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服务商

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数据同步管理

免费咨询热线:

深受美国年轻人喜欢的桑德斯,为何竞选之路堪忧?

深受美国年轻人喜欢的桑德斯,为何竞选之路堪忧?

月3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初选的“超级星期二”,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大胜另一位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桑德斯。在3月10日的“迷你超级星期二”的新一轮初选中,拜登再次力挫桑德斯,在六个中南部州中拿下密歇根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和爱达荷州四个州。尽管桑德斯在3月11日表示,初选还没结束,他还会继续征战,但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的格局已经很明朗,拜登极有可能代表民主党,在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上与特朗普一决胜负。

桑德斯现年78岁,作为民主社会主义的代表,他在美国的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他有着机关枪般的辩论口才,以反建制的立场攻击美国选举背后的财团寡头的操控,主张北欧式的全民医保、“劫富济贫”、公立学校免费的政纲——使得他成为了网红。有人称他为民主党版的“特朗普”。在四年前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初选中,他差一点就把希拉里扳倒。不过,民主党为他们合力挫败桑德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四年前的总统选举中,好多支持桑德斯的选民对民主党“搞”掉桑德斯的行为感到愤怒,这使得好多人弃权投票,或投给特朗普,这成为特朗普获胜的一个原因。

那么,在今年,人气如此之旺的桑德斯在初选中为何表现没有上一次佳?为何在美国人气颇高的他,会在初选中表现不如拜登?

桑德斯的支持者手举竞选标语,图片来自美联社

民主党建制派再次联合“搞”掉桑德斯?

有一种观点认为,与上次大选一样,这次桑德斯也被民主党建制派联手“搞”下来了。这种说法有其道理和依据。作为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桑德斯与建制派的那些“老油条”政客不同。有网友这样评论:“别人都是装傻,桑德斯是真傻。”

桑德斯坚定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是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梦想。在他从政的早年,他就不跟大部分政客那样,背靠财团寡头的支持走上政治道路。他靠着深入基层群众拉票,在平民大众的立场上宣扬“劫富济贫”,熬进了国会。他刚当国会议员时,是当时近四十年来第一个用民主人士身份进入的国会议员。在孤立无援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才加入了民主党。因此,民主党建制派并没真正视他为自己人。

桑德斯

2010年,奥巴马对共和党妥协,对富人实行减税,桑德斯因此在参议院上批评奥巴马了八个半小时,成为历史上时间最长的阻挠议事者。这次经历让他在网上火了,并获得了许多美国年轻人的欢迎。不久后,他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桑德斯尖锐地批评美国的竞选筹资制度。他批评道,“寡头政治毁掉了美国民主”,这也是许多美国人选择不投票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想参与到“伪民主”的过程中来。他赞颂民权运动等平权运动所带来的成果,但民众在民主上取得的成就触及了权贵的利益,权贵们始终不肯放开金融控制权。在美国的很多竞选中,富人捐款比候选人本身的作用还大。寡头政客们掌控着媒体、智库、高校和政治组织,他们不为人知地转变着舆论和政策。而此时,美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工人无法养家糊口,中产阶级工作时长变长,工资却少了,数百万年轻人无法负担起高昂的学费。因此,桑德斯希望对富人征重税,让美国人看得起病、住得起房、免费上学,建立一个像欧洲式的,为全民服务的政府。

一方面,在民主党的政治光谱中,他的政治观点是激进的;另一方面,他抨击寡头政治毁掉美国民主的言论和“劫富济贫”政纲,剑指民主党建制派背后的华尔街。这注定让他孤立无援。在2016年的初选中,桑德斯就不接受富人捐款,只接受平民捐款,居然筹到了两亿多美元,其中每笔捐款平均为25美元,这足见桑德斯的影响力。

在2016年,他和希拉里平分了艾奥瓦州代表票,之后他在新罕布什尔州击败了希拉里,他和希拉里的支持率更是缩小到不到百分之十。民主党建制派感到了恐慌,因此动员一切力量“狙击”桑德斯,亲民主党的媒体、富豪、还有所有的民主党政客都反对他,超级代表们也把票投给希拉里。根据维基解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有意打压桑德斯,并早内定希拉里为民主党候选人。此事在全美闹得沸沸扬扬,也成了希拉里和特朗普对决中,压垮希拉里的其中一根稻草。根据塔夫茨大学的一项研究,原本支持桑德斯的选民除了选择不投票之外,还有150万选民居然投票给了共和党的特朗普。

桑德斯,图片来自美联社

在今年,民主党故技重施。桑德斯开场气势不凡,抢先拿下了爱荷华州、新罕布什尔州、内华达州和艾奥瓦州。根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的报道,桑德斯的受欢迎程度使得民主党人慌了神,他们在“超级星期二”前紧急开会讨论,如何让桑德斯赶紧落败,宣布退选。这次民主党人要吸取四年前的教训,不能让这次初选的时间再延长,要速战速决,不然拜登可能会像四年前的希拉里一样,跟桑德斯斗得“伤痕累累”,然后再去斗特朗普,这样民意可能会反噬民主党。

桑德斯,图片来自美联社

因此,在“超级星期二”到来之前,为了防止投给拜登的票分流,民主党候选人布蒂吉格宣布退选,并参加了拜登的集会,表态支持拜登。此外,民主党候选人克洛布彻也突然宣布退选,并宣布支持拜登。在“超级星期二”后,彭博社的创始人布隆伯格也宣布退选。另外,民主党许多历任重要高官和议员们都纷纷表态支持拜登。

在3月3日“超级星期二”,拜登拿下十个州,桑德斯仅拿下四个州,局势很快便开始明朗了。在3月10日的“迷你超级星期二”中,拜登拿下四个州,桑德斯拿下两个州,桑德斯的竞选之路基本无望。不过,桑德斯表态,他依然会将初选继续下去。若3月17日亚利桑那州、弗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和俄亥俄州的结果揭晓中没有出现奇迹,桑德斯就彻底失败了。这个奇迹出现的可能性极小,根据Five Thirty Eight等民调显示,拜登在这四个州的支持率遥遥领先于桑德斯。

桑德斯败给黑人选民?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桑德斯其实是败给了黑人选民。据CNN报道,桑德斯在Facebook上刊登广告,强调自己对黑人公民权利的长期承诺,他还要解决对黑人社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刑事司法改革和经济上的不公正。为了黑人选民的选票,桑德斯还找了一些有成就的黑人来助阵,比如哈佛大学教授Cornel West和说唱歌手Killer Mike。尽管桑德斯是反建制的候选人,但为了争取黑人的支持,他在电视广告中还呈现了奥巴马以前对他的称赞。

然而,那么多的努力,效果依然不佳。在“超级星期二”,桑德斯输掉了黑人选民占优的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和密歇根州。据CNN的分析指出,桑德斯在“超级星期二”之前的那个周日没能参加在塞尔玛的一个纪念民权运动领袖的游行活动。此外,桑德斯还取消了在密西西比州的竞选活动,而把精力专注于密歇根州的竞选。他也许不知道,密西西比州的黑人和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等黑人有着深刻的联系。不重视密西西比州的行为,直接冒犯了好几个州的黑人选民。

拜登

而且,许多桑德斯的支持者认为,桑德斯之所以不受黑人选民欢迎,是因为黑人的学历不够,对信息了解并不够充分导致的。这样的话直接刺激到许多黑人的神经,是很有争议性的。不过,根据民调显示,拥有较高学位的选民比拥有较低学位的选民更喜欢桑德斯。此外,桑德斯对富翁的抨击,并没有引起黑人社区里大部分人的共鸣。因为,许多黑人为他们当中有成功者而自豪。成为富翁或名人的黑人,比如奥普拉和乔丹,都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对象。

桑德斯未能理解中老年美国黑人的心态。特朗普铲除了奥巴马任上的成就,让许多黑人很恐惧。拜登虽然不够完美,但是拜登了解黑人选民的重要性,他经常去黑人教堂里做工作。更为关键的是,拜登毕竟是奥巴马时代的副总统,这很容易让黑人们想起过去的幸福岁月。在抵御对特朗普白人至上主义的恐惧下,许多黑人没有多想,自然而然会把票投给拜登,因为他是奥巴马时代的象征物。而失去了黑人支持的桑德斯,很快就在美国南方黑人众多的州中败下阵来。这也直接严重影响了桑德斯的选情。

桑德斯输了吗?其实他已经赢了?

在外媒中,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桑德斯虽然在表面上输了,但实际上他已经赢了。根据《旧金山纪事报》报道,桑德斯的重点,其实并不在竞选,而是在制造一场社会运动。这也是他为什么在“超级星期二”后还依然选择继续竞选,并期待与拜登展开辩论的原因。因为他要尽力去展示自己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民主党建制派所主张的观点的不同。而大多数候选人在初选明显失败后,都会选择优雅退出。

专栏作家Dahleen Glanton在《芝加哥论坛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认为,桑德斯注定会失败,因为他试图从民主党内部发起一场革命,而且他没能取得黑人的欢心。不过,桑德斯没有空手而归,这场革命是他一生的工作。黑人也还有时间去思考桑德斯提出来的政治纲领,若黑人也赞同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党将不得不走上这条路。

桑德斯就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的大众启蒙者,他坚持把他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议程纳入到民主党的政纲中。他告诉成千上万美国人,平等和美国人追求的民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同样重要。这些政治纲领虽然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但是这将是未来的趋势,因为桑德斯极受美国年轻人欢迎,而年轻人终将走上历史舞台。新一代人会找到让每个美国人都可承受的医保方案,能让想上大学的年轻人都能不为资金和债务所困。因为这些是普通美国人想要的东西,和党派无关。当然,若民主党人聪明的话,在未来民主党也可以走桑德斯所指向的路。

拜登

《The Hill》更是有一篇名为《桑德斯已经获胜》

(Bernie Sanders has already won)

的文章认为,虽然桑德斯在竞选上不占优势,他年龄也大了,也许不会再参加竞选了,但他的主张和思想已经点燃了美国。实际上,民主党建制派被桑德斯的人气所震惊,他们也不得不越来越左,以迎合大多数越来越左的选民。虽然拜登是中间派,但他也主张提高最低工资,对富人提高税收,让大家负担得起学费,领导对气候变化的斗争。这些目标就是桑德斯在2016年的时候设定的。桑德斯知道希拉里永远不会提出这样的政纲,这就是他在2016年站出来竞选的原因。桑德斯疯狂的梦想改变了民主党的方向,不管民主党人愿不愿意,民意汹涌,现在桑德斯的许多议程也被越来越多的民主党人所接受。到今天,在民主党内,对富人加税、打破垄断、扩大医疗保险、应对气候变化等主张已经不显得那么激进了。

不管是桑德斯主张“劫富济贫”还是特朗普主张“劫外济美”,他们以反建制的身份崛起于美国政坛,这也侧面说明美国社会在全球化下正面临着深刻而严重的危机。只不过民主党候选人的遴选机制,比如超级代表制,比共和党的遴选机制更能防止类似特朗普和桑德斯这样的“黑马”的出现。桑德斯已经老了,下次竞选或许不会再有他的身影。但是,在民主党内,科特兹已经成为桑德斯的接班人。她拥有拉丁裔和女性两层政治正确的身份,政治立场和桑德斯一样激进,统领着工薪阶层的选民和拉丁裔的选民。可以遇见,在未来,科特兹和其他民主社会主义者将在美国政坛掀起更大的风暴。

参考链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3/10/democrats-establishment-sanders-lose-tuesday-125070

https://www.businessinsider.my/march-17-could-be-bernie-last-stand-against-biden-2020-2020-3-2

https://www.sfchronicle.com/politics/article/Bernie-Sanders-isn-t-like-most-candidates-15123005.php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opinion/article-there-is-no-conspiracy-to-stop-bernie-sanders/

https://www.cnn.com/2020/03/12/opinions/bernie-sanders-black-voters-opinion-martin/index.html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columns/dahleen-glanton/ct-joe-biden-revolution-platform-20200312-ov7tl5vsjndkjlznbazezxzsb4-story.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0/03/11/sanders-claims-champion-working-class-working-class-disagrees/

https://thehill.com/opinion/campaign/486711-press-bernie-sanders-has-already-won

https://www.latimes.com/opinion/story/2020-03-11/bernie-sanders-joe-biden-michigan-washington-democratic-nomination-primary

记者丨徐悦东

编辑丨杨司奇

校对丨何燕

稿丨彭镜陶

11月26日,蒋劲夫女友Julieta在社交网络上传遭受家暴的照片,声称和蒋劲夫住一起的日子很像在监狱里面。吃瓜群众大吃一惊,要知道蒋劲夫去年家暴前女友中浦悠花并微博致歉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但当时的致歉微博已经删除。第二天,蒋劲夫发律师函否认家暴,声称前女友诽谤。

再往前一天,美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指控前男友沱沱的家暴行为,并联合沱沱相同遭遇的前妻和学生拍摄了视频,在视频中,宇芽被沱沱强行拖出电梯,令人不寒而栗。而当天11月25日正是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联合国会发起一年一度的“消除性别暴力16日行动”,直到12月6日结束。

据统计世界上每三位妇女和女童,就有一位曾遭受过家庭暴力。我国在2016年就已经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但三年间遭受不同形式的家暴的女性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始终稳定在20%左右。

摆脱家庭暴力,对女性来说到底有多难?

那些被家暴埋葬的人生

2005年,柴静曾经做出一期意在反家暴的《女子监狱调查》,采访了石家庄女子监区那些遭受严重家暴,最后忍无可忍,在反抗时杀死了丈夫的女性。小豆十五岁嫁给丈夫,他没完没了地虐待小豆,只要小豆“不听话”,就把她吊起来用皮带或者鞋底子抽。安华被打了二十年,一只眼睛被丈夫用酒瓶砸瞎了,只反抗过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的婆婆、孩子身上都留下了丈夫家暴的痕迹。在她杀夫入狱之前,全家人都生活在丈夫家暴的阴影之下。

面对无休无止的家庭暴力,她们尝试过不再沉默,向亲友寻求帮助;也试图逃离不幸的婚姻,寄希望于离婚,甚至都已经走到了法院的门口。亲友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以和为贵劝她忍受,走到法院门口也被丈夫强行抓回。在绝望中挣扎的女性,走投无路地杀死了丈夫。但社会对她们没有丝毫怜悯,即使摆脱了家暴,还要面临着几十年甚至无期的监狱生涯。

在记者手记中,柴静提到,她看过一份报告提到,在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数据显示,女性杀人犯中已婚女性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被害人大多数是成年男性,主要原因是家庭暴力和婚外情纠纷。

《女子监狱调查》中,那些因被长期家暴而杀死丈夫的女人们

除了杀死丈夫,家暴之下的女性也会选择自杀寻求解脱。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超过男性的国家,《人民日报》指出,我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百分之六十是因为家庭暴力。

对于全球女性而言,家庭暴力都是环绕在生活里的梦魇。今年法国就发生了两次抗议女性遭受家暴的游行:第一次是在7月6日,千余人聚集在巴黎街头,截至当时今年已经有至少75名女性被伴侣杀害;第二次是在11月23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前夕,因伴侣家暴而死亡的女性已经增加了四十多名,约3.5万人走上法国的城市街头,人们拿着紫色的标语牌,有的写着受害者的名字,有的写着“别再谋杀了”的标语。

法国万人游行抗议家暴

1999年,联合国就已经确立了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也就是说,至少二十年来一直都有人在不断地为消除家庭暴力进行努力,家暴不是没有得到重视。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女性遭受家暴的几率一直居高不下,每隔一段时间家暴案件就会上热搜,成为全民焦点,那么到底为什么,家暴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

下定决心摆脱受虐关系并非易事

宇芽在微博勇敢发声后,有无数的质疑和苛责涌向她。宇芽提到,她是在遭受了第五次家暴后才决定分手。众多网友表示:家暴只有1次和n次的区别,你为什么要忍受那么久?为什么不在第一次家暴发生后就离开?

虽然宇芽在微博发文说,后悔没有第一时间报警,而是选择沉默,但事实上,摆脱一段受虐关系,真正告别家暴你的对象,并没有网友想象的那么简单。根据美国反家暴联盟(National Coalition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的数据,85%的受虐者都无法彻底离开一段受虐关系。

对家暴幸存者的调查表示,受害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遭遇家暴。许多女性认为,家暴就是夫妻吵架罢了,忍受家暴是天经地义,“床头吵架床尾和”,她们往往没有把家暴真的放在心上。1993年,长期从事妇女儿童问题研究的孙晓梅教授去北京郊区调研,她的每个调查对象都表示遭遇过家暴,但她们认为,妻子被丈夫打一辈子是应该的。

“疯狂英语”李阳对妻子Kim的家暴案曾经是震惊社会的大新闻。Kim遭遇家暴去报警的时候,有一位男性试图阻拦她,告诉她“男人不可以打女人,但是老公可以打老婆”。

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发布的报告中,每10名被故意杀害的女性中,就有6名是被亲密伴侣或家庭成员伤害的,2017年平均每天有137位女性被家庭成员杀害。正因为是在家庭中,女性受到人身伤害的可能性更大,也可能难处理,导致家反倒成了对女性而言最危险的地方。同样,李阳从来没因为家暴妻子而感到愧疚,反过来他对媒体说“爸爸妈妈打架不是正常的吗”。Kim也是因为害怕女儿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才站出来接受媒体的采访。

李阳和前妻Kim

另一方面,施暴者会对家暴对象进行心理操纵,他们会把家暴的责任推到家暴对象身上去,认为家暴对象才是冲突的源头。他们常常说,“都是因为你XXX,我才这样,都是你的错。”时间长了,施暴对象很容易相信一切都是因自己而起。

有的被家暴的女性能感受到施暴者对她的爱,并且她自己也很难从对对方的爱中抽身。无论是宇芽还是Julieta,都提到了施暴者对她们的控制欲,只要她们和男人一说话就吃醋,甚至和女人说话都会猜忌,这很容易使她们认为对方还是爱着自己的。

即使自我认识到了家暴,想要摆脱家暴也并非一件易事。《致命女人》中频繁被丈夫家暴的玛丽,只能用化妆来掩盖伤痕,贝丝·安问她为什么不离开她的丈夫,她表示离开也没有办法自己一个人谋生。娜拉出走就能永远不回来了吗?大结局玛丽的丈夫和贝丝·安的丈夫同归于尽,可惜这只是女性开挂爽剧的美好幻想;在现实中,大多数被家暴的女性都深陷泥潭难以脱身。

《致命女人》中被家暴的Mary

一位曾经在妇联工作的男社工表示,他曾经努力帮助一位被家暴的妇女,寻求一个保证她人身安全的办法。她遭受了数十年的家暴,每次被打得头破血流以后施暴者就逃之夭夭,即使妇联介入他也不出面。但是,同事却劝家暴对象原谅施暴者,让施暴者做出不再家暴的承诺,这根本不可能根治家暴。妇联的女同事们还秉承着“受害者有罪论”,声称一定是女性做错了什么才会惹来丈夫的毒打。

在家暴面前,女性很难真正获得援助,就算拨打110报案,警察一听说二人是夫妻关系,本着“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的原则,多半也只会当作家庭纠纷不予重视。2009年,北京女孩董珊珊被丈夫殴打致死,在此之前曾经八次报警,但最后都被警方以“不好管,现在还是夫妻”为借口拒绝。在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美国警方也认为家暴这样的家庭内部事务不宜多干涉。但是,在1984年,特雷西·瑟曼遭遇家暴多次报警,警方均以家庭事务为由置之不理,即使后来法院给特雷西颁布了保护令,警方也出于家庭事务不好干涉的原因,没有真正对她丈夫采取行动。最后一次,她丈夫对她捅了十三刀,她对公权力提起诉讼,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与此同时,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警方发布了一个报告,称他们选取了1981-1982一年内300多个家庭暴力案件,在随后六个月中进行跟踪记录,警方一共采取了三种方式来处理家暴:送走施暴者八小时、调解纠纷、实施逮捕,最终发现实施逮捕的效果是最好的。这两件事使美国加快了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的脚步,直到2005年,已经有23个州和1个特区将强制逮捕施暴配偶写入了法律。新西兰也受此影响,将强制逮捕家庭暴力中的施暴对象写入了法律。

在中国的《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有很大困难。早在2010年,江苏省当地就出台了人身保护令的规定,但截至2011年底,只发出了十多个人身安全保护令。大部分地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支持率只有不到20%,而经工作撤回的高达三分之一。

根据东方网反家暴法实施一周年的有关报道称,法院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司法调解工作,一些施害人主动承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37位受害人自愿撤回申请。也就是说,法院宁愿花费精力去调解,也不愿去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方面是中国警察没有强制逮捕施暴者的权力,另一方面是法官难以理解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意义在于对有可能发生的家庭暴力防患于未然。

宇芽是著名美妆博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社交媒体上有一定的号召力,懂得拍视频取人证物证,所以她能够借助舆论的力量维权。但是对于大多数遭受家暴的女性来说,家暴取证难,认证率低,家暴案的认定率仅有百分之十左右,且赔偿数额也多在5万元以下。

目前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医疗机构的记录和证明,相较于物理虐待,精神虐待的取证难度更大。根据一项分析了2016年到2018年间400份涉及家庭暴力案件的研究发现,有半数案件都没有提供相关证据,仅凭当事人自我陈述,家暴取证难可见一斑。就连宇芽自己都表示,后悔报警时间过晚,导致一些重要证据灭失。

摆脱家暴仍是难题,各国仍在不断探索对策

各国也都对家暴加强重视,进行反家暴教育。11月22日,意大利一家医院展出了遭受家暴女性的X光片,她想展示自己26年行医岁月所见到的残酷事实,把女性真实受到的伤害展现出来。罗马前几日也有数万人游行抗议家暴,在抵达终点的时候,她们集体坐在地上为因家暴丧生的女性默哀。2018年,意大利共有119位女性死于家庭暴力,相当于每三天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家暴。

意大利米兰一家医院展出的遭受家暴女性的X光片

今年9月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视察法国反家暴专线的现场,旁听了一位女性求助者的电话。一位57岁的妇女经常被她的老公家暴,她向宪兵队求助,希望宪兵能够陪她回家。但是,宪兵表示没有法院的传票,他不能这么做。马克龙给接线员写了很多建议,但没有说服宪兵,最后只能让受害者去求助一个家暴互助社团,接线员向总统表示他经常遇到这种事情。

法国已经是欧洲家暴率第二高的国家,截至11月23日,较之前一年法国因家暴死亡的女性已经增长了17位。法国的对策是数十条措施打击家暴,其中有教师必须接受男女平等的培训,成立针对有家暴行为的男性收容中心等,并提出给有家暴史的男子安装电子脚镣,只要超过安全距离地接近被保护的人,就会发出警告。同时,法国政府拨款3.6亿欧元。但女权协会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太过迟缓,拨出的经费不足以推进反家暴事业。

在反家暴教育中,美国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美国政府让家暴幸存者到监狱中与施暴男性进行交流,所谓“修复式正义”,让男性直面自己家暴的历史。参与过16周家暴介入服务的施暴者,在出狱后第一年施暴的几率降低了80%,也有人出狱后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推动者。Leigh Goodmark,一位律师兼教授表示,刑法并没有降低家暴的概率,应该去思考家暴背后的社会问题,失业男性更容易家暴,创伤和暴力也与家暴高度相关。但是,对于“修复式正义”项目到底是否能代替监禁,还充满着争议。

美国家暴幸存者在监狱中和家暴者进行交流

尽管大多数国家都在为解决家暴问题思考对策,但也不乏截然相反的声音。俄罗斯是世界上仅有的没有出台反家暴法案的国家,过去十年里下议院所有的反家暴法案提案都没有通过。甚至在2017年2月,俄罗斯将家庭暴力认定为非刑事犯罪。

今年11月23日,近二百名东正教教徒,在莫斯科公园里聚集反对议员们正在筹备的“惩罚家庭暴力”的法案。他们表示,这项法案将违背俄罗斯家庭传统价值观。之前将家庭暴力认定为非刑事犯罪,已经很大程度地使受害者失去有力的保护。但,这掩盖不了八成女杀人犯是因在家暴中进行自卫,每天俄罗斯有四十名妇女死于家庭暴力,何况还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女性不会举报家庭暴力。在此之前,俄罗斯女性波波娃和米楚辛纳鼓励女性化家暴妆并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她们的发文已经获得了超过40万点赞,她们要求制定新的家暴法律,已经有超过58万人签署。

宇芽和Julieta的不再沉默,的确在舆论中为家庭暴力赢得了不少关注和思考。今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家庭施暴者黑名单,纳入征信,一次施暴,处处受限。但这实施起来可能有很大的难度,能意识到家暴的女性本就不多,家暴取证也困难,一旦实行这个黑名单制度,怎么样才能不沦为鸡肋还很难说。

但愿这次风波,能给反家暴行动,带来更多的解题思路。

参考链接:

https://m.weibo.cn/5644317025/4442630170052219

https://mp.weixin.qq.com/s/9AJKlGdudWB90LwhJeeQ_w

https://mp.weixin.qq.com/s/OltcI5RIWiqCfiuNamBT7A

https://m.weibo.cn/2606218210/4382016629878356

https://kidsmatterinc.org/get-help/for-families/abuse-and-neglect/children-domestic-violence/?gclid=EAIaIQobChMI17H0z5eM5gIVR6WWCh3GPAdXEAAYBCAAEgIvIfD_BwE

http://www.oushinet.com/wap/europe/france/20190704/325186.html

http://www.oushinet.com/wap/europe/other/20190731/327222.html

http://www.oushinet.com/wap/europe/italy/20181126/306930.html

http://www.oushinet.com/wap/europe/other/20190726/326895.html

作者丨彭镜陶

编辑丨徐悦东

校对丨薛京宁

从2010年正式推出以来,HTML5一直受到世界各大浏览器的热烈欢迎与支持。根据IT业界知名媒体评论,Web 2.0时代,将是属于HTML5的时代。

HTML5

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带给人们惊喜,同时也会存在很多争议。虽然Web开发者普遍认为HTML5的出现是令人兴奋的,但还是有些担心,例如,新的HTML5在旧版本的浏览器上能否正常运行,会不会产生错误等各种问题。HTML5是基于各种各样的理念进行设计的,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可能性和可行性的新认识。

 兼容性。

 实用性。

 互通性。

兼容性

虽然到了HTML5时代,但并不代表现在用HTML4创建出来的网站必须全部要重建。HTML5并不是颠覆性的革新。相反,实际上HTML5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保持一切新特性平滑过渡。一旦浏览器不支持HTML5的某项功能,针对功能的备选行为就会悄悄进行。再有,互联网上有些HTML文档已经存在了20多年,因此,支持所有现存HTML文档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HTML5标准的一些特性非常具有革命性,但是HTML5旨在进化而非革命。这一点正是通过兼容性体现出来的。正是因为保障了兼容性才能让人们毫不犹豫地选择HTML5开发网站。

B站最靠谱的WEB前端教程——整整140集,全程干货无废话,学完变大佬!看得懂,学的会_web_哔哩哔哩_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