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玩过一些手机自动化软件,比如Airtest,ADB,通过这些软件我们可以和自己的手机进行关联,并且使用程序来代替我们本人来操作手机,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款给力的自动化APP,这里要介绍的并不是Windows平台上的可执行文件哦,而是Android平台上的JavaScript IDE,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工具是国人开发的,必须支持一个不是。而且AutoJs兼容性更好,传统的按键精灵,脚本精灵,虽然上手快,门槛低,但是他们是以坐标为基础,很容易出现分辨率的问题,而AutoJs则是以控件为基础,因而更强大,并且我们在玩自动化时是不需要Root的;那么,废话不多说,赶快让我们一睹为快这款强大的IDE吧。
为了运行Autojs脚本,我们需要使用Android平台,这里小编选择的是夜神模拟器,将我们下载好的AutoJs.apk安装到夜神模拟器中,下载地址:
https://u062.com/file/7715018-454641893
然后我们开启无障碍服务,即可打开Autojs并正常运行,如图:
要想进行脚本的编写,我们需要点击蓝色圆圈里的加号创建一个脚本文件,下面我们来创建一个简单的脚本,如下:
因为AutoJs有着JavaScript的部分特性,因此他也有选择器可供我们选择元素,总共有四种,如下:
ID 选择器
Text 选择器
ClassName 选择器
Desc 选择器
在打开之前我们需要对Autojs进行授权,很简单,如下:
auto();//授权auto.js
然后我们就可以打开对应应用,比如我想打开浏览器,如下:
launchApp('浏览器')#打开浏览器
如果我们想自定义打开的应用了,通过输入的方法,增加一个交互,可以这样做,如下:
var app=rawInput("","");
launchApp(app);
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个控制台,显示我们操作的进度,如下:
auto();
console.show() //显示控制台
log('hello') //控制台输出
console.log('开启浏览器') //控制台输出
sleep(1000)//休眠
var app=rawInput("",""); //自定义输入
launchApp(app);//运行App
我们还可以检查是否有Root权限,如下:
if(auto.waitFor()){
toastLog('有权限')
}
else{
toastLog('无权限')
}
setScreenMetrics(1080,1920); #屏幕大小
toast("欢迎大家来到我的世界,Helloworld ,520");#屏幕通知
toastLog(‘hello’) #屏幕通知+控制台日志
images.requestScreenCapture() #向系统申请屏幕截图权限
images.captureScreen() #截图
swipe(100,200,130,320,230)#滑动屏幕,只支持安卓7.0以上
img=images.load('读取本地或者网络图片')#读取
images.save('图片来源','图片名')#保存
var c=findColor(img.'颜色十六进制')#寻找对应颜色对象
c.x c.y #对应颜色的横纵坐标
images.findColorEquals(img,color[, x, y, width, height]) #区域找色
images.findColorInRegion(img,color[, x, y, width, height])
device.width #取屏幕宽度
device.height #取屏幕高度
toast('欢迎光临')
if(requestScreenCapture()){
console.log('截图成功')
}
else{
console.log('截图失败')
}
我们还可以保存网络上的图片到设备中,如:
var pic=images.load('http://wnk5.fulitmm.cn/comm/2020053009318366378.jpg');
images.save(pic,'/sdcard/mm.jpg')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找色来定位目标,如图:
可以看到横纵标125。
back() #返回
exit() #退出
如果我们想让程序等待一段时间,可以使用休眠功能,如下:
sleep(3000);#休眠
有时候我们进入应用需要进行一些操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找寻应用中文本的位置来进行精确操作,如下:
text('请输入网址')#找文本
这里要说的是,虽然我们之前的操作比较方便,但是如果你想把这些操作做成一个界面的话,就需要用到UI了,这样就会更方便了,像一些自动化工具,比如自动电击器就是这个原理了,我们来看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下:
"ui";
ui.layout(
<vertical foreground="#BBFFFF" bg='#F5F5F5'> #垂直布局加前景背景色设置
<input id="name" text="请输入名字"/>#输入框
<button id="one" text="按钮1" alpha="0.6" w="200dp" textSize="10sp"/>#按钮
<button class="two" w="100dp" text="按钮2"/>
<horizontal>#水平布局
<button w="auto" alpha="0.8" text="按钮3"/>
<button w="*" text="按钮4"/>
</horizontal>
</vertical>
);
ui.one.click(function(){#元素点击事件
var n=ui.name.getText();
toast(n)
})
其实UI控件中的方法基本大部分和JavaScript的方法一样,掌握了JavaScript你就可以非常轻松的使用UI控件了。
Autojs主要就是用于我们的手机设备的脚本编写,所以与ADB也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掌握了ADB和JavaScript,掌握这就跟喝水那么简单。
对了,还要跟大家补充一句,那就是Autojs的在线官方文档地址:
https://hyb1996.github.io/AutoJs-Docs/#/
上面介绍的有很多方面,如果你不方便每次都联网查询的话,可以结合咱们前几天讲的整站爬取方案哦。
ndroid 自动化测试的工具非常多,但是目前主流使用的就那几个,我会详细说明他们各自的情况,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使用哪款工具。
Appium
Appium 是目前最主流的移动测试自动化框架,不仅支持 Android 应用,而且适用于 iOS、混合和 Web 应用程序。
它底层完全使用了 Selenium 和 WebDriver 的 API,所以如果你之前有用过 selenium, 几乎不需要额外的学习成本就可以使用 appium。
appium 通过 uiautomator(API 级别 16 或更高)和 Seledroid(API 级别低于 16)支持 Android,但是你不需要具体懂这两个框架的具体用法,appium 都已经帮你封装成了统一的使用规则。
Appium 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几乎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例如 Java、Objective-C、JavaScript、PHP、Ruby、Python 或 C# 等)编写 Appium 脚本。
这意味这选择权在你,你可以使用自己最擅长的编程语言。如果你还熟悉 Selenium,那么不出意外,你可以在一天之内上手使用。
另外 webdriver 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已经提交给了 w3c 组织,你可以基于它的协议做进一步的扩展。看看简单的代码:
textFields = driver.find_elements_by_tag_name('textField')
assertEqual(textFields[0].get_attribute("value"), "Hello")
Airtest
第二个我要推荐国产之光 Airtest。Airtest 项目是由网易游戏推出的一款自动化测试框架,项目有几大组件:
使用 Airtest 的好处是中文文档健全,对英文不好的同学支持优化。官网也贴心的准备了视频教学和演示,帮助你快速上手。
Detox
这个框架非常低调,但是你用过一定会爱上它。
Detox 一个非常强的 JavaScript 移动测试框架,它的测试执行非常快速和健壮,因为在测试执行期间不需要外部附加工具来编排和同步。
如果你优先考虑以下因素,你可以直接选用 detox:
下面是具体的代码,比较典型的代码编写方式:
describe('HelloDetoxTest', ()=> {
beforeEach(async ()=> {
await device.reloadReactNative();
});
it('应该有欢迎屏幕', async ()=> {
await expect(element(by .id('welcome'))).toBeVisible();
});
it('should show hello Rect after tap', async ()=> {
await element(by.id('hello_react')).tap() ;
await expect(element(by.text('React!!!'))).toBeVisible();
});
it('点击后应该显示屏幕', async ()=> {
await element(by.id ('detox_button')).tap();
await expect(element(by.text('Detox!!!'))).toBeVisible();
});
});
Espresso
Espresso 是新型的的 Android 测试自动化框架,由 Google 开源,Espresso 的 API 体积小、可预测、易于学习。
你可以使用它快速编写简洁可靠的 Android UI 测试。
它非常可靠,与 UI 线程同步并且速度很快,因为不需要任何睡眠(当应用程序空闲时,测试在同一毫秒内运行)。
而且通过简单的配置,可以直接集成在 appium 中。
总结
这几个工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 Android 自动化测试技术选型侧重点。在掌握好这 4 个当中的其中一个以后,有精力你可以去研究一下其他的工具,有上百种选择,每种都有侧重和具体的场景。
名称:本属性用于标识一个取样器,建议使用一个有意义的名称。
注释:对于测试没有任何作用,仅用户记录用户可读的注释信息。
协议:向目标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时的协议,可以是http或者是https或者File ,默认值为http 。
服务器名称或IP :HTTP请求发送的目标服务器名称或IP地址(注意:此处不可带http:/或者https:/)。
端口号:目标服务器的端口号,默认值为80 。
方法:发送HTTP请求的方法,可用方法包括GET、POST、HEAD、PUT、OPTIONS、TRACE、DELETE等。
路径:目标URL路径(不包括服务器地址和端口);也可以直接写完整路径(上面的IP+端口就可以省略了)。
Content encoding :内容的编码方式(当PUT、POST、File和PATCH方式有效),默认值为iso8859(所以常用为UTF-8减少乱码)。
自动重定向:如果选中该选项,当发送HTTP请求后得到的响应是3xx时,JMeter 会自动重定向到新的页面,但是Jmeter是不记录重定向的过程内容。查看结果集中无法查看转发请求结果。
跟随重定向:Http Request取样器的默认选项,当响应code是3xx时,自动跳转到目标地址。与自动重定向不同,Jmeter会记录重定向过程中的所有请求响应,在查看结果树时可以看到服务器返回的内容,如有多个跳转则多个请求都会被记录下来,此为默认选项。
备注:自动重定向和跟随重定向的区别只在于是否记录多个跳转的请求上
Use keep Alive : 当该选项被选中时,jmeter 和目标服务器之间使用 Keep-Alive方式进行HTTP通信,默认选中。
Use multipart/from-data for HTTP POST :当发送HTTP POST 请求时,使用Use multipart/from-data方法或者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方法发送,默认不选中。
Browser-compatible headers:当勾选multipart/form-data时,勾选此项会截掉http请求头中的Content-Type和Content-Transfer-Encoding,而只发送Content-Disposition部分;
参数 : 在请求中发送URL参数。用户可以将URL中所有参数设置在本表中,表中的每一行是一个参数值对(对应URL中的 名称=值)。
-名称:参数名
-值:参数值
-否是编码:选中时,对值进行URL编码;建议勾选,因为当参数值内含有ASCII Control Chars或者Non-ASCII characters或者其他符号的话,如果不勾选会导致发送失败。
消息体:放置消息体,如:post请求时,json内容等
文件上传:在请求中发送文件,HTTP文件上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模拟,参数名称就是发送文件对应的参数,MINE Type为资源媒体类型
Implementation(实现):发送http请求的方式,可选项为java和HttpClient4,默认为HttpClient4;
Connect:连接超时时间,单位为毫秒;
Response:响应等待超时时间,单位为毫秒;
从HTML文件获取所有内含的资源:当该选项被选中时,jmeter在发出HTTP请求并获得响应的HTML文件内容后,还对该HTML进行解析 并获取HTML中包含的所有资源(图片、flash等),默认不选中,如果用户只希望获取页面中的特定资源,可以在下方的Embedded URLs must match 文本框中填入需要下载的特定资源表达式,这样,只有能匹配指定正则表达式的URL指向资源会被下载。
Parallel downloads.:是否使用自设资源池,勾选后可设置大小;
Number:资源池大小,默认为6。
URLs must match:URL匹配过滤,填写此项则只会下载与此内容项匹配的url的资源,例如要获取http://test.com/下的所有资源,使用正则表达式http://test.com/.*;
Source address:只用于http协议且Implementation为HttpClient4的情况。
此属性用于启用IP欺骗。会重写了这个http请求使用的默认本地IP地址。用于Jmeter主机具有多个IP地址(即IP别名、网络接口、设备)的情况。该值可以是主机名、IP地址或网络接口设备,如“ey0”或“l0”或“wlan0”。
- IP/Hostname:IP /主机名以使用特定的IP地址或(本地)主机名
- Device:选择设备以选择该接口的第一个可用地址,该设备可以是IPv4或IPv6。
- Device IPV4:选择IPv4设备来选择名称设备的IPv4地址(如eth0, lo, em0);
- Device IPV6:选择IPv6设备来选择名称设备的IPv4地址(如eth0, lo, em0);
服务器名称或IP:代理服务器的名称或者IP地址;
端口号:该代理的端口号;
用户名:使用该代理的用户名;
密码:用户密码;
Save response as MD5 hash:选中该项,在执行时仅记录服务端响应数据的MD5值,而不记录完整的响应数据。在需要进行数据量非常大的测试时,建议选中该项以减少取样器记录响应数据的开销;
(1)当get有带参数,勾中编码时
设置如下:
测试结果:
分析中文有进行编码转化
中文有编码转化,“张三”转码为“%E5%BC%A0%E4%B8%89”。
(2)当get有带参数,不勾选编码
设置如下
测试结果:
中文没有转化。
post http请求
测试结果:
请求
响应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