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500元购物卡免费领?各地开始发放消费券,警惕此类谣

500元购物卡免费领?各地开始发放消费券,警惕此类谣言浑水摸鱼

下,各地为了促进消费,开始发放各种形式的购物券。如上海,在市商务委的指导下,京东联合众多品牌就在3月26日发放了首批1亿元的消费券,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发展重回正常轨道。不过,在政府部门和商家发放消费券的同时,一些微信营销号也在浑水摸鱼“发券送卡”。他们往往假冒知名商家派发优惠,推送页面直接让你领取红包或卡券,但往往要求转发后才能提取使用,这实则是营销号在欺骗,为的是吸粉引流。

△相关传言在朋友圈传播。

接下来各地或将发放多轮消费券,可以预见,上述谣言骗局定会进入多发期,提醒网友们务必小心提防。

浙江多地传“领大润发500元购物卡”

浙江是较早发放购物券推动消费的地区之一,如3月27日,杭州市就向在杭人员发放了200万个消费券卡包,每个卡包内有5张“满40元减10元”的消费券。而从3月31日起,一则“大润发驰援全城,500元购物卡免费领”的消息,在浙江嘉兴、萧山等地市民的朋友圈中流传。

据当地市民反映,上述消息点击进去后,是一个“Html5”形式的页面。页面中称大润发将送出30张500元的购物卡,要求参与者输入一个4位数的数字进行报名,并将页面予以转发。但嘉兴、萧山等地市民向所在地的大润发超市核实时,均被告知活动是假的,大润发从未开展过类似活动。据称,大润发的活动信息只会从其官方的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出,不会通过其他渠道;而市民们不断转发的链接,显然意图在于骗取个人信息。

△页面内容截图。

随后,当地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辟谣。

警惕类似谣言趁着消费券热度传播

类似的发卡、发券、发红包的谣言骗局经常发生,仅2019年,上海辟谣平台就已数次开展过针对性的辟谣。

如去年7月,“华为5G上市给全民派发红包”的谣言热传网络。页面点开确实是一个微信红包的领取界面,点击也确实显示领到了几十元的红包。但若想得到红包里的钱,按照页面的要求必须朋友圈、转发至两个超过50人的大群才行。记者查证后发现,这个假红包的真面目就是让人转发了一堆链接出去,链接页面中不乏低俗内容和商品广告。而在此之前,上海辟谣平台还揭露过“《都挺好》剧组庆功,给大家发福利!”等类似的骗局。

据上海辟谣平台查证,类似的谣言骗局绝大多数都是微信营销号炮制。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曝光量、粉丝数等是商家在推广时最看重的数据之一,因此有些营销号就会利用热点事件来包装、炮制谣言,诱骗大家关注转发,来获取粉丝关注。一些“养号集团”还会使用刚刚新建不久的微信公众号来发布此类谣言骗局,骗取到一波关注后再将公众号改头换面,以便转让他人。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发放的购物券都是以“消费满减券”等形式发放,不会直接发放红包或购物卡,而且发放时也会通过指定渠道领取。上海辟谣平台提醒:市民在参与消费券领取活动时,应谨慎鉴别,确认是否是官方渠道和官方账号发布,必要时应和商家进行核实;不要随意转发不明链接,不要轻易填写个人信息,不要泄露个人隐私,以免上当受骗。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毛锦伟

让更多商户打造更好的微信营销平台,通过借助微信平台帮助用户开发卡全功能,北京恒泰博远科技有限公司定制开发卡券功能能够让商户掌握发券、用券场景,开发符合企业营销的卡券功能。

利用公众号是为了降低卡券的接入门槛,快速引入大量商户,支持普通券类型,如代金券、折扣券、礼品券、团购券、通用优惠券等。

面向微信开放平台所有“公众号第三方平台”账号开放,第三方平台只需要提供相关资质,在通过审核之后可获得协助制券能力。

1

一、微信公众平台卡券功能特性

1、卡券收纳:微信卡包帮助用户收纳各种卡券,能够有效提升卡券的使用率

2、消息通知:为用户提供新卡券信息,以及卡券过期消息提醒服务,激发用户的消费热情,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式

3、一键转赠:一键转赠给微信朋友,通过微信好友之间转赠企业及商户的卡券,形成用户之间的品牌传播,让品牌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

二、微信卡券功能介绍

1、资质审核:商户登录公众平台后,可在“添加功能插件”中申请开通卡券功能权限

2、制作卡券:商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卡券类型,通过可视化的制作形式制作卡券

3、卡券的投放与流通:商户可将审核通过的卡券投放给消费者,并且设置允许用户分享领取的链接和转赠卡券,使得卡券在用户之间流通传播,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

4、卡券核销:卡券核销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服务号“卡券核销助手”提供的功能,在手机端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序列号完成卡券核销

2

微信卡券功能:

微信卡券功能支持代金券、折扣券、礼品券、团购券、通用券、电影票、飞机票、汽车票、景点门票、会议门票、会员卡类型卡券。

而一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卡券功能实现的卡券为普通类型的卡券,电影票、飞机票、景点门票属于特殊卡券,这类都是要进行定制开发的。

北京恒泰博远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卡券定制开发,会根据商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商家定制开发专属的卡券,使商家企业利用卡券更好地进行营销推广。

1、优惠券,即"通用券",建议当以下四种无法满足需求时采用

2、兑换券,可为用户提供消费送赠品服务

3、折扣券,可为用户提供消费折扣

4、代金券,可为用户提供抵扣现金服务,可设置为"满X元,减X元"

5、团购券,可为用户提供团购优惠

3

北京恒泰博远微信定制开发的功能

1、微官网:快速帮用户打造超炫微信移动网站

按照客户需求,随意定制适配于市面各类主流移动设备的移动门户网站,交互体验俱佳。此微官网可全面展示企品牌、产品、服务、经典案例,可策划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让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展示更加丰富完善,极大丰富公众账号。

2、微信会员卡:0发卡成本,携带方便

微信海会员卡系统,实时精准记录客户信息,实现卡内信息实时查询、充值、消费、积分兑换等,同时还可与商家实体会员卡和业务系统进行打通,完美服务商家crm管理。

4、微调研:告别纸质的调研表格。直接实现手机端调研

通过微信快速通知客户,实现最快的调研结果,为企业带来最真实的信息数据支持,企业可根据调研结果规划后期发展方向。

4、微相册

微相册作为微信海平台一项主打基本功能,为微信海量用户提供图片的存储和展示服务,是基于图片兴趣分享的社区型产品。在微相册里,您可以方便的创建相册,轻松地发布您需要展示的照片,还可以拓展为商家开展活动的一种展现方式。

5、微留言:

“微留言”是一种能为商家带来巨大的社会化流量的功能,允许留言可以被分享于留言者的朋友圈、腾讯微博和发送给好友,这意味着留言可以被无数的粉丝分享,用户对商家进行实时且客观的评价,真实的社交环境保证了留言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微留言”的使用商家只需做好产品和用户服务即可,随着口碑的传播,消费者将源源不断。

4

6

下,各地为了促进消费,开始发放各种形式的购物券。如上海,在市商务委的指导下,京东联合众多品牌就在3月26日发放了首批1亿元的消费券,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发展重回正常轨道。不过,在政府部门和商家发放消费券的同时,一些微信营销号也在浑水摸鱼“发券送卡”。他们往往假冒知名商家派发优惠,推送页面直接让你领取红包或卡券,但往往要求转发后才能提取使用,这实则是营销号在欺骗,为的是吸粉引流。

△相关传言在朋友圈传播。

接下来各地或将发放多轮消费券,可以预见,上述谣言骗局定会进入多发期,提醒网友们务必小心提防。

浙江多地传“领大润发500元购物卡”

浙江是较早发放购物券推动消费的地区之一,如3月27日,杭州市就向在杭人员发放了200万个消费券卡包,每个卡包内有5张“满40元减10元”的消费券。而从3月31日起,一则“大润发驰援全城,500元购物卡免费领”的消息,在浙江嘉兴、萧山等地市民的朋友圈中流传。

据当地市民反映,上述消息点击进去后,是一个“Html5”形式的页面。页面中称大润发将送出30张500元的购物卡,要求参与者输入一个4位数的数字进行报名,并将页面予以转发。但嘉兴、萧山等地市民向所在地的大润发超市核实时,均被告知活动是假的,大润发从未开展过类似活动。据称,大润发的活动信息只会从其官方的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出,不会通过其他渠道;而市民们不断转发的链接,显然意图在于骗取个人信息。

△页面内容截图。

随后,当地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辟谣。

警惕类似谣言趁着消费券热度传播

类似的发卡、发券、发红包的谣言骗局经常发生,仅2019年,上海辟谣平台就已数次开展过针对性的辟谣。

如去年7月,“华为5G上市给全民派发红包”的谣言热传网络。页面点开确实是一个微信红包的领取界面,点击也确实显示领到了几十元的红包。但若想得到红包里的钱,按照页面的要求必须朋友圈、转发至两个超过50人的大群才行。记者查证后发现,这个假红包的真面目就是让人转发了一堆链接出去,链接页面中不乏低俗内容和商品广告。而在此之前,上海辟谣平台还揭露过“《都挺好》剧组庆功,给大家发福利!”等类似的骗局。

据上海辟谣平台查证,类似的谣言骗局绝大多数都是微信营销号炮制。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曝光量、粉丝数等是商家在推广时最看重的数据之一,因此有些营销号就会利用热点事件来包装、炮制谣言,诱骗大家关注转发,来获取粉丝关注。一些“养号集团”还会使用刚刚新建不久的微信公众号来发布此类谣言骗局,骗取到一波关注后再将公众号改头换面,以便转让他人。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发放的购物券都是以“消费满减券”等形式发放,不会直接发放红包或购物卡,而且发放时也会通过指定渠道领取。上海辟谣平台提醒:市民在参与消费券领取活动时,应谨慎鉴别,确认是否是官方渠道和官方账号发布,必要时应和商家进行核实;不要随意转发不明链接,不要轻易填写个人信息,不要泄露个人隐私,以免上当受骗。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毛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