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
事出有因,必定蹊跷。
网传,6月19日,C-IASI中保研官网“闪现”广汽本田皓影碰撞成绩,随后分数成绩单被大量转发。见到成绩后,角师傅第一时间前往C-IASI中保研官网核实信息,却发现官网中空空如也,于是乎,等到6月20日凌晨2点仍未见成绩公布,睡之。
6月20日下午,中保研皓影成绩迅速在网络间发酵,大量信息被转载发布,但第一个发布信息者始终未现身,随后有大量汽车自媒体账号发布皓影碰撞测试视频。角师傅发现,自媒体发布的视频与先前中保研发布的预告视频并不一样,车辆内部视角进行公布。我们都知道,这次中保研测试的皓影为低配版本,没有气帘,视频中假人头部先是撞击了A柱,动能回弹后头部撞击了B柱,但公布出的成绩则显示,皓影25%偏置碰撞中假人伤害个细分项成绩均得到G优秀。正因如此,让不少消费者开始质疑C-IASI中保研。
有网友在角师傅微头条下留言,说昨晚可以通过更改网页HTML地址获取碰撞信息。角师傅进行了验证,发现此法无法实现数据获取,显然服务器中并没有这个页面存在,已经彻底“清除”,或根本不存在,已无法验证。
6月20日晚,C-IASI中保研在其官网发布重要声明,内容如下: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关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官网有关本田皓影测试结果敏感数据被盗的声明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及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官方网站(www.ciasi.org.cn)(以下简称官网)至今未以任何形式发布本田皓影测试结果,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特此声明:
1、网传的本田皓影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数据并非本公司发布,本公司不对网传的本田皓影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结果的发布、传播及使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本公司关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相关测试结果(包括本田皓影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结果)被盗,本公司已就此向警方报案,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传播和使用被盗数据,本公司将对盗取、擅自发布及使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相关测试结果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3、本公司将对官网进行安全性检查和相关数据校验,择日公布相关车型测试结果。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2020年6月20日
这个瓜有点大,角师傅从事汽车安全工作10余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从声明内容可以感受到,中保研的意思:皓影的成绩并没有正式公布,目前网络间传播的是假数据,要相信我们随后公布的真数据。
其二,目前谁再传播这份假数据,将付出法律的代价。
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官网数据“闪现”,还是真的有人盗取敏感信息并发布,中保研这一次操作真的是让中国广大网民大开眼界。这次数据泄露事件,对于中保研自身,甚至整个中国汽车安全体系影响不小。那么问题来了,是谁这么感兴趣广汽本田皓影中保研的碰撞敏感数据?事件后续,角师傅将继续跟踪报道。
观察者网 文/秋水 编辑/徐喆)因将一代“神车”帕萨特拉下神坛而在国内名声大噪的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管理中心,近日却因为一份疑似泄露的碰撞成绩而陷入“罗生门”。
据观察者网汽车频道此前报道,6月12日,中保研公布了上市仅半年的广汽本田SUV车型——皓影的测试视频与照片。从视频和照片中可以看出,经过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的皓影的A柱出现了明显变形,而在侧面碰撞测试中,皓影的B柱同样出现形变。
中保研公布的皓影碰撞视频及照片
按照惯例,测试车型的具体成绩会在中保研公布视频和照片一周后给出。6月19日,果然有网友通过修改C-IASI官网的网址(www.ciasi.org.cn/home/safety/pageone/id/61.html),“意外”发现了疑似皓影的碰撞测试成绩:
然而与碰撞视频和照片大相径庭的是,皓影除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为P(较差)外,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均获得G(优秀)。
而在正面25%偏置碰撞这一细分项目中,皓影则获得了A(良好)这一评价。作为对比,帕萨特在偏置碰撞中撞弯A柱后,得到的评价是P(较差)。
网络流传的疑似皓影碰撞测试成绩
疑似皓影成绩被曝光后,引发了网友对中保研评价体系的质疑。更有网友猜测,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屠龙勇士变成龙”的故事:
但也有网友认为,有人或组织在故意“搞事情”抹黑中保研:
对此,中保研于6月20日发布声明称,网传皓影测试数据并非中保研发布,且中保研关于包括皓影在内的相关测试结果“被盗”,并已就此向警方报案。中保研还宣布将对官网进行安全性检查和相关数据校验,择日公布皓影的测试结果。这也是中保研首次遭遇此类事件。
目前,网友通过修改网址提取的有关网页链接(www.ciasi.org.cn/home/safety/pageone/id/61.html)已无法正常打开;而先前公布测试成绩的特斯拉国产Model 3网页(www.ciasi.org.cn/home/safety/pageone/id/60.html)依然能够正常打开。
截至目前,整起事件的真相依然扑朔迷离。亦有不少网友产生疑问:中保研这个突然大火的机构,背后究竟是何方神圣?
观察者网汽车频道查阅启信宝数据发现,执行C-IASI碰撞测试的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由“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65%:35%的股比合资成立。
数据来源:启信宝
而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官网中也能看到,该指数的测评单位包括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两家机构。
其中,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简称中保研,CIRI)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15年3月牵头发起,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等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入股改制原“北京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而来,总部设在北京。目前是国际机构RCAR组织在中国唯一的正式会员单位。
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简称中国汽研,CAERI)始建于1965年3月,原名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2001年更名为重庆汽车研究所,同时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03年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年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成为其全资子企业。2007年,更为现名并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观察者网汽车频道查阅中国汽研官方网站发现,该机构的服务内容包括碰撞安全测试评价,其中涵盖包括正面25%偏置碰撞在内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系列试验。
图片来源:中国汽研
此外,在C-IASI测试之前,另一项影响力较大的汽车碰撞测试C-NCAP,则是由总部位于天津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中心,CATARC)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主导。中汽中心是1985年根据国家对汽车行业管理的需要,经国家批准成立的科研院所,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
2019年12月,因公布上汽大众帕萨特“史上最差”正面25%碰撞测试成绩,中保研C-IASI测试的关注度相较先前有了明显上升。部分网友甚至认为,由保险行业牵头发起的中保研C-IASI测试与车企利益交集较少,公正性相对更高。
帕萨特在C-IASI中撞弯A柱
然而在陷入测试数据被盗的“罗生门”后,中保研的公信力也首度遭到了质疑。那么,中保研的数据是否真的像声明中那样被盗了呢?盗取数据的又是何人或组织,其目的何在?广汽本田皓影真正的测试结果又是什么呢?观察者网汽车频道将予以持续关注。
以下为中保研有关皓影碰撞测试的声明:
1、网传的本田皓影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数据并非本公司发布,本公司不对网传的本田皓影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结果的发布、传播及使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本公司关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相关测试结果(包括本田皓影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结果)被盗,本公司已就此向警方报案,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传播和使用被盗数据,本公司将对盗取、擅自发布及使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相关测试结果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3、本公司将对官网进行安全性检查和相关数据校验,择日公布相关车型测试结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的不是亡了羊才补牢?
作者 | 吴彤
编辑 | 青暮
今年1月15日,美国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新规,称无须遵守传统汽车碰撞标准,不希望早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之前故意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得到了众多汽车公司的认同。
但是从安全性和创新性来看,自动驾驶汽车功能尚不成熟,在人车接管上频出事故。在推出更好的自动驾驶技术之前,降低行业撞击标准,是在拿人命做测试?
13日,特斯拉发布了名为“data-drive-safety”(数据驱动安全)的视频,公布了全新的气囊新技术,宣称新技术通过收集数百万辆汽车的撞击数据,能在车辆碰撞发生10 毫秒(0.01 秒)内判断碰撞类型,准确感知具体的座椅位置以及方向盘位置变动,使得车舱乘客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安全气囊都会作出定向反应,最大程度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通过特斯拉在推特和油管发布的视频来看,特斯拉方面称:这是迄今为止,用于在碰撞事故中为乘客提供的最好保护技术。
一向奉行傲慢与偏见的特斯拉,真的学会正面处理问题了吗?
今年,特斯拉针对国内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自动驾驶辅助状态下无故转向,车辆撞停,车头严重损毁,但全车8个安全气囊无一打开大的事件回应可是:你没撞对位置,我的车没有任何问题。
在之前出现的特斯拉车祸事故中,不管是真如特斯拉所说没有撞对位置,还是系统出错,但没有一个画面来自特斯拉的行车记录仪,终端数据去哪了?
声称自己拥有全方位感知硬件的特斯拉,当自己偷摸升级安全技术的时候,改口:“因为我们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超过100万辆汽车的生产商,从传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座位位置在哪里,方向盘在哪里,是否系好安全带,安全气囊何时展开,并将这些多维数据精确到毫秒级别。这是其他汽车制造商根本不具备的能力。”
人前人后两幅面孔,相当鸡贼!
1
特斯拉是如何测试撞击的?
为了直观地展示该技术的安全性,特斯拉碰撞实验室用实车展示:让一辆重达2吨的老款雪佛兰索罗德皮卡与Model Y相撞,通过车内的假人姿势和假人身上的探测器数据判断,新技术是否有效减轻了假人的受伤风险和程度。
在传统工业标准的撞击测试中,专注于正侧面撞击或者正面撞击,但是特斯拉根据全球各地在路上行驶的特斯拉汽车回传的行车视频,收集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各项数据,并复制出地真实的碰撞场景时发现:现行的碰撞测试都是行业规定内的标准测试,过于单一性,无法模拟出现实中各种各样的碰撞事故。
传统撞击测试
传统安全气囊
特斯拉对比全球各地传回的视频
真实世界的撞击区域分布图
但特斯拉通过从现实世界传回的数据建立的撞击事故四向图来看,尽管是正面事故发生率最高,但是左方事故发生率相比右方却更高。
在真实驾驶环境中,难保每次都是大概率事件,如何面对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撞击,并制动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呢?
特斯拉依托“真实世界数据”,通过仿真工程师电脑上模拟不同方位的撞击,帮助特斯拉做很多的微调工作,比如安全气囊每毫米级的展开时间、速度、角度和安全带,来执行最好的安全保护措施。
模拟仿真图
下一步,就是撞击实验室复现撞击现场。
在现场测试中, 为了真实记录碰撞数据,特斯拉的碰撞实验室配备了 17 台高速摄像机,均可以每秒 1000 帧的速度拍摄。另外,还在Model Y的后备箱里面也塞满了各种仪器,目的是获取尽可能多的真实数据。
视频中,这辆雪佛兰皮卡高度驶过,撞向Model Y的车头的左侧。撞击后,Model Y的车头变形严重,前备箱盖、前保险杠受挤压严重挤压变形。
从车内镜头看,发生碰撞时,车辆主驾一侧(受撞击侧)的侧帘气囊首先打开,然后打开的是方向盘上的正向气囊,而位于方向盘下方的膝部气囊则是最后开启。
该车左后位置的侧帘气囊与前排侧帘气囊为一体式设计,在撞击时与前排同时开启。
从碰撞的其他角度来看,车辆的另一侧所有气囊都没有打开,包括副驾驶气囊、右侧帘气囊等。
根据视频来看,此次碰撞测试的第一撞击点位于主驾前侧45度位置,主驾侧的侧帘气囊离撞击点最近,而该侧帘气囊也正是最先开启的,这也印证了该项技术是可以根据碰撞的类型而具有选择性地打开气囊。
除了该项测试,特斯拉还对该车进行了类似于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侧面碰撞测试,此时车辆的两侧侧帘气囊和正向气囊几乎同时打开。
在传统的安全气囊制动中,是通过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控制装置(中央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安全气囊控制装置才会触发。作为与安全带一并组成的车辆乘员约束装置,传统气囊属于被动型技术。
而此时特斯拉则拿出了主动防撞技术,乘客舱安全性进一步提升。现实世界的真实撞击数据和撞击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共同构成了可以识别特定类型碰撞的新算法的关键。
未来,测试团队还将这些验证好的试验模型送回特斯拉,并做成改进固件推送到数百万辆汽车中,让它们变得更灵动,更安全。
对此,有国外网友评价,“数据是这个时代的石油,黄金,请其他车企抄作业,也请地图软件免费,保障我们的安全!”
2
特斯拉现在优化是不是晚了些?
在8月的Ai Day上,特斯拉坚持推出纯视觉无人驾驶方案,摘掉毫米波雷达,自诩仅用“眼睛”开车,在识别不同的物体、道路宽距、车道线市识别、行人识别准确度上做了优化。对比之下,国内的自动驾驶汽车采用的是“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组合模式,特斯拉的摄像头再好,也解决不了致命缺陷:摄像头在精度和反应上比不上毫米波雷达;二是容易受到光照、天气干扰。
特斯拉坚持使用纯视觉效果,是把安全摆在第一位了吗?如果不是为了炫技,那就是降低成本多销几辆自家车。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特斯拉还是踏踏实实做出更安全的驾驶方案的好。
今天称自己提升了驾驶方案,明天称自己优化了安全气囊技术,后天再出车祸怎么办?
按照特斯拉的思路,出了事故,先点杯奶茶,你吵我就躺平,你闹我就起诉。等舆论过了再整活呗。
参考资料:
https://twitter.com/Tesla/status/1448367562690076680
https://www.ednchina.com/news/a8123.html
https://new.qq.com/omn/20200816/20200816A002Q600.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KR2N_Q8ep8
雷锋网雷锋网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