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呀,大家在使用刚刚装好的电脑,上面只有IE浏览器,打开IE仿佛过了几个世纪,慢不说,还动不动就崩溃,这个让不少人头疼的一批
就是这个罪恶的图标,让人浮想联翩,还记的去年的大明湖畔,和好基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因为那是个人比较穷,就合开了一台,打开熟悉的4399,来一局紧张刺激的炸弹人(双人的那种),那么你知道IE浏览器的出生吗
初生牛犊
IE 1
像这个样子,还有msn,可是这个浏览器并不是微软内部开发的,而是买来的,(不得不佩服土豪级别),1995年,Spyglass公司的Spyglass Mosaic 浏览器被微软花费200万美元买下源代码授权,并改名为Internet Explorer(互联网探险者).这就是IE浏览器最初的一代——IE 1。而此时,伊利诺伊大学的分支——Spyglass公司和Netsacpe公司正在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这场竞争被称为浏览器大战。
注:Netscape: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简称,以其生产的同名网页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而闻名于世,在1998年11月被美国在线(AOL)收购。
IE 2
1995年,紧随IE 1发布了几个月后,IE 2承载着扩大市场的使命应运而生,这也是浏览器兼容问题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当时Netscape Navigator抢占了市场的90%的份额,导致了许多网站只和Navigator兼容,从而使IE 2必须要有能兼容Navigator的一些特质才能生存下去,比如从Navigator中导入网页书签、支持Navigator的一些HTML代码等,好让网页在IE 2中能够正常显示。
IE 3
1996年,当IE 2获取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以后,微软开始创造一个全新的版本,用以挑战Navigator的霸主地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微软对JavaScript进行了逆向设计,创造出Jscript,支持Active插件和128位加密。IE 3的制造没有使用Spyslass的源代码,仅采用了一些Spyglass的技术,而微软也因此被Spyglass起诉并赔偿了800万美元。(悲催的微软)
IE 4
1997年9月,IE 4正式发布,并在98年被微软和Windows 98进行捆绑销售,而这个曲线战略也让IE在市场份额上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Navigator,从此IE正式走向巅峰,开始走向垄断之路。
IE 5
尝到了捆绑销售的甜头的微软当然会将这个战略继续执行下去。1999年3月,微软不但推出了新版本IE 5,而且还开发了新的网页技术XMLHttpRequest (HTML技术) 和 HTML Application (HTML应用程序),通过推陈出新的方法,IE 5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0%。
历经磨难的IE
iE 6
2001年,IE 6正式推出,这个版本应该是IE系列从巅峰走向低谷的开端,IE 6因为安全漏洞而臭名昭著,遭受到使用者的抵制。
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都附带了IE 6。2004年,US-CERT(美国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曾为IE 6专门做出过一份报告,指出IE 6的安全问题(CVE-2004-2476)。此外msf里也内置极多攻击IE的载荷
而在2006年,IE 6也被PC Word(行业领先的专业技术杂志)评选为最差劲的科技产品。
IE 7
IE 6的口碑败坏并没能让微软采用加快IE 7的研发挽救口碑的策略,反而是在经历了五年的时间后IE 7才珊珊而来。虽然更新了256位加密技术,并且使用ActiveX控件来自主控制进行运行,改进了IE系列的安全问题。但是着五年的空挡给其他浏览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乘之机,著名的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和Chrome(谷歌浏览器)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走向低谷
IE 8
2009年,IE 8吸取教训如期而至,但这并不能挽救IE的颓势,此时Mozilla Firefox和Chrome已经联手将浏览器这块大饼从IE的口中夺走。
IE 9
互联网用户的信任一旦失去是很难再赢回来的,2011年的IE 9专注于CSS3、XHTML、HTML5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兼容,没有进行任何捆绑,而且投入了大量金钱进行宣传。如果是一个新兴的浏览器,那么它很可能再次为微软赢得用户的青睐,但是市场反响却不尽人意。因为它是IE,一个已经IE失去了风口掌控权的退位君主——IE。
IE 10
或许是产品经理吃了IE 9太过良心,没有和Windows系统进行捆绑升级的亏,这次的IE10变为了win8系统的定制浏览器,但是没想到队友不靠谱,本来就快跌到谷底的IE浏览器因为win8系统的失败而彻底失去了翻身之力。
IE 11
2013年,IE11不冷不热的出世,随着Win8.1一起发布,但是已经无人问津,极少的市场份额,打击了开发者的心
IE 12
Internet Explorer 12是预想中应该在Windows 10中预装的Internet Explorer,但是最终微软没有发布,而是发布代号为Edge的浏览器。
对于Internet Explorer 12的设想
微软MSDN官方博客透露了下一代IE浏览器的大量新特性,其中涉及网络音频(Web Audio)、多媒体录制(Media Capture)、ES6 Promises、HTTP/2、HSTS、指针锁(Pointer Lock)、符号集(Symbol)等功能技术。
既然是下一代IE浏览器,那无疑是Internet Explorer 12,预计随Windows 10问世,可能后期也将登陆Windows7至Windows8.1。
这里还有一个伤心的小彩蛋
Cortana
partan浏览器还将会集成Coratana语音助手。在可以使用Cortana的页面上,这一功能将会弹出。微软高管JoeBelfiore在演示Coratana语音助手时,就在地址栏中输入类似“Delta”的关键词去获得他妻子的航班信息
IE 团队希望依靠 Edge 的这种适应和兼容能力来让用户在未来彻底摆脱“企业模式”这种妥协方案。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持续跟进各种互联网标准和其它浏览器,以保证 IE 可以随时跟上市场的变化。根据此前的消息,IE 会推出新的 UI,新增插件模式,并且加快升级进度。结合上述 Edge 信息,新款 IE 给普通用户的使用感受会很接近当下的 Chrome 和 Firefox。
尽管开发人员绞尽脑汁的开发出新的“IE,但是杯水车薪。会有以下的bug
Win10 Edge打开网站显示此网站需要Internet Explorer
1、在Microsoft Edge的地址栏输入about:flags,回车。
2、开启开发者设置将“使用 Microsoft 兼容性列表”前面的选勾取消。
3、修改后需要重启浏览器,使更改生效。 [8]
2015年4月30日,微软在旧金山举行的Build 2015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其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10内置代号为“Project Spartan”的新浏览器被正式命名为“Microsoft Edge”,其内置于Windows 10版本中。
本文作者:@Whitezero,图片来自百度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百度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LV(Flash Video)流媒体格式,是随着 Flash MX 的推出发展而来的视频格式。其文件体积小,一般1分钟只占1MB,是普通视频文件大小的1/3,且视频质量良好,广受视频网站欢迎。然而,FLV 格式往往利用 Flash Player 进行解码播放,但如今,主流浏览器都已经放弃支持 Flash Playe。同时,HTML5 原生的 video 标签并不支持 FLV 格式。如何在 HTML5 时代,还能发挥 FLV 视频格式的优势呢?作为一个蓬勃发展中的视频网站,bilibili 开源了 FLV 视频的 HTML5 播放器,使得 HTML5 与 FLV 得以结合。
FLV视频播放器
Flv.js,是 bilibili(哔哩哔哩)在 Github 上开源的 HTML5 的 FLV 视频播放器,项目位于 https://github.com/bilibili/flv.js,目前版本为 v1.5.0。Flv.js 支持 H.264 + AAC/MP3 编码的 FLV 视频,支持视频分片,支持低延迟的 HTTP/WebSocket 协议的 FLV 格式的直播视频流,兼容 Chrome、Firefox、Safari 10、IE 11 和 Edge,具有极低的消耗,支持浏览器硬件加速。原理上,Flv.js 把 FLV 视频流转码为 ISO BMFF(切片的MP4),然后把切片放到 HTML 的 video 元素中进行播放。
flv.js项目
Flv.js 可以使用 NPM 直接安装,加入到前端项目依赖中:
npm install --save flv.js
也可以使用国内镜像的 CNPM 进行安装:
cnpm install --save flv.js
还可以在本地进行构建:
npm install # 安装开发依赖
npm install -g gulp # 安装构建工具 gulp
gulp release # 构建发布
Flv.js 使用 ECMAScript 6 编写,使用 Babel Compiler 转译到 ECMAScript5,并使用 Browserify 进行打包。
Flv.js 的架构设计如下:
Flv.js架构设计
核心部分为 FlvDemuxer 和 MP4Remuxer,分别对 FLV 视频进行分离,和封装为 MP4 视频。内部通过多个Controller控制器,发送指令,对数据流的操作进行控制。
Flv.js 使用简单,通过接口 createPlayer 实例化播放器,配置对应的视频源,然后,挂载到 DOM 容器上,并调用 load() 进行加载,调用 play() 进行播放:
<script src="flv.min.js"></script>
<video id="videoElement"></video>
<script>
if (flvjs.isSupported()) {
var videoElem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videoElement');
var flvPlayer=flvjs.createPlayer({
type: 'flv',
url: 'http://example.com/flv/video.flv'
});
flvPlayer.attachMediaElement(videoElement);
flvPlayer.load();
flvPlayer.play();
}
</script>
注意到,flv.js 提供了 isSupported 接口,可以很方便地判断 Flv.js 是否支持当前的浏览器环境。Flv.js提供了一个测试用的 demo 页面,可以进行视频播放的测试:
Flv.js demo
Flv.js 主要提供了3个函数:
还有3个类:
以及3个枚举:
使用时的主要接口是 createPlayer,它的函数签名如下:
function createPlayer(mediaDataSource: MediaDataSource, config?: Config): Player;
其中 mediaDataSource 进行视频流配置,常用的参数包括:
而 config 进行 flv.js 播放器内部配置,包括worker、缓存、加载策略等的配置。
对于体积较大的视频,往往在服务器中会进行切片处理。Flv.js 支持对于切片视频的加载播放,通过提供 segments 配置。segments 是一个切片配置的列表,每个配置包括了视频长度、文件大小和视频地址:
"segments": [
{
"duration": 1234, // in milliseconds
"filesize": 5678, // in bytes
"url": "http://cdn.flvplayback.com/segments-1.flv"
},
{
"duration": 2345,
"filesize": 6789,
"url": "http://cdn.flvplayback.com/segments-2.flv"
},
{
"duration": 4567,
"filesize": 7890,
"url": "http://cdn.flvplayback.com/segments-3.flv"
}
// more segments...
]
Flv.js 支持直播视频流的播放,通过 isLive 配置实现,支持 HTTP 协议的视频流:
{
// HTTP FLV
"type": "flv",
"isLive": true,
"url": "http://127.0.0.1:8080/live/livestream.flv"
}
以及 WebSocket 协议的视频流:
{
// FLV over WebSocket
"type": "flv",
"isLive": true,
"url": "ws://127.0.0.1:9090/live/livestream.flv"
}
flv.js项目
Flv.js 作为一个 HTML5 视频播放器,实现了通过原生 Javascript,在 HTML5 页面上进行 FLV 视频的播放,充分利用了 FLV 格式优秀的体积和质量,提供了更为优秀的播放体验,降低了视频服务器和负荷,同时支持切片、直播、懒加载等进阶特性,功能丰富。Flv.js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视频播放网站中,使用者众多,同时代码质量高,值得使用、研究和学习。
HTML5 + FLV
015-03-25 07:46 新浪数码 显示图片
本文转载自天极网
从1995年开始的IE1.0版本到现在的IE11,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IE浏览器)已经走过将近二十年历程,每一次新版发布都带来新的特性和功能变化,而现在,微软宣布将未来全面放弃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取而代之的是Windows 10中全新的“Project Spartan”浏览器。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IE浏览器着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图示:IE浏览器Logo变化
IE1.0(1995年)
1995年8月16日,微软Internet Explorer 1.0发布,它是微软将收购的Spyglass旗下Mosaic浏览器(1987年开发完成)改组而成的。当时IE只有1MB,功能也十分简单。
Windows 95原开始并没有IE,IE1.0是通过一个名叫Windows 95 Plus! Pack的扩展包来到用户的电脑中的,它的到来改变了Netscape的垄断地位,并且还带来了家喻户晓的“Internet连接向导” 。
从Windows 95 R2 开始,它开始成为所有新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附送的缺省浏览器。
图示:IE1.0界面
IE2.0(1995年)
IE浏览器2.0版发布于1995年11月,这个版本的IE借鉴了当时最热门浏览器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当时很多网站甚至只为兼容网景浏览器而开发,以至网景浏览器在1996年的市场份额一度维持在90%左右。
微软IE 2.0引入了收藏栏功能,并开始对HTML的一些标准提供支持,带来了JS、框架、SSL、Cookies和新闻组等特性。IE 2.0最终在大多数网页渲染上几乎做到了和网景浏览器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IE 2.0是首个支持Mac OS系统的IE浏览器。
图示:IE2.0界面
IE3.0(1996年)
1996年,IE3.0发布。它首先开始支持CSS,硕大的“e”字母logo形象首次出现,本次更新带来了免费的邮件和新闻组终端Outlook Express。
微软在这个版本中推出了一个面向IE浏览器的Jscript for IE,此外,IE浏览器从3.0版本开始支持ActiveX、插件以及128位加密等新技术。
图示:IE3.0界面
1996年Windows 95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版本进行了升级,IE3.0就被捆绑在其中,新增了Mail和News功能。也是从IE 3.0开始,Windows 95操作系统带领IE浏览器迅速的扩大了市场份额,一举打败网景Navigator浏览器。
另外,IE 3.0完全摒弃了已被使用了两个版本的Spyglass的原始代码,虽然代码不再继续使用,但部分Spyglass的技术被保留了下来。因此后来被告至法庭,微软最终向Spyglass赔付800万美元以和解官司。
IE4.0(1998年)
1997年9月,IE4.0发布,IE4.0新增了Active Desktop活动桌面,支持DHTML,并且包含Outlook Express 4.0。
1998年,Windows 98带来了IE4.0,这个版本增加了活动桌面、频道、Frontpage Express, Microsoft Chat 2.0等诸多特性,这也许是中国早期电脑用户最熟悉的一个版本。
图示:IE4.0界面
因为微软将IE 4.0集成至了Windows操作系统中,此举使得网景的份额大幅流失给微软,并最终走向倒闭,因此IE 4.0被认为是微软在浏览器市场的转折性产品。另外,在Windows中集成IE浏览器的做法,为2001年美国政府以《反垄断法》重罚微软埋下了伏笔。
IE5.0(1999年)
微软于1998年6月发布了一个IE 5.0开发者预览版,同年11月发布了公众预览版,1999年3月正式发布IE 5.0浏览器。IE5.0浏览器在性能方面有不少提升,增强了稳定性,并且开始支持XML和XSL,增加了对XMLHttpRequest (XHR)和HTML Application (HTA)的支持,CSS1和CSS2运用使网页的文本渲染得到了增强。
图示:IE 5.0界面
IE5.0随后被集成至Windows 98 SE操作系统中,预装在Windows系统中的做法使IE的全球市场份额攀升至80%以上。后来微软还发布了一个IE5.5版本。
IE6.0(2001年)
2001年,微软发布了最具里程碑意义的IE6.0浏览器,IE 6与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一同推出。IE6.0与Windows XP的黄金组合统治了互联网多年:截至2002年,IE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90%;2004年市场份额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的95%。
IE6增强了DHTML,以及对CSS 1、DOM 1和SMIL 2.0等的部分支持,MSXML也升级到了3.0版本。测外IE6还加入了新版本的IEAK、音乐工具列、Windows Messenger、错误报告、图片大小自动调整、P3P和Luna界面。许多网页尤其是国内网站只偏向于IE6设计,这导致了后来出现了大量的网页兼容性问题。
图示:IE 6.0界面
但是,IE6.0版因为漏洞多、安全性保护差、对W3C标准支持不好而引起很多用户的不满。2004年,美国计算机安全紧急应变小组(US-CERT)发布了一份《计算机安全漏洞报告》,明确指出IE的设计缺陷加之其被深入集成至Windows系统的做法,使得该浏览器成为了一个高危的累赘。
2006年,《PC World》杂志评选出“史上最糟糕的科技产品”,其中IE 6.0名列第八位。“或许是这个星球上最不安全的软件产品”——这是杂志报道对IE 6.0的评价。
另外,IE的标志性LOGO在IE6时代得到了进一步改进。而作为反垄断案的判决结果,IE 6.0也是最后一个被命名为“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的IE浏览器。
IE7.0(2006年)
2006年,在IE6.0浏览器发布五年后,IE7.0登场,“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的字样被“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取代。IE 7.0是Windows Vista的默认浏览器,同时也提供Windows XP版本。这是IE浏览器首次独立于操作系统作为一款应用程序单独发布。
IE7.0是一个优先支持Vista系统的版本,在安全、网页浏览和用户体验上有很大的增强,增加了网络钓鱼过滤、支持选项卡浏览、支持非ASCII域名访问,加入了搜索引擎以便查找、支持PNG Alpha通道等众多新功能。IE 7.0支持256位加密(仅限于Vista用户)和Windows RSS平台。微软宣称由于ActiveX控件被设计拥有自己独立的进程(不再占用Windows Explorer系统进程),因此IE 7的安全性有了大幅提高。
图示:IE 7.0界面
但是与同时期的其他品牌浏览器相比,IE7仍然显得落后,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开始崭露头角。加上Vista系统并不受欢迎,因此IE7的占有率一直不高,IE6仍然持续占领市场。
IE8.0(2009)
2009年,备受争议的IE8.0浏览器发布,IE 8提供了新的开发者工具,在用户界面上进行了小幅度的调整,功能上增加了InPrivate浏览支持,使得用户隐私不会泄露,同时采用新版的SmartScreen筛选器。同时还提供了一些如加速器、推荐网站、性能稳定性改善等的新特性,提供Web Slices和自动标签崩溃恢复等,对Web标准的支持度也有极大改进。
图示:IE 8.0界面
但是IE8在HTML5、CSS 3等技术方面仍落后于其他浏览器,这使得IE7和IE8的使用率一直大大低于IE6,即使微软花了很大的力气推广IE8.0,但效果一直不好。
Mozilla Firefox和谷歌Chrom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在这期间迅速上涨,成为微软IE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
IE9.0(2011年)
微软将于2011年3月14日在美国西南部的奥斯汀(Austin)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Internet Explorer 9(简称IE9)。IE 9为独立产品,并没有随任何操作系统一同发布,并且只支持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
新的IE9改变了界面设计,比之前的IE更为节省空间,同时还能将网址“钉”在Windows任务栏上。IE9用了新的JavaScript引擎Chakra,并开始支持HTML5和CSS 3,安全方面也增加了跟踪保护、ActiveX筛选等功能。同时IE9的性能也有所提升,启动时间更快。
图示:IE 9.0界面
IE还从这个版本开始切换了新Logo——黄色光环环围绕天蓝色的字母“e”,且具备3D效果,与Win7的毛玻璃效果相得益彰。
图示:IE 9.0界面
得益于Windows 7的超高普及率,IE9在用户数上得到了增长。但是在Win7时代,使用第三方浏览器的用户也越来越多,IE一家独大的局势被打破。
部分评论认为,IE 9从技术上达到了与Firefox和Chrome不相上下的水平,只是其市场份额却始终未能如微软所愿实现大幅增长。
IE 10 (2012年)
IE10是微软全新跨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8的原生浏览器,IE 10提供了Modeern风格与传统桌面风格两个界面版本。Modeern风格的IE10在设计上强调触屏操作友好,但不支持插件功能;桌面版的IE10支持插件功能,外观与上一版本无太大差异。IE 10内置了Adobe Flash Player,不过考虑到Flash对电池续航的折损,其部分功能在Metro版本中被屏蔽。
图示:IE 10.0界面
图示:IE 10.0卡通广告
由于Win8的不温不火以及浏览器市场的群雄纷争,IE10的市场份额并不理想。
IE 11(2013年)
IE11浏览器作为Windows 8.1系统缺省自带的应用于2013年6月底与大家见面,这是首款默认支持触控使用HTML5拖放的浏览器,支持包括触控笔、鼠标在内的设备,同时IE11浏览器专门针对触控屏操作做了优化改进。
微软在一篇博客中谈到,Windows 8.1版的IE11有着更好的触控体验,通过鼠标菜单悬停(触控时)是Windows 8.1版IE11的一个重要改进。除了触控悬停支持,当你按住链接的时候,屏幕底部还会出现上下菜单命令栏,用户在命令栏中可以打开新的标签页或者窗口访问按钮。
图示:IE 11.0
和IE10相比,新版的IE11还优化了导航体验。页面左右滑动体验更好,在所有设备上滑动页面都变得更快、更流畅。IE 11在性能表现在Craig Buckler一项测试中其性能达到了Chrome和Firefox的水平,但IE 11在面对新网络标准的兼容性上略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这个随Windows 8.1一同发布的IE 11浏览器成为微软IE系列的最终版本。
Project Spartan将替代IE
Project Spartan(斯巴达项目)是微软取代IE浏览器的新项目,将在Windows 10中现身。今后微软为Project Spartan确定的正式名称将取代指掐的Internet Explorer(IE)品牌。
微软从IE转向Spartan浏览器开发
Project Spartan浏览器项目
微软表示,之所以开发全新浏览器而不再给IE修修补补,简单来说是因为IE浏览器陈旧的Trident引擎对新技术产生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对过去非标准代码的兼容性,又要满足新开放网络标准的规定,只会让IE的Bug不断增多。尤其是随着HTML5时代的到来,Trident引擎彻底成为了网络发展的拦路虎。所以微软选择将IE浏览器放进历史重新打造“Spartan”浏览器。
微软解释为何从IE转向开发Spartan浏览器
但是微软并没有使用开源的WebKit引擎,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点:
1、微软认为,避免互联网出现单一渲染引擎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互联网是建立在多元化独立个体基础之上的,相互之间遵循网络标准互操作。
2、考虑到时间和开发成本,微软认为在不需要考虑兼容性问题的情况下,自主研发以强调互操作性为主的全新引擎要比使用开源引擎打造一款全新浏览器有效率的多。
微软还着重强调了新引擎并不是一次性更新升级,用户在升级至Win10后,新的引擎将会以服务的方式保存在系统中,微软会通过系统升级不断完善和更新功能。
根据微软1月份Windows 10发布会议透露的信息,新浏览将包含如下特性:集成Cortana语音助手、可在浏览器内注释网页并与他人共享、读取网页内容的工具等等。此外,新浏览器使用了全新开发的渲染引擎,并被设计为跨平台支持从智能手机到桌面电脑的一切设备。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