5防护盾产品。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保障网络安全的安全产品!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H5防护系统的诞生!
说到超级HTML5盾所运用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禁让人想到今年被最高层的前瞻判断所带动的前沿技术——“区块链”:
“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一夜之间,区块链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真正研究区块链的人,真哭了:总算是彻底正名了!毕竟,区块链这个词已经被妖魔化很久了,总是与“炒币、割韭菜、骗局”这样的词捆绑在一起。
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它又有哪些特点呢?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它不仅可以记录每一笔交易,还可以通过编程来记录几乎所有对人类有价值的事物每个区块就像一个硬盘,把以上这些信息全部保存下来,再通过密码学技术进行加密。这些被保存的信息就无法被篡改。
区块链,有着: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匿名性的技术特点!这些都是信任的奠定基础。
区块链应用领域:区块链现被应用到数字货币、物联网等重要领域。尤其是医疗产业政府的相关服务平台等对于区块链的需求与日俱增。例如:医疗保健行业、保险业、电信行业、能源行业、供应链、网络安全等领域。
说到网络安全领域,这又是近两年的另一个关注重点:
网络安全保障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传播杂志
着重强调了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对网络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推进网络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杭州超级科技做到的是,率先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安全领域,并且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H5防护系统。这可以被称为世界网络安全防御历程的里程碑!
再简单看一下超级HTML5盾,是如何与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结合的:
看一下传统中心化网络系统中,黑客对一个中心节点进行攻击便可摧毁整个网络或者整个系统:
黑客对传统中心化网络系统的中心节点进行攻击后:
传统中心化网络系统中,一旦对中心节点进行攻击,便可摧毁整个网络。
而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基本的特征,意味着区块链不再依赖于中央处理节点,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记录、存储和更新。大大降低了DDoS成功的风险。
而HTML5盾,则利用区块链的安全技术,相当于:在网络安全防御中,无中心节点可攻击!
超级HTML5盾
所以,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的HTML5盾,到底是什么?
它使用了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同时为HTML5的即时通讯类产品提供了非常安全的防护方案!
先看一下HTML5的应用与前景
HTML5的优势:
网络标准统一,HTML5本身是由W3C推荐出来的 ;多设备,跨平台;即时更新;提高可用性和改进用户的友好体验;涉及到网站的抓取和索引的时候,对于SEO很友好; 被大量应用于移动应用程序和游戏。
HTML5的应用:
1、HTML5的游戏开发
2、HTML5技术的移动端、WebApp的应用
3、基于微信平台的开发
4、HTML5教程移动营销
5、WebVR
6、动漫、二次元
7、移动视频、在线直播
所以说,HTML5 是下一代HTML标准!它会在我们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渗入我们的生活、工作,让办公和娱乐变得更加精彩和便捷!
HTML5应用防御弱项
大家都知道,网站系统是世界上最难防护的应用。那么它容易遭受什么样的攻击呢?这里有一部分比较令人的头痛的攻击类型:
1、跨域通信
2、点击劫持变得更加容易
3、访问内部服务器
4、HTML5新的XSS攻击载体
5、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跨域资源共享:利用跨站脚本攻击或浏览器地址栏注入javascript以后,Shell of the Future可进行劫持会话。
6、窃取CSRF令牌:攻击者很有可能窃取到CSRF的token,如果CSRF token的请求URL(GET请求),利用前面提到的CORS协议,攻击者可以注入一个CSRF payload跨域请求到目标站点上。
7、离线Web应用缓存中毒:如果攻击者在网站上嵌入特定的JS文件,能够控制用户的账户。
8、HTML5属性a标签Ping被用于DDOS攻击:除了可以使用浏览器来发起DDOS攻击,它们也会被利用发起Ping attack。而浏览器开发者采取了措施让用户很难关掉浏览器的Ping特征,这样用户不可避免的会参与攻击。
所以说,HTML5出来后将传统的EXE、APP、flash的功能直接在网站上实现的同时,也有很多的安全隐患亟待解决:但是现在市面上传统的HTML5防护,除了高防服务器没有任何办法来实现防护。
而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的HTML5盾,能做到以下五点:
1、更安全的DNS解析
目前解决DNS劫持流行的方式是HttpDNS,但HttpDNS 同Local DNS相比存在DNS 请求处理延迟十倍以上的损耗,很难广泛的普及。而且HTTPDNS无法普及到所有的应用场景。
而区块链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解决个人用户的路由器上DNS安全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同步以及校验机制能够确保全网HTTP内容的一致性,从而彻底消除运营商HTTP劫持的问题。
2、无上限防御DDOS、100%防避CC
调查显示,DDoS攻击已经成为当下网络威胁、勒索的主要载体之一,约有42.3%的DDoS攻击是针对电子商务、在线游戏、政府机构网站发起。再看一下《2019年上半年DDoS威胁报告》的内容:
手游是游戏行业DDOS威胁最大的受害者,占比高达45%。据统计,超八成黑客发动DDOS攻击的动机源于恶意竞争。不难看出,自从18年业界发现1.94Tbps的峰值之后,DDOS攻击进入Tb级已不是偶发事件。
受攻击后没有任何影响,不卡不掉线!超级HTYML5盾采取分布式节点,国内及境外上万分布式云节点汇聚成盾池。
盾机节点受到攻击时,能自动无缝切换到其他节点,用户完全无感知,盾机自带切换重连机制。完全分布式组网,智能路由功能实现弱网加速,保障和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可无限防御DDoS、100%过滤CC攻击。
3、身份验证
区块链使用密钥对为用户注册其身份。个人信息以散列形式存储,可以用于多个身份相关属性,如姓名、唯一身份号码或社会安全号码,指纹或其他生物信息。
但其中心化的信息存储方式可能会造成信息被篡改,而通过区块链进行信息存储,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将进一步提升。它把证件信息加密后保存在用户本地,把数据指纹保存到区块链,再通过私钥进行数字身份认证。
而超级HTML5盾恰恰有着区块链生物识别技术——智能AI指纹验证的功能!而这恰恰能保证数据加密验证,有效防止作弊。
4、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保护隐私
因为区块链采用的是带有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存储数据,为数据的记录增加了时间维度,具有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
任何一个信息改变后,都会导致往后所有区块数据的内容修改,数据被篡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这恰恰能确保数据的私密性以及完整性。HTML5盾能做到的是:确保用户数据的私密以及完整,不受任何干扰!
5、游戏业务无感切换、不掉线、不卡顿
一键试接入,轻松5分钟搞定!无视CC全方位DDos防御 , 5s发现恶意攻击 , 10s快速阻断 , 国内知名高防团队 , 7x24小时监控 !
HTML5盾会有效应对H5的电商活动、网页游戏、流媒体视频、手机APP等移动互联网各类应用的攻击,适合任何平台有需要的伙伴接入!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