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美国有了专门给川普粉的婚恋网……国外的这些相亲网站,

美国有了专门给川普粉的婚恋网……国外的这些相亲网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存在的……

说,在川普成功竞选成总统后,关于他的政治分歧在美国愈演愈烈..

现在,这种分歧,竟然已经延伸到了美国的婚恋网站上….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伴侣能有和自己相同的政治观点,都讨厌自己的意见被反驳。

但是怎样才能一开始就确定自己的约会对象一定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政治阵营的呢,怎样才可以知道对方就是隐藏在人群中的川粉呢?

来自加利福尼亚的David Goss祭出了一个杀器:

川普粉丝婚恋网(Trump Singles)

它的广告语是:Make Dating Great Again…..

没错…这个婚恋网站完全是为川普的粉丝设立的…

这里,是单身川粉们的约会天堂。

所有想注册这个婚恋网站的人可以直接通过facebook的账号来登陆,但是每个人登陆后都会被婚恋网的工作人员一一审查,

查看对方是否是川普真爱粉,如果不是的话就会被踢出去。工作人员24小时努力维持着网站里的‘川粉氛围’。

这个网站在去年6月就建立了,但在川普成功当选总统后,网站的注册人数激增,大约有超过24000名单身川粉活跃在这个相亲网站上。

网站的会员费也从刚开始的5美元无限使用变成了现在的19.99美元的月费。

虽然价格贵,但服务质量高。

很多川粉都告诉David Goss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可以让自己与约会对象畅谈政治的相亲网,不用再为自己的川粉身份遮遮掩掩。

现在这个相亲网站的注册人数仍然在高速增长….

然而,除了这个以政见为区分的相亲网外,

在欧美,还有大量奇奇怪怪的婚恋网站耕耘着里面的细分市场,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不存在的….

1,只爱高尔夫相亲网(Date a Golfer)

喜欢打高尔夫?希望自己的约会对象也能是高尔夫狂热爱好者?

这个相亲网就是为这些高尔夫球迷准备的。

在这里,人们除了需要说出自己的身高、种族、婚姻状况、孩子数量等基本信息外,还需要说出自己打高尔夫球的能力如何、最喜欢的高尔夫球场是哪几个、经常在哪里打高尔夫球,以及希望约会对象的高尔夫球能力如何…

2,纸尿布爱好者约会网(DiaperMates)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成人,他们喜欢穿纸尿裤…

因为对纸尿裤的执念,他们希望自己的伴侣也能是纸尿裤爱好者…于是就有了这个网站。

在这里,人们确认对方到底是不是自己的Mr. Right的方法,就是观察他们的纸尿裤,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款型,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呃,好吧。

3,无麸质饮食者相亲网(gluten free singles)

‘在这个充满麸质食物食物的世界上,想过上无麸质饮食的生活是艰难的。但在这里,你不孤单!’

无麸质饮食者相亲网是帮助世界上对麸质食物过敏,或者患有乳糜泻,或者就是不想吃麸质食物以此来保持健康的人们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的网站。它的主旨是:建立一个充满无麸质的爱情、无麸质的友情、无麸质的社交的环境。是一个十分绿色健康的相亲网站。

4,只爱小丑婚恋网(Clown Dating)

‘…在那夸张的妆容和红色的鼻子之后,是一颗孤独的心。’

世界上有人有‘小丑恐惧症’,同时也有人疯狂地热爱着小丑。

对于那些从童年起就喜爱小丑的人来说,这个网站可以帮助他们迅速找到附近的小丑,和他们成为朋友,或者约会。

5,单身的爱马者(Equestrian Singles)

‘从城市到乡村,为了所有爱马的人们!’

和‘只爱高尔夫相亲网’差不多,这个婚恋网上的人们都是热爱骑马的人。

从2001年起这个网站就建立了,并且,据网站自己说,他们帮助了200多个国家超过9万名单身男女找到友情….以及自己心仪的马…

6,420 Singles

名字意味不明,其实是一个大麻爱好者相亲网。

在这个网上约会的人们,可以第一次见面就自由无拘束地抽大麻….

7,胭脂鱼发型爱好者相亲网(Mullet Passions)

胭脂鱼发型,是一种流行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发型,是一种上部和后面长,两侧短的发型,大约长这样…

这种发型曾经流行,但现在已经比较非主流了,不过在欧美还是有不少这种发型的粉丝。

这个相亲网站上的男人留的都是各种胭脂鱼发型,特别钟爱这种发型的女人可以在上面找到真爱…

8,又丑又笨相亲网(Ugly Schmuck)

‘你很丑吗?有人注意到你的内在美吗?

如果没有,欢迎来到又丑又笨相亲网。’

在这个网站上相亲的人,都是自认为‘丑’的人…他们寻找的对象,也都是自认容貌不佳的人..

这种相亲方式被他们称为‘ugly date’。

真是一个悲伤的相亲网站….

9,船长婚恋网(Sea Captain Date)

‘船长婚恋网,让船长们与所有爱海的单身男女们相连接~’

这个婚恋网是帮助长年孤独的船长们找到真爱的网站,目前上面大约有几千名注册的船长。

10,和我的宠物约会吧(Date My Pet)

这是一个宠物爱好者的相亲网站。这个网站的使用者都是热爱小动物的人,并且他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能疼爱动物。

在这个网站上约会,人们不仅要讨好自己心仪的对象,还要讨好他们的猫猫狗狗,让对方的宠物们也爱上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地约会成功。

11,可以找个更好的(Can Do Better)

一个没节操的相亲网站…

这个网站鼓励所有人把自己和自己目前恋人的照片放到这个网站上,然后让网友根据样貌评估谁‘可以找个更好的’。评分高的人就能进入这个网站和其他人约会,然后把自己不满意的对象甩掉。

呃..啧啧。

12,有疱疹的鱼(Herpes Fish)

这个网站上的相亲者都是患有疱疹疾病的人,并且他们能找到的伴侣也都是有疱疹疾病…

这大概是为了避免和其他人深入交往后的种种尴尬…

13,钟爱吸血鬼(Vampire Passion)

‘百分百免费的吸血鬼和吸血鬼爱好者相亲网。通过浏览‘吸血鬼组’,你能找到真实的吸血鬼和精神吸血鬼。在这里,你能遇见吸血鬼、吸血鬼爱好者,甚至吸血鬼猎人…本相亲网站还能为广大吸血鬼用户提供所需的特定血型,比如A型、B型、O型,甚至牛的血(为了符合道德伦理)。赶快注册,即刻享受免费的吸血鬼聊天、看板和邮件。’

14,裸体爱好者婚恋网(Naturist Passion)

‘保持裸体是一种价值单纯、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

据该网站称,它是全球最大的,最被信任的裸体爱好者交友网,已经帮助了千百个裸体爱好者找到了幸福的伴侣。在这里交友需要提供裸照。

15,旅行小姐(Miss Travel)

‘海外约会:漂亮女孩们能免费旅行’

这个恋爱网站为所有想要旅行但是没钱的年轻女孩们提供平台,帮助她们找到自己的‘旅行赞助者’,可以不花一分钱地全球旅行….

这听上去不对啊..

16,毛绒伴侣(Furry Mate)

给所有喜欢打扮成毛绕绕的卡通动物的cosplay爱好者提供找到有着同样爱好的婚恋网。

根据他们的宣传视频看,成功率不低…

17,Agematch

‘只要两个人有足够的相似之处,年龄差距并不重要。’

忘年恋交友网,一个让人们找到比自己大很多或者小很多的恋人的网站…

可以是老男人找年轻姑娘,也可以是年纪大的女性找小鲜肉..

18, 高个子朋友(Tall Friends)

一个为身高特别高的人们寻找恋爱对象的网站。

19,有钱男人(Wealthy Men)

该网站的男士年薪准入门槛是至少8万5千美元….

要不要那么赤裸裸…

20,丧尸爱好者婚恋网(Zombie Passions)

‘百分百免费的丧尸、丧尸爱好者和从事死亡工作的人们的相亲网。浏览‘丧尸组’可以找到不同种类的丧尸,比如化学品泄漏造成的丧尸、病毒变异造成的丧尸和放射性陨石造成的丧尸…’

哦,够了。

21,Women Behind Bars

女囚徒相亲…哦不,笔友网。

全美各地监狱中的女犯人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找到自己的知心人。

并不是纯百合,更多的还是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网站的设置看上去和婚恋网特别像….

22,农场主专属相亲网(Farmers Only)

和‘船长婚恋网’作用差不多,来自农场主的爱情~

23,高颜值(Beautiful People)

一个会让人遭受一万点暴击的婚恋网站…

进入这个网站只有一个标准,颜值足够高:

‘网站创办的初衷非常简单却也是人类的基本原则 – 在恋爱关系中,人们希望与有吸引力的人交往…’

‘要成为会员,申请人必须通过由网站现有异性会员进行的投票。申请人有48小时的时间接受异性会员对于其是否符合“beautiful”这一标准的投票。如果申请人获得足够赞成票,便可被接纳为BeautifulPeople社区的成员。 投票是民主且公平的。’

“您的投票决定美的标准。”

哦,不,谢谢,还是算了吧。

24,单身食物过敏者相亲网(Singles With Food Allergies)

名字说明一切。这里相亲的人都是对特定食物过敏的人,希望能找到一个和自己相似的恋人,生活中相互扶持帮助。

看了这些网站,

不知道哪里有火锅爱好者相亲网、麻小吃货婚恋网,

感觉似乎能解决我国单身问题了呢~

ref:

http://www.odditycentral.com/news/trump-singles-a-dating-site-catering-exclusively-to-trump-supporters.html

-------------------

文 | 王塞北

在我们所熟悉的故事中,阿拉丁是那个在灯神的魔力帮助下,和茉莉公主一起坐在飞毯上奔向幸福的小伙子。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这是一个源于《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传统民间故事,但事实上,流传到今日的《阿拉丁》并不是一个血统纯正的民间故事,他有着一段复杂混乱的形成历史。

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影响到今天,灯神阿拉丁本人的形象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今天,我们就从热映的《阿拉丁》开始,谈谈背后这个灯神故事与形象的演变史。

原书中阿拉丁是个中国人?

在法国考古学家、翻译家安托万·加朗

(Antoine Galland)

于1704年将《一千零一夜》从阿拉伯语译成法语之前,西方还没有人知道这本书,当然更不知道阿拉丁这个角色。

加朗在翻译原著的同时,还广泛地收集其他民间故事,《阿拉丁》就是其中之一。加朗在译文中声称,《阿拉丁》这个故事来自一位叙利亚阿勒颇的说书人。不过,在故事开头声称这是来自遥远异国叙述者,本就是这种故事的一贯格式。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个故事讲述者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有可能是一个法国学者在关于亚洲的零星认识当中,以一个殖民者的视角凭空臆造的。

美国插画家维吉尼亚·弗朗西丝·史特瑞特(Virginia Frances Sterrett)在1928年绘制的《阿拉丁》插图。图片来自:Aladdin and the Princess Badr al-Budūr。

有趣的是,在《一千零一夜》最初的英文译本Arabian Nights中,故事并不是发生在阿拉伯世界,而是中国。在最初中文版本中,也是如此。1910年代后期,翻译家奚若自英译本转译过来的《天方夜谭》

(最早结集成册的中译本)

中,《神灯记》

(即《阿拉丁》)

的开场为,“支那都极东,最富饶”,支那在佛典里被佛教徒指代中国。1931年,《良友》画报选刊的《神灯记》中,干脆直接就译成中国,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哈佛大学历史及中东研究博士研究生阿拉法特·A·拉扎奎

(Arafat A. Razzaque )

在《谁是“真的”阿拉丁?从中国人到阿拉伯人的三百年》

(Who was the “real” Aladdin? From Chinese to Arab in 300 Years)

则认为:阿拉丁故事最先发生地不是在中东,而是中国。不过,在当时的阿拉伯语境中,“中国”即指“遥远的异国”,并非实指现实中的中国。

《良友》画报选刊中的《神灯记》。

在《一千零一夜》的时代

(大约在公元9世纪左右)

,无论是欧洲还是中东,都认为东方的中国是最遥远的地方,正是传说故事最好的发生地。即便故事中的君主称作苏丹,但是这也很有可能是翻译的习惯问题。

1930年代,英国电影中的阿拉丁(持扇者),身着清朝官服,形象颇似傅满洲。图片来自: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最初插画中的阿拉丁,是一个留着辫子的清朝人,生活在一个中东与东亚混合的古城里,城里的居民也服装各异。在以后的三百年里,欧洲舞台上的阿拉丁常常以黄种人的面孔出现。电影发明之后,阿拉丁竟然穿上了清朝官服,成了一个留着鼠尾须,面目狡黠,类似傅满洲的中国官员。

同阿拉丁的形象一样,《阿拉丁》故事的演绎也成为了各种文化的杂烩,融合了许多亚洲和欧洲元素,在1880年的音乐诙谐剧中,阿拉丁以一个黄种人的装扮出场,但是举止言行完全是一个欧洲人。阿拉丁的现代化进程一直持续到20世纪。从现存的1925年的舞台剧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阿拉丁故事呈现一种东方异国情调与现代西方时尚摩登的混搭风格,甚至似乎性别都变了。

同为迪士尼经典动画,阿拉丁和花木兰相比,只不过肤色深了一点,很像一对中国情侣。图片来自:Disneyclips。

随着好莱坞的兴起,无论欧洲还是北美的《阿拉丁》,都被逐渐统一转换为一个中东风格的故事。加上影视公司擅长的对异国风格的情景渲染,这种固定印象愈加在观众心中明晰。尤其是1992年迪士尼版的动画片《阿拉丁》,塑造了今日世人心中阿拉丁的“标准肖像”,但是这里的阿拉丁长相也并不十分阿拉伯,肤色较深——中东多是白种人,五官也十分像东亚人,换下身上的阿拉伯服装,说他是一个广东仔也不会有人怀疑。

对灯神的“洗蓝”“驯服”过程

早期的灯神形象。这个干枯的糟老头子,怎么看都不像能变出豪华宫殿的魔法精灵。图片来自:The Arcardian Library。

灯神的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一千零一夜》中,有诸多类似灯神的“精灵”

(Genies 或 Jinn)

,造型也各不相同。在加朗版本的《一千零一夜》中,灯神是一个衣衫褴褛、身体干枯的糟老头子的形象,和今日迪士尼电影中蓝色大个子还差很远。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法语教授安妮·E·杜根

(Anne E. Duggan)

表示,这些精灵的设计,大都来自于当时欧洲插画家对遥远东方的想象:中国的皇帝、土耳其的苏丹、麦加的清真寺和印度的泰姬陵,这些一知半解的片段被他们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在亚洲从未有过的形象。

但是即便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能脱离自身文化的影响:当时插画师笔下的精灵面貌,通常都接近欧洲人熟识的巨人、天使长、希腊或罗马神话诸神、当然也少不了吸血鬼。

1785年,法国插画师克莱门·皮埃尔·马里莱尔(Clément-Pierre Marillier)绘制的阿拉丁与灯神。灯神兼具恶魔的犄角与天使的翅膀,还有一个中国小辫子。图片来自:Wikimedia Commons。

精灵的性格描写亦随时间改动,人类学家马克·阿伦·皮森特

(Mark Allen Peterson)

在著作 From Jinn to Genies中指出,精灵起初是拥有自我意志的,对人类会有巨大的威胁。也许是为了更适合在晚间围炉同家人们分享,给小朋友一个完美的睡前故事。后来的改编版本中,精灵被逐渐驯服,比如《渔夫的故事》里被困在铜瓶里面的精灵,又比如在《阿拉丁》中,法力较小,被困在戒指中的精灵。

踏入20世纪,插画中的精灵造型,灵感多来源于当时报刊上对中东和北非生活的讽刺漫画。1907年插画师艾德蒙·杜拉克

(Edmund Dulac)

为《渔夫的故事》所绘制的精灵,开始以一个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出现:拥有钩鼻子和一身深肤色。1912年,英国插画师勒内·堡尔

(René Bull)

描绘的精灵,同样是肤色黝黑、凶神恶煞相。

1992年迪士尼动画电影《阿拉丁》中的灯神造型。

相对而言,迪士尼动画的灯神,差不多完全摆脱了阴暗的形象,并完全“洗蓝”,加上著名演员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 )

的出色配音,令角色变得谐趣好动,会做鬼脸逗人发笑。部分鬼脸造型甚至有现实依据,譬如是保守派知识分子威廉姆·F·巴克利

(William F. Buckley)

和喜剧演员阿尔尼奥·霍尔

(Arsenio Hall)

的外貌,成为后来老少咸宜的经典形象。在真人版拍摄过程中,对于威尔·史密斯是否染蓝也成了影迷们关注的焦点。

复杂身世让美国导演很犯难

虽然《阿拉丁》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受众,但是故事本身牵涉到中东等令美国社会敏感的议题。导演们也都小心翼翼,拿出十二万分的谨慎,深恐稍有不慎而被贴上“种族主义”等标签,招来粉丝的挞伐。

美国Vox新闻网专栏作家阿佳·罗曼诺

(Aja Romano)

撰文指出,1992年的电影《阿拉丁》呈现出许多东方主义者的刻板印象:阿格拉巴被描绘成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城,而茉莉公主则是一位渴望逃脱自己所属文化的禁锢者。她的目标是获得足够的独立性、以嫁给自己的真爱,而不是追求作为公主的权势与荣耀。这使她看起来比阿格拉巴城里所有的人都要更接近美式“文明社会”。

同时,她的父亲苏丹,是一个容易被操弄的国王,城中居民或为粗野的持剑武士、或是艳情的肚皮舞者。更糟糕的是,在开场的音乐就唱到:如果他们不中意你的外表/就会切下你的耳朵/就是这么生猛/但是,嗨,这就是我的家乡

They cut off your ear if they don’t like your face / It’s barbaric, but hey, it’s home)

。很难叫人不认为这其中有刻板成见的心理。剧中的阿拉丁和精灵有着街头滑板少年的机灵狡猾,美国人一贯的好表现、夸夸其谈,这些美利坚特征将他们同阿格拉巴的居民区分开来。就像两个洋基队职业棒球手闯入一个想象中的东方伊斯兰城堡,他们的价值理念与行事风格处处超出本地人。

虽然制作方为了让画面更有阿拉伯风情,将场景从之前虚构中国搬到了约旦河畔。但是其中的一些建筑元素,又分明是来自印度和土耳其,比如泰姬陵和苏丹宫殿的浴池,仍然是一盘文化杂烩。

对于真人版《阿拉丁》的服装选择也有批评声音,茉莉公主的服装被指太“印度化”。

导演里奇是顶着不小的压力来创作真人版《阿拉丁》的。媒体纷纷以“迪士尼的道歉”、“洗白”这样的字眼来报道真人版的拍摄。从服装到选角,拍摄的每一步都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仔细检视,叫人又期望、又担心。

新电影的选角,是影迷关注最多的部分。早前的消息显示,里奇和迪士尼公司在敲定主演的时候遇到了麻烦,部分原因在于阿拉伯或其他亚裔演员可能在英语歌唱中有困难,引发网友的愤慨。最终茉莉公主的角色由英印混血的娜奥米·斯科特

(Naomi Scott)

饰演,一些影迷认为这是因为在迪士尼的视角下,南亚人和中东人没什么区别,是可以直接置换的。也有人认为,正如美国文化一样,迪士尼意在呈现一个多元融合的文化景象。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关于他们自己的电影中,纽约各区之间的分别都明晰无比。之后又有消息传出,《魔法黑森林·长发公主》中饰演王子的比利·马格努斯

(Billy Magnussen)

加入,又引发热议——什么?又有白人?最终,他饰演安德斯王子。

目前的反响看来,观众的评价多是正面,但并不能说明导演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电影上映后,美国伊斯兰教协会

(the Council on American-Islamic Relations)

发布了一份公告,要求影评人承认:《阿拉丁》故事乃是根植于种族主义、东方主义和伊斯兰恐怖症所演绎的,并且对电影中的种族与宗教的刻板印象表示关切。

看来,即便是拍出《两杆大烟枪》这样惊世奇作的大导演盖·里奇,碰到《阿拉丁》这个题材,也不能让大家都满意。关于阿拉丁的国籍与种族问题,还得困扰导演们一段时间。

编译参考

https://www.vox.com/2019/5/24/18635896/disney-live-action-aladdin-controversy-history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1/mar/12/arabian-nights-illustration

https://www.scmp.com/culture/books/article/2182653/aladdin-really-chinese-how-hollywood-invented-tales-middle-eastern

https://ajammc.com/2017/08/10/who-was-the-real-aladdin/

https://www.nytimes.com/1993/07/14/opinion/it-s-racist-but-hey-it-s-disney.html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arts-culture/why-genie-aladdin-blue-180971536/

作者

王塞北

编辑

何安安 校对薛京宁

源:陕西都市快报

如今对于各类直播公司,

大家可能见怪不怪了,

但西安有一家公司,

却是以直播之名,

行电信诈骗之实。

前不久,在一次日常摸排中,西安公安高新警方发现辖区一栋写字楼里的一家直播公司,有些异样。

图片来自《都市快报》节目截图

图片来自《都市快报》节目截图

这些看起来是情侣之间的暧昧对话内容,是民警在这家直播公司里发现的。

西安公安高新分局刑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 杨超飞:“这个公司的办公环境跟正常的直播公司是一样的,但业务员的办公内容却不正常,有这种固定话术。”

这些状况引起了民警的警觉,很快,高新分局刑警大队以及鱼斗路派出所抽调警力开始侦查。

西安公安高新分局鱼斗路派出所刑警中队中队长何博宇:“因为电信诈骗案件的证据固定非常难,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民警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侦查, 我们利用送快递、外卖等方式进入犯罪分子的工作区域进行证据固定。”

通过侦查,民警摸清了这家所谓的直播公司的套路。

西安公安高新分局刑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 杨超飞:“就是以谈恋爱的方式,跟受害人们聊天,聊天以后,再诱导受害人们在自己搭建的直播平台上来刷礼物。”

西安公安高新分局鱼斗路派出所三警区警长 赵碧:“你以为恋上的是女主播,实则你的女主播网恋对象,同时有几十人,你的女友实际是诈骗组织里的键盘手, 几乎全部为‘抠脚大汉’。”

犯罪嫌疑人:“给我们发一些话术,假装一些漂亮的女性做直播,跟他们达成网恋的关系,最后引诱他们到我们自己的直播平台来刷礼物,小到几十大到几千元都有吧。”

犯罪嫌疑人:“从一开始加上好友到最后引到平台,一般就三四天时间,我们公司业务员大多数都是男性,女性特别少。”

民警注意到,在抓获的四十多名嫌疑人中,居然有个别在校大学生。

民警提醒广大在校学生、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提高自我甄别能力,避免误入诈骗组织。

西安公安高新分局鱼斗路派出所刑警中队中队长何博宇:“目前我们查获涉案资金一千多万元,涉及全国十八个省份、多个地市。”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之中。

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记者:牛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