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我们纵向的回顾整个大前端的历史,不难发现,人们对前端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苛,与此同时,人们对追求美的体验是也极致的,从理性到感性,从平面到几何,从现实到虚拟,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作为前端工程师,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往往和人类软件核心理念南辕北辙,因为人类的终极追求是个性,绝不是共性,换句话说,大家都一样就不好玩儿了。
那么作为web前端,追求个性的手段手段之一就是鼠标指针的更换,早在css2时代,Cursor属性就可以对象鼠标指针光标进行控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设置鼠标指针样式,代码如下:
<head>
<title>cursor属性</title>
</head>
<body>
<p>请把鼠标移动到单词上,可以看到鼠标指针发生变化:</p>
<span style="cursor:auto">Auto......</span><br />
<span style="cursor:crosshair">Crosshair......</span><br />
<span style="cursor:default">Default......</span><br />
<span style="cursor:pointer">Pointer......</span><br />
<span style="cursor:move">Mov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e-resize">e-resiz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ne-resize">ne-resiz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nw-resize">nw-resiz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n-resize">n-resiz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se-resize">se-resiz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sw-resize">sw-resiz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s-resize">s-resiz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w-resize">w-resize......</span><br />
<span style="cursor:text">text......</span><br />
<span style="cursor:wait">wait......</span><br />
<span style="cursor:help">help......</span>
</body>
</html>
不过这些属性仅仅是更换系统自定义的一些默认样式,毫无新意,当然也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特别对于一些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Web应用。因此,CSS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鼠标光标图片,并保存为 .cur 的光标文件,然后通过 cursor属性来使用它们。如:
cursor: url(cursors/cursor.cur) ;
上述规则表示,要求浏览器加载名称为 cursor.cur 光标文件,并将它用作鼠标光标。当然,浏览器也有可能不支持 .cur 格式的光标文件,或光标文件无法正常加载。因此,大多数浏览器要求必须指定一个备用的光标,否则,cursor属性无效。如:
cursor: url(cursors/cursor.cur), pointer;
除了更换鼠标指针,我们也可以稍加一些变化,比如鼠标悬停在超链接的时候,语义化操作往往需要给用户一点提示:
a:hover, a:focus, a:active, a.active {
color: #fec503;
cursor:url(././mouse/breeze/Hand.cur), pointer;
}
效果是下面这样:
这里我使用的鼠标风格是在业界鼎鼎有名的 Breeze
当然了由于不同浏览器所支持的光标文件格式不尽相同,Opera和IE仅支持 .cur 格式,Firefox、Chrome和Safari既支持 .cur 格式,也支持常见的 .jpg、.gif、.jpg 等格式。
所以从通用性的角度来看,.cur格式是最保险的,不过也不用担心,如果出现不兼容的情况,系统会选择默认的样式。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cur文件来说,尺寸最好选择不大于于32*32像素的,因为通过样式进行样式的加载会损耗一些网页性能,同时过大的光标也会影响用户的点选。
最后,如果手里有.cur的鼠标光标图片样式,这些图片不仅仅可以应用在web网站上,像电脑系统也可以使用比如win10,ubuntu或者mac,这里推荐一个鼠标指针风格网站的下载地址:https://zhutix.com/tag/cursors/ 这上面的鼠标指针风格不能说清新脱俗吧,但是也比那些烂大街的杀马特造型要好看多了。
当用户进行鼠标框选选择了页面上的内容时,把选择的内容进行上报。
虽然这需求就一句话的事,但是很显然,没那么简单...
因为鼠标框选说起来简单,就是选择的内容,但是这包含很多中情况,比如:只选择文案、选择图片、选择输入框、输入框中的内容选择、iframe、等。
简单总结,分为以下几点:
鼠标框选包含以下几点:
老生常谈的技术点了,这里不能用节流,因为肯定不能你鼠标选择的时候,隔一段时间返回一段内容,肯定是选择之后一起返回。
这里用 debounce 主要也是用在事件监听和事件处理上。
事件监听,因为鼠标选择,不仅仅是鼠标按下到鼠标抬起,还包括双击、右键、全选。
需要使用事件监听对事件作处理。
Range 接口表示一个包含节点与文本节点的一部分的文档片段。
Range 是浏览器原生的对象。
<body>
<ul>
<li>Vite</li>
<li>Vue</li>
<li>React</li>
<li>VitePress</li>
<li>NaiveUI</li>
</ul>
</body>
<script>
// 创建 Range 对象
const range=new Range()
const liDoms=document.querySelectorAll("li");
// Range 起始位置在 li 2
range.setStartBefore(liDoms[1]);
// Range 结束位置在 li 3
range.setEndAfter(liDoms[2]);
// 获取 selection 对象
const selection=window.getSelection();
// 添加光标选择的范围
selection.addRange(range);
</script>
可以看到,选择内容为第二行和第三行
只选择 li 中的 itePres
可以看出 range 属性对应的值
const range=document.createRange();
const range=window.getSelection().getRangeAt(0)
if (document.caretRangeFromPoint) {
range=document.caretRangeFromPoint(e.clientX, e.clientY);
}
const range=new Range()
Selection 对象表示用户选择的文本范围或插入符号的当前位置。它代表页面中的文本选区,可能横跨多个元素。
window.getSelection()
锚指的是一个选区的起始点(不同于 HTML 中的锚点链接)。当我们使用鼠标框选一个区域的时候,锚点就是我们鼠标按下瞬间的那个点。在用户拖动鼠标时,锚点是不会变的。
选区的焦点是该选区的终点,当你用鼠标框选一个选区的时候,焦点是你的鼠标松开瞬间所记录的那个点。随着用户拖动鼠标,焦点的位置会随着改变。
范围指的是文档中连续的一部分。一个范围包括整个节点,也可以包含节点的一部分,例如文本节点的一部分。用户通常下只能选择一个范围,但是有的时候用户也有可能选择多个范围。
一个用户可编辑的元素(例如一个使用 contenteditable 的 HTML 元素,或是在启用了 designMode 的 Document 的子元素)。
首先要清楚,选择的起点称为锚点(anchor),终点称为焦点(focus)。
function debounce (fn, time=500) {
let timeout=null; // 创建一个标记用来存放定时器的返回值
return function () {
clearTimeout(timeout) // 每当触发时,把前一个 定时器 clear 掉
timeout=setTimeout(()=> { // 创建一个新的 定时器,并赋值给 timeout
fn.apply(this, arguments)
}, time)
}
}
/**
* debounce 函数类型
*/
type DebouncedFunction<F extends (...args: any[])=> any>=(...args: Parameters<F>)=> void
/**
* debounce 防抖函数
* @param {Function} func 函数
* @param {number} wait 等待时间
* @param {false} immediate 是否立即执行
* @returns {DebouncedFunction}
*/
function debounce<F extends (...args: any[])=> any>(
func: F,
wait=500,
immediate=false
): DebouncedFunction<F> {
let timeout: ReturnType<typeof setTimeout> | null
return function (this: ThisParameterType<F>, ...args: Parameters<F>) {
// eslint-disable-next-line @typescript-eslint/no-this-alias
const context=this
const later=function () {
timeout=null
if (!immediate) {
func.apply(context, args)
}
}
const callNow=immediate && !timeout
if (timeout) {
clearTimeout(timeout)
}
timeout=setTimeout(later, wait)
if (callNow) {
func.apply(context, args)
}
}
}
nterface IGetSelectContentProps {
type: 'html' | 'text'
content: string
}
/**
* 获取选择的内容
* @returns {null | IGetSelectContentProps} 返回选择的内容
*/
const getSelectContent=(): null | IGetSelectContentProps=> {
const selection=window.getSelection()
if (selection) {
// 1. 是焦点在 input 输入框
// 2. 没有选中
// 3. 选择的是输入框
if (selection.isCollapsed) {
return selection.toString().trim().length
? {
type: 'text',
content: selection.toString().trim()
}
: null
}
// 获取选择范围
const range=selection.getRangeAt(0)
// 获取选择内容
const rangeClone=range.cloneContents()
// 判断选择内容里面有没有节点
if (rangeClone.childElementCount > 0) {
// 创建 div 标签
const container=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 div 标签 append 复制节点
container.appendChild(rangeClone)
// 如果复制的内容长度为 0
if (!selection.toString().trim().length) {
// 判断是否有选择特殊节点
const isSpNode=hasSpNode(container)
return isSpNode
? {
type: 'html',
content: container.innerHTML
}
: null
}
return {
type: 'html',
content: container.innerHTML
}
} else {
return selection.toString().trim().length
? {
type: 'text',
content: selection.toString().trim()
}
: null
}
} else {
return null
}
}
/**
* 判断是否包含特殊元素
* @param {Element} parent 父元素
* @returns {boolean} 是否包含特殊元素
*/
const hasSpNode=(parent: Element): boolean=> {
const nodeNameList=['iframe', 'svg', 'img', 'audio', 'video']
const inpList=['input', 'textarea', 'select']
return Array.from(parent.children).some((node)=> {
if (nodeNameList.includes(node.nodeName.toLocaleLowerCase())) return true
if (
inpList.includes(node.nodeName.toLocaleLowerCase()) &&
(node as HTMLInputElement).value.trim().length
)
return true
if (node.children) {
return hasSpNode(node)
}
return false
})
}
/**
* 获取框选的文案内容
* @returns {string} 返回框选的内容
*/
const getSelectTextContent=(): string=> {
const selection=window.getSelection()
return selection?.toString().trim() || ''
}
// 是否时鼠标点击动作
let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 boolean=false
const selectionChangeFun=debounce(()=> {
const selectContent=getSelectContent()
console.log('selectContent', selectContent)
// todo... 处理上报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false
})
// 添加 mousedown 监听事件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mousedown', ()=> {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true
})
// 添加 mouseup 监听事件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mouseup',
debounce(()=> {
selectionChangeFun()
}, 100)
)
// 添加 selectionchange 监听事件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selectionchange',
debounce(()=> {
if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 return
selectionChangeFun()
})
)
// 添加 dblclick 监听事件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blclick', ()=> {
selectionChangeFun()
})
// 添加 contextmenu 监听事件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contextmenu',
debounce(()=> {
selectionChangeFun()
})
)
也可以进行封装
/**
* addEventlistener function 类型
*/
export interface IEventHandlerProps {
[eventName: string]: EventListenerOrEventListenerObject
}
let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 boolean=false
const eventHandlers: IEventHandlerProps={
// 鼠标 down 事件
mousedown: ()=> {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true
},
// 鼠标 up 事件
mouseup: debounce(()=> selectionChangeFun(), 100),
// 选择事件
selectionchange: debounce(()=> {
if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 return
selectionChangeFun()
}),
// 双击事件
dblclick: ()=> selectionChangeFun(),
// 右键事件
contextmenu: debounce(()=> selectionChangeFun())
}
Object.keys(eventHandlers).forEach((event)=>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event, eventHandlers[event])
})
function debounce (fn, time=500) {
let timeout=null; // 创建一个标记用来存放定时器的返回值
return function () {
clearTimeout(timeout) // 每当触发时,把前一个 定时器 clear 掉
timeout=setTimeout(()=> { // 创建一个新的 定时器,并赋值给 timeout
fn.apply(this, arguments)
}, time)
}
}
let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false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mousedown', (e)=> {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true
console.log('mousedown', e)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mouseup', debounce((e)=> {
console.log('mouseup', e)
selectionChangeFun()
}, 100))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selectionchange', debounce((e)=> {
console.log('selectionchange', e)
if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 return
selectionChangeFun()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blclick', (e)=> {
console.log('dblclick', e)
selectionChangeFun()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ontextmenu',debounce(()=> {
selectionChangeFun()
}))
const selectionChangeFun=debounce(()=> {
const selectContent=getSelectContent()
selectionchangeMouseTrack=false
console.log('selectContent', selectContent)
})
const getSelectContent=()=> {
const selection=window.getSelection();
if (selection) {
// 1. 是焦点在 input 输入框
// 2. 没有选中
// 3. 选择的是输入框
if (selection.isCollapsed) {
return selection.toString().trim().length ? {
type: 'text',
content: selection.toString().trim()
} : null
}
// 获取选择范围
const range=selection.getRangeAt(0);
// 获取选择内容
const rangeClone=range.cloneContents()
// 判断选择内容里面有没有节点
if (rangeClone.childElementCount > 0) {
const container=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container.appendChild(rangeClone);
if (!selection.toString().trim().length) {
const hasSpNode=getSpNode(container)
return hasSpNode ? {
type: 'html',
content: container.innerHTML
} : null
}
return {
type: 'html',
content: container.innerHTML
}
} else {
return selection.toString().trim().length ? {
type: 'text',
content: selection.toString().trim()
} : null
}
} else {
return null
}
}
const getSpNode=(parent)=> {
const nodeNameList=['iframe', 'svg', 'img', 'audio', 'video']
const inpList=['input', 'textarea', 'select']
return Array.from(parent.children).some((node)=> {
if (nodeNameList.includes(node.nodeName.toLocaleLowerCase())) return true
if (inpList.includes(node.nodeName.toLocaleLowerCase()) && node.value.trim().length) return true
if (node.children) {
return getSpNode(node)
}
return false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产品设计时细节是产品经理最头疼的问题,一个button,一个链接都要考虑太多的细节问题。作者整理了常见的一些功能设计问题,一篇文章看懂这些功能设计。来学习吧。
链接也称为超链接,所谓的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而在一个网页中用来超链接的对象,可以是一段文本或者是一个图片。当浏览者单击已经链接的文字或图片后,链接目标将显示在浏览器上,并且根据目标的类型来打开或运行。
链接可以是一个字或是一段字这样的文本,也可以是一个按钮,一张图片,当你点击后跳转到另一个目标,当你把鼠标指针移到某个链接时会变成一个小手,当然在手机上没有这一特点。
文本样式的链接一般在搜索引擎的网站呈现蓝色字样,大多会在下面加上下划线以便识别,不过现如今考虑到不影响文本的可读性与用户体验,逐渐取消了下划线。而在一些别的网站考虑到界面设计风格各方面的因素而不用蓝色。
谷歌的文本链接是蓝色,没有下划线
百度的文本链接也是蓝色,关键词是红色,有下划线
而京东的文本链接有灰色,有白色,有黑色
按钮样式的链接比文本样式的更容易识别,每一个按钮都是一样链接。
按钮样式链接
图片样式的链接可以是单独的一张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与按钮一起组成一张图片,只是鼠标指针扫过图片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变成小手。
如桌面弹出这种游戏小窗口的图片式链接
由文字/图/按钮样式一起构成的一张图片式按钮,鼠标可以点击图中任何一部位
链接打开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当前页面刷新跳转,国外的网站大多是这样的打开式;第二种是在新标签页面打开链接,国内大多采用这种;第三种是提示用APP打开。当然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那就是二维码扫描。
提示用美拍APP打开
按照连接路径的不同,网页中超链接一般分为以下3种类型:内部链接,锚点链接和外部链接。
链接还可以分为动态链接和静态链接。动态超链接指的是可以通过改变HTML代码来实现动态变化的链接,例如我们可以实现将鼠标移动到某个文字链接上,文字就会象动画一样动起来或改变颜色的效果,也可以实现鼠标移到图片上图片就产生反色或朦胧等等的效果。而静态链接,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动态效果的链接。
与外部链接(即反向链接)相反,内部链接是指同一网站域名下的内容页面之间互相链接。如频道、栏目、终极内容页之间的链接,乃至站内关键词之间的Tag链接都可以归类为内部链接,因此内部链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站内链接,对内部链接的优化其实就是对网站的站内链接的优化。
HTML中的链接,正确的说法应该称作"锚点",它命名锚点链接(也叫书签链接)常常用于那些内容庞大繁琐的网页,通过点击命名锚点,不仅让我们能指向文档,还能指向页面里的特定段落,更能当作"精准链接"的便利工具,让链接对象接近焦点。便于浏览者查看网页内容。类似于我们阅读书籍时的目录页码或章回提示。在需要指定到页面的特定部分时,标记锚点是最佳的方法。
外部链接,又常被称为:“反向链接”或“导入链接”,是指通过其他网站链接到你的网站的链接。
外部链接指的是针对搜索引擎,与其它站点所做的友情链接。高质量的外部链接指:和你的网站建立链接的网站知名度高,访问量大,同时相对的外部链接较少,有助于快速提升你的网站知名度和排名的其他网站的友情链接。
如果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网页中的链接又可以分为:文本超链接,图像超链接,E-mail链接,锚点链接,多媒体文件链接,空链接等。
链接是一种对象,它以特殊编码的文本或图形的形式来实现链接,如果单击该链接,则相当于指示浏览器移至同一网页内的某个位置,或打开一个新的网页,或打开某一个新的WWW网站中的网页。
链接在交互上一般会呈现4种状态,即默认状态/悬停时状态/点击时状态/点击后状态。比如谷哥网站的交互体验。如下图:
点击前
悬停时,下面浮现半透明线条
点击时,有波纹晕开的动态效果
点击后,下面线条粗
有时候是3种状态,比如百度网和知乎应用:
默认状态
点击时链接变红
点击后链接变成紫色
IOS系统知乎应用的3种状态,而在Android系统没有用力点击这一状态。
默认状态
点击状态
用力点击会弹出预览小窗口
有些时候只有2种状态,如下图谷歌网:
默认和点击后状态一样
鼠标悬停时出现下划线
默认状态
点击时
而有时候比如在APP里有时候就一直只有一种状态,也可以称静态链接,之前的可以称之为动态链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会因为当时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交互体验设计。有的情况下还会加上点击的音效,使用户体验更畅快,这在移动端用的使用情况多一些。
总之链接是网页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每一个链接的呈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作者:潘瑶琼(简书作者)
本文由 @潘瑶琼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