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居住在长宁区的王老伯家中的空调突然“罢工”了,眼看酷热难当,他急急忙忙拨打了商家的报修电话,维修人员当天下午就上门帮忙修好了空调,解了王老伯的“燃眉之急”。
来源/消保委
12315:售后服务类投诉占比49.2%
这两天,上海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居民家各种报修也多了起来。来自商家的信息也证明了这一点。卫浴品牌伊奈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人郭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公司售后电话的接话量有所上升,为此,公司专门配备拥有15~20年卫浴行业安装维修及售后服务经验的工程师和技师“待命”。客户报修以后,安装维修技师会在24小时内确认上门时间,并于48小时内解决问题。
针对市民反映较多的夏季卫生间容易产生异味这一现象,她表示,这是由于马桶水箱内多个部件长期浸泡在水里,导致储水发臭所致。建议用户除了保持通风和定期清理水箱之外,还可以在卫生间内摆放风油精、活性炭或吊兰等绿色植物,帮助去除异味。
另一家空调品牌企业的售后负责人也表示,最近公司的安装维保人员全部上了第一线,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售后报修量上升后,随之而来的是投诉量也有所上升。根据来自12315的最新消费者举报投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1442件,同比上升8.8%。其中,商品类投诉30308件,服务类投诉51134件。按投诉性质分,售后服务问题占49.2%,合同问题占22.7%,质量问题占20.8%。
来源/消保委
12365:受理申诉3984件
而来自12365的最新质量举报投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本市通过12365申诉举报中心共处理各类业务28897件。其中包括答复咨询22352件,受理申诉3984件,登记举报2409件,转办政风行风152件,涉及商品总价值约1.22亿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01.62万元。
据介绍,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服装鞋帽、交通工具等商品和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方面。
随着移动购物迅速发展,售后服务问题日趋显现。近年来,因移动购物引发的投诉呈不断上升态势,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方面。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它不仅与老百姓的权益保护密切相关,也符合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之一的“上海服务”品牌的发展方向。
有关专家认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包含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品牌、优化服务环境等关键环节,要着力提升服务对象、消费者和市场主体对“上海服务”的感受度和获得感。对商家来说,要取信、赢得消费者,还需强化服务。
不少消费者也都表示,自己购物消费,更注重商家的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便利等因素。
来源/消保委
12345:空调诉求件升至242件
记者了解到,相关行业、企业也在不断强化客户服务,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和服务环境。
伊奈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人郭女士表示,针对消费升级的新市场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升级销售和服务体系,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比如:伊奈通过优化调整人员配备、再造升级机制流程,以“及时解决用户问题”为第一要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售前售后服务。此外,公司还不断加强维修技能培训,科学管理售后服务商,优化服务处理流程。今年上半年,伊奈客户服务中心共接到消费者咨询及售前售后服务来电来件2409件,办结率高达95%以上。
一位伊奈的用户也表示对其细致的“日式安装服务”印象深刻,这一服务涵盖上门、拆装的准备工作、拆、装的具体执行和清扫等各环节的整条服务链,安装完成后还专门对室内进行清扫保洁。技师临走时提醒,外出时记得关闭电源及水源。
企业的努力也让消费者的满意度有所提升。来自12345上海市民服务热线今年上半年的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电梯、汽车、空调和玩具四类诉求的平均解决周期和满意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改善。其中,空调方面的诉求件数尽管从去年上半年的103件升至242件,但满意率仍维持在100%,且平均解决周期从10天缩短至9.6天。
随着维权力度的加大和质检工作的高效化,我国消费环境持续向好。12315和12365平台表示,今后还将持续推进消费维权低成本、便利化和智能化,进一步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推动供给质量提升,加大商品质量和有关服务领域执法力度,努力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服务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成为了今年的热词。各行业、各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行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随之而来的是配套设施需求量的增多。同时,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充电桩市场也在不断升温,随之而来的是产业上下新一轮的变局和加码。
充电桩布局全面提速 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充电桩建设的全面提速,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6.6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涨176.0%,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也在持续上升,同比增长147.9%。截止2021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94.7万台,同比增加47.3%。
充电桩建设快速增长的背后,折射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扶持和补贴,推动充电桩需求上涨,加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各方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充电桩布局也在此过程中不断迭代和优化。其次,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强劲增长,让车主用户对充电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的数据显示,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来算,未来十年充电桩建设将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1.02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可以看出充电桩建设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配套设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大幅放量迎来黄金发展期。
数字化赋能瞄准充电桩行业下的痛点
随着充电桩技术日趋完善,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保障的充电桩,也按下了面向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转型的快捷键。虽然,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痛点。一是建桩慢、建桩难、充电桩选址分布不均、营收难等问题;二是找桩难、充电难、体验不佳等常态问题。三是充电桩利用率低、服务创新不够。如何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有效增强与用户的链接是充电桩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为解决以上行业痛点,提高服务效率,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旗下的e充电app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找到了解决方案。在充电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智能推荐充电站,一键导航,新能源汽车远行不在焦虑;行程规划智能推荐沿途充电站,能“更快、更精准、更便宜”的帮助用户找到充电桩;在充电方式上的多样性,支持扫码充电、充电卡、即插即充、有序充电、V2G等多种充电方式;在充电桩利用方面,e充电实现充电桩互联互通,切实帮助新能源车主用户实现私桩共享。
截至目前,e充电线下网点覆盖全国273个城市,接入超100万个充电桩,拥有超过550万注册用户,建成“十横十纵两环”高速充电网络,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长期以来的“充电”问题。在数字化浪潮中,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旗下的e充电app直接有效的解决了充电行业中的痛点,助力充电桩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服务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除了平台本身的充电服务外,国网e充电app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行业特点,在不断提升技术与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在新的领域进行尝试和探索。为了增强跟新能源用户的粘性、提升用户体验,开放了商户号平台功能,汇聚和传播优质的内容资讯,吸引了电动汽车厂商、商户、媒体的入驻,将新鲜资讯和内容触达至百万新能源车主。
e充电商户号平台自开放以来,每个季度会综合线上投票、内容质量、互动量等数据进行国网e充电商户号创作计划评选活动,评选出e充电商户号平台优质原创内容和优秀创作者并给予现金奖励,让每一篇优质图文、每一个优质帐号都能获得对等回报。
2021年7月,国网e充电商户号创作计划举办了第二季度创作者影响力评选,此次评选为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制作内容,让更多创作者的潜力被发掘,更多优质内容被人看到,在第一季度评选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升级,推出“新秀创作者榜”、“潜力创作者榜”、“优质内容榜”三大榜单。经过15天的线上投票,通过投票数、内容质量和互动量等数据进行综合排行,以下9位创作者脱颖而出,分别是热点科技、市值观察、出行局获得新秀创作者榜TOP3;陆玖财经、电动车圈、贝多财经获得潜力创作者榜TOP3;汽车公社、车业杂谈、智能相对论获得优质内容榜TOP3。
未来,e充电app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核心,一方面提升服务效率,让用户用上安心、放心、便捷的智能绿色充电服务,一个APP就能走遍全中国。另一方面为用户带来更权威的优质信息资讯,挖掘商户号平台上的内容创作力,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激发用户的使用欲望,进而帮助e充电成为具有创造价值流动性的智能应用平台,形成“充电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的科技服务场景。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